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一家创业公司给了自动驾驶车更敏锐的感官

2017-09-27 01:19:51 Junko Yoshida 阅读:
硅谷新创公司DeepScale所开发的车用感知技术是汲取原始数据(raw data)而非目标数据(object data),并以嵌入式处理器来加速传感器融合。
广告

所谓的自动驾驶车辆(robo-car)是如何──实时、安全且准确地──感知周遭的世界?如果你认为这是一个已经有解答的问题,可能得再想一想。

总部位于美国硅谷(Mountain View, Calif.)、专长先进自动驾驶辅助(ADAS)与高度自动化驾驶技术的新创公司DeepScale近日接受EE Times独家专访时,介绍了该公司独特的“感知系统”解决方案;该公司所开发的感知技术是汲取原始资料(raw data)而非目标数据(object data),并以嵌入式处理器来加速传感器融合。

“今日的深度神经网络(DNN)研究有很大一部分,是以现有DNN进行调整或修改;”DeepScale首席执行官Forrest Iandola分享他的观察,不过表示在该公司的情况是:“我们从头开始利用原始数据开发自己的DNN--那些数据不只来自影像传感器,还有雷达与光达(lidar)。”

早期融合vs.晚期融合

车用视觉技术Vision Systems Intelligence (VSI)顾问公司创办人暨首席顾问Phil Magney认为,DeepScale的解决方案“非常新颖”,代表了“将AI导入自动驾驶的最新想法”。那么DeepScale方案--利用原始数据来训练神经网络--与其他传感器融合方法有甚么不同?

对此Magney表示:“首先,今日大多数传感器融合应用是融合目标数据而非原始数据;再者,于大多数的案例中,智能传感器在传感器中产生目标数据,同时其他传感器会传送原始资料到主处理器--在其中,目标对象会在馈入融合引擎之前被产生。”他将这种方法称为“晚期融合”(late fusion)。

20170927-autodrive-startup-1
*晚期融合:传统的传感器融合方法
(来源:DeepScale)*

显然,DeepScale的Iandola是看到了这种“晚期融合”方法的内在问题;他点出融合目标数据与原始数据会遭遇的问题,特别是当传感器融合任务得处理不同种类的传感器数据时:“试想光达产生的3D点云(point cloud);当你要在传感器中重新建构3D点云,你也会收到来自摄影机的数据,而后者的画面刷新率(frame rate)大不相同。”

Iandola指出,在建立目标时,原始数据可能会与流失的其他感测数据相关联;想象当阳光直接照射到车用摄影机镜头的那一刻,或者是雪覆盖住雷达。此外当传感器数据与其他传感器数据不一致的情况发生时,进行目标融合会变得非常具挑战性。

20170927-autodrive-startup-2
*DeepScale 的解决方案是深度神经网络传感器融合
(来源:DeepScale)*

“这是为甚么我们相信必须要在早期而非晚期进行原始数据融合,而且要在更接近传感器的地方进行;”Iandola表示:“我们认为早期融合有助于解决上述问题。”

自家设计的DNN

计算机视觉是其中一个已经存在、发展良好的DNN框架,很多早期自动驾驶车辆技术开发商是利用这种框架;但对其他传感器资料例如雷达与光达,并没有太多经过训练的DNN。这也是DeepScale希望能抢进的领域--而且该公司具备自行设计DNN的技术能力与经验。

Iandola是还在学界时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UC Berkeley)的研究人员,一起合作开发出名为SqueezNet的DNN模型;那些研究人员现在也有几位加入了DeepScale。他表示,SqueezNet并非是为自动驾驶应用量身打造,他的团队开发该模型:“是为了让它的尺寸尽可能小一点,同时又能在计算机视觉数据集方面保有合理的准确度。”

而Iandola也参与过开发一个类似的DNN框架FireCaffe,是为了加速训练以及实现嵌入式实作而设计;在一篇论文中,他与他的团队声称,FireCaffe能成功将深度神经网络训练扩展至一整个绘图处理器(GPU)丛集。

在被问到雷达与光达缺乏DNN框架的问题时,Iandola表示:“这是有充分理由的,因为长期以来,摄影机仍是最受欢迎(也是最容易取得)的传感器,并已经产生大量数据;你从YouTube就可以抓到足够的数据,结合地图信息,那些可用数据使得建构DNN框架容易得多。”

目前DeepScale正在与几家雷达与光达供货商合作,着手为车厂开发经过充分训练的算法;Iandola表示,该公司的合作伙伴包括雷达与光达领域老牌供应商以及新技术开发,其Deep目标是催生不一定需要客制化的DNN,同时又能从各种传感器(包括新式传感器)汲取数据。

DeepScale声称,他们是采用“来自多个传感器的共有信息,以最大化准确度并解决不确定性”;此外,“标记过的训练数据能横跨不同的传感器数据集重复使用,仅需要最小化的重新校准”。

VSI的Magney认为DeepScale解决方案声称能“传感器未知”(sensor agnostic)以及其DNN能在不同处理器平台上执行的特性是大加分:“这能让车厂以及一阶零组件供应商打造以AI为基础的环境建模(environmental modeling)解决方案,不需要自己训练网络或是撰写算法。”

继续阅读:都只关心自动驾驶硬件,AI训练的算法用谁家呢?

编译:Judith Cheng

本文授权编译自EE Times,版权所有,谢绝转载

EETC wechat barcode


关注最前沿的电子设计资讯,请关注“电子工程专辑微信公众号”。

本文为EET电子工程专辑 原创文章,禁止转载。请尊重知识产权,违者本司保留追究责任的权利。
Junko Yoshida
ASPENCORE全球联席总编辑,首席国际特派记者。曾任把口记者(beat reporter)和EE Times主编的Junko Yoshida现在把更多时间用来报道全球电子行业,尤其关注中国。 她的关注重点一直是新兴技术和商业模式,新一代消费电子产品往往诞生于此。 她现在正在增加对中国半导体制造商的报道,撰写关于晶圆厂和无晶圆厂制造商的规划。 此外,她还为EE Times的Designlines栏目提供汽车、物联网和无线/网络服务相关内容。 自1990年以来,她一直在为EE Times提供内容。
  • 将电流感应集成到宽禁带电源转换器的挑战 由于在满足所有要求方面存在不同的权衡,因此很难采用一种适用于所有情况的电流检测方法。
  • 2024年Q3传感器市场:近9成上市企业同比正增长! 整体来看,2024年前三季度中国传感器上市企业经营业绩整体表现良好。其中,韦尔股份、华工科技、思特威、汇顶科技等营收和净利润均有显著增长。韦尔股份则以近190亿元营收、24亿元净利润独占鳌头。
  • 拆解:传说中的星闪技术,如何做到低延迟连接的? 听说北通阿修罗2 Pro+星闪版手柄玩《黑神话:悟空》很流畅。它能够实现如此高的回报率是用的哪颗芯片?它的体感操控技术又是靠哪颗芯片实现的?小编好奇地把它拆开来看了看……
  • 华为新专利脑机接口芯片曝光,或意在攻关信号传输难题 信号传输是脑机接口的技术难点。华为这次新专利应该是在攻克这一技术壁垒,期待能带来突破,让脑机接口技术实现场景化应用。麦肯锡预测,到2030年全球脑机接口在医疗产业应用的潜在市场规模有望达到400亿美元,到2040年有望达到1450亿美元。
  • 晶圆级脉冲激光沉积将改变游戏规则 一项技术要想产生广泛的影响,它不仅要解决短期的挑战,还应该超越现有技术的进步,为未来的创新打开大门。这就是我们对泛林集团(Lam Research)今年早些时候推出的全球首个用于半导体量产的脉冲激光沉积(PLD)技术的描述。
  • 晶合集成与思特威首颗集成1.8亿像素全画幅CIS芯片成功试产 当今这个数字化时代,图像传感器技术的发展对于摄影、安防、医疗等多个领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近日,合肥晶合集成电路股份有限公司与国内设计公司思特威联合宣布,他们共同研发的首颗1.8亿像素全画幅(2.77英寸)CMOS图像传感器(CIS)已成功试产。
  • “一碰交互,共触未来”ITMA峰会盛大 目前,智能终端NFC功能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面对新场景新需求,ITMA多家成员单位一起联合推动iTAP(智能无感接近式协议)标准化项目,预计25年上半年发布1.0标准,通过功能测试、兼容性测试,确保新技术产业应用。
  • 中科院微电子所在忆阻神经-模糊硬 中科院微电子所集成电路制造技术重点实验室刘明院士团队提出了一种基于记忆交叉阵列的符号知识表示解决方案,首次实验演示并验证了忆阻神经-模糊硬件系统在无监督、有监督和迁移学习任务中的应用……
  • 直角照明轻触开关为复杂电子应用提 C&K Switches EITS系列直角照明轻触开关提供表面贴装 PIP 端子和标准通孔配置,为电信、数据中心和专业音频/视频设备等广泛应用提供创新的多功能解决方案。
  • 投身国产浪潮向上而行,英韧科技再获 投身国产浪潮向上而行,英韧科技再获“中国芯”认可
广告
热门推荐
广告
广告
广告
EE直播间
在线研讨会
广告
广告
广告
向右滑动:上一篇 向左滑动:下一篇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