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半导体产业纵横编译自CNBC
摩根大通的一位顶级半导体分析师告诉 CNBC,全球芯片短缺将持续到 2022 年,但随着更多供应的出现,这种情况可能会从年中开始改善。
这家美国投资银行建议投资者关注半导体领域的长期趋势——全球高端计算以及中国的技术等领域。
持续的芯片供应紧缩已经损害了许多行业的生产,从汽车到消费电器、个人电脑和智能手机。
一些分析师和投资者预计短缺将持续到 2023 年,但摩根大通并不那么悲观。“我们预计 2023 年不会出现供应短缺——因此,这可能是我们能说的第一件事,”摩根大通亚太技术、媒体和电信研究联席主管 Gokul Hariharan 周三表示。
但情况在2022 年仍是“有点棘手”,Hariharan 解释说,随着更多供应上线,下半年情况可能会有所改善,但前六个月整个行业仍可能出现短缺。“有产能上线,不仅来自代工厂公司,也来自集成设备制造商公司。所有美国和欧洲的 IDM 也都在扩大产能——其中很多计划从明年年中开始上线。”
>>>>两大亮点
摩根大通建议投资者开始追求半导体领域的长期趋势,这种趋势更具结构性而非周期性。结构趋势往往是一个行业的长期、永久性变化,而周期性趋势受商业周期的影响,通常在几年后回到最初的起点。
摩根大通“在未来三到五年内非常看好两个趋势”。
第一个是高端计算领域。全球高端计算一直在发生中断,这曾经是被垄断的市场,但现在随着越来越多的公司进入该领域而变得难以预测。例如,苹果、亚马逊、Meta(前身为 Facebook)、特斯拉和百度等科技巨头都在回避成熟的芯片制造商,并将芯片开发的某些方面引入内部。
“这个空间正在发生很多碎片化——这肯定会导致更快的增长,”哈里哈兰说。“所以这是一个空间,我认为,我们预计它在未来三到五年内可能会增长两位数——15% 到 20%。”
摩根大通看好的第二个趋势是专注于传统长尾技术的中国半导体公司。这些公司在电源管理、微控制器、传感器和其他消费相关领域制造各种芯片。
Hariharan 说:“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公司在中国成立,旨在瞄准其中一些长尾技术。当地的需求显然是存在的。目前,这些公司中的大多数只能满足当地需求的 5% 到 10%。潜在市场可能是他们目前服务的 5 到 10 倍。”
>>>>亚洲半导体表现如何
根据金融数据提供商 Refinitiv Eikon 的数据,按收入计,亚洲顶级半导体公司近几个季度的年利润增长达到两位数。
在全球供应短缺的情况下制造芯片对公司来说是一个有吸引力的提议。例如,据报道全球最大的半导体芯片合约制造商台积电先进制程的芯片涨价10%,而由汽车制造商普遍使用的芯片涨价20%以上。
但他们在股市中的命运好坏参半。今年迄今为止,台积电、联发科、联电和瑞萨电子等公司的股价上涨了 16% 至 45%,而在同一时期,全球收入最大的芯片制造商三星电子和 SK 海力士的股价分别下跌了 13% 和 6%。
Hariharan 解释说,内存芯片占了亚洲半导体行业相当大的组成部分,而且自 10 月初以来内存价格一直在下降。“市场一直预计该领域会出现一些下滑,因为它正在经历一个下行周期。换句话说,市场在担心周期何时会见顶。”
三星和 SK 海力士都是内存芯片制造商,如果投资者担心一家公司能否在未来几个季度中超出盈利预期,他们通常不愿意进行投资。摩根大通预计,与过去持续时间更长的下行周期相比,行业动态有所改善,因此内存周期的下行周期将相对较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