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90年代初,当时我才刚开始成为科技业的记者,整个技术产业的样貌看起来很不一样。那时是一个以486个人计算机(PC)为主导的世界,对于未来的模糊愿景则是一种我们后来称之为“个人数字助理”(PDA)的袖珍型小玩意儿,它将成为实现智能代理(IA)的工具之一。
General Magic是在1990年从苹果(Apple)独立而出的新创公司,可说是当时最热门的未来“代言人”之一。它所推出的设备对于最大的PDA而言又太大了,而其Telescript网络编程语言则成为当今Web及其许多脚本语言的基础版本。
时间快转来到2016年。比486 PC性能更强大的超薄智能手机随处可见,每个人也都可轻松地连接到拥有全世界各种信息的更大规模网络中。这是相当惊人的,而且还带点令人害怕的感觉。
时至今日,事实证明,人们谈论的那些智能代理(设备)至少是几家拥有大规模数据中心集合的公司旗下产物。这些数据中心巨擘包括Apple、亚马逊(Amazon)、Facebook、Google以及世界上最大的政府机关。
大多数的智能代理都是间谍小说中所谓的“双重代理”。他们为两个主人提供服务——其一是像你我一样的消费者,另一个则是那些拥有大型数据中心的企业主人。
表面上,这些智能代理透过iPhone、Facebook帐户或Amazon Echo,为你提供了免费的服务。但事实上,消费者必须付出的实际代价是和他们的供应商分享所收集的数据,并将数据转卖给他们的付费客户。正如我在欧洲版《EE Times》的同事Peter Clarke所说的,“现在的情况是你如果不卖就是被卖掉。”
很少有人预期到情况会如此发展。具有远见的梦想家们从来不曾预期到“全球信息网”(World Wide Web)——大规模平行的分布式运算,将会成为执行于那些分布式数据中心上的新兴神经网络算法系列。
当今的智能代理仍处于起步阶段。卷积与回馈算法及其驱动的训练与推理操作还不成熟。半导体设计人员正等待更稳定成熟的进展,使其得以找到如何在硅晶加速器中雕琢出可实现较目前更强大性能的方法。
因此,在2016年,科技业的景象似乎正为几家准备成为业界巨擘的智能代理之间设定了一场战争。消费者与OEM必须仔细决定他们将与谁结盟合作以及依据什么样的条件。
就像科幻作家乔治·奥韦尔(George Orwell)早在PC出现以前就看到了这一点。甚至让美国中情局前雇员、计算机专家史诺登(Edward Snowden)等人明确地指出2016年就像受到1984年时一样的监控。
从现在起的未来十年或二十年内,科技业的景像看起来将会大不相同。或许我们将会回味Siri、Alexa与Cortana等早期智能代理带来的乐趣,就像我们现在看到PDA一样。但我希望在这会心一笑的背后仍潜藏着无比勇气。
编译:Susan Hong
本文授权编译自EE Times,版权所有,谢绝转载
关注最前沿的电子设计资讯,请关注“电子工程专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