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在大学实验室的4年,我遇到过许多英文水平不好的同学们,也见到了由此为他们带来的专业技能提高的限制。
在这篇文章中我希望以我浅显的认识来分析一下,身在电子行业的我们如何才能成长为霸道电子工程师。同时也将为大家介绍一些学习专业英语的方式及提高自己阅读英文材料的速度和小技巧,使大家对英文材料不在望而生畏。最直接的几乎所有开发编程工具及集成环境软件以及 EDA 软件基本全是英文的,有些甚至连中文目录都不容许。虽然吧,有的软件支持中文,也有中文版,但是你知道查资料结果对应不上资料里英文描述的可怕么?差点忘了这个,除了国人做个开发板资料会提供代码的英文注释,即使是国人写的代码,代码本身也是英文的啊。而且函数名什么的我想没有一个非入门级的工程师会用中文拼音起名,真的太 low 了。别和我说易语言…毕竟易语言目前还没有生态圈,到现在编译成的软件还被各种杀软追杀,而且根本没法用到嵌入式编程上。况且单片机及其外围的传感器有厂商提供的驱动和例程,github 等代码托管网站里面的代码注释以及 README 等说明文件也全是英文。恩,除了STC。经过我自己不准确的估计,目前市面上 95% 的 IC 是没有厂商官方的中文数据手册的,一般有中文数据手册的也是我们国内自己的公司。即使有翻译的也是已经常见到不能再常见的芯片种类,且多是学校或从事教育培训的公司教学采用的范例性芯片。数据手册或是协议内核等说明书作为一个器件或技术的最好的描述文档,如果没法阅读它,你很难去深入掌握这些器件的编程或使用。很多时候当我们技术深入到一定,开始涉及到一些稍微前沿或偏门的技术,我们会发现所使用的工具、材料等在国内的网站上是很难找到的,我们所习惯使用的百度就派不上用场了,往往搜出来的都不是我们想要的。这时不使用 Google 的话,Bing 也挺好用的,把要搜索的英文关键词复制进去在结果内选择只显示英文选项,这基本也就是最后查找相关资料的手段了。不过显然查到的资料也会是英文的,其中大部分会被链接到项目的官网或是国外的论坛什么的。说了这么多,举了好些例子,可能有些啰嗦,无非就是为了告诉大家要作为一个电子工程师,天天做的必然离不开英文。当然,你要说我就是靠中文资料也学到了现在,那我只能说你看到的永远是别人玩烂的、出现好多年的技术。而电子作为一个产品迭代迅猛,技术不断更新的行业,如果你始终跟在别人的后面而且还差着几年时光,那你可能连汤都喝不到。我想作为一个正常考上大学的少年,大家就算英语再差也不会到读不懂最基础的语法吧,如果你要说你连:- I’m fine,Thank you,And you?
这样的英语单词和语法结构都读不懂的话…那还是先多学习学习英文吧,或者考虑换个行业什么的。不过我相信大部分同学还是能够读懂上面这段英文的,所以我们继续。正如我上面写的这个例子,我认为想要慢慢能够阅读行业内的英文资料,英文的基础在这个以上也就可以了,剩下的唯一需要做的也就是类似下面这些方法的运用和积累。我一直用的是国产的翻译软件,咱也不是专业的翻译。对比不了也没对比过市面上各个翻译软件的翻译准确率,但对于我们来说只要是个正常点的翻译软件就都够用了。遇到不会的单词就搜索,那里不会搜哪里。一次记不住没关系,你愿意做笔记就做,不愿意无所谓,时间长了搜索的次数多了自然也就记住了,什么?你问我如果搜不了那么多次怎么办?那只能说明它不是一个高频出现的词,也就不需要你记得那么牢,是吧。正如前面所说在这个行业里我们使用的软件有 90% 都只有英文版,虽然近些年由于我们国家的强大,产业的发展使得国外厂商逐渐重视对中文的支持,但是,在专业内很多专有名词翻译成中文你自己都看不懂。比如:region 等词,中文化反而影响了我们对其本身含义的理解。再加之网络上查到的软件操作出现问题的相关指导也是使用英文选项写出的,你拿着设置成中文的软件反而对不上。其实软件中的英文可怕么?一点也不。就拿 keil 来说,作为在 Windows 下长大的一代人,我们对菜单的结构应该是很清楚的。只要稍稍学习很快就会记住每个选项的位置和功能,那么此时纯英文的界面还对我们有影响吗?显然不存在了,同时在不知不觉中,你也学会了:open file、open project、 debug 、target option 等名词,再接触其他软件学习的速度就会提高很多了。在实验室中我见到过许多同学写程序用拼音来给函数名和变量起名字,我想说真的是 low 爆了。不是我不喜欢国文,我很喜欢我国的古典文学和汉字文化,但是在编程的行业里这个不适应用啊!所以就算你不知道你要写的函数英文名称是什么,请打开词典,翻译,然后填上去。这个和前面的有一些重复,但也要说一说。当我们看到英文的数据手册或是英文的操作时,我们不能怀着畏惧的心,担心自己都不懂,要记住配合着词典就没有读不了的英文。我们一次次的搜索重复着记忆,慢慢的自然就会把行业内高频出现的专业词记住,你的英语水平也就慢慢上来了。对于很多新手来说,阅读数据手册对他们简直是个灾难,会想尽一切办法去找到手册的中文版。但是,骚年啊,哪有那么多人闲的每天翻译数据手册给你看,也许一些常见的 IC 还有中文版的。但是三极管、MOS管、LDO、DCDC这些芯片几乎是没有数据手册,你怎么办?难道去看别人的例程?如果你不确定他们提供的正确性呢?所以最靠谱的还是自己去看官方的数据手册。哦,对了,我还发现对于很多同学,搜索数据手册对他们来说就是在百度里复制上名字然后加上数据手册搜索。这里要教给大家数据手册是有专门的数据手册网站的,别用百度搜。其实所有的数据手册厂商在编写时都是按照一些固定的格式来的,我们这就以一个开关稳压器 MP1584 的 datasheet 来分析一下。这项描述此 IC 器件到底是一个什么东西,用了什么技术实现什么功能之类的,还有一些技术参数什么的。这项展现的是芯片一些最直接的关键参数,如输入、输出电压范围封装什么的。此项是厂商推荐的 IC 应用的场合。至此只要大家读完第一页,一般也就知道芯片到底是个什么东西了,也对他的基础性能有所了解了。至于其他的页到底是什么内容也就跟随厂商而异了,就需要大家在阅读的过程中自己学了。但是要记住阅读芯片手册千万不要通篇的去看,找到自己想要找到的内容就行。比如你想知道怎么用这芯片,这芯片怎么接线,那很明显快速的翻动看图,只要是个正常的厂商都会给你展现一个芯片的典型应用电路的。再比如你想知道一个 IC 的一些电气特性,那很明显翻到表格的位置,肯定讲的是这个。总之一个数据手册它存在的意义就是让用户能够清晰的了解一块 IC 器件,它的编写也必然是遵循人类的阅读习惯的。这种阅读数据手册的经验有时很难描述出来,这个大家读的多了自然就会明白它们的套路了。不仅仅是对于大多数童鞋,对于我来说看到一大片一大片的英文都是很抵触的,即使比照着词典阅读速度也太慢了,关于这个其实是有一种很快的阅读方式的。比如上面的数据手册,把里面的内容复制下来,放到词典里长段翻译,对于大多数翻译软件来说肯定是无法应对这种情况,翻译出来的内容即不通顺也不准确。但是即便如此他也会使得你对这一整篇的大致内容有个粗略的了解,此时再回头看英文的原资料,你会发现自己的阅读速度加快了很多。而对于网站来说,我用的办法就是用浏览器翻译全站,在我们对整个内容大致有所了解以后,心中对英文资料的畏惧和烦躁会少很多,而且对整体内容也有所把握,我们阅读、理解的速度自然就会加快了。关于网站的翻译,目前有很多的方式如插件之类的,大家可以寻找最适合自己的方式来应用。最后说了这么多,也讲了不少技巧,但终归到底,最好也是最基础的办法依然是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对大学生来说这个水平也就是至少能过四级的水平,这个真的很重要。来源:网络
#推荐阅读#
如何选择合适的电源芯片,你会了吗?
还在傻傻的一个个调整PCB元件的丝印位号?
当艺术家兼职搞PCB时,会不会是这样的...
选择电阻时,6个经常被忽略的冷门参数
什么是电源的纹波,如何测量它的值,又如何抑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