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路透社报道,苹果公司与内蒙古乌兰察布市人民政府在呼和浩特签署了《iCloud 中国北方数据中心项目合作协议》。根据协议,苹果将在乌兰察布建设iCloud北方数据中心,并注册实体公司来负责这一项目的建设和运营。
据了解,这是苹果公司继去年7月宣布,将与云上贵州大数据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云上贵州”)合作在贵州省建设国内第一个数据中心后,即将落地的第二个数据中心。
今年初,苹果已经向中国用户发送消息称,“自2018年2月28日起,中国内地客户的iCloud将由中国互联网服务公司云上贵州运营”。这也意味着,中国苹果用户的iCloud数据将从今年3月起全部迁至国内。
根据数据分析机构Newzoo的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7月,中国有2.43亿iPhone用户,占iPhone总用户量的33.3%,是苹果手机全球最大的市场。
一位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对苹果公司来说,面对数量如此庞大的用户群体,数据迁移工作并非易事。而苹果公司在贵州之后,再次建设北方数据中心,也是为了确保其对国内iCloud数据的运营存储能力。
选址“草原硅谷”的原因
国内一家云计算公司的业务负责人表示,数据中心的能耗非常大,之前有统计,数据中心每年会占到全球1%的耗电量。所以,在数据中心的选址上,公司还要综合成本、区位等多方面因素。
目前,乌兰察布已是国内最适合设立数据中心的区域之一。近些年,依托区位、交通、电力、气候等优势,乌兰察布市政府已将云计算、大数据作为大力引进和重点支持的战略性产业,并致力于打造“草原硅谷”品牌形象。
资料显示,乌兰察布地处内蒙古自治区中部,是内蒙古自治区所辖12个盟市中,距首都北京最近的城市。其位于北纬39度37分;-43度28分;,东经109度16分;-114度49分;。这也是国际公认的云计算产业发展的“黄金纬度”。
上述云计算公司的业务负责人告诉记者,服务器是个很娇贵的东西,对数据中心的基础条件和配套设施要求极高,温度、湿度、电力负载等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不行。再加上苹果的这两个数据中心,都将100%使用可再生能源,这也对选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乌兰察布拥有充足的风力和太阳能资源,全年平均气温在4.3℃,在不采取任何措施的情况下,PUE(PUE是评价数据中心能源效率的指标,是数据中心消耗的所有能源与IT负载使用的能源之比)值在1.26以下,能够让数据中心效率发挥得更好。
在与乌兰察布市签约时,苹果公司代表也指出,内蒙古大数据产业的快速发展,为双方深化合作奠定了良好基础。特别是乌兰察布市的自然禀赋、区位交通以及专业、真诚的合作态度为双方进一步深化合作提供了保障。
近些年,乌兰察布大力发展云计算和大数据产业。苹果、阿里、华为、中联利信等数据中心均已成功落户。在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乌兰察布市明确提出,将实施“大数据引领”战略,加快建设“数字乌兰察布”,打造中国北方大数据中心。同时要积极引进国家、行业、区域数据资源,提升大数据产业集聚化水平。
将于2020年建成
2017年6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开始正式实施,这也是促使苹果公司对中国用户iCloud数据进行迁移的主要原因。
根据《网络安全法》第三十七条规定,“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运营者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运营中收集和产生的个人信息和重要数据应当在境内存储”。
这也要求中国境内经营的国外公司,必须将敏感数据储存在国内的服务器。根据此前媒体披露的信息,苹果公司将在贵州贵安新区注册实体公司,并通过该公司与云上贵州共同建设数据中心。该数据中心的投资金额达10亿美元,占地1000亩,将分两期进行建设,预计到2020年初可投入使用。
因此,iCloud未来在中国内地的运营工作都将交由云上贵州负责,同时其还持有与iCloud中国内地用户的法律和财务关系,而苹果只需提供技术支持。
据悉,云上贵州于2014年11月经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注册资金为2.35亿元,由贵州省大数据发展管理局履行出资人职责,贵州省国有企业监事会进行监管。
和贵州的不同,此次与乌兰察布市的合作,苹果公司将注册一家实体公司来负责当地数据中心的建设、运营,而不是托管给“云上贵州”这样的本地公司。该数据中心的预计使用时间也是2020年。
由此可见,苹果公司在贵州和乌兰察布的两个数据中心,最早也要等到2020年才能正式使用。一位知情人士表示,在数据中心的建设期间,云上贵州将会和国内三大运营商合作,通过租用云服务器的方式,为iCloud提供服务。
上述云计算公司的业务负责人告诉记者,一般来说,因为考虑到网络延迟问题,所以数据中心都是希望离用户越近越好,从这点上来看,将数据迁回国内,对中国的苹果用户而言,是一件好事。
因为之前,中国用户访问iCloud,需要连接至苹果在美国的数据中心,其中难免会有网络延迟。而以后,所有的iCloud数据都在国内,用户访问的网络也会更加稳定,速度更快。
本文综合自21世纪经济报道、威锋网报道
关注最前沿的电子设计资讯,请关注“电子工程专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