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送都不敢要的自动驾驶车,如何得到乘客信任?

2017-08-29 09:18:19 Junko Yoshida 阅读:
接受自动驾驶车辆这件事情,不只是“信任vs.控制”的问题,还有“为什么我应该有一辆?”、“它能带来什么价值与好处?”。Intel发起了一项研究,率先面对无人驾驶车辆最棘手的问题……
广告

为了在未来的自动驾驶车辆时代取得领导角色,英特尔(Intel)发起了一项大胆的研究,目标是解决一个人机之间的永久难题:你可以信任机器吗?

英特尔最近征求了10位过去不曾接触过无人驾驶车辆的志愿者进行了一项质化研究,受试者被邀请到该公司位于美国亚利桑那州的Chandler园区,测试者则要求他们搭乘无人驾驶测试车,并提供搭乘体验的回馈。

虽然英特尔也坦承样本数很小,但仍很高兴地与媒体分享其中的一些发现──还有少数惊奇;该公司并表示,期望能在全球不同的区域进行更大规模的测试,以验证成果。

针对英特尔发起的这项研究,笔者首先觉得疑惑的是,为何一家半导体业者想做这种社会心理学研究,而且是锁定“信任”这种有点煽情的题材;我的直觉是,由一家公司执行的研究,其既得利益是说服人们用他们可靠性还很小的(自动驾驶)技术,因此任何结论都有可能有自肥嫌疑而被驳回。

在另一方面,我个人还是对于Intel率先面对无人驾驶车辆最棘手的问题──“无人驾驶车辆会赢得人类乘客的信任吗?”、“消费者真的想要这种东西吗?”──感到佩服;这些是多数技术人员会回避的,因为他们将之视为工程领域以及责任范围外的问题。
20170829-intel-autodrive-1
市场研究机构The Linley Group的资深分析师Mike Demler也同意这一点:“首先我要表扬英特尔做了这件事,10个人并非在统计学上有意义的可观样本,但自动驾驶交通在人类的方面在很大程度上一直被忽略;有太多公司如Google,都是在没有将人类因素纳入考虑的情况下,太容易陷入对技术的迷恋中。”

英特尔意识到了人们“对于机器人车(robot cars)彻底恐惧”;该公司引用了美国汽车协会(AAA)的研究,指出有75%的美国民众害怕搭乘自动驾驶车辆。像是英特尔这样的科技厂商有义务教育媒体与消费者,并证明自动驾驶车辆的安全性;在这个意义上,英特尔所做的消费者测试可以说是不错的公关活动。

在被问到研究方法时,英特尔的自动驾驶事业群首席系统架构师Jack Weast表示,首先英特尔在测试前花时间向志愿受试者做简报,解释传感器与传感器融合的原理,以及车子能自动驾驶的原因;在乘车期间,会有一位安全驾驶人将双手保持在方向盘上,但不能说话;后座的乘客则被要求将想说的话随时说出来。

自驾车让人类紧张的7个关键领域

乘客的评论与行为会被全程录音录像,在下车之后英特尔还会进行额外的访谈;而Weast表示,这项研究发现了人机互动“出现紧张局势的7个关键领域”,分别发生在不同的场景中,而受试者的评论通常会有一点矛盾。

1. 无人驾驶车辆能处理回转吗?

第一个最明显会让乘客紧张的地方,是在“人类vs. 机器判断”;受试者对于无人驾驶车辆需要处理较复杂情况,例如回转或是有其他车辆超车时,特别会感到不安。他们重复发出的问题是:“机器如何能做出这种判断?”

但在另一方面,受试者也表示相信自动驾驶车辆应该比较安全,因为能避免人为失误。

2. 我该如何告诉无人驾驶车我要下的确切地点?

Weast表示,受试者喜爱在车子里的个人空间享受空闲时间,但是会担心“缺乏援助”、“缺乏责任担当”;因此他们会问:“没有人在监控吗?”而如果车里没有驾驶人,也会让部分受试者不安,他们会想知道该怎么告诉车子某个特别的入口,或是特别的下车点。

例如在一个大型购物中心,无人驾驶车辆可能知道地址,但是并不知道乘客想要下的那个正确入口;Weast指出:“在目的地快要接近的时候,特别是下车点,我们必须以某种方法调整,让车子能响应乘客的需求。”

3. 嘿…“你”可以闭嘴吗?

受试者虽然对于无人驾驶车辆会在途中告知每个动作感到欣赏,却也觉得信息有点太多;会让人想说:“别烦我了,这不重要;”或是:“我想睡一下。”

4. 为什么要有方向盘?

对很多人来说,放弃对车子的掌控权并非易事,而看到车子的方向盘自己转动──有时候还以一种很突兀的方式──会让某些受试者不安;他们甚至提及应该移除那些车子原本有的设备,这样他们就不会觉得紧张。

不过受试者对于其他新功能却很欣赏,例如能用手机召唤车辆、解锁;Weast表示:“对他们来说,这是一种新的掌控型态。”

5. 向我证明它有在运作...

Weast表示,受测者可以透过车内显示器的统计数字看到无人驾驶车辆是如何运作,但他们通常不看、而是看窗外的马路,以确认无人驾驶车辆有稳定行驶:“或许我们不该用常见的数据例如每加仑汽油行驶里程数,而是需要某种其他的证据,好在展示无人驾驶车运作良好这方面满足乘客需求。”

6. Alexa效应:我能跟“它”说话吗?

在测试中,虽然受试者对于车子发出的“人声”通知感到安心,也有很多人问:“我能跟车子说话吗?”他们的疑惑在于无人驾驶车辆是否在他们想要改变行驶路线,或是他们自己、同车的小孩子感到不舒服想停车时,会聆听──而且服从。

Weast表示,有些受试者显然有用过像Amazon Echo这类的智能喇叭/语音助理,让他们能发出问题并且期待会得到回答。

7. 无人驾驶车辆该完全遵守交通规则吗?

在对于安全性的诠释上,受试者意识到机器与人类之间存在微妙的差异;Weast表示,受试者坦承他们会有一些“不太安全”的驾驶行为(例如路上都没有车的时候可能会超速、边开车边吃东西、没有依照交通号志在该停车查看的地方停车…等等):“但很多受试者的结论是,尽管(没有那些行为)很无聊,但是安全。”(点选此连结可查看Intel的研究发布新闻稿原文)

积极进军自动驾驶车辆领域的半导体大厂英特尔(Intel) 试图探索“人机信任”这个议题,征求了10位过去不曾接触过无人驾驶车辆的志愿受试者,前往该公司位于美国亚利桑那州的handler园区搭乘自动驾驶测试车辆;乘客的评论与行为会被全程录音录像,在下车之后英特尔还会进行额外的访谈;其研究结果发现了人机互动“出现紧张局势的7个关键领域”。

英特尔的自动驾驶事业群首席系统架构师Jack Weast表示,研究结果显示,受试者喜欢语音接口,也会想要跟车子说话:“特别是快接近目的地时,我们需要一种能进行微调、让车子了解乘客需求的工具。”更重要的是:“语音控制或许不够,人们会需要指出一个特定目标,告诉车子‘我要去那里’;”因此Weast指出,在处理自然语言以及理解上下文情境之外,自动驾驶车辆或许还需要会理解“手势”。

视频链接:Intel试图研究自动驾驶车辆与乘客之间的"信任"

技术顾问公司Vision Systems Intelligence (VSI)的创办人暨首席顾问Phil Magney在接受EE Times采访时表示:“在自动驾驶车辆领域,实际上有两个层面需要考虑;”其一是主动式先进驾驶辅助系统(ADAS,也就是Level 1~3的自动驾驶);在这些车辆中,“人机信任”与驾驶人相关,因为他们自己一直都在回路之中。

他指出,在这类布署中,人机信任感会逐步建立,但并不会成为那些ADAS功能是否获得采用的障碍:“在这种渐进式的自动化技术中,人机接口(HMI)对于监视驾驶人状态、准备就绪程度等众所周知的议题非常关键,车子与驾驶人沟通的方式,会透过空中下载(OTA)的软件更新添加至HMI功能中。”

车厢内、外的“人机信任”大不同

第二个层面是Level 4以上高度自动化驾驶车辆,在这类车辆中,驾驶人几乎或完全不在回路中;Magney强调:“这才是对人类信任感的挑战,有信任考虑的不只是乘客,还有其他在车外的角色,例如其他车辆上的乘客、行人、自行车骑士…等等。”

“与乘客之间的车内信任会变得越来越重要,但没有人真的了解问题会有多大,现在讨论这个还太早;”他指出:“英特尔研究的样本数非常小,而且研究结果有些矛盾,因此很难推论出正确的解决方案。”

Magney表示:“来自车厢外的信任并没有被提到,但也非常重要;举例来说,人类驾驶的车辆会透过例如灯号、喇叭或是眼神接触等,一直与其他道路上的角色进行沟通,但是将驾驶人拿出回路,这类沟通就成为挑战,因为车子无法跟人类驾驶眼神接触。例如当一个行人要穿越马路,通常会是在与汽车驾驶人视觉接触之后进行;所以Level 4自动驾驶车辆需要有一种方法,将它的意图向车外的行人表达。”

简而言之,他认为汽车产业会需要进行数个阶段的错误尝试,才能让自动驾驶车辆与乘客之间建立合理的车内“人机信任”;但是在建立车外信任方面,目前一切似乎尚未准备就绪。

不同面向的信任

当然,如同我前面提过的,“信任”是一个很高的标准,并不是在我们与一个重达3,000磅、每小时能跑70英哩的机器人之间建立信任关系那么简单。举例来说,信任不仅限于人机接口的技术设计层面(不过我了解英特尔的主要考虑在于此),这个议题与其他问题也深度相关,例如:我信任英特尔这家公司吗?我信任无人驾驶车上(有上百万航程序代码)的软件吗?

还有,我是否信任自动驾驶车辆的设计者?主管机关是否对于保护乘客做了足够的努力?当自动驾驶车辆发生事故时,法律会站在我这边吗?…所有这些社会与法律层面的因素,都会影响我和我的车子之间建立“人机信任”关系。

市场研究机构The Linley Group资深分析师Mike Demler也质疑,英特尔的研究似乎是从一个“错误的地方”开始;其研究焦点在于乘客在一个类似共乘服务情境下的无人驾驶车搭乘体验,但他表示:“我会先问一个英特尔只有简短提及的、更基本的问题‘如果你可以有一辆自动驾驶汽车,你会想要吗?’”

为何我应该要有一辆自动驾驶车?

Demler表示:“对自动驾驶车辆的接受,并不只是信任与控制的问题;为什么我应该要有一辆?它能带来什么价值与优势?这类问题对于任何一种产品的开发都很重要。”

他强调:“但是我们在这方面太常看到技术人的偏见,他们就只是假设他们的发明是个好东西;从产品开发的观点来看,首先确定客户的需求非常重要;我还没听到过任何一个自动驾驶车辆领域的开发案是从这个基础出发;想想所有那些对自动驾驶车辆渗透率的预测…如果人们就是不想要这种车子呢?”

Demler的结论是:“如果你先确认了需求,接着就是证明你的产品能够满足那些需求,而信任自然而然就会跟着产生;英特尔的测试有一点像是把人们带去一个游乐场,然后问他们喜不喜欢那样的游乐设施。没错,你会得到不同的乘坐体验响应,但你是否真的能从中学到有助于产品成功的东西?”

编译:Judith Cheng

本文授权编译自EE Times,版权所有,谢绝转载

EETC wechat barcode


关注最前沿的电子设计资讯,请关注“电子工程专辑微信公众号”。

本文为EET电子工程专辑 原创文章,禁止转载。请尊重知识产权,违者本司保留追究责任的权利。
Junko Yoshida
ASPENCORE全球联席总编辑,首席国际特派记者。曾任把口记者(beat reporter)和EE Times主编的Junko Yoshida现在把更多时间用来报道全球电子行业,尤其关注中国。 她的关注重点一直是新兴技术和商业模式,新一代消费电子产品往往诞生于此。 她现在正在增加对中国半导体制造商的报道,撰写关于晶圆厂和无晶圆厂制造商的规划。 此外,她还为EE Times的Designlines栏目提供汽车、物联网和无线/网络服务相关内容。 自1990年以来,她一直在为EE Times提供内容。
广告
热门推荐
广告
广告
广告
EE直播间
在线研讨会
广告
广告
广告
向右滑动:上一篇 向左滑动:下一篇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