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极寒天气频发、沙尘暴肆虐……这些极端气候事件的背后,都与人类的碳排放活动密不可分。
“过去的十年,几乎是有气象记录以来地球地表温度最高的十年。因此,2016年签署的《巴黎协定》将全球平均气温上升幅度的长期目标控制在1.5-2摄氏度以内,并不令人感到意外。”ADI市场传播及公共事务总监严峥表示,如果在今后的十年内,各国政府再不采取比较激进的措施以应对气候变暖,我们就会错失最后的窗口期,地球就会迎来毁灭性的打击。
减少碳足迹
她是在“ADI世界地球日”媒体活动上做出上述表态的。
作为全球最知名的高性能模拟芯片厂商,ADI公司日前也宣布了自己的气候战略,承诺到2030年实现碳中和,到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这也使得ADI成为较早提出碳中和与净零排放战略规划的半导体公司之一。同时,作为实现公司净零排放发展规划的一部分,ADI还加入了联合国“企业雄心助力1.5°C限温目标行动”(Business Ambition for 1.5°C),并承诺设定符合科学碳目标倡议(SBTi)的减排目标。
以下四方面构成了ADI气候战略的核心要点,包括:
- 到2030年实现碳中和,到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
ADI将在今年晚些时候发布一份实施规划,描述旨在实现这些目标的战略和行动,包括:到2025年公司的整个经营活动实现100%使用可再生能源,到2030年解决整个价值链的碳排放问题(包括第三类排放)。
- 加入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企业雄心助力1.5°C限温目标行动和科学碳目标倡议(SBTi)
ADI近期加入了多个联合国组织与目标行动。一是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UNGC),这是世界上最大的推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国际组织,由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2,000多家企业和3,000多个非商业机构签署组成。通过UNGC,ADI专注于推进企业战略和运营的实践。二是加入联合国企业雄心助力1.5°C限温目标行动,并设定科学减排目标,旨在将全球气温限制在比工业化前水平升高1.5°C的范围内,并在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
- 最大程度提高技术和解决方案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ADI拥有全面的半导体技术组合,既有为电动汽车提供动力的电池管理解决方案,也有以更高效率实现工业自动化的精密检测技术,还有提升数据中心能源效率的电源保护和转换解决方案,每年在研发方面的投入超过10亿美元,并在2020年宣布发行业内首只绿色债券,总额达4亿美元,用以解决全球最严峻的可持续发展难题。
- 与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Woods Hole Oceanographic Institute, WHOI)共同宣布成立海洋与气候创新加速器(OCIA)
ADI公司承诺在三年内向该联盟提供300万美元的资金支持,致力于提高对海洋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关键作用的认知,以及持续开发面向海洋与气候相互作用的新型解决方案。
同时,OCIA 联盟还将建立一个强大的多阶段创新生态系统,基于WHOI在教育和研究领域的现有优势促使科学家和工程师专注于解决有重大影响的问题,包括推出全新的应对气候挑战资助项目(Climate Challenge Grant Program),以及为那些规模虽小、但具有竞争力的选定项目提供种子资金等。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尽管目前节能减排的政策主要针对化工、能源、钢铁、交通等行业,ADI作为一家半导体公司也不是二氧化碳排放的主要贡献者,但为了设定符合SBTi的减排目标,ADI仍然对温室气体(GHG)来源进行了分类:
第一类,来自ADI自有或拥有控制权的来源的排放,包括现场使用的矿物燃料。
第二类,非现场产生,但由ADI购买的电力、加热和冷却产生的间接排放。
第三类,则是购买的货物和服务;第一、二类中没有包含的与燃料和能源相关的活动;运营中产生的废弃物;商务旅行;员工通勤;已销售产品的下游运输、分销和报废处理等等。
来自ADI官网的数据显示,自2015年以来,由于采购可再生能源和更高效的减排系统,ADI公司不但实现了第一类和第二类温室气体排放减少37%的目标,而且在2020年发布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CSR)上,还提出了更远大的目标,即到2025年,将二氧化碳排放量减至2015年的50%,再生水利用率达到50%,同时100%采用清洁能源的目标。
以ADI菲律宾工厂为例,自2017年以来,通过转向可再生能源供应商,该工厂将第二类排放量减少了68%,并通过安装太阳能光伏板为其中一栋楼提供25%的电力,预计将在10年后实现成本节省。
在ADI威尔明顿工厂,通过现场充电站支持电动汽车驾驶员,可用车位数量从2018年的6个,增加到2020年的21个。同时,为了提高员工对电动汽车的兴趣,威尔明顿环境健康与安全部还组织了多场活动,让员工了解到与电动汽车相关的各种信息。
位于爱尔兰利默里克园区的ADI欧洲研发中心,是能源与环境设计先锋(LEED)铂金级认证项目之一。在这里,太阳能电池板每年发电约9,400千瓦时,智能和高效照明每年节省100,000千瓦时电能,中央玻璃中庭、反射屋顶和高效空调设计既减少了照明需求,又减少了温室气体的排放。
水是ADI运营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虽然公司的业绩增长率达到了74%,但节约用水的措施显著降低了总用水量。2019年ADI的用水量(单位:百万加仑)比2015年减少了6%,而水的循环利用率从2015年的15%上升到了25%。
2019年ADI用水量比2015年减少了6%,水的循环利用率增加了10%
“但其实,第三类排放才是最复杂的话题,挑战也最大。”严峥表示,可持续发展最需要的是人们的意识和积极参与,需要对以往的行为方式做出改变,需要对员工的绿色意识进行培养和激励。尽管此前ADI各地办公室已经针对如何科学合理的使用电量、新能源使用比例、垃圾分类等项目进行了详细的分类与统计,但为了能够更加科学有效的管理和改善二氧化碳排放,ADI在2020年底专门聘请了咨询顾问公司EcoAct,旨在基于以往数据提出具体、合理、科学的绿色减排目标和执行计划,相关内容将于今年8-9月对外公布。
尽管当前ADI在计算第三类排放时只能计算商务旅行的排放,且自2015年以来,由于公司收购和整合活动的特殊差旅需求导致此类排放呈上升趋势。但ADI已经制定了相应的计划,向员工传授与差旅和通勤相关的GHG排放知识,并且致力于在多个地点为员工提供多种替代交通方法,以帮助减少这些排放。
与此同时,ADI还积极参与了全球权威碳排放评级机构——“全球环境信息研究中心(CDP)”应对气候变化评级,更加科学地进行碳披露。
作为ADI green team中国区的负责人,严峥还特别提到了“ADI绿色组织”。这是ADI一个自发的民间组织,全球范围内共有17支团队,逾300名成员,活动内容涉及绿色出行、家庭日、生物多样性研究、沙滩清洁等多个内容。
用科技赋能全球绿色
ADI最主要的工作是通过运用在测量、解读、连接方面的先进技术来感知、采集和传送数据,并最终在数字化浪潮中搭建起连接数字世界和物理世界的桥梁。因此,如何利用公司在连接模拟和数字世界方面的专业知识,减缓气候带来的影响,构建一个更具可持续性的未来,始终是ADI的核心重点。
- 致敬海洋
也许很多人还不曾了解,地球产生的热量中,93.4%都由海洋吸收。大部分气候异常的源头均可追踪到海洋的异常,海洋变暖还会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比如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海洋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渔业减产、沿海地区自然灾害频发等。
在众多目标中,ADI与OCIA联盟将重点关注“网络化海洋”的开发。ADI将其传感、信号处理和通信技术应用于相关项目,通过在海洋环境中放置传感器以持续监测与海洋状况相关的关键指标,从而通知企业和政策的决策者,实现基于证据的海洋健康管理,并利用实时数据进行更准确的气候和天气预测。
- 更纯净的水质
如前文所述,ADI已经超过了之前制定的2.5%标准减少用水量目标,并在此基础上制定了新的目标——即到2025年,在2015年的基础上,将水循环/再利用率提高一倍。同时,ADI还提供一个模块化检测平台,用户可利用它来设计灵活的电化学水质测量解决方案,包括化学指标、生物和细菌指标,甚至一些低含量污染物,如重金属等。
- 以更高能效实现海水淡化
致力于海水淡化工艺的Danfoss正与ADI合作,利用ADI突破性的状态监控技术,以节能高效的方式为亟需水资源的地区提供淡水。ADI 推出的状态监控(CbM)技术平台,旨在持续、准确地检测和监控机器和其他类型重要设备的资产健康状态。在生产后期的海水淡化泵测试中使用CbM技术之后,这种高能耗测试的运行速度提高了23%,同时能量需求减少。未来,这些测试的运行速度可能会加快50%。
- 与新能源同步倍增的储能系统
智能电网中的储能系统(ESS)是一个与风能、光伏发电同步倍增发展的行业。众所周知,储能系统(ESS)相当于电能领域的油罐或煤炭仓库,通过捕获并储存可再生能源(如风能和太阳能)来保持现代电网稳定,这样就可以用“削峰填谷”的方式,随时向所有用户和应用供电,包括为电动汽车(EV)充电及为楼宇、医院和学校供电。ESS不仅可以支持高峰时段运行的电网,还可以保持现有电网基础设施,而不存在电网过载和崩溃的风险。
例如,在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随着新能源汽车充电功率的逐年增加,通过光伏或者风能等可再生能源产生的电能,在和电网进行交互时,必须采用相应的高压高功率变换系统,而ADI的高压隔离驱动芯片就能够很好的满足上述要求,使得储能系统既能够很好地满足快速充电在短时间内对电网功率和能量提出的挑战,又可以做到跟电网削峰填谷的交互,从而确保让电网的冲击降到安全的级别。
“中国双碳‘30/60’目标带动了可再生能源适配的比例,使得与可再生能源和电网、新能源汽车充电桩配套的储能系统比例快速上升。”ADI中国产品事业部市场与应用经理王星炜表示,ADI中国产品事业部正在用中国速度和本地决策、研发与支持,快速响应中国相关行业的要求,首款量产型BMS电池管理芯片ADBMS1818的推出,正是该战略的集中体现。
结语:
无论是碳中和,还是净零排放,都是极为艰巨的挑战,需要具有超前意识的政府、行业协会和龙头企业一起研讨相关的策略和路径。企业自身也需要围绕低碳电力、能效提升和净零技术,分阶段制定切实可行的“净零排放”目标,并针对上述议题形成顶层思路和路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