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台积电资深研发处长梁孟松稍早转战韩国三星,近日市场突传出其手下大将已赴中国大陆半导体制造龙头中芯国际任职,而梁孟松元人8月初也开始请长假,新消息再次引起半导体业界关注。
据了解,去年底市场即盛传,梁孟松将跟随有“蒋爸”之称的前台积电共同执行长蒋尚义加入中芯国际。不过,面对中芯的积极招手,但当时在三星的梁孟松正肩负着7纳米工艺的研发重任,此事随之沉寂。
今日据半导体行业观察报道,梁孟松昨天已正式亮相中芯国际。这坐实了之前的加盟传言。知情人士表示,梁孟松将会担任中芯国际联席CEO职位,负责中芯的研发。
中芯期望营业额能达到至少60亿美元,图为中芯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工厂。(Source:新华社)
消息人士透露,梁孟松曾经表示,可以帮助中芯国际进行14纳米研发,而他的过往履历和多年从业经验,帮助中芯在技术上再进一步,并非难事。
一人去留就能引发行业大规模讨论,甚至被认为是中国大陆半导体工艺突破的关键,梁孟松究竟是何许人也?
作为蒋尚义手下爱将的梁孟松,曾是台积电内被看好的研发专才。梁今年64岁,是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电机博士,毕业后曾在美国处理器大厂AMD工作几年,在40岁那年(1992年)返国加入台积电。他的韩籍妻子也曾是半导体工程师,是他在美国工作时的同事,还是个曾当过空姐的大美女。
他在台积电的十七年间,战功彪炳。
台积电在2003年,以自主技术击败IBM,一举扬名全球的一三○纳米“铜工艺”一役。行政院表扬台积电研发团队,当时负责先进模块的梁孟松名列第二,功劳仅次于资深研发副总蒋尚义。
在台积电提出的诉状,清楚载明梁孟松的重要性,说他“负责或参与台积电每一世代工艺的最先进技术。”梁孟松还是台积电近五百个专利的发明人,远多于其他主管,也是“新工艺设备遴选委员会”之一员。
梁孟松对于台积电先进工艺掌握的广度与深度,以及从研发到制造整合的熟悉度,在公司少人能及。
但梁孟松于2009年初离开台积电后,率多位FinFET技术(鳍式场效晶体管)团队成员投效韩国三星,并出任三星研发副总经理,使三星与台积电的技术差距急速缩短。
“他去三星,就算不主动泄漏台积机密,只要三星选择技术方向时,梁孟松提醒一下,这个方向你们不用走了,他们就可以少花很多物力、时间,”台积电首席法务官方淑华说。“他真的比较特别,”方淑华再次强调。
甚至,当前台积电与三星激烈竞争的FinFET技术,竟也是梁孟松的强项之一。台积电诉状特别强调,“梁孟松深入参与台积电公司FinFET的工艺研发,并为相关专利发明人。”
这不令人意外,梁孟松的恩师与博士指导教授,正是曾任台积电首席技术官的伯克利电机系教授胡正明,举世知名的FinFET发明人。
他们师生感情甚睦,多年保持联络,但也因此出现一段“插曲”。
2009年,胡正明的太太筹备丈夫生日,发电邮给学生,被人发现,群组中的梁孟松邮址竟是“msliang@samsung.com”。这封电邮,后来被台积电提为呈堂证物。藉此证明,梁孟松竞业禁止期结束前,便在三星工作。
为此,台积电以梁孟松涉嫌泄漏营业秘密对其提告,法院判决梁孟松于2015年12月31日结束前禁止使用、泄漏台积电的营业秘密及人事资料;梁则在竞业禁止期限结束后,才返回三星任职。
从台媒《天下杂志》独家取得台积电控告梁孟松损害营业秘密的二审判决书中发现,梁孟松对三星的“贡献”之大,以及对台积电伤害之大,远超过之前外界所知。
台积电的依据,是委托外部专家制作的一份“台积电/三星/IBM产品关键工艺结构分析比对报告”。这是以最先进的电子显微镜,分析头发万分之一细微的晶体管,详细比对三家公司产品最近四个世代的主要结构特征,以及组成材料。
由于三星产品技术源自IBM,因此该公司2009年开始量产的六五纳米工艺,产品特征与IBM相似,和台积电差异极大。这点符合一般预期。
但令台积电惊讶的是,接下来几年,三星的45、32、28纳米世代,与台积电差异快速减少。报告中列出七个晶体管的关键工艺特征,例如浅沟槽隔离层的形状、后段介电质层的材料组合等,双方都高度相似。
另外,三星28纳米工艺P型晶体管电极的硅锗化合物,更类似台积电的菱形结构特征,与IBM的圆盘U型“完全不同”。
这几项如指纹般独特且难以模仿的技术特征,让台积电认定,“梁孟松应已泄漏台积电公司之营业秘密予三星公司使用。”
而且,前年双方量产的16、14纳米FinFET产品将更为相似,“单纯从结构分析可能分不出系来自三星公司或来自台积电公司,”这份报告指出。
这几段文字,看在半导体业人士眼里都是触目惊心。这意味着,台积电累积20多年、以数千亿台币研发经费打造的技术优势,已在一夕之间被抹平了。
《天下杂志》将判决书给一位世界前三大IC设计公司主管判读,“台积电真的应该告梁孟松!”他看完之后,神色凝重地说。
“这几年三星追赶台积电的速度实在太快了。如果没有know-how过去,不大可能这样,”他强调。
一位专精半导体工艺的大学电机系教授,也认同前述报告的质疑,“这是合理的怀疑。”
看到这里,相信读者不免疑惑,这么厉害的人,怎么会离开台积电呢?
梁孟松有个“心结”,来自与他多年激烈竞争的同侪、现任台积电首席技术官孙元成。
两人年纪相近,立功升迁都亦步亦趋,也都当选国际电机电子学会(IEEE)院士,在内部传为佳话。
掌舵研发多年的蒋尚义在2006年退休,因为台积电研发组织日益庞大,规划由两个研发副总,以“Two in a Box”的方式,分担技术长的职责。一位则由来自英特尔,辈分较高的罗唯仁担任。
“我相信他有相当大的期望,我离开时,他会是其中一个(研发副总),”时任台积电董事长顾问的蒋尚义说,但最后却是孙元成得到升迁,梁孟松成了罗唯仁的下属。
他的不满溢于言表,一位前台积电研发主管看在眼里,“我想他一点瑜亮情结总是有的。”
为何最后是孙元成出线?
蒋尚义解释,主要是专长使然。孙元成负责工艺整合,较有全局观,本来就较适合当副总级主管。梁孟松的技术能力则较精深、但也较窄。
而且,前台积电主管补充,“他满能干的,但个性上有时候……。”
这位梁孟松的老同事没再说下去。但显然关于梁孟松个性自负、不善合作的传言,不是空穴来风。
尽管如此,台积电对梁孟松的重视,还是没话说。从他高得令人咋舌的年所得可看出。
审判过程中,台积电揭露了梁孟松的收入:他在台积电的17年期间,薪资暨股票及现金红利,合计高达6亿2693万台币(约合1亿3636万人民币)。平均年所得超过3600万台币(约合783万人民币),高过台湾绝大多数企业总经理。
如同其他台湾高科技公司的高阶主管,梁孟松曾签下所谓的“金手铐”条款,约定将股票红利之50%交给台积电的境外公司保管,辞职后两年内若为竞争者工作,视为放弃未发放股票。他离职时,也再度签约确认。
梁孟松离职时,告知公司将陪侍双亲,并到清华大学任教,但半年后旋即改往韩国成均馆大学担任访问教授。由于成均馆大学隶属三星集团,当时便有媒体报导,梁孟松已在三星工作,然而台积电一直等了快两年,直到竞业禁止期满,梁孟松已到三星上班,才对他采取法律行动。
许多人不解,在商场手段霹雳果决的台积电,为何变得如此温良敦厚?
其实,早在2010年5月,台积电当时的人事副总杜隆钦已发电邮给梁孟松,说见报纸报导他已加入三星,将视为违反竞业禁止条款,股票将照规定全数捐给台积电基金会。
梁孟松立刻回信告诉他,“过去不曾,现在没有,未来也不会,做出对不起公司的事。”
一个月后,当时的法务副总杜东佑和杜隆钦连袂与梁孟松会谈,他当场保证“当时及未来都不会加入三星。”次日,他甚至发信给与他熟识的杜东佑,表示考虑辞去成均馆大学访问教授的职务。
期间,梁孟松甚至曾写信给张忠谋喊冤,说他“身上流着台积人的血液。”
最后,台积电主管还是选择相信这位有10多年革命感情的老同事。将合计73万7千7百多股,换算现今市价超过一亿元新台币的股票,分三次发放给梁孟松。
而梁孟松却在完全取得股票的两个月后,2011年7月13日,正式担任三星电子LSI部门技术长。
这消息传开,所有信任他的人形同被他狠狠甩了一记耳光。
“我们当初都很相信他的,”方淑华说。原本与梁孟松私交甚睦的她坦承,司法调查其间,她的心里也不好受,但等到对梁孟松不利的证据,如雪球一般愈滚愈多时,“我们才知道,原来不是这样一回事。”
也因此,台积电才会以他到三星,可能会泄漏台积机密的预防性理由,要求法院禁止梁孟松到三星工作。“梁孟松…显然欠缺诚信,……尚难期待其遵守对台积电公司之保密义务,”台积电的诉状如此写明。
梁孟松唯一一次出庭,是在一审时。他说,在台积电遭到“冷冻”、“降职”,最后才“被迫”从台积电离职。他声称有八个月的时间,只能做些琐碎事务,“凭我的资历要我去一个不能发挥的单位”、“我感到被欺骗、被侮辱,高层完全不重视我”,他当时声泪俱下地说。
10年前,台积电也以逆向工程的方式,分析对手中芯国际的产品,发现与台积电产品几乎一模一样。
前首席法务官杜东佑因此高度怀疑,投靠中芯的离职主管属于“带枪投靠”,才在美国控告中芯侵权,并在几年后取得重大胜利。中芯从此再也无法对台积电构成威胁。
台积电会重施故技,接下来到美国控告三星侵权,再度歼灭追兵吗?方淑华表示,目前暂时没有这想法。三星企业规模与产品线,远比当年的中芯庞大且复杂。贸然开战,后果难测。
“我们虽然时时准备,但不会轻启战端,”她慎重地说。
一位台积电研发大将投奔敌营,全球晶圆代工产业的版图也因此迎来巨变。
类似的情形,过去几年台湾科技业接连发生。面板业、IC设计业都出现各自的“梁孟松”,都是足以动摇企业根基的“叛将”。
中国台湾以科技业立足全球,加上近来大陆的急起直追、不择手段,让“叛将”议题日益重要,几乎到了“失一人丧邦”的程度。
台媒甚至称“这是真正的国安危机。”
梁孟松的故事,足以让所有企业主、主管、个人,都心生警惕。
回到中芯国际这边,梁孟松的加盟真的会让他们迅速跻身世界一流吗?
DIGITIMES表示,“中芯宣称要做10、14nm,但恐是个遥不可及的美梦,若梁孟松加入营运团队,中芯美梦是否会成真,半导体业界都相当瞩目。”
不过,就算梁孟松真的加盟中芯,但是中芯想要赶上台积电以及三星依然困难重重。
首先,如果梁孟松转战中芯,三星是否会因此提起诉讼,重演台积电告梁孟松的事件,目前还不确定;其次,因为《瓦森纳协定》规定了发达国家对中国的出口限制,中芯很难买到最先进的光刻机来生产晶元。
根据知乎用户dax eursir的说法:英特尔、三星、台积电2015年就能买到荷兰ASML的10nm光刻机,而中国大陆的中芯国际2015年只能买到ASML 2010年生产的32nm光刻机,5年时间对半导体来说,已经足够让市场更新换代3次了。
虽然中国政府已经制定了鼓励发展半导体产业的远期计划,并投入了大量资金,但是就目前来看,中国的半导体产业依然面临着人才缺乏、技术落后、发达国家技术封锁等种种不利因素,想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道阻且长。
本文综合自天下杂志、中时电子报、半导体行业观察、雷锋网报道
关注最前沿的电子设计资讯,请关注“电子工程专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