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仿生学创新:小蟋蟀也能给科技界大启发

2016-10-24 11:28:00 Junko Yoshida 阅读:
因为面临能源短缺的风险,现在的研究人员越来越偏向以仿生(biomimicry)方式寻求创新,这能让他们透过模仿大自然的生存模式与策略……
广告

越来越多研究人员透过仿生(biomimicry)方式寻求创新,模仿大自然的生存模式与策略,为人类面临的挑战找到永续性解决方案。

总部位于法国Grenoble的研究机构CEA-Leti之研发焦点在奈米科技与相关应用,他们深信,在一个“高度连网世界(hyper-connected world)”,技术突破需要一种全新的研发方法。

Leti科学总监Barbara de Salvo最近接受EE Times专访时表示:“我们正在针对创新寻求一个不同的技术轴心;”该机构的研究人员目前找到的新轴心,就是从大自然中学习。de Salvo举例指出,连网设备的关键技术功能区块,包括感测、通讯、运算、能量采集与安全性,都需要具备三种属性:不牺牲性能而达到的省电效益、简易性以及内建的可信任性。

广告

因为面临能源短缺的风险,现在的研究人员越来越偏向以仿生(biomimicry)方式寻求创新,这能让他们透过模仿大自然的生存模式与策略,为人类面临的挑战找到永续性解决方案。如de Salvo所言,这全都是:“向研发了40亿年的大自然学习;”而她认为,仿生方案能提供研究人员“颠覆性的想法”。

师法自然在工程领域并不是新概念,很多研究人员已经在进行由人脑结构启发的神经元(neurons)与突触(synapses)开发,也就是神经型态运算(neuromorphic computing),或称为神经型态工程;神经型态运算研究是厘清如何以个别神经元、电路、应用以及整个架构的形态,来创造理想的运算方案。

在硬件层级实现的神经型态运算案例,包括氧化物为基础的忆阻器(memristor)、临界值开关(threshold switches)以及晶体管。

在局部处理数据

而Leti的仿生技术研究与以往更着重于模仿人脑之神经形态工程部太相同,de Salvo表示:“我们是参照一个完整系统,例如整只昆虫的身体;”她解释:“那是一个具备不可思议的传感器、且拥有合成信息功能的完整智能系统。”

该研究机构的研究合作伙伴是法国图尔大学(University of Tours)生态学教授、法国大学研究院(Institut Universitaire de France)成员Jerome Casas;Casas是全球生物启发(biologically inspired)技术领域的知名专家,Leti计划将生物启发工程研究与Casas率领的生物学家、数学家、工程师组成的团队整合。

de Salvo认为,今日的MEMS传感器性能还无法媲美大自然,还有很大的学习空间;她指出,Leti特别有兴趣的题目,是透过学习昆虫的能力来开发新技术。在众多聚焦于迷你化生物启发感测系统的研究项目中,de Salvo指出,与神经形态电路相关的研究即是由昆虫以及牠们在局部收集、处理数据的能力所启发。

预期高度连结性将在物联网中扮演关键角色,de Salvo表示,Leti的研究人员特别好奇昆虫如何能在局部处理数据,例如蟋蟀脚上的触须:“那些触须不只能感测,实际上也具备数据处理以及产生智能的能力,就像是扮演昆虫的局部大脑。”

Casas在他的个人网页上写道:“仿生是另一种探索生命多样性的方法,而且可能为我们带来有益的回馈;当我们比较蟋蟀触须以及最新MEMS传感器技术的能力,我们发现蟋蟀触须的性能还是高出好几倍,主要是因为其无与伦比的信号处理能力。”

他并接着解释“蟋蟀与蟑螂的逃脱系统”,他的研究显示,这些昆虫:“在位于腹部尾端的小脑处理信息,能达到比人类大脑更快的处理速度。”

此外de Salvo也指出,昆虫们控制能量消耗以支撑长途飞行的能力也很迷人;如Casas所言:“翅膀或腹板(plate)移动方式的微小变化,就会对散发的涡流以及能量消耗的数个方面产生巨大影响;工程师因此渴望从昆虫实际上是如何拍翅膀来学习。”他表示他的团队最近已经与物理学家与工程师合作研究这个议题。

Leti相信他们是法国第一个深入探索大自然的研究机构:“透过找到对的人,我们正在进行生物启发、生物整合的研究项目;”她强调:“我们真的认为我们需要改变科技研发的方法。”

编译:Judith Cheng

本文授权编译自EE Times,版权所有,谢绝转载

EETC wechat barcode


关注最前沿的电子设计资讯,请关注“电子工程专辑微信公众号”。

Junko Yoshida
ASPENCORE全球联席总编辑,首席国际特派记者。曾任把口记者(beat reporter)和EE Times主编的Junko Yoshida现在把更多时间用来报道全球电子行业,尤其关注中国。 她的关注重点一直是新兴技术和商业模式,新一代消费电子产品往往诞生于此。 她现在正在增加对中国半导体制造商的报道,撰写关于晶圆厂和无晶圆厂制造商的规划。 此外,她还为EE Times的Designlines栏目提供汽车、物联网和无线/网络服务相关内容。 自1990年以来,她一直在为EE Times提供内容。
  • 先进芯片设计呼唤新的系统验证和确认方法 随着先进芯片设计格局的迅速演变,新的验证和确认方法变得至关重要。众多前沿设计由系统公司在先进的工艺节点下完成,具有大量的逻辑门,并依赖于复杂的片上网络、SRAM池以及精密的电源、时钟和测试架构。
  • 应对IC衬底制造挑战 业界正从“引线框架”设计转向在具有复杂布线图案的多层电路衬底上安装IC,这一转变推动了对先进IC衬底的需求,并催生了对新型绝缘材料的迫切需求。
  • PMIC设计:巧心思,大不同 近年来,电源管理芯片(PMIC)的集成化和小型化程度不断提高。从电子设计自动化(EDA)供应商的角度来看,加快PMIC设计需要在三个主要领域进行创新:效率、可靠性和上市时间(TTM)。
  • 光子集成电路和硅光子技术的发展历程 人工智能的兴起和数据中心日益增长的需求极大地吸引了人们对光子集成电路和硅光子技术的关注。
  • 弥合设计与制造鸿沟 芯片设计作为一种独立的、与外界隔绝的活动已不再可行。随着复杂性不断提高,几何尺寸越来越小,性能越来越高,功耗越来越低,竞争也越来越激烈,“扔到墙外”的传统心态必须改变。
  • imec:2.5D和3D集成的新方法 2.5D和3D集成研究旨在突破内存与处理单元间的数据传输瓶颈。为解决这一瓶颈,研究人员将内存堆栈放置得更靠近芯片,并在硅中介层上实现不同裸片和内存单元的异构集成。
  • 赤池昌二先生升任TEL集团副总裁兼 TEL宣布自2025年3月1日起,现任TEL中国区地区总部——东电电子(上海)有限公司高级执行副总经理赤池昌二正式升任为集团副总裁,同时兼任东电电子(上海)有限公司总裁和东电光电半导体设备(昆山)有限公司总裁。
  • 2025年无线连接的七大趋势 预计在2025年,以下七大关键趋势将塑造物联网的格局。
  • 4月必逛电子展!六大热门新赛道,来NEP 领域新成果领域新成果4月必逛电子展!AI、人形机器人、低空飞行、汽车、新能源、半导体六大热门新赛道,来NEPCON China 2025一展全看,速登记!
  • ASML公布2025年度股东大会议程,并提 本次股东大会将采取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形式召开,股东们可选择现场出席或线上参会。
广告
热门推荐
广告
广告
广告
广告
广告
广告
向右滑动:上一篇 向左滑动:下一篇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