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目前最受投资者青睐的项目,人工智能类项目的确算得上是市场当红辣子鸡。随着智能机器人、智能监控、自动驾驶汽车等概念和产品陆续推出,人工智能能够落地的项目也越来越多。本土很多85后、90后的大学生在高校就有学习了这一类的课程,直接出来合伙,走上人工智能类创业的项目,成功的案例也越来越多。电子工程专辑记者在上周的“首届青城山中国IC生态高峰论坛”上,活动主办方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集成电路设计分会和芯原股份有限公司特别邀请了众多家国内做人工智能相关的企业负责人,到现场作演示和演讲。很多投资人、媒体、上下游企业及政府官员,对人工智能产业有了更深刻和现实的认识。下面电子工程专辑记者就给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
相关阅读:
《对人工智能芯片的思考,国内So far魏少军教授的认识绝对是最深刻的》
图:由芯原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兼总裁戴伟民主持的圆桌论坛主持的“打造中国人工智能产业链”的圆桌论坛
芯原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兼总裁戴伟民在论坛中指出,创业风口由过去几年中的“互联网+”和“+互联网”,变成了现在的“人工智能+”和“+人工智能”。做产品或设计的创新,从增加连网功能,再上升到人工智能的功能,这里有着无数的新的商机。中国的企业,无论是做硬件的,还是做软件的创新公司,都应该来关注、或是参与到人工智能产业中来。
事实上,当天参与论坛的与会者,不仅有很多来自全国的投资者,也包括有国内的芯片设计公司的大佬们。据芯原市场总监Miya Kong透露,论坛除了有最新进入的芯片设计公司地平线公司外,还邀请到了国内的和芯微、凌阳成芯、矽睿科技、深圳国科微、中科院、成都锐成芯微、成都特纳半导体等公司的CEO级别的高管到场听会。这么多国内顶级IC设计公司的大佬在台下参会听讲,这种情况在业内真不多见。
人工智能其实是一个有着几十年研究历史的大课题,只是现在的硬件计算技术进步到可以在较小的设备上,利用云计算、边缘计算和本地计算(CPUGPUFPGAMCUMPUAP)来实现人工智能的功能(机器学习、深度学习、卷积神经网络),同时加上大数据,人工智能越来越走近到消费者身边。戴伟民认为,人工智能中,大数据是关键,一切要从大数据开始。
案例一、利用现有城市数据,建立新一代智能城市基础设施
上海数据交易中心副总裁陈钢分享上海大数据与智能化社会治理的案例。在新一代基础设施中,智慧城市将路灯、窨井变成了新型的信息载体。智能路灯、智能窨井这样原有的城市设施,也会成为智慧城市的创业商机。
陈钢介绍,目前中国的大数据70%—80%的数据掌握在政府手上,但是这些数据并没有很好的利用起来。他们举了上海出租车的高峰期空载率的大数据挖掘的案例。上海到2017年为止,有6万多辆出租车,上海人口2600万,人均出租车比别的城市比例高,但在上海生活的人们会感觉在高峰时期,或者是恶劣天气时间打不到车,很难打到车。我们通过大数据的挖掘分析,在这些高峰时段,还有30%的车是空的。这个数据是哪来的?我们不是从车管所拿来的,或者管理出租车行业协会拿来的。上海出租车后面有一个屏,装的广告系统,这跟出租车有一个翻牌的。一翻就是有客人了走了,一翻下去以后这个就开始放广告了,屏一下去就是有人了,一抬起来就是没有人了,我们把这个数据拿来做分析,这个曲线图就是一个结果,不管是在高峰还是热门的地带,永远是15%—30%是空驶。
陈钢提出一个观点,将物联网升级为感知网。数据交易中心要促使政府数据共享、商业数据流动,开发出更多基于大数据的人工智能商机。
案例二、来自欧洲IMEC的眼电波测试仪
IMEC市场拓展总监姜宁介绍了一款IMEC开发的眼电波测试仪。该款眼电波测试仪可以用在常见的VR设备上。基于它的反馈数据,开发者可以有针对性地减少渲染的复杂度。
有人想知道佩戴者眼睛盯着的位置,IMEC就设计了眼电波的眼球追踪。根据眼睛的微弱的电流看用户在看什么的位置,相应的传导给VR,让他只渲染用户盯着的那一部分,给高分辨率。将这些信息反馈给VR电影或是游戏开发商,就有机会在较少的硬件运算下,获得更高的流畅度,并且保持好的用户体验。
iMEC的这款高精度的婴儿体征检测传感器也非常有意思,里面有一个温度传感器和ECG。是上海一家名为MONITORING的公司开发的。
案例三、本土第一个人工智能芯片
北京的地平线余凯,曾是百度智能驾驶的创始人,创立了这家做人工智能芯片的公司。余凯表示,他们能提供软件算法和芯片的解决方案。
看到谷歌推出自己的人工智能芯片TPU,地平线公司也有类似的想法,基于地平线面向自动驾驶的软件平台Hugo,在去年采用FPGA平台实现 了1080P在复杂环境下70帧每秒的处理能力。地平线的处理器加算法,可以适应中国更加复杂,更有挑战性的交通的状况,这是包括在高速公路上,包括可行驶区域,包括车道线和车辆,包括在晚上的场景精确识别汽车,车道线还有可行驶区域。
“们能用一个超低功耗的,大概1—2瓦的处理能力处理非常复杂的场景,像用英伟达的处理器你可以做到实时处理,比如说30个人脸实时的抓拍,我们可以做到250个人脸,我们的功耗是他们的十分之一。 ”余凯说。他表示,明年将会推出第三代的处理器,实现对路面侦测对象的行动路线的预测,来实现更好的自动驾驶的体验。
案例四、天眼系统智能监控
天眼的技术很多人可能通过电影都有所了解。美国军方在万里之外,将天眼技术在全球搜索受重要恐怖分子,并利用无人机来直接猎杀的电影情节,让很多观众都为之震惊。(故事情节请观看2016年热门电影《天空之眼》)来自深圳的创业公司云天励飞创始人首席执行官司陈宁,介绍了在深圳龙岗利用视频搜索与分析技术,来帮警方抓捕犯罪份子,或寻找失踪人口的案例。
云天励飞创始人首席执行官司陈宁介绍,云天励飞开发的“深目”,实现了一个亿万人脸秒级定位,云天深目做的是将原来深圳警察10个人一个星期的工作量缩短到一秒内,准确率提高到10—100倍。在云天励飞创业的第二年收入过亿,也成为一个人工智能初创企业里面能够快速产业化的成功案例。
案例五、物流自动派件车
北京智行者科技有限公司CEO张德兆介绍了该公司所开发的一款无人驾驶的专用车。张德兆透露,现阶段我国很快可以讲无人驾驶在一些特定的应用场景内实现场景化,比如说最后一公里人的通勤摆渡,像固定的作业车等相关的应用,包括物流的配送,包括农业,农业用自动驾驶最快的领域,去年我听说已经有4000多台无人驾驶的操作机械在全国投放,包括新疆、黑龙江这些地方。
他介绍了一款某电商设计的物流小车。这款车在清华校园内行驶。现在在实际运营的场景,高校的环境是很复杂的,树下面有很多的行人,拍片的时候是大早上,如果到中午,这个自行车,包括社会车辆行人,这个工况是非常复杂的,像突然切进来的自行车,这种是突然出现的,这个应用是可以节省快递员,快递员早上把货物往柜子里面做一下分发,分发以后给最终收件的客户提供一个信息,让他说这个车已经在这个柜子上,他可以跟车约,说我下午五点半到5号楼2单位门口,这个车可以到单位门口等他,他够跟后台通讯,把柜门打开,把货物取走就好了。
张德兆透露,“我们现在算是国内接到整车厂和互联网公司在自动驾驶整体解决方面获得订单最多的公司。现在像特斯拉这些车还是不能实现自动换道的,我们的无人驾驶的车是我们通过车场的合作在国内累计超过30万公里的路驶。
案例六、基于AR的汽车全挡风玻璃的显示器HUD
事实上,这款非常前沿的基于AR的汽车全挡风玻璃显示器是一个在全息技术上的大的突破,但跟人工智能并不非常相关。电子工程专辑作为对汽车智能驾驶一直以来紧密关注的媒体,它结合了AR技术,能够帮助实现更智能的驾驶,我们肯定也跟所有汽车电子工程师们一样,非常地感兴趣。
未来黑科技(Futurus Technology)执行官CEO徐俊峰介绍,公司在2015年初在北京成立。他透露,上图中这款整车窗的智能显示器,2018年初就可以量产。
至此本次活动的所有案例分享完。下面补充介绍一些来自芯原和格罗方德的重要技术信息。
一、 芯原可用于人工智能的Vivante AI 处理器架构
芯原执行副总裁兼IP事业部总经理戴伟进介绍了芯原收购的Vivante公司的AI处理器架构VIP8000。
上图为芯原的Vivante AI架构VIP8000的框图
图为VIP8000的产品路线以及相关应用领域
在汽车上的应用,可以实现30fps@800MHz。28纳米工艺只需要3mm2的晶圆面积。
芯原的AI处理器IP的客户包括有国科、NXP等厂商。中国在智能监控领域有不少芯片厂商已经在做开发。而NXP的处理器是基于FD SOI工艺生产,芯片今年3月发布。
二、 格罗方德的22纳米FD-SOI工艺
格罗方德公司市场副总裁Rajeev Rajan在论坛上介绍了GF在成都新建的12寸晶圆厂。在建成后,在这里将可以代工生产基于22纳米的FD-SOI工艺的芯片。这些芯片最重要的应用会在移动、5G、物联网和汽车电子领域。
本文为《电子工程专辑》原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并附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