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从明年开始到新加坡商旅,可以简单的“眨眼”就能完成身份注记!新加坡移民署在本周宣布,将陆续开始搜集国家公民及永久居民的虹膜(iris)档案,做为额外的生物特征识别依据,这么做的目的除了虹膜识别的技术成熟,更重要的是借此提升政府有关部门效率和护照安全性。
新加坡内政部在 2016年12月28 日的声明中表示,2017年 1 月 1 日起将开始采用“虹膜扫描”做为旅客及新加坡公民除了照片、指纹外身份识别依据。新加坡内政部表示,国会已经通过在 1965 年所颁布《国民登记法(NRA)》的修正案,移民署(ICA)会于近日开始搜集新加坡国民的虹膜档案,新加坡内政部补充,这项新的政策将会适用于注册新的身份证、护照申请及展期的作业。
国民登记法令上一次修订是在1994年。这次修正法案内容共有四大修订,以提高移民与关卡局的运作效率。
为了展开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虹膜采集作业,新加坡政府将从新加坡邮局(SingPost)中挑选出部分职员,并在新加坡邮局所选定的据点展开采集作业。在 11 月 10 日的国会演说中,新加坡内政部部长李智升(Desmond Lee)说:“国民登记法修正案让移民和检查管理局可以提供民众更方便的注册服务,同时也能提升政府效率及国家安全。”
新加坡10多年前就开始探讨使用虹膜识别技术的可行性。移民与关卡局曾在2002年引进虹膜识别系统,让经常出入境的马来西亚电单车骑士和乘客参与试验。
当局过后在2006年推出生物认证科技护照,但没有采纳虹膜识别技术。直到前年(2014年),内政部宣布移民与关卡局将探讨推出新护照,新系统到时将采用多元形式的生物特征识别功能,包括采纳虹膜识别技术,进一步加强新护照的安全性。
修正法案提出的修订还包括允许移民与关卡局委任非职员成为登记人员。如此一来,移民与关卡局可同其他公共或私人机构合作,提供更便利的登记服务,例如在多个地点设立站点收集生物特征信息。
修正法案也赋予移民与关卡局人员调查抵触国民登记法令案件的权限,目前只有警方可以负责调查这类案件。
另外,法案建议授权移民与关卡局基于公众利益,拒绝登记不恰当的名字。文告指出,该局不时会收到一些可能冒犯他人,或令人困惑、误导他人的名字登记申请,但占极少数。
李智升补充:“科技技术的进步在传统的照片、指纹外提供了另一种个人身份识别的选择,新加坡政府注意到虹膜扫描技术已经成熟,像德国及荷兰从 2000 年开始就陆续采取这种技术,阿联酋更是强制搜集公民的虹膜图像,便于身份识别。”
同时李智升也提到:“虹膜采集的过程类似拍摄照片,优点是方便、不须接触及非侵入性且能在几秒钟内快速完成。”
新加坡政府近年来发现,指纹会随着年龄增长而磨损,外貌也会随着时间改变,每个人不同的指纹品质,也是造成部分旅客在入境检查时时常“卡关”的原因,虹膜扫描技术可以解决上述问题,同时对于国家安全的保障也更加提升。
新加坡移民署也补充,针对白内障等眼睛疾病患者,或无法清楚采集虹膜特征者,移民署将会持续采用指纹、照片的方式来识别身份。
关注最前沿的电子设计资讯,请关注“电子工程专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