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七月,力晶积成电子制造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力积电”)向中国台湾证交所申请上市,成为中国台湾第10家申请上市的公司。九月,力积电的申请获得中国台湾证交所审议委员组的一致通过。审议通过后,力积电方面公布公司将会力争在今年年底前挂牌上市。回顾力积电发展的历史,会发现这是一家颇具传奇色彩的企业。
>>>> 在DRAM产业的雪崩之中,力积电诞生
2008年是DRAM产业风云巨变的一年。
在经历过多轮“血战”后的DRAM市场上,玩家已经所剩无几,主要包括:三星、SK海力士、奇梦达、美光和尔必达。2007年,DRAM颗粒厂商们因为错误估计市场,大幅提高产能导致DRAM价格狂跌;紧接着在2008年金融危机的到来再次给DRAM厂商带来重击。同年,三星将2007年总利润的118%扩张DRAM行业,给竞争对手们注入“致死量”。
据集邦咨询数据显示,2008年DRAM 667 Mhz 1 Gb颗粒价格从2.29美元下滑到谷底0.58美元,下滑近75%,不仅低于厂商的成本价,甚至逼近后段封测价格。全球前三季度DRAM产业合计亏损超过80亿美金。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中国台湾的DRAM市场也被击垮,受到影响的厂商就包括力积电的母公司力晶科技。力晶科技1994年12月在新竹科学园区创立,1996年八英寸晶圆厂竣工投产DRAM,2002年十二英寸晶圆厂量产,依靠从三菱电机获得的技术授权,力晶半导体曾一年获利2000亿新台币。
在DRAM的雪崩之中,2008年,力晶科技旗下的八英寸晶圆厂独立成为钜晶电子选择转型晶圆代工,2018年钜晶更名为力晶积成电子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 转型代工,12英寸救了力积电
DRAM产业的风暴持续到2012年,这一年尔必达破产,DRAM产业只剩下三星、海力士、美光。这一年,力晶科技负债1200亿下市。DRAM市场巨大的周期性和台积电的稳定,让黄崇仁决心改变公司的发展路线。
黄崇仁想摆脱DRAM周期,在DRAM业务方面,力积电在代工DRAM时,选择只做晶圆不卖芯片,同时会和客户合作设计。
同时,力积电开始用DRAM技术培养相近的产品。力积电的设备可以支持制造8英寸和12英寸的一些逻辑芯片,比如成本较低的铝制成的电源管理区块、感应器。逐渐,驱动器、感应器到电源管理成为力积电的主要产品。
力积电转型后,瑞萨、夏普与力积电合资成立瑞力。2013年,苹果推出的iPhone4和iPhone5需要12英寸的面板驱动,而市场上仅有力积电可以提供。成为了苹果独家供应商的力积电,开始赚钱并且逐渐赢回客户信心。
到2016年,力积电已经连续三年盈利。黄崇仁靠“曲线救国”带着力积电东山再起。依靠铝制成的低成本以及在DRAM领域积累下来3D WoW技术,力积电的毛利率从2019年到2020年,从7%提升到了25%。
>>>> 力积电的下一步,通向何方?
力积电最新财报显示,第三季度力积电的营收为172.9亿新台币,毛利率已经升至44%。从力积电扭亏为盈的经历可以发现,力积电的成功得益于对市场精确的判断,因此这家公司的下一步计划,显得格外具有参考价值。
在本月初力积电的上市前说明会上董事长黄崇仁表示了公司未来的三大营运策略。一是,第四代半导体氧化铟镓锌(IGZO),可用于生产分辨率超过5000ppi的显示驱动芯片,可用于AR/VR等相关产品上;二是,用于逻辑、内存异质晶圆堆叠的3D intechip;三是,包含氮化镓(GaN)、碳化硅(SiC)、电源管理芯片的车用电子芯片。
除了以上三大战略,力积电还在着手扩大自己的12英寸产能。今年三月,力积电铜锣新厂动工,该厂总投资额达2780亿元,预计总产能将达到每月10万片,在将2023年分期投产,以成熟制程、创新技术为主要的运营模式。而力晶科技在安徽投资的晶合集成也计划募资120亿,扩建12英寸晶圆厂,不过目前科创板显示该申报状态变为“中止(财报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