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M32H7的终极调试组件Event Recorder

李肖遥 2021-11-25 22:11

关注、星标公众号,直达精彩内容

来源:安富莱电子

论坛:www.armbbs.cn


最近因为项目选型需要,开始用了stm32H750vbt6这款MCU,我一直提倡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尤其是在嵌入式开发中,所以看到armfly有这样的好东西,就整理了一下,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本章节为大家介绍终极调试方案Event Recoder,之所以叫终极解决方案,是因为所有Link通吃,支持时间测量,功耗测量,printf打印,RTX5及其所有中间件调试信息展示。

  • 8.1 重要提示(必读)
  • 8.2 Event Recorder简介
  • 8.3 创建工程模板和注意事项
  • 8.4 Event Recorder事件记录的实现
  • 8.5 Event Recoder 实现printf重定向
  • 8.6 Event Statistics 时间测量功能的实现
  • 8.7 Event Statistics 功耗测量功能的实现
  • 8.8 Event Recoder对RTX5及其所有中间件的支持
  • 8.9 JLINK配置说明
  • 8.10 STLINK配置说明
  • 8.11 CMSIS-DAP配置说明
  • 8.12 ULINK配置说明
  • 8.13 配套例子
  • 8.14 总结


8.1   重要提示(必读

  1.   只要是MDK支持的调试下载器,基本都支持Event Recorder,本教程测试了JLINK,STLINK和CMSIS-DAP。

  2.   务必使用MDK5.25及其以上版本。

  3.   使用ARM_Compiler 软件包V1.4.0及其以上版本。详情看此贴:http://www.armbbs.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87175。

  4.   CMSIS软件包 要是使用V5.3.0及其以上版本,详情本教程8.3小节末尾的说明。

  5.   如果大家的MDK5.X应用不是很熟练的话,可以看论坛网友翻译的MDK5.X入门手册:http://www.armbbs.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1288。如果觉得看手册上手慢的话,可以直接看KEIL官方做的MDK入门系列视频,带中文字幕:http://www.armbbs.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82667 。

  6.   为了实现Event Recorder组件的最高性能,最好将下载器的时钟速度设置到所支持的最大值,另外,根据需要加大EventRecorderConf.h文件中的缓冲大小,默认可以缓冲64个消息(动态更新的FIFO空间)。

  7.   此调试组件不需要用到SWO引脚,使用标准的下载接口即可。以我们的开发板为例,用到VCC,GND,SWDIO,SWCLK和NRST。大家使用三线JLINK-OB也是没问题的,仅需用到GND,SWDIO和SWCLK。

8.2   Event Recorder简介

前面的专题教程中为大家讲解了使用SEGGER的RTT功能来替代串口打印,比较方便。只是这种方法限制用户必须使用JLINK才可以。而使用Event Recorder的话,无此限制,各种LINK通吃。只要是MDK支持的即可。

Event Recorder是MDK在5.22版本的时增加的功能,到了5.25版本后,这个功能就更加完善了,增加了时间测量和功耗测量的功能。

此调试组件不需要用到SWO引脚,使用标准的下载接口即可。以我们的开发板为例,用到VCC,GND,SWDIO,SWCLK和NRST。大家使用三线JLINK-OB也是没问题的,仅需用到GND,SWDIO和SWCLK。

 

  •   JTAG接口和SWD接口区别

下图分别是20pin的标准JTAG引脚和SWD( Serial Wire Debug)引脚,一般SWD接口仅需要Vref,SWDIO,SWCLK,RESET和GND五个引脚即可,SWO(Serial Wire Output)引脚是可选的。有了SWO引脚才可以实现数据从芯片到电脑端的数据发送。

  •   词条 SWV(Serial Wire Viewer)

SWV是由仪器化跟踪宏单元ITM(Instrumentation Trace Macrocell)和SWO构成的。SWV实现了一种从MCU内部获取信息的低成本方案,SWO接口支持输出两种格式的跟踪数据,但是任意时刻只能使用一种。两种格式的数据编码分别是UART(串行)和Manchester(曼彻斯特)。当前JLINK仅支持UART编码,SWO引脚可以根据不同的信息发送不同的数据包。当前M3/M4可以通过SWO引脚输出以下三种信息:

  1. ITM支持printf函数的debug调用(工程需要做一下接口重定向即可)。ITM有32个通道,如果使用MDK的话,通道0用于输出调试字符或者实现printf函数,通道31用于Event Viewer,这就是为什么实现Event Viewer需要配置SWV的原因。

  2. 数据观察点和跟踪DWT(Data Watchpoint and Trace)可用于变量的实时监测和PC程序计数器采样。

  3. ITM 还附带了一个时间戳的功能:当一个新的跟踪数据包进入了ITM的FIFO 时,ITM 就会把一个差分的时间戳数据包插入到跟踪数据流中。跟踪捕获设备在得到了这些时间戳后,就可以找出各跟踪数据之间的时间相关信息。另外,在时间戳计数器溢出时也会发送时间戳数据包。

8.2.1        Event Recorder的特色

Event Recorder的特色主要有以下几点:

  1. 提升应用程序动态执行期间的检测能力。

  2. 支持的事件类型滤除机制,比如运行错误、API调用、内部操作和操作信息的区分。

  3. 可以在任务中、RTOS内核中和中断服务程序中任意调用。

  4. 对于带ITM功能的Cortex-M3/M4/M7/M33内核芯片,执行记录期间,全程无需开关中断操作。对于不带ITM功能的Cortex-M0/M0+/M23,是需要开关中断的。

  5. 支持printf重定向。

  6. 各种link通吃,支持SWD接口或者JTAG接口方式的JLINK、STLINK、ULINK和CMSIS-DAP。

  7. 对于带DWT时钟周期计数器功能的Cortex-M3/M4/M7/M33内核芯片,创建时间戳时,可以有效降低系统负担,无需专用定时器来实现。

  8. Event Recorder执行时间具有时间确定性,即执行的时间是确定的,而且执行速度超快,因此,实际产品中的代码依然可以带有这部分,无需创建debug和release两种版本。

  9. RTX5及其所有中间件都支持Event Recorder调试。

8.2.2        Event Recorder是如何工作的

首先来看下面这张图:

 

在截图的左下角有个Memory内存区,在这个内存区里面有一个缓冲Event Buffer,其实就是一个大数组。MDK通过访问这个数组实现消息的图形化展示。为了正确的图形化展示,数组缓冲里面的数据就得有一定的数据格式。而这个数据格式就是通过左侧截图里面的Event Recorder和Event Filter来实现的。Event Recorder的API实现数据记录和整理,Event Filter的API实现数据的筛选,从而可以选择哪些数据可以在MDK的Event Recorder调试组件里面展示出来。

这就是Event Recorder的基本工作流程。

8.2.3  Event Statistics时间测量功能

Event Statistics提供的时间测量功能简单易用,在测试代码前后加上测量函数即可:

 

在本章教程程的8.6小节为大家详细进行了讲解。通过这个时间测量功能,用户可以方便测试代码的执行时间,从而根据需要,进行合理的优化,提高代码执行效率。

8.2.4  Event Statistics功耗测量功能

Event Statistics提供的功耗测量功能,当前只有KEIL的ULINKplus支持此功能,由于ULINKplus价格不便宜,一套5000多,大家作为了解即可,实际效果如下:

 

8.2.5  Event Recorder的实现原理

每条Event Recorder消息是由16字节的数据组成,32位的ID,32位的时间戳,两个32位的数据,共计16个字节。其中32位ID最重要,格式如下: 

Level指定消息分类,主要用于消息筛选: 

Component number指定事件消息所属的软件组件,也可用于过滤: 

看了下Event Recorder的源码,每条消息大体是一样的:

typedef struct {

  uint32_t ts;                  // Timestamp (32-bit, Toggle bit instead of MSB)

  uint32_t val1;                // Value 1   (32-bit, Toggle bit instead of MSB)

  uint32_t val2;                // Value 2   (32-bit, Toggle bit instead of MSB)

  uint32_t info;                // Record Information

                                //  [ 7.. 0]: Message ID (8-bit)

                                //  [15.. 8]: Component ID (8-bit)

                                //  [18..16]: Data Length (1..8) / Event Context

                                //      [19]: IRQ Flag

                                //  [23..20]: Sequence Number

                                //      [24]: First Record

                                //      [25]: Last Record

                                //      [26]: Locked Record

                                //      [27]: Valid Record

                                //      [28]: Timestamp MSB

                                //      [29]: Value 1 MSB

                                //      [30]: Value 2 MSB

                                //      [31]: Toggle bit

} EventRecord_t;

其中参数成员info最重要,也就是前面说的32位ID,这里的说明与前面的说明稍有不同。这里是经过处理后,实际存储到Event Recorder缓冲里面的数据。

对于Event Recorder,大家了解了这些知识点基本就够用了。

8.3   创建工程模板和注意事项

Event Recorder工程的创建比较简单,这里分步为大家做个介绍。

  第1步:准备好一个使用MDK5.25或以上版本创建的工程模板。

 

  第2步:安装ARM_Compiler V1.4.0或以上版本(如果有最新版,直接安装最新的),详情见帖子:

http://www.armbbs.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87175 。

  第3步:打开MDK5.25或以上版本创建的RTE环境。

 

  第4步:通过RTE环境,为工程添加Event Recorder功能。

 

  第5步:为了实现printf重定向,我们需要将STDOUT的输出方式改为Event Recorder,即选项里面的EVR。

 

  第6步:打开通过RTE环境为工程添加的文件EventRecorderConf.h,配置如下:

 

这里主要设置方框里面的两个参数。

Number of Records:表示Event Recorder缓冲可以记录的消息条数。

Time Stamp Source:表示时间戳来源,有如下四种可以选择,我们这里使用DWT时钟周期计数器。

 

由于选择的是DWT,因此EventRecorderCong.h文件中的Systick Configuration配置就不用管了。

==========================

通过上面的6步就完成了Event Recorder功能的添加,效果如下:

 

添加完成后,还有非常重要的两点要特别注意:

  •   第1点:一定要使用当前最新的CMSIS软件包,当前是V5.4.0(随着时间的推移,如果升级了新版本,直接使用新版即可)。大家可以从这里下载:

http://www.keil.com/dd2/pack/ 。

 

下载并导入到MDK后,需要大家更新自己现有工程CMSIS文件里面的头文件,可以直接将CMSIS文件夹中Include文件里面的所有文件全部删掉,替换为MDK安装目录如下路径里面的所有头文件:

ARM\PACK\ARM\CMSIS\5.4.0\CMSIS\Include。保证头文件都是最新的5.4.0版本。

  •  第2点:由于使能了printf重定向,大家的工程里面一定不要再做重定向了,比如fpuc,fgetc。另外当前选择了微库MicroLib:

 

注意这两点后,就可以使用Event Recorder的功能了。

8.4   Event Recorder事件记录的实现

Event Recorder的使用也比较省事,这里也分步为大家进行说明:

  第1步:初始化,仅需添加如下两行代码即可。

/* 初始化EventRecorder并开启 */

EventRecorderInitialize(EventRecordAll,
1U);

EventRecorderStart();

  第2步:调用Event Recorder的API就可以使用了,主要有以下三个API:

EventRecord2:可以发送两个32位数据。

EventRecord4:可以发送四个32位数据。

EventRecordData:可以发送字符串。

显然这三个函数没有printf使用方便,所以对于这三个函数,大家做个简单的了解即可。教程配套例子里面有调用到这三个函数,可以操作熟悉下。这三个API的说明是在对应的help文档中,即MDK安装目录路径:/ARM/PACK/Keil/ARM_Compiler/1.6.0/Doc/General/html/index.html。

 

  第3步:进入调试状态,选上周期更新:

 

点击全速运行:

 

然后将Event Recorder调试组件展示出来:

 

效果如下:

 

另外,这里有个知识点需要大家了解下,如果程序里面也调用了Event Statistics时间测量函数,那么也会在这个界面里面展示消息的,如何才能仅展示大家想看的功能呢?这就需要用到Event Recorder支持的筛选功能。使用这个功能需要大家先暂停全速运行,然后点击下面这个选项:

 

弹出的界面里面可以设置哪些选项显示,哪些选项不显示(勾上表示显示),我们这里取消Event Statistics的显示,设置完毕后记得点击OK按钮。

 

这就不展示Event Statistics的内容了。再次启动全速运行前,下面这个选项的对勾别忘了勾上。

 

8.5   Event Recorder实现printf重定向

实现printf输出需要用到MDK调试组件中的Debug(printf) Viewer,输出效果就跟大家使用串口调试软件一样,可以输出中文和英文。

MDK的printf调试组件使用方法跟本章8.4小节中的说明一样,点击调试,选中周期运行,然后显示Debug(printf) Viewer调试组件:

 

效果如下:

 

另外,还有一个知识点需要给大家做个补充,使用SWD接口的SWO引脚也是可以做串口打印的,并且也是通过这个调试组件Debug(printf) Viewer进行输出。只是这种方式的性能没有Event Viewer强,而且要多占用一个SWO引脚。

 

关于SWO输出方式可以看此贴:http://www.armbbs.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526 。

8.6   Event Statistics 时间测量功能的实现

时间测量功能简单易用,仅需一个起始函数,一个停止函数即可。当前支持4组,每组支持16路测量,也就是可以同时测量64路。

时间测量的API函数支持多任务和中断里面随意调用。

1、  测量起始函数:EventStartG (slot) 或者EventStartGv (slot, val1, val2)

  •  函数中的字母G是表示分组A,B,C,D,即实际调用函数为EventStartA,EventStartB,EventStartC和EventStartD。

  •   函数的第一个形参slot的范围是0-15,也就是每个分组可以测试16路。

  •   函数后面的两个形象val1和val2是32位变量,用户可以用这两个形参来传递变量数值给Event Statistics调试组件里面,方便图形化展示。简单的说,这两个变量仅仅起到一个传递变量数值的作用。

2、  测量停止函数:EventStopG (slot) 或者  EventStopGv (slot, val1, val2)

  •   函数中的字母G是表示分组A,B,C,D,即实际调用函数为EventStopA,EventStopB,EventStopC和EventStopD。

  •   函数的第一个形参slot的范围是0-15,也就是每个分组可以测试16路。

  •  函数后面的两个形象val1和val2是32位变量,用户可以用这两个形参来传递变量数值给Event Statistics调试组件里面,方便图形化展示。简单的说,这两个变量仅仅起到一个传递变量数值的作用。

 

这里也分步为大家说明Event Statistics时间测量功能的使用方法。

  第1步:初始化,仅需添加如下两行代码即可。

/* 初始化EventRecorder并开启 */

EventRecorderInitialize(EventRecordAll, 1U);

EventRecorderStart();

  第2步:在要测量的代码前后加上起始和结束时间。

EventStartA(0);

//测量的代码部分

EventStopA(0);

这里是用分组A的测量通道0。

  第3步:跟本章8.4小节讲解的一样,点击调试,选择周期更新选项,然后全速运行。

  第4步:全速运行后,显示Event Statistics调试组件。

 

比如我这里简单的测试了一个5ms的延迟函数,效果如下(测量时间是动态更新的):

 

另外要注意一点,微秒的时间单位us可能无法正常显示,这个是没有关系的:

 

8.7   Event Statistics 功耗测量功能的实现

当前仅KEIL自家的ULINKplus支持功耗测量功能,这款下载器不便宜,一套5000多,大家有个了解即可,我们这里就不做讲解了。

8.8   Event Recorder对RTX5及其所有中间件的支持

后面做RTX5及其所有中间件的教程时会为大家做讲解,这里让大家看下效果:

  •   RTX5组件和使用Event Recoder的效果:

 

 

  •   网络调试组件效果展示:

 

 

  •   文件系统和USB协议栈的效果展示:

 

8.9   JLINK配置说明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使用JLINK,这里将JLINK配置中关键的几个地方做个说明。

  •   下面这个地方最重要一定要正确设置当前系统工作的主频,如果不正确,会导致Event Statistics的时间统计不正确对于H7,Core部分要填400MHz)。

 

注:如果大家调试状态弹出SWD配置时钟超出范围的问题,可以考虑将上面截图中的Enable选项的对勾取消掉即可,但内核时钟一定要修改为芯片的主频。

另外,进入调试状态后,右下角的时间是否正常更新都没有关系:

 

  •   其它选项配置如下(只要大家的工程能够正常调试,配置就是没问题的):

 

 

 

 

8.10 STLINK配置说明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使用STLINK,这里将STLINK配置中关键的几个地方做个说明。

  •   下面这个地方最重要一定要正确设置当前系统工作的主频,如果不正确,会导致Event Statistics的时间统计是不正确的对于H7,Core部分要填400MHz)。

 

另外注意,进入调试状态后,右下角的时间是否正常更新都没有关系:

 

  • 其它选项配置如下(只要大家的工程能够正常调试,配置就是没问题的)

 

 

8.11 CMSIS-DAP配置说明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使用CMSIS-DAP,这里将CMSIS-DAP配置中关键的几个地方做个说明。

  •   下面这个地方最重要一定要正确设置当前系统工作的主频,如果不正确,会导致Event Statistics的时间统计不正确对于H7,Core部分要填400MHz)。

 

另外注意,进入调试状态后,右下角的时间是否正常更新都没有关系:

 

  •   其它选项配置如下(只要大家的工程能够正常调试,配置就是没问题的)

 

 

 

 

 

8.12 ULINK配置说明

由于手头没有ULINK,这里就不做讲解了。如果大家需要相关配置,按照前面小节三款LINK的配置照葫芦画瓢搞一下即可,或者在MDK安装目录的路径ARM\Hlp下有对应的文档说明:

 

8.13 配套例子

本章节教程配套了如下例程,仅MDK版本。

  •   V7-008_终极调试组件EventRecoder的使用

 

具体代码实现也比较简单,以V6开发板为例,定义一个TIM6的中断,中断频率是500Hz,通过Event Statistics测量中断的执行频率。代码如下:

#include "bsp.h"

#include "EventRecorder.h"
/* 定时器频率,500Hz */
#define  timerINTERRUPT_FREQUENCY    500
/* 中断优先级 */
#define  timerHIGHEST_PRIORITY       10
/*

*********************************************************************************************************
*    函 数 名: vEventRecorderTest
*    功能说明: 创建定时器
*    形    参: 无
*    返 回 值: 无
*********************************************************************************************************
*/
void vEventRecorderTest(void)
{
     bsp_SetTIMforInt(TIM6, timerINTERRUPT_FREQUENCY, timerHIGHEST_PRIORITY, 0);
     EventStartB(0);   
}

/*
*********************************************************************************************************
*    函 数 名: TIM6_DAC_IRQHandler
*    功能说明: TIM6中断服务程序。
*    形    参: 无
*    返 回 值: 无
*********************************************************************************************************
*/
void TIM6_DAC_IRQHandler( void )
{
     if((TIM6->SR & TIM_FLAG_UPDATE) != RESET)
     {
         EventStopB(0);    
         EventStartB(0);   
         /* 清除更新标志 */
         TIM6->SR = ~ TIM_FLAG_UPDATE;
     }
}

效果如下,测量的平均频率是1.98ms,与我们设计的500Hz基本符合:

 

应用程序的设计如下:

#include "bsp.h"            /* 底层硬件驱动 */
#include "EventRecorder.h"

/*
*********************************************************************************************************
*                                              函数和变量
*********************************************************************************************************
*/
extern void vEventRecorderTest(void);
uint8_t s_ucBuf[10] = "armfly";

/*
*********************************************************************************************************
*    函 数 名: main
*    功能说明: c程序入口
*    形    参:无
*    返 回 值: 错误代码(无需处理)
*********************************************************************************************************
*/

int main(void)
{
     uint8_t ucKeyCode;     /* 按键代码 */

     uint32_t t0 = 0, t1 = 0, t2 = 0, t3 = 0, t4 = 0;

     /* 初始化EventRecorder并开启 */

     EventRecorderInitialize(EventRecordAll, 1U);

     EventRecorderStart();

     bsp_Init();        /* 硬件初始化 */

     bsp_StartAutoTimer(0, 200); /* 启动1个200ms的自动重装的定时器 */

     /* 测量中断周期 */
     vEventRecorderTest();

     /* 进入主程序循环体 */
     while (1)
     {
         bsp_Idle();        /* 这个函数在bsp.c文件。用户可以修改这个函数实现CPU休眠和喂狗 */

         /* 判断定时器超时时间 */
         if (bsp_CheckTimer(0))
         {
              EventStartA(0);  
              EventStopA(0);
              EventStartA(1);
              bsp_DelayMS(5);
              EventStopA(1);
              EventStartA(2);
              bsp_DelayMS(30);
              EventStopA(2);

              t0++;
              EventStartAv(3, t0, t0);
              bsp_DelayMS(30);
              EventStopAv(3, t0, t0);
         }

         /* 按键滤波和检测由后台systick中断服务程序实现,我们只需要调用bsp_GetKey读取键值即可。 */
         ucKeyCode = bsp_GetKey();   /* 读取键值, 无键按下时返回 KEY_NONE = 0 */
         if (ucKeyCode != KEY_NONE)
         {
              switch (ucKeyCode)
              {
                   case KEY_DOWN_K1:           /* K1键按下 */
                       t1 += 1;
                       t2 += 2;
                       EventRecord2(1+EventLevelAPI, t1, t2);
                       t3 += 3;
                       t4 += 4;
                       EventRecord4(2+EventLevelOp, t1, t2, t3, t4);
                       EventRecordData(3+EventLevelOp, s_ucBuf, sizeof(s_ucBuf));
                       break;

                   case KEY_DOWN_K2:           /* K2键按下 */
                       printf("K2按键按下\r\n");
                       break;

                   case KEY_DOWN_K3:           /* K3键按下 */
                       printf("K3按键按下\r\n");
                       break;

                   default:
                        /* 其它的键值不处理 */
                       break;
              }
         }
     }
}

应用程序里面主要实现了三个功能:

  1、利用测量分组A实现4路时间的测量(第1路什么也没有测量,可以用来表示这两个函数本身执行占用的时间)。每100ms测量一次时间,效果如下:

 

  2、利用函数EventRecord2,EventRecord4和EventRecordData发送消息事件。按下按键K1进行更新,效果如下:

 

  3、基于Event Recorder的printf重定向。按下按键K2或者K3会打印消息,效果如下:

 

8.14 总结

Event Recoder还是非常实用的,建议大家多使用几次,熟练掌握。基本用上几次就上瘾,离不开了,的确是工程调试的利器。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armfly/p/10757582.html

‧‧‧‧‧‧‧‧‧‧‧‧‧‧‧‧  END  ‧‧‧‧‧‧‧‧‧‧‧‧‧‧‧‧

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回复“加群”按规则加入技术交流群。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分享,欢迎点分享、收藏、点赞、在看。

李肖遥 公众号“技术让梦想更伟大”,作者:李肖遥,专注嵌入式,只推荐适合你的博文,干货,技术心得,与君共勉。
评论
  • ARMv8-A是ARM公司为满足新需求而重新设计的一个架构,是近20年来ARM架构变动最大的一次。以下是对ARMv8-A的详细介绍: 1. 背景介绍    ARM公司最初并未涉足PC市场,其产品主要针对功耗敏感的移动设备。     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变化,ARM开始扩展到企业设备、服务器等领域,这要求其架构能够支持更大的内存和更复杂的计算任务。 2. 架构特点    ARMv8-A引入了Execution State(执行状
    丙丁先生 2025-01-12 10:30 471浏览
  • Snyk 是一家为开发人员提供安全平台的公司,致力于协助他们构建安全的应用程序,并为安全团队提供应对数字世界挑战的工具。以下为 Snyk 如何通过 CircleCI 实现其“交付”使命的案例分析。一、Snyk 的挑战随着客户对安全工具需求的不断增长,Snyk 的开发团队面临多重挑战:加速交付的需求:Snyk 的核心目标是为开发者提供更快、更可靠的安全解决方案,但他们的现有 CI/CD 工具(TravisCI)运行缓慢,无法满足快速开发和部署的要求。扩展能力不足:随着团队规模和代码库的不断扩大,S
    艾体宝IT 2025-01-10 15:52 164浏览
  • 新年伊始,又到了对去年做总结,对今年做展望的时刻 不知道你在2024年初立的Flag都实现了吗? 2025年对自己又有什么新的期待呢? 2024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 一年里我测评了50余块开发板, 写出了很多科普文章, 从一个小小的工作室成长为科工公司。 展望2025年, 中国香河英茂科工, 会继续深耕于,具身机器人、飞行器、物联网等方面的研发, 我觉得,要向未来学习未来, 未来是什么? 是掌握在孩子们生活中的发现,和精历, 把最好的技术带给孩子,
    丙丁先生 2025-01-11 11:35 463浏览
  • 食物浪费已成为全球亟待解决的严峻挑战,并对环境和经济造成了重大影响。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全球高达三分之一的粮食在生产过程中损失或被无谓浪费,这不仅导致了资源消耗,还加剧了温室气体排放,并带来了巨大经济损失。全球领先的光学解决方案供应商艾迈斯欧司朗(SIX:AMS)近日宣布,艾迈斯欧司朗基于AS7341多光谱传感器开发的创新应用来解决食物浪费这一全球性难题。其多光谱传感解决方案为农业与食品行业带来深远变革,该技术通过精确判定最佳收获时机,提升质量控制水平,并在整个供应链中有效减少浪费。 在2024
    艾迈斯欧司朗 2025-01-14 18:45 68浏览
  • 在不断发展的电子元件领域,继电器——作为切换电路的关键设备,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技术变革。固态继电器(SSR)和机械继电器之间的争论由来已久。然而,从未来发展的角度来看,固态继电器正逐渐占据上风。本文将从耐用性、速度和能效三个方面,全面剖析固态继电器为何更具优势,并探讨其在行业中的应用与发展趋势。1. 耐用性:经久耐用的设计机械继电器:机械继电器依靠物理触点完成电路切换。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触点因电弧、氧化和材料老化而逐渐磨损,导致其使用寿命有限。因此,它们更适合低频或对切换耐久性要求不高的
    腾恩科技-彭工 2025-01-10 16:15 102浏览
  •   在信号处理过程中,由于信号的时域截断会导致频谱扩展泄露现象。那么导致频谱泄露发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又该采取什么样的改善方法。本文以ADC性能指标的测试场景为例,探讨了对ADC的输出结果进行非周期截断所带来的影响及问题总结。 两个点   为了更好的分析或处理信号,实际应用时需要从频域而非时域的角度观察原信号。但物理意义上只能直接获取信号的时域信息,为了得到信号的频域信息需要利用傅里叶变换这个工具计算出原信号的频谱函数。但对于计算机来说实现这种计算需要面对两个问题: 1.
    TIAN301 2025-01-14 14:15 110浏览
  • 根据Global Info Research(环洋市场咨询)项目团队最新调研,预计2030年全球无人机电池和电源产值达到2834百万美元,2024-2030年期间年复合增长率CAGR为10.1%。 无人机电池是为无人机提供动力并使其飞行的关键。无人机使用的电池类型因无人机的大小和型号而异。一些常见的无人机电池类型包括锂聚合物(LiPo)电池、锂离子电池和镍氢(NiMH)电池。锂聚合物电池是最常用的无人机电池类型,因为其能量密度高、设计轻巧。这些电池以输出功率大、飞行时间长而著称。不过,它们需要
    GIRtina 2025-01-13 10:49 198浏览
  • 随着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现代通信设备需要更高效、可靠且紧凑的解决方案来应对日益复杂的系统。中国自主研发和制造的国产接口芯片,正逐渐成为通信设备(从5G基站到工业通信模块)中的重要基石。这些芯片凭借卓越性能、成本效益及灵活性,满足了现代通信基础设施的多样化需求。 1. 接口芯片在通信设备中的关键作用接口芯片作为数据交互的桥梁,是通信设备中不可或缺的核心组件。它们在设备内的各种子系统之间实现无缝数据传输,支持高速数据交换、协议转换和信号调节等功能。无论是5G基站中的数据处理,还是物联网网关
    克里雅半导体科技 2025-01-10 16:20 448浏览
  • 电动汽车(EV)正在改变交通运输,为传统内燃机提供更清洁、更高效的替代方案。这种转变的核心是电力电子和能源管理方面的创新,而光耦合器在其中发挥着关键作用。这些不起眼的组件可实现可靠的通信、增强安全性并优化电动汽车系统的性能,使其成为正在进行的革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光耦合器,也称为光隔离器,是一种使用光传输电信号的设备。通过隔离高压和低压电路,光耦合器可确保安全性、减少干扰并保持信号完整性。这些特性对于电动汽车至关重要,因为精确控制和安全性至关重要。 光耦合器在电动汽车中的作用1.电池
    腾恩科技-彭工 2025-01-10 16:14 82浏览
  • 01. 什么是过程能力分析?过程能力研究利用生产过程中初始一批产品的数据,预测制造过程是否能够稳定地生产符合规格的产品。可以把它想象成一种预测。通过历史数据的分析,推断未来是否可以依赖该工艺持续生产高质量产品。客户可能会要求将过程能力研究作为生产件批准程序 (PPAP) 的一部分。这是为了确保制造过程能够持续稳定地生产合格的产品。02. 基本概念在定义制造过程时,目标是确保生产的零件符合上下规格限 (USL 和 LSL)。过程能力衡量制造过程能多大程度上稳定地生产符合规格的产品。核心概念很简单:
    优思学院 2025-01-12 15:43 529浏览
  • PNT、GNSS、GPS均是卫星定位和导航相关领域中的常见缩写词,他们经常会被用到,且在很多情况下会被等同使用或替换使用。我们会把定位导航功能测试叫做PNT性能测试,也会叫做GNSS性能测试。我们会把定位导航终端叫做GNSS模块,也会叫做GPS模块。但是实际上他们之间是有一些重要的区别。伴随着技术发展与越发深入,我们有必要对这三个词汇做以清晰的区分。一、什么是GPS?GPS是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全球定位系统)的缩写,它是美国建立的全球卫星定位导航系统,是GNSS概
    德思特测试测量 2025-01-13 15:42 498浏览
  • 数字隔离芯片是现代电气工程师在进行电路设计时所必须考虑的一种电子元件,主要用于保护低压控制电路中敏感电子设备的稳定运行与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其不仅能隔离两个或多个高低压回路之间的电气联系,还能防止漏电流、共模噪声与浪涌等干扰信号的传播,有效增强电路间信号传输的抗干扰能力,同时提升电子系统的电磁兼容性与通信稳定性。容耦隔离芯片的典型应用原理图值得一提的是,在电子电路中引入隔离措施会带来传输延迟、功耗增加、成本增加与尺寸增加等问题,而数字隔离芯片的目标就是尽可能消除这些不利影响,同时满足安全法规的要
    华普微HOPERF 2025-01-15 09:48 83浏览
  • 流量传感器是实现对燃气、废气、生活用水、污水、冷却液、石油等各种流体流量精准计量的关键手段。但随着工业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与低碳化进程的不断加速,采用传统机械式检测方式的流量传感器已不能满足当代流体计量行业对于测量精度、测量范围、使用寿命与维护成本等方面的精细需求。流量传感器的应用场景(部分)超声波流量传感器,是一种利用超声波技术测量流体流量的新型传感器,其主要通过发射超声波信号并接收反射回来的信号,根据超声波在流体中传播的时间、幅度或相位变化等参数,间接计算流体的流量,具有非侵入式测量、高精
    华普微HOPERF 2025-01-13 14:18 489浏览
  • 随着数字化的不断推进,LED显示屏行业对4K、8K等超高清画质的需求日益提升。与此同时,Mini及Micro LED技术的日益成熟,推动了间距小于1.2 Pitch的Mini、Micro LED显示屏的快速发展。这类显示屏不仅画质卓越,而且尺寸适中,通常在110至1000英寸之间,非常适合应用于电影院、监控中心、大型会议、以及电影拍摄等多种室内场景。鉴于室内LED显示屏与用户距离较近,因此对于噪音控制、体积小型化、冗余备份能力及电气安全性的要求尤为严格。为满足这一市场需求,开关电源技术推出了专为
    晶台光耦 2025-01-13 10:42 507浏览
  • 随着全球向绿色能源转型的加速,对高效、可靠和环保元件的需求从未如此强烈。在这种背景下,国产固态继电器(SSR)在实现太阳能逆变器、风力涡轮机和储能系统等关键技术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本文探讨了绿色能源系统背景下中国固态继电器行业的前景,并强调了2025年的前景。 1.对绿色能源解决方案日益增长的需求绿色能源系统依靠先进的电源管理技术来最大限度地提高效率并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固态继电器以其耐用性、快速开关速度和抗机械磨损而闻名,正日益成为传统机电继电器的首选。可再生能源(尤其是太阳能和风能
    克里雅半导体科技 2025-01-10 16:18 328浏览
我要评论
0
点击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 我知道啦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 我知道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