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锐解读英特尔中国2.0:这里是我们的“创新极”

知IN 2021-12-09 19:41

本文作者:高飞

本文转载自至顶头条


作为一个曾经的资深工程师,王锐坦承芯片是创新维坚的事业。“这是一个要穷尽元素周期表的工作”。



2021年1月14日的这天,科技业朋友圈非常热闹,一些IT媒体的老从业者,纷纷转发同一则消息。因为当天,芯片巨人英特尔公布了换帅消息,圈内人非常熟悉的该公司一位老员工,25岁就领衔开发了划时代的80486芯片,后来又成为英特尔第一个CTO的帕特·基辛格,在服务EMC和VMWare10年之后,回到了梦开始的地方,曾经工作了几十年的老东家,成为英特尔第8任CEO。


不过,大家在转发的话里写的,并非只是对一位“老兵”的祝贺,也包括一种对“老面孔”的“新角色”期待——希望帕特·基辛格能尽快完成英特尔转型之旅,回到芯片领导者轨道。


显然,“转型”和“回到”暗藏了含义。作为一家全球少有的“既做芯片制造、又做芯片设计”的全能型芯片公司(即IDM模式,Integrated Device Manufacture,集芯片设计、芯片制造、芯片封装和测试等多个产业链环节于一身),在全球缺芯的大背景下,英特尔的营收却还在屡创新高。


但是圈内人会讲,这家公司的行业地位有点下降了,论据包括在移动平台错失了乔布斯递出的iPhone橄榄枝;在AI图形计算等领域,缺乏合适的技术;以及英特尔引以为豪的芯片工厂,在制程上也落在了同行之后。


不过,如果我们回顾科技发展史,追溯到这家公司的发展早中期的不同阶段,会发现英特尔文化中确实有一种能力,能让它无论遭遇了何种挫折,终有一天,都能以某种方式重新找回竞争力,并跨过更高的栏杆。


比如,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日本存储业疯狂扩张,让处于同一赛道的英特尔公司遭遇空前危机。但后来的剧情是,英特尔转投计算芯片,反而实现了一次开天辟地的大飞跃。1971年11月15日,英特尔4004芯片问世,这是可以被看做历史分水岭的一天,人类从此进入计算新时代,即使现在由AI引领的第四次工业革命,也依然可以看做仍处于50年前这项产品发明的余晖之中。


时过境迁,英特尔进入21世纪的这次挑战,显然会有不同的剧情。这一次它面对的对手多,遇到的问题广,既来自产品本身,又来自产品制造的全方位。


不过,帕特·基辛格也迅速给出了全面回应,到岗还不到三个月,除在计算架构的继续创新之外,帕特·基辛格宣布了英特尔的IDM 2.0计划,公司将不再唯自己的工厂是瞻,而是将一部分产品交给目前制造工艺的领先的昔日芯片制造对手,避免因为“左手的制造”影响了“右手的产品开发”进度。破天荒的是,英特尔也开放了自己的工厂,甚至愿意为芯片设计公司等竞争性同行代工。


纵观所有成功企业家的转型操盘,虽然方法各不相同,但是我们总能找到主旋律——那就是王者必须不能被过去的荣耀所束缚,反而要从我有什么卖什么,转为客户需要什么,就是我要开创什么。显然,基辛格目前的转型“密码正确”。拿通过芯片代工服务外部客户来说,这就可能比内部产品部门更能推动制造部门的能力迭代。这就像为什么亚马逊的云做的好,就是因为有源源不断的外部客户提出新需求,构成了创新源泉。


而一旦谈到以客户为中心,迭代创新力,英特尔的转型故事的发生地也一定不能局限于总部一地,接下来的故事,我们就要将视角放在中国了。在过去的十年间,很多跨国公司在中国都经历了一场由改革开放等时代背景创造的市场机遇,英特尔自然也不例外,甚至这家公司做了更多事情。


经过36年的沉淀和运营,英特尔在中国已经拥有了除美国之外最全面的建制。不仅包括处于北京等地的运营中心,还包括上海等地的研发机构,甚至还有更加重资产的芯片工厂。


据英特尔公开资料显示,英特尔大连工厂是英特尔在亚洲的唯一晶圆制造基地,并代表英特尔在存储制造的最高水平;英特尔成都工厂则是英特尔全球最大规模的封装测试基地之一,并部署了高端测试技术。在芯片产业全球突飞猛进的背景下,英特尔还有一万多员工因这家公司的本地化而成为目前最紧缺的芯片人才储备。最终创造了一个“双循环”的典范,英特尔已有超过四分之一的营收由中国市场而创造。


显然,如果英特尔的未来转型驱动力是“以客户为中心”,心无旁骛的追求芯片之美,那么中国市场,必然是其转型战略规划中,战术执行里不可或缺的部分。


于是,在帕特·基辛格成为公司CEO的8个月后,英特尔中国也在今年9月开启了自己的新征程。王锐博士,同样是一位服务英特尔超过27年的老兵,晋升为英特尔公司高级副总裁,并同时出任英特尔中国区董事长,全权领导英特尔中国区的所有业务和团队。


图:2021年9月10日,英特尔宣布了其中国区组织架构的全新升级,王锐晋升为英特尔公司高级副总裁,并出任英特尔中国区董事长


在距离2021结束还不到月余,虽然距离王锐掌舵中国区业务也不到三个月,但是一些信息已经显示出,在英特尔在中国运营了三十六年之后,一些大刀阔斧,甚至史无前例的举动,正在这里发生,正如英特尔全球总部的一些故事一样。


不过,虽然王锐博士将要在英特尔中国要做的事情线头多,分量重,但是通过交流,我发现其做事情的方法和背后的价值观,却可以只用一个“合”字来贯穿。


第一个“合”:合而为一


第一个“合”字是中国业务的整合。近年来的第一次,在王锐博士的领导下,英特尔将中国所有的资产合而为一,从工厂,到研发再到运营,无所不包。用王锐自己的话来说,过去几十年,由于业务的关系,英特尔不断沿着发展之路,在中国布下一个个机构,但是这些布点之间的关联和互促却多少让人有些无法顾及。正如一只手能做的事情,一定大于独立的五根手指,或者像中国俗语讲的兄弟连心,其利断金,整合后的英特尔中国,能做的事情、能为客户交付的事项,必然会有本质性的改变。


举例而言,当下中国正在经历一场数字化转型的大变革,无数的实体经济企业,正在通过技术手段迈向数字化、智能化企业,芯片和其上承载的算力,自然是重中之重。而英特尔在中国的实体恰巧就是既包括数字化技术能力,又有高精尖的制造工厂,这些资产的整合,自然能对服务数字化转型,带来经验洞察和资源供给协同的双重好处。


当然,爆发性的需求,未必可以有爆发性的供给可配合。依王锐的判断,当前的缺芯问题,也是她现在被客户问到的最多问题,也和当下的数字化需求爆发有关。比如,当我们有了AI模型,就需要更多算力,助推了GPU和加速器的需求,而当一个AI场景被创造之后,又会让我们的想像力更为丰富,引发下一个应用,“以前类似科幻电影的事情,现在很多都已经成为现实了,这个「上升螺旋」一旦成型,千行百业对算力基础的需求就会不断增加。”


由于芯片的供货品类不足是全局性的,王锐说,现在英特尔不仅在整合内部资源为客户供货,还在利用自身在芯片领域的知识储备,协助本地公司更快成为合格供应商,这也是对生态的贡献。


第二个“合”·合而不同


论语里说“君子要和而不同”,英特尔中国则在讲一个“合而不同”的故事。


这第二个“合”字,发生在中国公司与英特尔公司总部之间。对于跨国公司来说,区域市场无疑是重要的,否则如何称之为跨国公司。但是在实际运营过程中,很多跨国公司的总部和区域市场之间的关系却往往是单向的,即更多是总部扮演发电站的角色,本地公司扮演输电网络的角色——总部的产品技术通过本地公司完成分发。


王锐博士告诉我说,未来英特尔中国的运营机制会发生本质性变化:这里是产品销售的市场中心,但也会是需求驱动的创新中心。用更直白的话来讲,就是要为中国客户创造更符合本地需求,提供不见得与总部一样的方案。


这个趋势的背后是中国产业自身的成长所致。如果说在云计算早期,中国客户还是更多copy国外的理念,而到了人工智能时代,对于很多中国企业而言,可复制、可追赶的海外公司其实不多了。中国企业正在纷纷建立起自己的新商业模式、技术模式。王锐博士认为,当中国客户变得如此强大的时候,对英特尔来说,也能通过“需求驱动”实现创新发展。


因此,王锐和中国同事的工作方式也由此发生改变,从“以前更多和客户讲我们有什么样的产品,到现在更多可以讲客户长期看还有哪些需求”,因为从现在开始,英特尔中国团队可以向客户交付更长期的承诺,只要本地客户与合作伙伴有需求的,都可以与总部联手,为中国市场交付。


做的事情变了,英特尔中国公司的身份也变了。王锐表示,英特尔中国已经由原来的“Intel in China”,变成一个完整的 “Intel China”,从而实现“Intel with China”。英特尔现在看中国,也就并非只是跨国公司常见的“市场增长极“,而是一个“产业创新极”,成为全球其战略转型的重要一环。


显然,这其中自然也少不了与总部的通力合作。因此王锐保持了与总部的密集沟通。可能有一些很多跨国公司觉得当家人沟通比较繁琐,低头做事即可,但王锐觉得,只有沟通才能带来理解,只有理解才能带来主动性的支持。王锐博士的看法,让我想到沟通中的黄金圈原则,做事沟通会涉及what-how-why三个因素,前两者是做什么事,怎么做,而第三个为什么要这么做。这个why其实最重要,但总被人所忽视。但是,合作双方通过沟通取得why的共识,才是what和how的基础。


第三个“合”·开放合作


在英特尔IDM 2.0计划中,开放合作是主旋律。对王锐来说,开放合作也是她信奉的经营理念——更加能力开放,更多生态合作。


如何建设生态,则取决于引领者的姿态。


说到这里,我们就要先介绍一下王锐的生涯履历了。如果要用一段话来总结,会是:在英特尔工作了27年,现在是中国区业务掌门人的她,曾经是一名工程师,再早又专修过哲学。


这几个身份当中,最让公众感兴趣的身份是工程师。现在舆论对工程师出身(技术出身)的企业家好感与日俱增。不过王锐却不愿意简单的打标签,说工程师思维就是一切,有了工程师当企业家,企业就一定没问题。


王锐认为,作为一个管理者,工程师思维和市场思维应该兼备。因为工程师的能力在于擅长定义问题,和针对问题提供解决方案,实现从0到1,而市场思维则在于能放大这种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从1到n,两者融合才是最好的。不过王锐也笑言,在这样一个技术驱动创新的时代,工程师的学术背景还是很重要的,起码“别人在技术上蒙不了你”。


对于不同的事物和专业,王锐从不轻易打标签和区分定性,相反,她却非常习惯于在不同事物之中找到相关性。于是,我自然会好奇哲学专业出身的她,最欣赏哪个哲学家,我听到的答案是:亚里士多德。因为“亚里士多德既是一个科学家,也是一个哲学家,还是一个大夫。他的理论几乎无所不至,从形而上学和现实世界,他也都有研究,他更是第一个用逻辑的方法、实验的方法,去证实科学假设的人”,亚里士多德也被研究者认为是世界上第一位通才,甚至是最后一位实质意义上的通才。王锐一直相信,人的一辈子,无论你做的事情有多么不同,但是最后所经历的一切事情,都能连起来,“亚里士多德就是可以把所有东西都连在一起的一个人”。


确实,我在和王锐交流中,听到的一系列思考都有“万物相连、万事相连”的影子。比如,无论何种不同类型的业务,都可以关联协同,为客户创造更大价值;不要区分总部和区域,大家要Inter-dependence;不为身份、属地设限,就更容易找到共同价值点等等。


理解了她的哲学源头,我们也就可以更容易理解王锐对某些难题的回应了。比如这个难题:如何看待越来越多的中国客户在开发自己的芯片,并非仅依赖于外部的“芯”?


王锐的回答就是乐见其成。她认为,如果客户需要设计自己的芯片,第一个可能是英特尔的工作自己没做好,客户才要自己搞设计,这对英特尔反而是个提醒和促进;第二个,也可能是业务场景需要不同架构的芯。在这方面,英特尔已早早认同,异构数据中心是个趋势,并大力推动oneAPI等异构开发平台,拥抱开发者这个数字世界的“超级英雄”。


不过,作为一个曾经的资深工程师,王锐也坦诚芯片是创新维坚的事业。“这是一个要穷尽元素周期表的工作”,需要大量的基础工作要做,很难一蹴而就。甚至英特尔的暂时性落后,也和这项工作的难度有关。“我不是在替英特尔解释,但是在前边引领的时间久了,难免会在路线上或执行上判断出错。这就像雁群,飞得久了,头雁就会有阶段性替换”。


英特尔目前,正在推动4个领域的技术发展,包括「无所不在的计算」、「无处不在的连接」、「从云到边缘的基础设施」和「人工智能」。而在这一系列无所不在的背后,正是运算能力已经渗透到生活的各个层面,人和一切事物、事物之间都有相互关联。如果说当年英特尔通过CPU启动了一个前所未有的PC生态,那么未来这些无所不在的新技术将要启动和正在的生态规模,无疑将呈几何几何级数的倍增,蕴藏巨大的商业价值。


当被问及如何发展生态的建议时,王锐谈到,生态的引领者表面看起来能获得最大的商业回报,但是要运营好一个生态,最重要的反而不是索取,而是贡献。引领者要将自己变成一个类似添加剂、催化剂的角色,不断为生态注入能量,而不是今天投了A,明天就要获得A+的收成。


回应伙伴和客户的需求进行创新投入,这就是生态平台引领者的回报。王锐透露,公司的销售团队的一项KPI就是要和要求最高的头部客户合作,共同设计下一代产品。我们“不收最终这些客户的钱,甚至投资给客户一起做研发”。因为有能力回应和服务中国各行业数字化技术方面的个性化、独特性新要求,就是在打造英特尔全球转型中的创新极。


在王锐眼中,合作所创造的潜力是无穷的。比如碳中和,一个已经成为全球共识的目标,就存在中美两地联手的空间。英特尔在总部有很多绿色数据中心的建设与运营实践,王锐认为就可以将这些知识能力带到本地,实现绿色发展层面的双赢。某种程度上,这件事情,与芯片主业的关系并没有那么大,但同样可以成为合作共赢的新起点。


本文仅代表媒体观点

文中图片等素材的版权归其所有者拥有


相关资讯



/转载请注明出处/

点赞还是在看?

知IN 一手、专业、有料! 知IN,英特尔中国自媒体,传递最新鲜的英特尔资讯,呈现最清晰的英特尔战略及业务进展,提供最前沿的洞察与趋势解读。
评论
  • 影像质量应用于多个不同领域,无论是在娱乐、医疗或工业应用中,高质量的影像都是决策的关键基础。清晰的影像不仅能提升观看体验,还能保证关键细节的准确传达,例如:在医学影像中,它对诊断结果有着直接的影响!不仅如此,影像质量还影响了:▶ 压缩技术▶ 存储需求▶ 传输效率随着技术进步,影像质量的标准不断提高,对于研究与开发领域,理解并提升影像质量已成为不可忽视的重要课题。在图像处理的过程中,硬件与软件除了各自扮演着不可或缺的基础角色,有效地协作能够确保图像处理过程既高效又具有优异的质量。软硬件各扮演了什么
    百佳泰测试实验室 2025-01-03 10:39 132浏览
  • 从无到有:智能手机的早期探索无线电话装置的诞生:1902 年,美国人内森・斯塔布菲尔德在肯塔基州制成了第一个无线电话装置,这是人类对 “手机” 技术最早的探索。第一部移动手机问世:1938 年,美国贝尔实验室为美国军方制成了世界上第一部 “移动” 手机。民用手机的出现:1973 年 4 月 3 日,摩托罗拉工程师马丁・库珀在纽约曼哈顿街头手持世界上第一台民用手机摩托罗拉 DynaTAC 8000X 的原型机,给竞争对手 AT&T 公司的朋友打了一个电话。这款手机重 2 磅,通话时间仅能支持半小时
    Jeffreyzhang123 2025-01-02 16:41 167浏览
  • 本文继续介绍Linux系统查看硬件配置及常用调试命令,方便开发者快速了解开发板硬件信息及进行相关调试。触觉智能RK3562开发板演示,搭载4核A53处理器,主频高达2.0GHz;内置独立1Tops算力NPU,可应用于物联网网关、平板电脑、智能家居、教育电子、工业显示与控制等行业。查看系统版本信息查看操作系统版本信息root@ido:/# cat /etc/*releaseDISTRIB_ID=UbuntuDISTRIB_RELEASE=20.04DISTRIB_CODENAME=focalDIS
    Industio_触觉智能 2025-01-03 11:37 137浏览
  • 自动化已成为现代制造业的基石,而驱动隔离器作为关键组件,在提升效率、精度和可靠性方面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随着工业技术不断革新,驱动隔离器正助力自动化生产设备适应新兴趋势,并推动行业未来的发展。本文将探讨自动化的核心趋势及驱动隔离器在其中的重要角色。自动化领域的新兴趋势智能工厂的崛起智能工厂已成为自动化生产的新标杆。通过结合物联网(IoT)、人工智能(AI)和机器学习(ML),智能工厂实现了实时监控和动态决策。驱动隔离器在其中至关重要,它确保了传感器、执行器和控制单元之间的信号完整性,同时提供高
    腾恩科技-彭工 2025-01-03 16:28 157浏览
  • 前言近年来,随着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尤其是新能源汽车与智能汽车领域的崛起,汽车安全标准和认证要求日益严格,应用范围愈加广泛。ISO 26262和ISO 21448作为两个重要的汽车安全标准,它们在“系统安全”中扮演的角色各自不同,但又有一定交集。在智能网联汽车的高级辅助驾驶系统(ADAS)应用中,理解这两个标准的区别及其相互关系,对于保障车辆的安全性至关重要。ISO 26262:汽车功能安全的基石如图2.1所示,ISO 26262对“功能安全”的定义解释为:不存在由于电子/电气系统失效引起的危害
    广电计量 2025-01-02 17:18 216浏览
  • 在测试XTS时会遇到修改产品属性、SElinux权限、等一些内容,修改源码再编译很费时。今天为大家介绍一个便捷的方法,让OpenHarmony通过挂载镜像来修改镜像内容!触觉智能Purple Pi OH鸿蒙开发板演示。搭载了瑞芯微RK3566四核处理器,树莓派卡片电脑设计,支持开源鸿蒙OpenHarmony3.2-5.0系统,适合鸿蒙开发入门学习。挂载镜像首先,将要修改内容的镜像传入虚拟机当中,并创建一个要挂载镜像的文件夹,如下图:之后通过挂载命令将system.img镜像挂载到sys
    Industio_触觉智能 2025-01-03 11:39 112浏览
  • Matter加持:新世代串流装置如何改变智能家居体验?随着现在智能家庭快速成长,串流装置(Streaming Device,以下简称Streaming Device)除了提供更卓越的影音体验,越来越多厂商开始推出支持Matter标准的串流产品,使其能作为智能家庭中枢,连结多种智能家电。消费者可以透过Matter的功能执行多样化功能,例如:开关灯、控制窗帘、对讲机开门,以及操作所有支持Matter的智能家电。此外,再搭配语音遥控器与语音助理,打造出一个更加智能、便捷的居家生活。支持Matter协议
    百佳泰测试实验室 2025-01-03 10:29 136浏览
  • 国际标准IPC 标准:IPC-A-600:规定了印刷电路板制造过程中的质量要求和验收标准,涵盖材料、外观、尺寸、焊接、表面处理等方面。IPC-2221/2222:IPC-2221 提供了用于设计印刷电路板的一般原则和要求,IPC-2222 则针对高可靠性电子产品的设计提供了进一步的指导。IPC-6012:详细定义了刚性基板和柔性基板的要求,包括材料、工艺、尺寸、层次结构、特征等。IPC-4101:定义了印刷电路板的基板材料的物理和电气特性。IPC-7351:提供了元件封装的设计规范,包括封装尺寸
    Jeffreyzhang123 2025-01-02 16:50 198浏览
  • 物联网(IoT)的快速发展彻底改变了从智能家居到工业自动化等各个行业。由于物联网系统需要高效、可靠且紧凑的组件来处理众多传感器、执行器和通信设备,国产固态继电器(SSR)已成为满足中国这些需求的关键解决方案。本文探讨了国产SSR如何满足物联网应用的需求,重点介绍了它们的优势、技术能力以及在现实场景中的应用。了解物联网中的固态继电器固态继电器是一种电子开关设备,它使用半导体而不是机械触点来控制负载。与传统的机械继电器不同,固态继电器具有以下优势:快速切换:确保精确快速的响应,这对于实时物联网系统至
    克里雅半导体科技 2025-01-03 16:11 160浏览
  • 【工程师故事】+半年的经历依然忧伤,带着焦虑和绝望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赚钱才是第一位的,对于一个人来说,赚钱也是第一位的。因为企业要活下去,因为个人也要活下去。企业打不了倒闭。个人还是要吃饭的。企业倒闭了,打不了从头再来。个人失业了,面对的不仅是房贷车贷和教育,还有找工作的焦虑。企业说,一个公司倒闭了,说明不了什么,这是正常的一个现象。个人说,一个中年男人失业了,面对的压力太大了,焦虑会摧毁你的一切。企业说,是个公司倒闭了,也不是什么大的问题,只不过是这些公司经营有问题吧。
    curton 2025-01-02 23:08 286浏览
  • 车身域是指负责管理和控制汽车车身相关功能的一个功能域,在汽车域控系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涵盖了车门、车窗、车灯、雨刮器等各种与车身相关的功能模块。与汽车电子电气架构升级相一致,车身域发展亦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功能集成愈加丰富:第一阶段为分布式架构:对应BCM车身控制模块,包含灯光、雨刮、门窗等传统车身控制功能。第二阶段为域集中架构:对应BDC/CEM域控制器,在BCM基础上集成网关、PEPS等。第三阶段为SOA理念下的中央集中架构:VIU/ZCU区域控制器,在BDC/CEM基础上集成VCU、
    北汇信息 2025-01-03 16:01 166浏览
  • 光耦合器,也称为光隔离器,是一种利用光在两个隔离电路之间传输电信号的组件。在医疗领域,确保患者安全和设备可靠性至关重要。在众多有助于医疗设备安全性和效率的组件中,光耦合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些紧凑型设备经常被忽视,但对于隔离高压和防止敏感医疗设备中的电气危害却是必不可少的。本文深入探讨了光耦合器的功能、其在医疗应用中的重要性以及其实际使用示例。什么是光耦合器?它通常由以下部分组成:LED(发光二极管):将电信号转换为光。光电探测器(例如光电晶体管):检测光并将其转换回电信号。这种布置确保输入和
    腾恩科技-彭工 2025-01-03 16:27 155浏览
  • 在快速发展的能源领域,发电厂是发电的支柱,效率和安全性至关重要。在这种背景下,国产数字隔离器已成为现代化和优化发电厂运营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探讨了这些设备在提高性能方面的重要性,同时展示了中国在生产可靠且具有成本效益的数字隔离器方面的进步。什么是数字隔离器?数字隔离器充当屏障,在电气上将系统的不同部分隔离开来,同时允许无缝数据传输。在发电厂中,它们保护敏感的控制电路免受高压尖峰的影响,确保准确的信号处理,并在恶劣条件下保持系统完整性。中国国产数字隔离器经历了重大创新,在许多方面达到甚至超过了全球
    克里雅半导体科技 2025-01-03 16:10 117浏览
我要评论
0
点击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 我知道啦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 我知道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