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高管专访:全志A股上市之后都做了什么?

2017-06-22 15:17:44 张迎辉 阅读:
随着平板电脑市场下滑、OTT市场受广电管制、行车记录仪市场饱和,VR市场量起不来,智能硬件也风光不再,似乎包括全志在内的几大国产应用处理器厂商,都遇到了发展瓶颈……
广告

作为一家在A股上市的IC设计公司,相对很多同行们只能上新三板或是A股上市排队名单中苦苦等候,全志确实要幸运得多。前几年的平板电脑、行车记录仪、汽车电子后视镜、OTT机顶盒等市场,全志几乎都没有踏空过,都是赚得盆满钵满,再加上上市A股成功,大笔的资金在手,股东开心,员工也高兴。
20170622-allwinner-1
图:全志CTO在APC 2017上演讲,总结过去十年的重要研发成果

随着平板电脑市场下滑、OTT市场受广电管制、行车记录仪市场饱和,VR市场量起不来,智能硬件也风光不再,似乎包括全志在内的几大国产应用处理器厂商,都遇到了发展瓶颈。前两天全志高管们在深圳举行的全志科技生态合作伙伴大会APC 2017上,终于有机会在媒体面前接受采访,坦露心声,发布最新的研发成果。

全志在大会上发布了五个新产品,其中包括了号称“最具竞争力的2K智能平板方案新一代A63高性能平板处理器”、可支持新一代H6系列4K HDR机顶盒SoC H6、V5系列智能编码处理器,支持双目摄像,并加入最新一代HawkView 5.0图像处理器与4K Smart H.265 视频编码器、新一代虚拟现实专用芯片VR9、以及全志旗下公司芯之联的无线MCU XR871。这几款芯片都采用UMC代工、28纳米工艺,今年8月可交货到客户。

说实话,这五款新产品,任何一款都值得做一个单独的产品发布会,在全志却只是当作当天APC 2017活动的一小部分,这让电子工程专辑记者着实有些意外。从业这么多年,像全志这么低调的产品发布会,真的很少见。具体产品信息另作发稿说明,在此笔者还是想将重点放在活动对全志高管的专访中,以方便大家更多地了解目前主流数码产品的市场状态以及全志的产品策略。全志科技总裁唐立华只有在活动上致欢迎词,没有参加媒体采访环节,全志科技的营销副总裁李智和全志科技市场产品中心副总经理胡东明接受了众多家专业媒体的采访。下面是电子工程专辑特别整理的采访互动内容,二位受访人坦诚的回应,值得大家细读。
20170622-allwinner-2
图:全志科技的营销副总裁李智(右)和全志科技市场产品中心副总经理胡东明在APC 2017接受采访

记者:全志已经成立10年了,那从最早做平板电脑经历了十年发展,现在全志的生态系统相对以前,在很大范围和广度上都有很大拓展。对于未来的研发模式,有没有一些新的思路?因为物联网是碎片化的、多样化的大市场,能否分享一下怎么让它适应这个大市场及其发展的一些思考?

李智:全志成立十年在上午发言中被很多次提起。我想说的第一点就是说每个公司的成功肯定是有他的偶然性的,其实我们做平板电脑是一种偶然。最初成立公司的时候,市场上都没有看到平板。只是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步了解、看清了这个市场的机会,然后我们开始做市场、产业布局,最终于2012年在平板市场获得了初步成功。平板最成功的时候应该是在2013年、2014年,公司整体销量和营业额及利润都快速增长。

从今天往回看这十年,我觉得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我们以前做播放器,那时候人还是踏实的,感觉市场上没有任何风浪,只要踏踏实实把东西做好,得到大家的认可了,就能够获得应有的回报。但到平板的时候,你就会感受到强烈的台风。你不想飞,他会把你架着飞起来,让我们感受到:真正强烈的风口,能量非常大!

记得有一年,整个平板市场的出货,加起来超过一亿片,市场空间非常非常大。但是随着手机和移动互联网的进一步发展和崛起,手机快速蚕食各种各样的市场。我看到电子业里面,除了手机之外,即便是有量,很多产品产业就一点点,一个一两千万片的市场,却总有一堆产品技术和竞争对手都冲进去抢,最后打得头破血流,这是我们目前经常会看到的。

第三个阶段是什么呢?2014年我们看到平板市场的下滑,从2015年开始做调整和转型。市场下滑最快的时候,我们一个月的销量会跌50%! 那么怎么办呢?我们开始实施营销端BU化。

研发策略方面是这样的。H6能有今天的面貌和技术能力,是通过三年的积累和发展所成就出来的。V5更是,也是做了至少两代。ISP迭代了有三代,今天我们看到ISP的水平应该是达到了工业级的入门水平。因为我们反复拜访产业链的领导者,让他们去做对比,我们现在很多的点还处于二区。

但是OTT经过这三年的发展,已经处在一区了。色彩、画质、解码能力、产品的整合度以及功耗,我们跟客户做过探访和沟通,都获得了客户的一致认可和好评。尤其是在画质上,相比国内的芯片和国外的芯片,我们都有足够领先度。在我们拆分这个BU之后,还有我们过去的平板,叫做平板事业部。全志科技现在还成立了智慧家居事业部,同时去年我们又成立了车联网事业部。

我认为我们的研发模式,其实它更趋向于细分、垂直化,更切合的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研发模式,我们更多的是围绕着客户需求去做判断和决策,去迎合市场的发展。那到今天,我们逐步找到了市场。所以我们其实更多是以市场和客户为导向,以最终的真实需求为导向来构建我们的产品以及竞争力。

我觉得首先在意识和操作模式上,跟以往不太一样。举个例子,V5在发布之前其实已经拿去给业内做安防的客户全部做过评测。基本上通过之后,我们才去投片的。第二个就是我们在每个阶段有一定研发进展的时候,我们都会跟他们去做交流和沟通。这也印证了我们今天上午提到过的开放。我们的开放真的是全方位的开放。我们以我们自己理解和认知的开放,跟客户做比较深入的配合。
20170622-allwinner-3
图:全志V5芯片,可以支持双目(双摄像头)视频的智能拼接,以及H.265的影像编码,可用于运动相机、安防监控。

所以总结一下新形势下的研发模式,第一肯定是要以市场和客户为主要导向,这是我们在构思产品时思路上的一个变化。第二个可能是我们自己变化了,足够的开放,能够跟客户做深入细致的配合以及沟通,真正联合客户上下游一起创造出有价值的产品,有竞争力的产品,我认为这是研发模式上的变化。

记者:您刚才说到平板市场,我看也是平板的出货量,已经保持下滑趋势。就像腾讯还有平板的产品,针对平板市场,您认为平板市场开发一个多大的空间,还有全志今后对平板市场还有一个怎样的规划,平板市场,平板处理器未来的一个市场格局应该是怎么样的?

李智:首先我觉得这是自然的事情,就是任何的产品市场都有他的生命周期的,平板不可避免他会进入这个衰退期。到了衰退期的话,每家用的策略不一样。我先说整个市场总量,整个市场总量的话,每个月可能还有四到五个Million。我们看到另一个现象,包括今天我们韩总(注:全志科技事业二部韩明星)在讲,华为的平板增长非常快,居然卖断货。这其实有两个前提条件,第一平板的体验要跟手机要无差别。就是你在手机上怎么玩,在平板上玩的时候,在软件的体验上和功能体验、性能体验应该是无差别的,就是屏幕比较大,这一定要做的到。这是目前看到的是是,平板的中高端产品跟行业结合之后爆发出了新的影响力。

你可以在京东淘宝上可以看到,华为的平板销售增长是非常快的。最近我们很多客户,大家慢慢也在反思,他自身的产品应该怎么布局。所以A63借鉴了很多客户的诉求,他们希望做一个一千块钱左右体验和手机一样,然后产品性能不错的一个平板。所以A63的定位应该是在中高端的一个平板。其次是游戏和视频的体验,就这两个基本的需求。第三个是社交,如果把这些问题解决掉。然后整体来讲,将来平板的格局,我觉得他不断的要向其他产业和行业去融合和整合,这是将来平板的发展空间。自身的平板这一块,我觉得会剩下,我觉得全志肯定是最坚强的一家。

这是我们从经验角度上来讲,第一我们还会有投入和布局,在这个终极端上。第二我们还会持续的把平板的细分市场做好。第三跟其他行业的整合和结合,我们也会把他做好。这是将来我们关于平板发展的出路。

记者:刚才李总讲得很好,2015年之后很多的创新其实都是一种应用导向型的创新。那我们其实看到上午提了很多关于人工智能的话题。人工智能里面有一个核心其实就是算法,而且这个算法未来更有可能的趋势是分布式的算法,包括了云端、终端,包括芯片上的算法。那其实这次这颗新发布的V5里面,把人脸的捕捉部分算法整合进芯片里,还没有做到识别和分析。你们跟算法公司未来合作的策略是什么?未来有没有可能把更多的算法整合到你的芯片里头?

李智:这是非常好的一个问题,这里涉及到生意的模式。V5里面它今天能展示的是捕捉这个人脸,还没有去做识别,包括跟后台、云台的挂接。我们说的人工智能,其中的计算应该有3类。第一类叫云计算,它是负责模型训练、样板训练以及服务支撑的。第二类叫边缘计算,比如说包括带宽、流量的计算等等。第三类就是端的计算,它更是负责感知层的计算。

但是我们当初在规划V5的时候,做了几个突破。首先就是ISP,这是我们完全自主IP的ISP,增加了3D降噪,包括HD,包括去抖等等很多算法。第二,我们在芯片层面已经跟很多的算法公司在合作了。

第三个层面就是云端算法的整合服务,这个确实挺复杂的。第一个比如我们跟微软做了一年的沟通和尝试,但是目前商业模式是什么样的,还说不清楚。是刷一次脸收多少钱,还是刷一个月多少钱?现在计算不出成本结构。我再举个例子,我们都知道李世石输了,但是我认为李世石其实是赢了。他在没有跟阿尔法狗打擂台赛之前,一年收入大概是150万。然而打完之后,他挣了500万,其中150万是阿尔法狗给的。但是阿尔法狗下一盘棋,大概电费的消耗是3千美金。李世石以前打联赛,一场出场费就是一万块钱,就是3千美金对一万块钱,这差别就很大。

记者:我有几个问题想问一下。第一是你们跟高通合作后做了哪些工作,到现在有什么成果?还有就是去年推出了基带芯片,您认为这一块的市场的前景怎样?第三是现在你们推出了无线MCU,它是针对什么样的目标市场?

李智:我们跟高通合作快3年了,今年有了实质性的突破。以前,我们是以消化他们的技术为主。因为过去我们的产品和技术队伍、结构以前主要是做AP为主,他不是做通讯产品为主。在过去两年的话我们已经构建了这样一个完整的队伍,从高通的射频技术,板级技术,量产技术,及其软件技术,我们已经完全完整地掌握了。到今年我们整个高通的产品,是以平板的方式在做销售。我自己预计,今年高通项目上的成长,相比去年至少是50%的增长,效果还是比较明显的。

跟高通合作,首先我觉得我们会坚持下去,第二我们会认为这个空间会很大,还可以继续挖掘。第二点刚才也有讲,我们这个4G产品。我觉得这个4G产品,从技术的转化到产品本身需要一个过程。目前这个4G刚处于在转化的过程当中。从目前我们自己来看的话,我们对他还是非常有信心的。因为基本上我们进入了场测和实验的客户测试,大概有大半年了,并在不断完善,到目前为止客户对它的反馈还是很满意的。所以从前景上来看,因为其实全世界掌握基带技术的公司就没几家,全志将来一定是其中能够基带技术的其中的一家。我也相信我们能把这个通信技术掌握的更好。

MCU这个也是我们在做连接产品时,发现的一个新市场。 目前这个市场的客户非常分散, 第二他们对成本非常敏感,有很强的要求。对于这个市场来讲,他还是属于物联网的范畴,那么想象空间也很大。如果说真的是一个万物互联的世界到来的话,那么芯之联XR871只是第一代而已。后面他路径和使用也很长。

记者:再说你们跟杜比的合作,据说在新的产品中效果会很好,但是你们的产品主要应用在平板上,杜比的效果很难听得出来的啊。你们能解释一下吗?

李智:他主要的问题,不是说他对我的效果,就是片源里面全是这个东西,你不做也没办法。因为将来的视频也有两种格式,一个叫HDR10,还有一个就是杜比微软,就是这两类片源。你要至少得兼一种或者两种都得兼容。事实上他的杜比微软对这个高对比度是有很大贡献,包括画质有很大改善,也是很好的产品的一个亮点。

记者:在高清和超高清的画质改善上您看好吗?

李智:他应该有三段就是你录制段你要用杜比的技术,然后你在存储形成片源的时候,也要杜比,还原的时候也要杜比。这样一套系统之下,这个效果才能体现出来。比如你一个传统的片源,你想让他放出HDR和杜比微软这是不可能的,你只内观看传统的质量。所以为什么一直把用户在往高清HDR或者杜比上去迁徙。

就是他很多网站,比如亚马逊,都上了很多带杜比的这种片,这是新的拍摄技术,要从源头上解决起来。我们跟他合作,我觉得还是很受益的。因为他技术上和思路上还是很领先的,因为要把他植入到产品里面去。所以我们还是在坚持做这个合作。与杜比合作的芯片还在研发中。

记者:能否请介绍一下你们的神经网络人工智能研发的情况?

李智:我们有成立一个,叫做AIC的研发中心,这个研发中心主要是把人工智能相关的技术做分析研究,最后形成IP,进入这个终端。所以我们反复强调嵌入式AI,这是我们要提的概念。就是让每一个芯片,甚至每一个产品能够带来人工智能体验的效果。

记者:我知道去年全志花了很多精力在VR这一块,但是现在整个给人们感觉,VR整体的量并不是很大。但是全志出来的时候,竞争对手做的并不好。所以您觉得VR真正要起量要到什么时候?

李智:其实我们过去投的精力很大,今天依然投在VR精力还是很大。我们还是会反思一下,为什么没有进入,形成销量。我们看VR他是有交互技术,到今天来讲也不是非常成熟的。最成熟的大家感觉像,这种AR加VR,或者MR,这种技术,就是我们看,首先一个产品成熟,应该有两个技术条件。一个就是他的体验是满足需求的。第二有效成本,现在几万块钱,还是很难普及的。所以到今天来讲,整个VR还是不具备同样的可能性。第二我们现在要解决市场的一个问题,就是产品形态,就是VR的什么样的产品可能符合用户和市场需求的。我们现在这个问题没有解决,过去很多产业里面的人也做了各种尝试,目前感觉也是没有解决这个问题。

我们还是在努力解决这个问题,我们现在技术点的投入在哪里,怎么样让他交互的更便捷,怎么样看的更清晰,怎么样没有眩晕,还在努力解决这个问题。当这个问题得到了解决和改善之后,首先我觉得就是对金融市场的产品的体验是有提出的。第二逐步能获得用户的认可和维度,在这一轮的普及和教育完了之后,再下一波,我就说可能有一点点起色,但是不可能有很大的变化。

记者:您还是看好一体机这种产品形态?

李智:其实我更看好这个方向,我刚才讲过,就是产品形态我们还在摸索当中。不管一体机还是说像MR的混合机,都是一种尝试。

记者:问一个关于智能音箱的问题。京东做了一个叮咚,现在亚马逊ECHO,还有现在苹果, 这个市场已经很热了,就是从全志角度怎么看这个市场未来的发展?另外全志的一些规划是怎样的?

李智: 关于智能音响这个产品,我们知道ECHO这个产品,他的原意叫回声嘛,就是你叫他有响应,他原本的意思是这个意思。他是说基于这个市场来判断,ECHO已经卖一千万台了,不是说不成功的,他应该是非常成功的。因为ECHO做了四年,他基本上完成了在美国、英国、加拿大还有澳大利亚这四个区域的覆盖。所以他训练的算法模型和他的完整度已经是非常高了。从这个算法上应该是比国内的诸多的商家都是领先的。

现在ECHO也到了爆发的时候,他的数据、用户和生态都成熟了。我觉得这是一个顺其自然的一个过程,反过来对于我们和现在的厂家来讲,我觉得有两条路,一条路就是我跟国内的厂家也把他过去走的四年路我们再走一遍。我觉得这是逃脱不了的。第二就是说我加入他的生态,因为我是做过芯片的。然后我把他的服务和业务能力提升到我产品上来。我就跟国外的品牌去配合,这都是可以的。

但是对于中国来讲,可能还得两年的生长期,第一数据的积累,第二业务的完善,第三云端服务部署的完成,得需要这样一个过程。所以长久来讲,就是智能家电、智能语音,包括智能音响,他都是不同的产品形态。那么对于智能化大潮来讲作为单模式态的语音功能,他肯定是一个非常强的入口。将来我们发展多模态,比如加视频、加眼睛、那更大的想象空间,只是说到今天来讲,大家不知道这个业务模式怎么去布局的。

记者:现在亚马逊echo,还有谷歌,你认为这会是一种常态吗?或者以后国内会成生属于自己的生态,还是怎样?

李智:从数据安全上来讲,他们被挡在国外肯定是常态,国内用户肯定用不了的,这个国家法律。第二从国内来讲,智能音响肯定得有一个产品出来。 因为我也看到北京很多互联网公司,从孤注一掷干这一件事情 。第二我们可以看到,新兴的互联网他将来不是以这种传统的交互方式完成,而是新兴的交互方式。语音肯定是首选,其次是视频,再次就是感知的器官叫多模态,这是很有空间的。

第一个是大家在收集数据的时候,这个阶段都很拼,就是很多人拿出算法是直接免费的,我们知道讯飞是收费的,互联网公司来干这个算法是直接免费的,他最重要的是要数据,要样本。

记者:OTT的市场,在经历广电的管制, 他的一个推动,现在市场有什么样的变化?

胡东明:现在从OTT的市场跟平板很相似,尤其是从零售内来讲,那么白牌零售肯定是下降的。

但是我们因为,我们OTT首先是在白牌市场低端零售这块绝对的垄断地位。然后我们不会放弃这个。第二个是我们现在正在布局运营商市场,目前很多工作可能是我们自己走在前面的,大家都看不到。以前OTT是围绕视频流的主线来做这个业务。刚好我们的的那些内容,那些都能跟上。像高清这种1080的这种格式,很快能进入到家庭。现在如果放4K已经很难了,8K更难。就是围绕视频主线这个,他本身发现很难。然后其他业务,人机交互机像我们国内的纯语音的这个交互,都没有办法做到英语系那么好。其实这个就是恶性循环,你做不好,你搜集数据就不好。然后你又会慢的做,觉得这是其他业务比较慢的,他把好发展的都发展完了,就是这样一个情况。

记者:像亚马逊、echo的成功,绝不仅仅是因为他卖出了一千万台硬件设备,他后面其实会延伸出一个充满想象的这样一个商业空间来,这是很多企业,愿意跟他们玩,跟他们加入这个生态的本质原因。这个里面其实对于芯片厂商来说,所有的芯片厂商现在都面临一个比较尴尬的问题,就是我们都知道未来人工智能的核心是在数据,特别是数据商业带来最大的价值,但是芯片企业如何参与到这个数据的商业分成当中去。因为你如果手上没有数据,你后面就很难产生新的商业模式。你们对这一块的问题怎么看?

李智:首先这是很好的问题,为什么呢?我今天有讲人工智能的三个层面,第一是技术层,芯片属于技术层。第二是应用层,我们看到技术层大多数是这种产生数据和制造数据的公司。第二点应用主要是以产品和成品的形式或者品牌的形势,展现给这个用户。还有我们今天有分析,综合性巨头,他什么都有。
但是事实上来讲,最有效的数据还是这些人产生的,我觉得他会开放的,像数据本身是免费的。数据本身是创造不出什么价值。因为数据他放了,他是数据,如何把数据转化成服务,这才是能力。因为我们反复讲了,数据是燃料嘛,跟汽油是一样的。怎么样把他通过发动机转化成不同的功能,比如变成一部车,变成一部船,变成一部摩托,这是我们现在的公司也可以参与和改变的。

就是数据本身他不重要,就是怎么样用数据,让数据产生服务,这是最重要的。

20170622-allwinner-4
图:全志的全作品伙伴非常广泛,产品应用几乎拓展到的各个行业与领域

EETC wechat barcode


关注最前沿的电子设计资讯,请关注“电子工程专辑微信公众号”。

本文为EET电子工程专辑 原创文章,禁止转载。请尊重知识产权,违者本司保留追究责任的权利。
广告
热门推荐
广告
广告
广告
EE直播间
在线研讨会
广告
广告
广告
向右滑动:上一篇 向左滑动:下一篇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