广告

中国论文数超美国=科技超美国?施一公:垃圾文章太多

2018-03-09 09:50:32 上观新闻 阅读:
“有些评论因此说,中国的科技实力已经超过美国了,我很担心。”5分钟左右的发言,施一公说了3次“很担心”……
广告

“我以前曾经预测,中国会在2020年论文数超过美国,没想到我们提前完成了。”

  说起这项数据,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原副校长施一公并未透露出骄傲,反倒是一脸担忧,语调沉重。这是为什么?

  “有些评论因此说,中国的科技实力已经超过美国了,我很担心。”5分钟左右的发言,施一公说了3次“很担心”,让他感到担心的,是科研评价的问题。
20180309-shiyigong
  在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上,施一公在参与讨论《政府工作报告》时发现,过去5年里,国内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增加了两倍,技术交易额翻了一番。“如果较真一点,假设国内有效发明专利从100增加到300,技术交易额从100变成了200,那么单个专利交易额其实是不增反降了,是5年前的66%。”施一公算了一笔账。

  这一数据折射出来的,是科技评价体系的问题。施一公称, 在各个单位,不论是晋升还是考量绩效,都会把专利、发表文章、文章的引用数和文章所发表杂志的影响因子作为标准,而且这一风气愈演愈烈。

  “但这几个核心的科技评价指标——文章数量、论文引用率、杂志的影响因子——都可以人为地提高。我想大家知道我这句话的意思。”

  他表示, 各个学校、单位都办了杂志,想要提高影响因子,互相引用就可以,引用多了,‘影响因子’自然也就高了。“中国这样的国家,想要把这3个指标做上去,我认为是易如反掌。”在他看来, 论文不足以说明科技实力,美国没有这样的评价方式,科技实力却依然领先。“因此,论文和科技实力是两回事,大家千万要分开。”

  不过他也承认,数字指标在各个单位都很重要,影响到评奖、评优、评先:“这是矛盾的两方面,一方面如果没有这些标准,如何反映科研的质量,但有了这些标准,大家拼命‘做’这个数字怎么办?”

  “ 有些文章,通俗点叫‘垃圾文章’,就是纯粹为了发文而发文,这种情况太多了。”谈到业内和社会各界出现的“论文无用”论,施一公表示“坚决反对”。“没有论文,怎么能有科学技术?但在追求论文的导向如此之强的时候,评价立场如此鲜明的时候,造成的负面影响其实非常大。”

  如何改变现状?“说实话,我也没有特别好的办法。 如果要提建议,就是应该进一步改进科学评价体系,这需要全社会达成一种共识。”施一公介绍,国际通用的方法是参考国际最顶尖专家的观点:“这是一种‘唯专家论’的方式,我不评价这种做法的利弊,但至少在很多国家都是这样的。如果是将本领域所有专家聚在一起,通过抽签确定评价委员会,在科学上,这样的民主是不能带领科学健康向前发展的。”

网友热议:

@搜狐网友58874527:施一公讲得最对、中国人急功近利、一点点小问题都写成成果、其实真正应用在社会、对生产力的提高、一点作用都没有、这不是拉圾是什么、几百万件成果垃圾、比不上一项应用成果大的科研成果。基本都是成果拉圾、这是由中国人的本性所决定的。

@longlc:你说的"垃圾"可以换钱换帽子换官位,所以"垃圾"还会大幅度增长.

@兔八哥老大:中国的职称评聘和晋升的考核办法要改革,否则垃圾论文只会越来越多……

@东方龙:说的太透砌了。我很为施一公院士担心。他打到了投机者和利益集团的七寸上。愿上苍保佑施院士。

@狐友:是的,如今的科研评价体系折腾得中国科研工作者无法静下心来做一项长期目标的研究,只图眼前能多出甚至多编垃圾论文,数量上去就是大专家大学者,可是真正实践应用起来,还是多数靠国外的研究。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时候了,没有什么突破性引领性的研究是靠一年诌几篇SCI就能干出来的,大的有价值的研究多数需要沉寂好多年反复讨论反复试验反复失败才可能出来,即便如此,很多最终还是会失败,这样的人难道就不能获得承认?很多单位与机构硬性规定必须每年出多少论文才可以留职、升职、评奖、申请基金,实在是逼着大家去造文章数量,这种评价体系弊端越来越严重!长期下去只会制造出虚假繁荣。

@ hanchen452:尤其是现在的文科研究,脑袋都不用拍,创造性地评论一个人物的性格,从一个原作者自己都不知道的方面来评价一个作品,事后诸葛亮评价经济现象,或者再研究一个英语单词的构成历史等等,太多的无效知识。还有在职博士,各种形式的硕士和博士等,都是。。。

EETC wechat barcode


关注最前沿的电子设计资讯,请关注“电子工程专辑微信公众号”。

本文为EET电子工程专辑 原创文章,禁止转载。请尊重知识产权,违者本司保留追究责任的权利。
广告
热门推荐
广告
广告
广告
EE直播间
在线研讨会
广告
广告
广告
向右滑动:上一篇 向左滑动:下一篇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