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12日,2017艾睿“创新杯”深圳站在艾睿深圳总部落下帷幕。经过长达一年的项目的中期答辩、终期项目展示及答辩,艾睿技术专家团队及深圳大学资深教师共同从众多项目中评选出10个创新项目,这些项目既有创新性,也具有走在时代尖端的领先技术。
以上10个项目为本次深圳大学“创新杯”的优胜项目。据介绍,此次评选的标准包括四个要素:团队精神、技术、创新、演讲。其中技术和创新各占30分,而演讲和团队精神各占20分。
部分获得优胜奖金的学生
最终,艾睿评委会从10个项目中综合评选出6个优胜创新项目。为了鼓励创新项目同学的创新性,设计出更好的作品服务于社会,引领创新,艾睿电子还特别为每个优胜创新项目都准备了优厚的奖学金。
什么是艾睿创新实验室计划?
2014年,艾睿电子与北京交通大学、上海大学、深圳大学等高校携手启动“艾睿创新实验室计划”,旨在打造卓越创新联盟,为社会培养更多的青年才俊和创新人才。今年,秉承培养创新人才的理念,经过项目的中期答辩、终期项目展示及答辩,艾睿技术专家团队与各高校资深教师共同从100个创新项目中评选出10个,这些项目既有创新性,也具有走在时代尖端的领先技术。
实际上,目前有许多半导体原厂都在积极和中国高校合作举办各种设计大赛,那么艾睿创新杯与其它设计大赛相比有何不同?
艾睿电子亚太区人力资源副总裁郭丽珊(Vivian Kwok)女士
“与其他企业的大学计划不同,艾睿大学计划更看重如何引领创新,而不是简单的鼓励创新。”艾睿电子亚太区人力资源副总裁郭丽珊女士表示,艾睿的创新杯不仅是一个比赛,学生与艾睿的专家团队会经过长达1年多的沟通时间,最终从100多个项目中选择出10个来进行最终评选。而艾睿的HR团队也会直接到校园中对学生进行培训,帮助学生将演讲和PPT更完善。
“有指导老师就提到,最开始这些学生的产品展示不是这样的,今天的演讲已经很成熟了。”郭女士表示,艾睿在帮助这些学生进行产品展示的时候,其实也进一步感受到了学生的创意和热情。“可能很多项目对于我们在企业的人来说是不可行的,但也可能是我们的思维被束缚住了,通过这些学生的项目给我们带来很多新的思路。”
为什么艾睿要举行创新实验室计划呢?
实际上,艾睿虽然是全球领先的半导体分销企业,但是一贯重视创新。早在6年前就提出了“五年睿进”的口号。而要在科技领域保持领先,一定要随时跟技术发展保持在同一起跑线。人才是创新之源,艾睿一直在投资培养发展优秀的销售和工程技术人才。此次“艾睿创新杯”就是其中的人才培育计划之一。“我们跟高校合作的这些活动,希望不仅是一些创意概念,而是如何把科技人才在大学阶段就和我们的企业文化结合起来。”郭女士表示,虽然目前主要是高校大学生参加,但未来这些学生工作创业后,很可能成为艾睿的潜在客户。此外在参加比赛的过程中,评为也会推荐很多新型的元器件产品,让学生对艾睿的产品线非常熟悉。
通过连续三届的活动,每一届的“艾睿创新杯”的参赛项目已经与社会的发展和行业热点结合相当紧密,“比如说去年的无人机概念很火的时候,在北京的10个优胜项目中有4个是无人机项目。”郭女士表示,到了今年应用也紧贴热点,比如上海的优胜项目有一个用于旅行的领队手环,可以进行旅行中的团队人群管理。此外还可以对用户进行远程的医疗监控,提前预防疾病的发生。
除了行业热点,也有从自身的生活和兴趣出发做出来的项目。比如此次深圳“创新杯”优胜项目中的“可远程操控的人机交换式盆栽系统”,这个项目就源自一个学生从父亲喜欢养兰花但又没时间照顾的灵感而来。
艾睿更看重的人才特点?
郭女士表示,之所以要考核团队精神以及演讲,是因为这不仅是一个创意,更是从潜在的商业化的角度来考核学生的能力。“未来这些学生中不仅会有杰出的工程师和发明家,也可能出现企业家,因此对于市场的理解和表达能力也非常重要。” 郭女士表示,对于在上海、北京、深圳得奖的学生来说,以后艾睿的产品发布会和展览活动都会尽量邀请他们来参与。同时也会展示更多艾睿新的科技,如果有好的项目或者专利申请,也可以进一步商业化,甚至直接开始创业。
“技术是一个门票,但是有了技术,你是否能够更走前一步,要靠你的沟通和表达能力。所以我们很看重这一点。”郭女士表示,随着科技产业的迅速变化,艾睿也在积极为将来做人才储备,艾睿希望通过类似的创新活动从高校开始就发现好的人才,并让他们了解艾睿的企业文化。
据介绍,2014年艾睿就启动了“睿英”管理培训生项目。这是一个人力资源项目,计划在全国20多个城市招募150名管理培训生。艾睿也为此特别邀请到公司各级高层领导积极参与,全身心投入到高校精英招聘活动的项目当中。而在与高校合作方面,艾睿电子也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作为睿英计划的一部分,高校联合培训计划、高校创新实验室计划及联合技术开发等项目,将致力于培养更多的青年才俊和创新人才。
本文为《电子工程专辑》原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并附链接
关注最前沿的电子设计资讯,请关注“电子工程专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