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揭秘全球首款物质成分识别手机中的黑科技

2017-01-08 10:00:00 Yorbe Zhang 阅读:
食品安全等一直是大家关心,却无法直接触及的刚需。不依赖食药监督部门,自己如何能随时随地识别药品、食品真假?这一需求在移动手机中得以实现,打破了必须通过实验室或昂贵检测设备进行检测的瓶颈。
广告

吃这件事,对于每一个人都至关重要。

以药品和食品为例。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假药占到全球药品交易量的10%,假药致死的现象屡有发生;食品安全问题同样严峻,在中国,从地沟油到三聚氰胺奶粉。最近,国家食药监总局公布了7批食品不合格情况,这些食品有些在京东、天猫和亚马逊等网站销售。

食品安全等一直是大家关心,却无法直接触及的刚需。不依赖食药监督部门,自己如何能随时随地识别药品、食品真假?

这一需求在移动手机中得以实现,打破了必须通过实验室或昂贵检测设备进行检测的瓶颈。

在2017年美国拉斯维加斯CES展上,一款手机做到了!
20170107-changhong-1
改变手机行业的新产品

“这太令人惊奇了,它将是一个改变手机行业历史的新产品。”美国ADI公司高级副总裁马丁科特兴奋地说到。
20170107-changhong-4
ADI的分子识别技术成为手机的新黑科技。

这台全球首款分子识别 “长虹H2” 天眼手机,由长虹联合ADI和Consumer Physics(CP)公司发布,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搭载小型化分子光谱传感器的智能手机。其中,ADI主要提供光谱传感器、相关的算法、以及云端上传,而CP公司则负责APP以及物质成分分析数据。
在功能上,可以直接使用这款手机判断分析果蔬糖分、水分等信息。此外,它还能对更多物体进行成分分析,比如药品真伪、皮肤年龄、酒类品质等检测,成为随身携带的个性化健康管理集成终端。
该机售价为2999元人民币,预计2017年4月批量上市。
20170107-changhong-2
长虹H2分子识别的主要功能
20170107-changhong-6
长虹H2智能手机主要硬件参数
20170107-changhong-7
长虹H2智能手机(2999元)与苹果、三星、华为旗舰机型参数对比

在发布会上,长虹控股公司总经理李进称,随着长虹H2的发布,物质识别门槛被突破,手机行业有望迎来新的革命。

传感器成手机创新突破点

随着手机主芯片供应商数量的减少,智能手机方案越来越成熟,但同质化也愈发严重。智能手机用户正逐渐对单纯的硬件参数麻木,手机业者必须通过一些另类创新实现突破,脱颖而出。

传感器成为一个绝佳的突破点。

李进分享了传感器在手机中的采用历程。早期,手机通过GPS传感器实现各种位置服务;后来,通过嵌入温湿度、压力等传感器探测当前环境;如今,还能通过运动、睡眠等传感器管理我们的健康。“但一直没有一台手机能够通过传感器具备物质识别的能力,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缺憾。”他表示。
20170107-changhong-8
传感器应用历程

分子识别技术详解

通俗地讲,分子识别技术即物质成分组成分析。传统的方式是在实验室中通过光谱分析仪进行。

这种方法的物理基础是每种类型的分子都以其自己独特的方式振动,这些振动与光相互作用后产生独特的光学特征。这款手机包括照射样品的光源和光谱光学传感器,它收集从样品反射的光并分解光谱进行分析。

由于世间万物大部分都是由分子所构成,理论上通过光谱分析都能识别。而这种分子层级的识别直达万物本质,远非肉眼所能比拟。例如在挑选水果时,只要在水果表面一扫,水果的糖分、水份、维他命等营养含量一目了然,并计算出综合指数供用户参考。再比如,测试人的胖瘦,通过手机一扫,用户的体脂率将立即呈现,是胖还是瘦一目了然。此外,酒类的原料成分、工艺的过程控制、品质等都可以轻松检测。

“就如同人体的指纹一样,任何物质都有它独特的光谱特性可用于识别。”李进形象地比喻到。
20170107-changhong-12
工作原理
20170107-changhong-13
云端数据收集和分析至关重要

尽管ADI没有在现场公布详细的部件型号和主要特性,但在会后的跟踪调查中,还是挖掘到了其以下庐山真面目:其采用了近场红外技术,工作距离约3厘米,集成了光学传感器和LED,分辨率为纳米级别。

从长虹H2批量上市的时间点推算,该传感器的批量上市时间应在2017年第一季度。

此外,按照有关人士的透露,其下一代产品在大小和厚度上都将有明显的改善。
20170107-changhong-11
ADI分子识别传感器

检测精度一定是大家关注的指标。我在现场亲自目睹了检测一块奶酪的成分:采用分子检测仪测量出来的结果和产品包装袋上标注的4项含量中,其中3项完全吻合,1项相差约1%。

长虹的明智选择

那么,长虹H2是怎么做到的呢?

据李进介绍,在APK程序的控制下,手机向所搭载的小型化高分辨率近红外光谱传感器发出指令对被测物体进行“近红外吸收光谱”的数据采集,并将光谱数据传输至云平台进行分析、计算、处理,得出定性、定量分析结果,手机将数据化和图形化的结果呈现给用户,并向用户给出相应建议及推荐,手机即可直接识别到物质的分子属性。
20170107-changhong-3
H2分子识别流程。

分子识别背后是大数据运营

“这个应用的关键是光谱数据库足够大。而且,用户使用的越多,则测试精度和速度就会越快。”李进指出。 

据长虹通信公司总经理程远兵在现场透露,长虹将开放H2手机分子光谱传感器的API接口和SDK,并建立庞大的创客平台来鼓励和支持第三方应用的开发。“开发者也可以开发自己的应用,例如美容APP,或者美食、健康APP等。未来我们希望它像GPS一样成为手机的标配。”程远兵表示。

无疑,长虹看好该技术。据悉CP公司这颗光谱分析模块单价为299美元,成品价格更高。
20170107-changhong-9
发布会现场嘉宾。

SCiO揭秘

作为ADI的合作伙伴,Consumer Physics(CP)公司,可能很多人并不熟悉。

其实,他们早在2014年就崭露头角。当时他们开发的一款SCiO微型光谱分析仪,在Kickstarter上成功众筹了276万美元,支持者达到了12,958名。它基于实验室级别的大型光谱仪制造而成,对着物品材料发散近红外线,活跃材料中的分子。通过分析由分子振动反射的光线,由此确定材料的化学成分组成。

20170107-changhong-5
光谱技术已经存在了100多年了,SCiO的出现让它使用起来更便利,价格更易于接受。用SCiO扫描物体后,它会记录物体的激发态波长和叠加波,并将数据上传到云端,通过云上的数据库匹配以及计算后,将分析结果返回到手机上。

小型化SCiO和传统的光谱仪相比,测试的精度会不会存在较高的误差?Consumer Physics的CEO Dror Sharon表示,测试精度约为1%,该数值与我在现场看到的实际精度数值吻合。尽管在让SCiO转变成消费级的产品的时候必须对一些东西做权衡,但是测试所得的数据还是与传统光谱仪非常接近。“我们目前已建立了数百多个不同种类产品的数据库。相信这个数据会越来越多和完善。”他在发布会现场表示。

无疑,SCiO传感技术嵌入长虹H2智能手机是迈出了第一步。在未来,更多的智能终端、可穿戴设备或者其它联网设备都将成为其潜在的用户,而更重要的是:收集的数据越多,识别的不确定性就越少,对于用户的价值就会更大。

ADI的消费类产品策略

作为该技术的一家重要推手,ADI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在最近几年,ADI在消费类产品领域的动作令业界瞩目。在发布会的第二天,就ADI的消费类产品策略,也专门采访了该公司消费客户事业部销售总监赵传禹。

20170107-changhong-10
左:ADI消费客户事业部消费总监赵传禹。

“消费类产品具有需求变化快的特点,ADI的策略是寻找这些需求中不变或者变化慢的因素,例如影音、材料识别等。我们会在这些领域持续投入,提供高性能、高可靠、可持续发展的解决方案,”他表示,“立足于核心技术,ADI的产品线相对来说比较平衡。”

在市场细分方面,他认为面向影音应用,会是一个开放的市场;而对于手机等智能终端市场而言,更重要的是差异化需求。“ADI也在不断更好地适应中国市场,对市场需求更灵活和快速。”赵传禹说到。

本文为《电子工程专辑》原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并附链接

EETC wechat barcode


关注最前沿的电子设计资讯,请关注“电子工程专辑微信公众号”。

本文为EET电子工程专辑 原创文章,禁止转载。请尊重知识产权,违者本司保留追究责任的权利。
Yorbe Zhang
ASPENCORE亚太区总裁。
  • 将电流感应集成到宽禁带电源转换器的挑战 由于在满足所有要求方面存在不同的权衡,因此很难采用一种适用于所有情况的电流检测方法。
  • 2024年Q3传感器市场:近9成上市企业同比正增长! 整体来看,2024年前三季度中国传感器上市企业经营业绩整体表现良好。其中,韦尔股份、华工科技、思特威、汇顶科技等营收和净利润均有显著增长。韦尔股份则以近190亿元营收、24亿元净利润独占鳌头。
  • 飞凌微深耕车载图像处理,以端侧SoC与感知融合赋能高阶智驾 在未来发展规划上,邵科表示,飞凌微将深耕图像处理应用能力,不断拓展机器人、物联网等应用领域,“未来,飞凌微将持续开发一些新的系列SoC产品,能够跟图像传感器在应用方案上形成更紧密的结合,满足端侧更多的应用落地场景。”
  • 华为新专利脑机接口芯片曝光,或意在攻关信号传输难题 信号传输是脑机接口的技术难点。华为这次新专利应该是在攻克这一技术壁垒,期待能带来突破,让脑机接口技术实现场景化应用。麦肯锡预测,到2030年全球脑机接口在医疗产业应用的潜在市场规模有望达到400亿美元,到2040年有望达到1450亿美元。
  • 晶圆级脉冲激光沉积将改变游戏规则 一项技术要想产生广泛的影响,它不仅要解决短期的挑战,还应该超越现有技术的进步,为未来的创新打开大门。这就是我们对泛林集团(Lam Research)今年早些时候推出的全球首个用于半导体量产的脉冲激光沉积(PLD)技术的描述。
  • 晶合集成与思特威首颗集成1.8亿像素全画幅CIS芯片成功试产 当今这个数字化时代,图像传感器技术的发展对于摄影、安防、医疗等多个领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近日,合肥晶合集成电路股份有限公司与国内设计公司思特威联合宣布,他们共同研发的首颗1.8亿像素全画幅(2.77英寸)CMOS图像传感器(CIS)已成功试产。
  • “一碰交互,共触未来”ITMA峰会盛大 目前,智能终端NFC功能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面对新场景新需求,ITMA多家成员单位一起联合推动iTAP(智能无感接近式协议)标准化项目,预计25年上半年发布1.0标准,通过功能测试、兼容性测试,确保新技术产业应用。
  • 中科院微电子所在忆阻神经-模糊硬 中科院微电子所集成电路制造技术重点实验室刘明院士团队提出了一种基于记忆交叉阵列的符号知识表示解决方案,首次实验演示并验证了忆阻神经-模糊硬件系统在无监督、有监督和迁移学习任务中的应用……
  • 直角照明轻触开关为复杂电子应用提 C&K Switches EITS系列直角照明轻触开关提供表面贴装 PIP 端子和标准通孔配置,为电信、数据中心和专业音频/视频设备等广泛应用提供创新的多功能解决方案。
  • 投身国产浪潮向上而行,英韧科技再获 投身国产浪潮向上而行,英韧科技再获“中国芯”认可
广告
热门推荐
广告
广告
广告
EE直播间
在线研讨会
广告
广告
广告
向右滑动:上一篇 向左滑动:下一篇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