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协定》长期目标是将全球平均气温较前工业化时期上升幅度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并努力将温度上升幅度限制在1.5摄氏度以内。”ADI市场传播及公共事务总监严峥表示,如果在今后的十年内,各国政府再不采取比较激进的措施以应对气候变暖,我们就会错失最后的窗口期,地球就会迎来毁灭性的打击。
ADI公司气候战略要点包括:
- 到2030年实现碳中和,到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
ADI将在今年晚些时候发布一份实施规划,描述旨在实现这些目标的战略和行动,包括:到2025年公司的整个经营活动实现100%使用可再生能源,到2030年解决整个价值链的碳排放问题(包括第三类排放)。
- 加入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企业雄心助力1.5°C限温目标行动和科学碳目标倡议(SBTi)
ADI近期加入了多个联合国组织与目标行动。一是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UNGC),这是世界上最大的推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国际组织,由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2,000多家企业和3,000多个非商业机构签署组成。通过UNGC,ADI专注于推进企业战略和运营的实践。二是加入联合国企业雄心助力1.5°C限温目标行动,并设定科学减排目标,旨在将全球气温限制在比工业化前水平升高1.5°C的范围内,并在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
- 最大程度提高技术和解决方案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ADI拥有全面的半导体技术组合,既有为电动汽车提供动力的电池管理解决方案,也有以更高效率实现工业自动化的精密检测技术,还有提升数据中心能源效率的电源保护和转换解决方案,每年在研发方面的投入超过10亿美元,并在2020年宣布发行业内首只绿色债券,总额达4亿美元,用以解决全球最严峻的可持续发展难题。
- 与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WHOI)共同宣布成立海洋与气候创新加速器(OCIA)
ADI公司承诺在三年内向该联盟提供300万美元的资金支持,致力于提高对海洋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关键作用的认知,以及持续开发面向海洋与气候相互作用的新型解决方案。
实际上,尽管目前节能减排的政策主要针对化工、能源、钢铁、交通等行业,ADI作为一家半导体公司,也不是二氧化碳排放的主要贡献者,但早在十年前,ADI就开始关注零排放这一长远目标,希望通过高科技手段,可以帮助客户和自身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在2020年发布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CSR)上,ADI就提出了在2025年将二氧化碳排放量减至2015年的50%,再生水利用率达到50%,同时100%采用清洁能源的目标。
目前,ADI针对温室气体来源进行了分类,设定符合SBTi的减排目标:第一类,来自ADI自有或拥有控制权的来源的排放,包括现场使用的矿物燃料;第二类,非现场产生,但由ADI购买的电力、加热和冷却产生的间接排放;第三类,则是购买的货物和服务;第一、二类中没有包含的与燃料和能源相关的活动;运营中产生的废弃物;商务旅行;员工通勤;已销售产品的下游运输、分销和报废处理等等。
严峥表示,目前第三类排放是最复杂的话题,因此ADI在2020年底专门聘请了咨询顾问公司EcoAct,帮助企业管理和改善二氧化碳排放,预计将于今年8-9月提出具体的绿色减排目标和执行计划。
科技助力减排节能
ADI中国产品事业部市场与应用经理王星炜表示,ADI针对节能减排,绿色环保所提供的技术与产品,将主要用于数据中心、新能源汽车以及可再生能源三大领域。
智能电网中的储能系统(ESS)是王星炜演讲的重点,也是一个与风能、光伏发电同步倍增发展的行业。众所周知,储能系统(ESS)相当于电能领域的油罐或煤炭仓库,通过捕获并储存可再生能源(如风能和太阳能)来保持现代电网稳定,这样就可以用“削峰填谷”的方式,随时向所有用户和应用供电,包括为电动汽车(EV)充电及为楼宇、医院和学校供电。ESS不仅可以支持高峰时段运行的电网,还可以保持现有电网基础设施,而不存在电网过载和崩溃的风险。
数据显示,在接下来的二十年里,全球对新储能的投资预计将猛增6200亿美元。2020年-2025年,储能市场将以24%的复合年增长率(CAGR)增长,住宅市场将占储能市场的最大份额。到2030年,预计新增存储容量的65%将用于将各种可再生能源接入电网,并提供各种电网服务,30%用于支持住宅、商业及工业设施,5%用于支持EV基础设施。
而在电动汽车和其他电气化技术的推动下,全球储能容量将从目前的650GWh扩大到31TWh,其中电池占最大份额。电动汽车的用电需求将从2017年的0.3PWh大幅提高到2050年的9.1PWh。
具体到中国,根据国网能源研究院的预计,截至2019年,中国新型储能累积装机规模为2.1GW,2030年之后会迎来快速增长,2060年装机规模将达4.2亿千瓦(420GW)左右,飙升近200倍。
王星炜利用下图简单介绍了储能系统在促进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起到的作用。随着新能源汽车充电功率的逐年增加,通过光伏或者风能等可再生能源产生的电能,在和电网进行交互时,必须采用相应的高压高功率变换系统,而ADI的高压隔离驱动芯片就能够很好的满足上述要求,使得储能系统既能够很好地满足快速充电在短时间内对电网功率和能量提出的挑战,又可以做到跟电网削峰填谷的交互,从而确保让电网的冲击降到安全的级别。
目前,ADI针对储能系统主要提供的产品是电池管理芯片。一直以来ADI的电池管理在电动汽车BMS领域的产品都广受好评,此次ADI也是针对储能的特点,基于汽车BMS的knowhow,打造出符合中国市场的储能BMS芯片。2021年1月,ADI中国产品事业部发布首款量产型18通道3毫伏精度BMS电池管理芯片ADBMS1818,使整个系统可以更加精确地测量电池,并更好地进行充放电管理或预测性维护。
王星炜介绍说,目前储能系统当中普遍使用的电池化学材料为磷酸铁锂,它对整个电池测量精度的要求会比其他电池化学材料的要求更高。经过同行业头部客户进行产品评估,采用ADI的BMS芯片可以提升10%-15%的电池可用电量,从而大幅提升了整个系统的效率。
储能系统的安全性同样值得关注。2020年1月,ADI同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联合成立了电池全生命周期的联合创新中心,共同致力于通过行业规范实现更加安全、有效地使用电池系统。例如汽车动力电池,目前有相应的国标规范5分钟预警提示功能,ADI也有相应的BMS芯片;储能系统则有不同需求,整个行业也正在规范相应的标准。ADI开发了符合工业功能安全SIL2等级的参考设计,帮助产业提高储能领域的安全解决方案。
“中国双碳‘30/60’目标比全球碳中和目标时间表更加提前,由此带动了可再生能源适配的比例,可再生能源和电网配套的储能系统,以及新能源汽车充电桩配套的储能系统比例都在快速上升。ADI中国产品事业部正在用中国速度和本地决策、研发与支持,快速响应中国相关行业的要求。”王星炜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