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的案例集《扬帆出海——2022高通物联网创新应用蓝宝书》中,高通携手70家中国合作伙伴,通过汇聚覆盖10大行业的82款产品应用和58个案例故事,生动展现了中国物联网生态系统在迈向数字文明新时代过程中的创新与合作。

从2020年起,每年推出一套物联网案例集,已经成为高通的“新常态”做法。

在今年的案例集《扬帆出海——2022高通物联网创新应用蓝宝书》中,高通携手70家中国合作伙伴,通过汇聚覆盖10大行业的82款产品应用和58个案例故事,生动展现了中国物联网生态系统在迈向数字文明新时代过程中的创新与合作。

跳出单一市场桎梏

“这家公司不能再被单一市场和单一终端客户所定义。”

如高通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安蒙所述,从5G领域的开创性工作,到不断推动终端侧AI的发展;从驱动网联汽车领域的创新、重塑和发展,到赋能强劲的物联网边缘平台,以及让元宇宙成为现实,未来十年,得益于越来越多终端实现智能互联,高通的潜在市场规模预计将从目前的约1000亿美元增长至7000亿美元。

于是,高通将未来战略发展的基石“定格”在智能手机、射频前端、物联网和汽车四大关键业务领域。最新公布的2022财年第二季度财报显示,以低功耗芯片为主的高通物联网业务收入17.2亿美元,同比增长61%。而在2021年底提前设定的未来三个财年的全新财务目标中,高通物联网业务年营收要在2024财年增长至90亿美元。

其实物联网最初在消费者应用中更常见,但随着与AI技术的深度融合,以及连接性(比如5G/NB-IoT/CAT M1)、高能效处理器、传感器成本、软件和安全的快速进步,物联网终端智能化趋势正变得不可阻挡,这不仅有助于线下世界线上化,还支持在边缘侧做更多决定。数据显示,到2025年,预计64%的数据将在传统数据中心之外产生。边缘侧数据量的增长,使本地数据处理和智能应用的需求随之增长,这推动了数个关键行业趋势的形成,为物联网在企业对企业(B2B)和企业应用中创造更大的价值奠定了基础。

但坦白地说,以消费级物联网、PC、XR、物联网边缘网络、工业物联网为代表的物联网是一个多元化、碎片化的市场,面对这样的垂直市场,“统一的技术路线图(one technology roadmap)”成为高通找到的最适合的解决方案。按照高通方面的说法,“统一的技术路线图”是一个可扩展应对所有增长业务需求的技术路线图,凭借在AI、摄像头、图形、处理和5G连接等领域的领导力,高通将为几乎每类边缘侧终端提供终端侧智能、高性能低功耗系统和一切无线组件,从耳塞到智能网联汽车。

在具体的实践中,高通扮演了“数字化”连接器的角色。通过和产业链上下游的紧密协作,对开发者生态圈的支持,以广泛的产品组合和技术专长助力产业各个环节,高通在推进“5G+物联网”战略应用于各垂直领域,赋能万物智能互联的同时,也助力中国厂商在国内外市场都取得良好发展。

早在2018年,高通就携手中国企业启动“5G领航计划”,与合作伙伴携手探索由5G带来的全新移动应用和体验。两年后的2020年,又联合20多家领先厂商共同倡导发起“5G物联网创新计划”,助力中国企业以全球视野谋划科技开放合作,在促成前沿技术应用转化、驱动生态系统“存量+增量”双重增长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于是,在《扬帆出海——2022高通物联网创新应用蓝宝书》中,我们看到东集基于骁龙690 5G移动平台和高通AI引擎,打造了工业级高标准的智慧医疗手持终端“小码哥Cruise2 5G-HC”,为海内外医疗服务机构提供高品质的数据采集终端,无论是输液、查房等临床场景,药房管理等内勤场景,还是生物标本、体检报告配送等外包服务场景,均能快速、精确地完成操作,保障医护人员的高效工作和患者的就医体验。

我们看到移远通信携手欣响智,基于骁龙845移动平台和骁龙X55 5G调制解调器及射频系统打造了美发魔镜Magic Mirror,方便用户通过AR实现虚拟试色等功能,智能选择更适合自身的发色;Nibiru睿悦基于内置骁龙845移动平台八核Kryo CPU的广翼智联5G XR盒子,搭载内置骁龙X55 5G调制解调器及射频系统的5G模组推出数字消杀“小坦克”,提高消杀效率;芯讯通与Frontier Connect推出的“室外农田 IoT 物联网监测系统”同样基于骁龙X55打造,正在卢森堡协助农民随时随地且实时掌握田间的各种环境状况。

5G的力量

这股强大的力量,来自6月刚刚宣布冻结的5G R17标准。

R17的完成是5G演进中的关键里程碑,标志着5G技术演进第一阶段的圆满结束。它不但让我们离万物互联的5G愿景更近一步,也为接下来向5G Advanced,乃至6G迈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总体而言,R17在R15/R16标准的基础上延续了5G对整个产业的承诺,将人与人之间的连接扩展到了千行百业,尤其是轻量级终端(Redcap)和非地面通信(NTN)功能的引入最为重要,为5G从消费类应用走向工厂、矿山、港口、农业、医疗等更为丰富的行业应用场景提供了条件。

简单来说,根据不同终端的不同功能,5G标准将终端分为以下几种不同的类型:

  • eMBB/URLLC终端。涵盖VR/AR眼镜、PC、手机、以及某些工业应用,它们对性能的要求最高,标准也十分严苛。
  • NR-Light类设备。它是Rel-17新引入的轻量级5G终端,包括工业传感器、监控摄像头、智能电网相关设备、高端可穿戴设备、高端物流跟踪设备等,支持较低的复杂度和功耗是这类终端的特点。
  • eMTC/NB-IoT终端。4G时代就已经出现了支持eMTC和NB-IoT的终端,它们只需支持最低复杂度且对时延不敏感的应用,采集电表数据的智能表计、实现共享单车连接的低端资产跟踪设备、低端的可穿戴设备等都属于此类型。
  • 无源物联网终端。这类终端对应最低性能要求的物联网应用,甚至无需电池,仅通过反射信号就能确定终端身份,以RFID标签最具代表性。

在面对工业物联网等严苛应用时,R17为URLLC引入全新增强特性,比如增强物理层反馈、提升免许可频谱兼容性、终端内复用和优先级排序、增强的时间同步等功能。

当面向eMTC/NB-IoT这两项技术时,R17的做法是进一步提高它们的数据传输速率,从而支持更多的用例。比如,在最开始的Rel-13中,eMTC支持的最大吞吐量为300kbps;到了Rel-13/14/15增强中,eMTC支持的最大吞吐量达到588kbps;Rel-17则将eMTC支持的最大吞吐量进一步提升至1.2Mbps。

而为了高效地支持更低复杂度的物联网终端(比如传感器、可穿戴设备、视频摄像头),Rel-17将5G NR设计带宽(100MHz)缩窄至Sub-7GHz频段的20MHz和毫米波频段的100MHz。在绝大部分Sub-7GHz新频段(比如n77、n78、n79、n41等频段),传统5G NR终端通常需要配备4根接收天线,但这一项目将NR-Light终端的接收天线数缩减至一根或两根,使得成本和功耗都大幅降低。 

知易行难

最新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我国5G基站数已达170万个,5G行业应用案例累计超过2万个,“5G+工业互联网”成为应用创新最活跃的领域之一,覆盖了电子设备制造、钢铁、电力、矿山等22个重要行业。

但要做好垂直行业应用,两方面的挑战必须重视起来:一是如何解决垂直行业的碎片化问题,使得无线通信产业链在垂直行业得到快速发展;二是怎样更好地降低5G终端和模组的价格。

尤其是考虑到5G属于组合技术,尽管具备大带宽、低时延、高速率、高可靠等特性,但仍需要边缘云或者UPF下沉才能满足网络需求。这意味着,5G面临的不仅是基站和带宽的改善,还需要在网络架构上进行调整配合,才能真正起到支持千行百业的作用。

同时,工信部《5G应用“扬帆”行动计划(2021—2023年)》、《物联网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等一系列文件的推出,一方面说明政府在社会治理、行业应用、民生消费三大领域重点推进12个行业的“5G+物联网”部署,促进物联网与农业、制造业、建造业、生态环保、文旅等产业深度融合的决心坚定不移,但另一方面也表明,5G和行业应用现在正从“破冰”阶段驶向“深蓝”,难度很大,通信行业自身对于千行百业的理解还不足够深入,5G网络和各垂直行业之间必须要形成紧密的联合体,才有可能继续迈向深水区。

有行业专家指出,网络性能不够成熟、成本不够低、网业协同不够深、端到端标准化不够快,是5G行业应用最亟待解决的四大挑战。因此,现在迫切需要解决的是5G应用从“一到N”的突破,而之所以选择12大类应用场景,核心原因就在于这些属于能够快速推广的应用,未来在大规模使用时会很快产生规模化效应。

高通常说,“过去三十年,我们连接人与人;未来三十年,我们将连接万物。“ 

随着5G与高性能、低功耗计算以及终端侧AI的融合,终端可实时连接至云端,中国数字化转型的步伐正不断加速,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所带来的成效愈加显著。如何协同更多产业伙伴在智慧城市、智慧办公、智慧交通、智慧零售、智慧农业、智慧生活、智慧物流、智慧健康、工业互联网以及娱乐多媒体等领域实现快速突破,打造数字经济“中国动力”,是高通始终思考的大课题。

责编:Lefeng.shao
本文为EET电子工程专辑原创文章,禁止转载。请尊重知识产权,违者本司保留追究责任的权利。
您可能感兴趣
2024年全年,小米市值增加4440亿人民币,比亚迪市值增加2459亿人民币……
物理世界对智能的需求正在推动边缘设备支持复杂计算,如人工智能、机器学习、数字信号处理和数据分析等。这增加了能源需求,而这些设备通常处于能源匮乏状态。因此,迫切需要从根本上重新考虑制造这些设备的计算硬件以提高能源效率。
​​​​​​​本文探讨了当今最前沿的无线和物联网(IoT)技术,并预测了这些技术在未来50年的发展方向。
2024年,AI技术在移动设备、个人电脑和汽车智驾等领域飞速发展,成为多个领域中创新与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作为全球重要的电子与半导体市场,中国在“Feature+AI”的端侧应用中也取得了显著成就。展望2025年,中国半导体行业有望在端边侧AI技术上取得突破性进展。
利扬芯片拟收购李玲、李瑞麟、封晓涛、贾艳雷、孙絮 研及李亮合计持有的国芯微 100%股权。最终收购价格需在完成尽职调查及审计、 评估程序后经协商确定,并在正式的转让协议中明确......
UWB技术的精准定位需要与支付系统的安全性相结合。此外,UWB无感支付需要解决多人同时通过闸机时的精准识别问题,以及防止插队和误扣费等情况。
TEL宣布自2025年3月1日起,现任TEL中国区地区总部——东电电子(上海)有限公司高级执行副总经理赤池昌二正式升任为集团副总裁,同时兼任东电电子(上海)有限公司总裁和东电光电半导体设备(昆山)有限公司总裁。
预计在2025年,以下七大关键趋势将塑造物联网的格局。
领域新成果领域新成果4月必逛电子展!AI、人形机器人、低空飞行、汽车、新能源、半导体六大热门新赛道,来NEPCON China 2025一展全看,速登记!
本次股东大会将采取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形式召开,股东们可选择现场出席或线上参会。
2025年,智能驾驶技术迎来了全民普及的曙光。昨晚,吉利汽车在一场盛大的AI智能科技发布会上,正式宣布加入比亚迪和长安汽车行列,成为自主车企中第三个普及高阶智能驾驶技术的企业。发布会的核心亮点在于吉利
‍‍据“龙岩发布”3月5日消息,蓝天LED显示屏产业链生产项目一期装修已完成50%,预计3月底可完工,4月初试投产。加入LED显示行业群,请加VX:hangjia188图源:龙岩发布据介绍,蓝天LED
回顾2024年,碳化硅和氮化镓行业在多个领域取得了显著进步,并经历了重要的变化。展望2025年,行业也将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为了更好地解读产业格局,探索未来的前进方向,行家说三代半与行家极光奖联合策划
差分运算放大电路,对共模信号得到有效抑制,而只对差分信号进行放大,因而得到广泛的应用。差分电路的电路构型    上图是差分电路。    目标处理电压:是采集处理电压,比如在系统中像母线电压的采集处理,
市值一夜蒸发2900亿”作者|王磊编辑|秦章勇特斯拉陷入一个怪圈。马斯克的权力越来越大,但特斯拉的股价却跌得越来越惨。就在昨天,特斯拉股价又下跌了4.43%,一天之内蒸发406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95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链接即可报名参会!往期精选《2024年度中国移动机器人产业发展研究报告》即将发布!2024年,36家移动机器人企业融了超60亿元2024移动机器人市场:新玩家批量入场,搅局还是破局
新思科技与国际半导体产业协会基金会(SEMI 基金会)近日在新思科技总部宣布签署一份谅解备忘录(MoU),携手推动半导体芯片设计领域的人才发展。据预测,到 2030 年,全球半导体行业将需要新增 10
插播:历时数月深度调研,9大系统性章节、超百组核心数据,行家说储能联合天合光能参编,发布工商业储能产业首份调研级报告,为行业提供从战略决策到产品方向、项目资源的全维参考!点击下方“阅读原文”订阅刚开年
高通又放大招了!3月3日,也就是MWC世界移动通信大会的第一天,高通正式宣布,推出自家的最新5G调制解调器及射频解决方案——高通X85。高通X85对于高通X85的发布,行业早有关注。因为高通的手机So
 点击上方蓝字➞右上「· · ·」设为星标➞更新不错过★2025 年 3 月 12 日至 14 日  连续 3 晚 19:00 - 20:30德州仪器电力全开 为您带来 “高效 DC-DC 转换器的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