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科创板日报
当前,碳酸锂等市场前景向好,但其价格却呈现出“非理性”式走高态势,这使得制造端被迫承压涨价。受上游原材料涨价影响,该连锁效应已传导至整个产业链。
近日,美洲锂业(Lithium Americas Corp)宣布,同意以4亿美元的价格收购总部位于温哥华的千禧锂业(Millennial Lithium Corp)。这一价格比此前宁德时代的约2.99亿美元报价高出约34%,较赣锋锂业报价高出近43%。此外,美洲锂业还将承担应付给宁德时代的2000万美元违约金。
宁德时代收购千禧锂业被“截胡”背后,折射出锂电池上游原材料竞争的白热化。
锂电池上游原材料涨价
产业链中下游企业承压
从整个锂产业链来看,最上游为锂矿,而后经加工成碳酸锂、氢氧化锂等锂盐产品,再到电池级碳酸锂、电池级金属锂等深加工锂产品,由下游电池厂商等整合供货后,最终在新能源汽车等领域进行应用。
资料显示,目前,全球近80%锂资源产量主要集中在美洲四湖及澳洲六矿,且多已被各大矿业公司持有。但在锂矿供需方面,目前锂矿供应尚未出现较大缺口。
据统计,锂矿供需两端基本年涨幅约为50%,这与其价格暴涨4倍相距甚远。此外,真锂研究创始人、总裁墨柯认为,“即使未来南美高品位锂盐湖减产,还有其他地方品位稍低的锂资源可以开发利用,总体而言锂资源一二十年内并不会出现短缺。”
尽管如此,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愈发火热,锂、镍、钴等锂电池原材料价格却持续上涨,甚至出现了“非理性”加价的情况。
今年7月以来,澳洲锂矿公司Pilbara进行了三次锂辉石精矿拍卖,且拍卖价屡创新高。10月26日,Pilbara在BMX电子平台进行第三次锂辉石精矿拍卖,该次拍卖最终价格为2350美元/吨(FOB),2415美元/吨(CIF中国),较上次拍卖价格上涨5%。
锂矿石“高涨”背后,锂盐等锂电池原材料价格随之居高不下。资料显示,自2020年年底以来,碳酸锂、氢氧化锂、六氟磷酸锂、电解液等价格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涨幅。
据央视财经报道,截至11月15日,电池级碳酸锂的价格为19.5万元/吨,而在三个月前,还不到9.5万元/吨。年初至今,碳酸锂的涨幅已超230%。
值得注意的是,由锂电池上游原材料涨价所引发的连锁反应,已传导至产业链中下游企业。
从今年三季报来看,全球动力电池厂商大多受到来自中上游原材料持续涨价所带来的压力。其中,除宁德时代实现营收、净利同、环比双增,毛利率微增外,LG新能源、松下、亿纬锂能、国轩高科等动力电池厂商的营收、利润、毛利率等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
天风证券研究显示,如结合议价能力、采购量等对实际采购成本的影响,再叠加性能技术进步与成本涨价的对冲,综合来看,原材料价格上涨传导至动力电池端的成本涨幅约为20%-25%。
另据GGII(高工锂电)测算,受原材料涨价影响,电芯和电池系统的理论成本上涨幅度均超过30%,电池企业压力陡增。为保障长期稳定的产品交付和成本把控,不少电池企业只能选择向上游投资,参与原材料产业布局。
激烈抢夺锂矿资源背后
产业链协同发展势在必行
“锂是动力电池与储能电池生产制造所需的核心原材料。当前中国锂资源主要以盐湖的方式存在,需要经过复杂工艺才可以提炼锂,碳酸锂等锂盐仍在一定程度依赖进口锂矿。中国企业在海外大量购买锂矿,主要为了确保未来的价格相对平稳,能在行业内拥有更多话语权。”有业内人士分析表示。
对于电池厂商而言,保证原材料稳定供应、控制原料成本,成为公司产能、规模扩张的关键因素所在。
其中,近一年来,作为国内动力电池龙头企业的宁德时代,已布局了江西志存锂业、非洲Manono等锂资源项目。
华安证券研究表示,电池厂加速布局上游资源,反映出锂资源的稀缺性与重要性,锂资源自主可控是新能源产业链的战略需求。
未来,市场对于上游原材料的需求或将成倍增加。国金证券研究显示,2020年,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为158.2GWh,动力电池对锂的需求约为19万吨;预计2025年,动力电池对锂的需求将达107万吨,5年时间将增长4.6倍以上。
对于“抢矿大战”这场电池厂商不得不面对的征程,这更需要整个产业链“携手作战”。
在2021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上,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曾表示,电动车关键部件动力电池面临锂、钴、镍等矿产资源保障和价格上涨的压力,工信部将与相关部门一起加快统筹,提高保障能力。
“锂电池主要原材料价格持续走高,一方面给上游矿产带来了新增需求,另一方面也对下游企业形成冲击。产业链需要有主管部门来进行指导,如果能建立由大多数动力电池企业及原材料企业参与的产业联盟,从而协商将价格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供需平衡问题。”华泰证券分析师彭松林如是说。
欢迎点击“阅读原文”或扫描二维码下载科创板日报APP,
获取第一手科创前沿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