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进封装中的凸点间距正逐渐缩小

原创 TechSugar 2021-11-01 08:00

文︱MARK LAPEDUS

来源︱Semiconductor Engineering

编译 | 编辑部



随着各种各样新的封装类型逐渐成为主流,先进封装互连技术正面临发展的转折点。一些供应商选择扩展传统凸块封装方法,而另一些则推出新的封装技术取而代之。


在任何情况下,目标都是在需处理的数据量增加时确保IC封装组件之间的信号完整性。但随着设备不断缩小,而越来越多的组件被添加到先进封装中来处理、移动和存储更多数据,将需要具有更多I/O的新技术。因此,尽管在可预见的未来中仍将使用传统的焊球和/或铜微凸块,但那些增强或取代传统互连技术、增加I/O数量并提供更多微缩空间的新技术正在研发中。


一如既往,尺寸和成本是决定性因素。铜微凸块比焊球/凸块更小,可在封装中实现更多 I/O。当前,先进封装技术的微凸块间距最小达40μm,这相当于20μm至25μm的凸块尺寸,裸晶上相邻凸块之间的间距为15μm。


图 1:具有HBM3内存的2.5D/3D系统架构。铜微凸块连接中介层和基片。微凸块也用于芯片到芯片的连接。图源:Rambus

对于小于40μm的间距,客户在封装上有另外一些选择。首先,他们可以使用现有的凸块技术研发新的封装技术,以突破技术瓶颈,将当前40μm间距向下微缩至10μm。另一种选择是被称为铜混合键合的新技术。在混合键合技术中,裸晶的连接并非通过封装中的凸块。相反,该技术利用微小的铜对铜互连,实现比传统封装具有更多I/O的更窄间距封装。对于封装技术来说,混合键合的间距至少在10μm及以下。


AMD已经计划在未来的处理器产品中采用混合键合技术。该公司正在使用台积电的混合键合技术。其他代工厂也在研究混合键合。但并非所有封装都需要混合键合,且该技术针对的是高端产品。即便如此,混合键合仍然是一个昂贵且困难的工艺。


英特尔和其他公司并没有转向混合键合,而是希望扩展现有的凸点互连技术,并围绕这些技术开发间距小于40μm的封装。“在保持与现有硅和封装技术兼容的同时,利用现有的基础设施,将焊料微凸点互连微缩至更小的间距可能仍然是有利的,”英特尔封装开发工程师Zhaozhi Li在最近的ECTC大会上表示。


英特尔描述了一种将凸点间距缩小或减小到10μm的方法。一些OSAT也在研究更窄间距的铜凸点技术。但是,随着焊料/铜凸点技术逐渐向更窄间距微缩,面临的挑战也随之增多。对于新材料、新工艺和新工具的需求越来越多。尽管如此,下一代凸块技术和混合键合都将在该行业中发挥重要作用,推动着技术朝着更多先进封装和Chiplet模型发展。对于Chiplet,芯片制造商可能在库中拥有模块化裸晶菜单。然后,客户可以将芯片混合搭配并集成到现有封装类型或新架构中。


Chiplet正在成为推进芯片设计的替代方案。传统上,为了推进设计,供应商会开发片上系统 (SoC) 并在每一代设备上集成更多功能。但随着摩尔定律延缓,芯片集成变得越来越困难和昂贵。虽然这种方法仍然是新设计的一种选择,但Chiplet有望成为下一代芯片设计趋势。混合键合或缩放凸块是Chiplet拼图中的关键部分。



封装技术概述



IC封装将裸晶包裹在封闭式单元中,可保护器件免受损坏。封装还可以提高裸晶的性能。


“业界正在加大对先进封装的投资,并致力于提高系统级互连密度、降低功耗、实现更小的外形尺寸,并通过缩小封装级间距,以及将更多功能集成到单个封装中来降低成本。” Brewer Science的高级项目经理Xiao Liu表示。该行业已开发出超过1000种不同的封装技术。客户可根据给定的应用程序进行选择。


按照互连类型来细分封装市场,包括引线键合、倒装芯片、晶圆级封装 (WLP) 和硅通孔 (TSV)。TSV提供最多的I/O,其次是WLP、倒装芯片和引线键合。


据TechSearch称,大约75%到80%的封装基于引线键合。焊线机使用细线将一个芯片缝合到另一个芯片或基板上。引线键合机用于制造商品和中档封装以及内存堆栈。


倒装芯片在芯片顶部形成微小的焊料或铜凸点。然后将器件翻转并安装在单独的裸晶或板上。凸块落在铜焊盘上,形成电气连接。


在此过程中,使用高速倒装芯片键合机连接凸块裸晶,然后进行大规模回流工艺。“许多倒装芯片设备不需要窄间距。它们可以通过大规模回流来完成,”Kulicke & Soffa (K&S) 的CTO Bob Chylak表示。“倒装芯片键合机取出芯片,将焊球浸入助焊剂中,然后将它们放置在PCB 上。然后PCB通过回流烘箱,回流烘箱将焊料熔化,然后将其固化。”


倒装芯片用于开发许多封装类型,例如球栅阵列(BGA)。图形芯片和处理器采用BGA封装。在倒装芯片中,芯片上的凸点间距范围从300μm到50μm。


“我们仍然看到140μm至150μm的宽间距封装。该技术仍然是发展主流,并且不会很快改变,”QP Technologies的母公司Promex  CTO Annette Teng认为。“我们开始看到一些 110μm到120μm的封装技术。40μm以下仍处于研发阶段。”


同时,扇出封装是一种晶圆级封装。在扇出封装的一个示例中,DRAM裸晶堆叠在逻辑芯片上。


TSV用于先进2.5D/3D封装,通常用于高端系统。在 2.5D/3D封装中,裸晶堆叠或并排放置在中介层的顶部,中介层包含TSV。TSV提供了从裸晶到电路板的电气连接。在2.5D的一个示例中,ASIC和高带宽存储器(HBM)并排放置在中介层上。(HBM是DRAM内存堆栈。)


2.5D封装的焊球位于基板底部,将封装与电路板进行电气连接。C4凸点是较小的结构,将基板连接到中介层。较小的铜微凸块将中介层连接到基片上。在HBM中,DRAM裸晶使用 40μm间距的微小微凸块连接。


为了堆叠和连接这些封装中的裸晶,热压键合机(TCB)系统拾取裸晶并将凸块与另一个裸晶的凸块对齐。该系统使用压力和热能来键合凸块。


展望未来,供应商希望开发凸点间距低于40μm的HBM模块和3D封装,从而实现更多的 I/O和带宽。芯片客户可以通过使用更精细的凸点或使用铜混合键合来开发先进封装。有些客户则可能对不同封装同时使用这两种方法。


预计铜凸点的间距将从40μm微缩至10μm。然后,封装技术逐渐走向混合键合,从而实现 10μm及以下间距的互连。但并非所有封装厂都可以开发混合键合。对于大多数OSAT来说,这项技术成本过高,需要昂贵的半导体晶圆厂来实现这些工艺。


精选代工厂是供应商仅有的能够将混合键合投入生产的方法。即便如此,用于封装的混合键合仍然具有挑战性。“混合键合面临的巨大挑战是晶圆表面清洁度、晶圆翘曲以及芯片中铜和介电材料之间的梯度,”UMC技术总监Tony Lin表示。


混合键合仍面临很多问题。“未来几年肯定会推出具有非常窄间距(使用混合键合)的产品。” Amkor高级封装开发和集成副总裁Mike Kelly表示。“这是一个昂贵的工艺,并且未来几年可能仍将是超高性能的领军者。”



凸块微缩



考虑到这一点,英特尔和其他公司正在使用低于40μm的传统微凸块开发新的先进封装技术。供应商还在研究下一代HBM技术HBM3,其凸点密度是HBM2e的两倍。HBM3支持 8.4Gbps的带宽,而HBM2e的带宽为3.6Gbps。


微缩微凸点具有以下几点优势。首先,它利用了现有的焊料/铜凸点基础设施。其次,几家供应商正在研究窄间距凸点技术,例如Amkor、ASE、Intel、JCET、三星和台积电。


开发带有凸块的封装技术并非新鲜事。在1960年,倒装芯片封装作为一种组装技术出现。最初,倒装芯片工艺涉及到C4(受控塌陷芯片连接)凸点的形成,其直径范围为75μm至200μm。


C4凸块仍在封装中使用,但它们是宽间距结构。因此,从2006年的65nm节点开始,英特尔和其他公司逐渐迁移到更小的C4凸点版本,称为铜微凸点/柱,有时也称为C2凸点。最初的铜微凸点直径为25μm。


铜凸点由带有薄镍扩散阻挡层的铜柱和锡银焊帽组成。“C2凸点提供比C4凸点更好的热性能和电气性能。这是因为Cu的热导率和电阻率优于焊料,” Unimicron CTO John Lau在他的新书《半导体先进封装》(Springer,2021年)中表示。


为了制造更小的铜微凸块,该工艺类似于C4流程。首先,芯片在晶圆厂的晶圆上加工。然后在晶片底部形成凸块。


为此,使用沉积法通过凸点下金属化层(UBM) 沉积表面。然后,在UBM上应用一种称为光刻胶的光敏材料。使用光刻系统在抗蚀剂顶部图案化预定凸块尺寸。该图案被蚀刻,形成一个小间隙。


使用电化学沉积(ECD)系统,填充间隙或将间隙镀铜。剥离抗蚀剂并蚀刻结构。该结构在烘箱中回流或加热,形成凸块。


图 2:微凸点工艺流程。图源:John Lau,Unimicron

当今最先进的微凸块使用40μm间距和20μm至25μm之间的凸块尺寸。据DuPont称,凸块尺寸约为凸块间距的50%。


未来的封装将转向具有更窄间距的更小铜凸点。“我们看到柱状凸块尺寸已经有18μm间距、9μm直径和20μm高。300毫米晶圆上有大约2亿个凸点,间距为18微米。”Onto Innovation产品营销经理Woo Young Han表示。“我们听说一位客户声称实现10μm间距、5μm直径和10μm高。在10μm间距的300mm晶圆上大约有5亿个凸点。5μm的凸点直径是我们从客户那里听到的最小的直径。”


向更小的凸块研究会带来一些挑战。“随着焊料凸点间距的缩小,凸点高度变短,可用于键合的凸点表面减少,芯片级凸点数量增加,”Han表示。“随着凸点数量的增加,凸点尺寸的减少转化为更小的错误余量,以建立可靠的电气连接。随着凸块间距的缩小,芯片级凸块共面性、凸块表面粗糙度和凸块硬度变得越来越重要。键合过程中使用的温度、时间和压力取决于芯片级凸块共面性、凸块表面粗糙度和凸块硬度的质量。在键合过程中使用更高的温度、更长的时间和更大的压力会增加成本和损坏芯片的风险。”


所有这些都在整个制造流程中提出了几个挑战。以蚀刻为例。“铜柱和焊料凸点的直径更小。由于蚀刻导致的下切变得越来越重要,” Unimicron的Lau表示。


ECD电镀工艺也面临挑战。“随着客户瞄准下一代微凸点解决方案,电镀均匀性和共面性控制变得越来越重要,”Lam Research董事总经理Manish Ranjan表示。“Lam的电镀槽设计可提供超高均匀对流,以实现快速且均匀的沉积速率。此外,专有技术解决方案,例如先进的表面处理能力,可实现最低的缺陷性能。”


最重要的是,向更小凸块的转变也可能需要全新且差异性的凸块结构。考虑一个间距为40μm、凸块高度为25μm 的微凸块。在这个凸块中,铜结构的高度是15μm,而镍是5μm。剩下的部分是焊帽。


“在这种结构中,铜比镍大,”DuPont先进封装技术全球营销负责人Shashi Gupta表示。“当你采用更窄的间距时,铜的高度将开始缩小。在某些时候,铜的厚度和镍的厚度或多或少相差不大。焊帽也在缩小。”


在一个假设示例中,未来的铜柱可能具有3μm的铜结构、3μm的镍阻挡层和5μm的焊帽。“关键是镍和铜非常相似。在这种厚度下,要在整个晶圆上保持均匀性是一项挑战,”Gupta表示。“因此,您可能需要考虑在焊料在顶部的柱状结构中选择一种金属。”


换句话说,在更窄间距的封装中,您可能有一个带有焊帽的微小铜柱,或带有焊帽的镍柱。“出于成本、产量或性能方面的考虑,通常使用铜/锡-银或镍/锡-银结构而不是铜/镍/锡-银结构,”Gupta称。“这将有助于优化成本结构,也更容易控制质量。”


与镍相比,铜是一种更佳的金属,但铜也有一些缺点。镍的导电性较低,但镍凸点也可能起作用。这仍处于研发阶段,尚不清楚镍在生产中如何应用。


尽管如此,在未来的工艺中,铜凸块将只需要镀铜工艺,而镍凸块将使用镀镍工艺。


这反过来又简化了电镀过程。“与镀两层(先镀铜,再镀镍)相比,镀单层铜或镍更容易。然后将相同的焊料以减少的体积量放在其上,”Gupta说。


最终,两种不同的凸块金属结合在一起,并扩散到彼此的晶界中。这称为金属间化合物 (IMC) 层。在某些情况下,IMC 很稳固。另一些情况下,IMC较脆弱,导致连接失效。


IMC是可能出现问题的地方。“对于铜/锡-银凸点结构,焊料直接沉积在铜柱上而没有镍阻挡层,在回流期间可能会形成金属间化合物 (IMC) 层,”Gupta表示。“IMC层可能会在老化或加热过程中继续生长,从而对焊点可靠性和导电性产生负面影响。相比之下,均匀镀镍代替铜柱可有效限制广泛的 IMC生长,并提供出色的阻挡能力、可焊性和其他特性,这些特性对于一致的晶圆制造至关重要。从工艺角度来看,更新的镍基电镀选项也是可持续的。”


图 3:通用支柱设计和先进微支柱设计。图源:DuPont


凸点键合



制造微小的凸块极具挑战性。在更窄的间距下将它们键合起来也很困难。


通过大规模回流的传统倒装芯片键合在更窄的间距上面临挑战。“标准回流工艺是在用于倒装芯片和系统级封装的烘箱中进行的。该解决方案以数量与低价著称,”JCET现场应用工程高级总监Nokibul Islam表示。“令人担忧的是,可能会出现基板和芯片之间的整体热膨胀系数不匹配,从而导致更高的翘曲和芯片移位。”


传统的倒装芯片工艺可以应用到50μm或40μm的间距,但再往下走就可能会出现可靠性问题。这就是TCB适用的地方。早在几年前,TCB已经推出,用于先进的窄间距键合应用。一些供应商在销售TCB工具。


TCB工具用于键合具有间距在40μm至50μm及以下微小凸块的裸晶,适用于芯片到晶圆和芯片到基板的应用。就目前情况而言,TCB微缩至10μm间距。


“热压键合是局部回流,”K&S的Chylak表示。“热压焊机不是加热整个电路板及其上的所有芯片,而是像普通倒装芯片一样抓住芯片,并将其浸入助焊剂中,然后将其放置在PCB上。键合机顶部有一个加热器。加热至超过将芯片固定到位的焊料熔点。然后冷却下来,使焊料凝固。”


助焊剂是用来去除试图键合的铜垫上的氧化物。在化学反应中,助焊剂将会溶解氧化物。


然而,TCB是一个相对缓慢的过程,存在一些助焊剂清洁问题。“倒装芯片和热压键合都存在问题。浸入凸块的助焊剂必须是清洁的。”Chylak表示。


业界使用清洁系统来清除封装中的助焊剂。这适用于宽间距应用,但此过程需要时间来清洁窄间距封装的助焊剂。


在另一个可能的解决方案中,业界开发了“免清洗助焊剂”材料。这些材料并不总是有效。如果过程中出现助焊剂,则很难清洁。


因此,K&S正在开发无助焊剂TCB技术。在TCB工具中,K&S 结合了原位甲酸蒸汽输送系统和腔室。“我们可以放一层甲酸蒸汽,它可以在没有助焊剂的情况下清洁表面,然后我们进行键合。这是我们开发的一项新技术,无需助焊剂即可键合。这是对TCB的生产力和可靠性的改进,” Chylak表示。


还有其他解决方案。在ECTC上,作为ASE的一部分,Siliconware描述了一种开发具有20μm 凸点间距的3D封装的方法,旨在堆叠和键合两个薄芯片。共有两种测试方案。一种使用带有毛细管底部填充 (TCCUF) 的TCB。另一个使用带有非导电膏 (TCNCP) 的TCB。


“总而言之,我们已经成功地表征和开发了使用20µm凸点间距的3D封装技术。这种封装技术可以通过标准的裸晶贴装和回流,以及使用NCF的热压焊来实现,”Siliconware的技术经理Mu Hsuan Chan表示。


与此同时,英特尔找到了一种方法来微缩20μm和10μm间距的微凸块。英特尔开发了带有微小凸块的裸晶,并通过对准精度优于2.1μm 的TCB工具将它们键合起来。


“数据表明,使用功能强大的TCB工具和紧密的键合工艺控制,将Cu/SnAg微凸块配置在20μm 间距下是可行的。然而,在10μm处,为了保留焊料以满足TCB键合的需要,并获得足够的键合工艺余量,需要放置一定的焊料/Cu扩散阻挡金属。”英特尔的 Li 说。



总结



最终,英特尔和其他公司将采用混合键合技术。台积电希望在这项技术上早日取得突破性进展。


但无论是窄间距封装还是宽间距封装,未来一段时间内,凸块封装技术仍将持续发展。尽管如此,先进凸块和混合键合都将为新的先进封装技术提供窄间距互连。不止一种封装技术选择对企业来说非常利好。



TechSugar 做你身边值得信赖的科技新媒体
评论
  •         不卖关子先说感受,真本书真是相见恨晚啊。字面意思,见到太晚了,我刚毕业或者刚做电子行业就应该接触到这本书的。我自己跌跌撞撞那么多年走了多少弯路,掉过多少坑,都是血泪史啊,要是提前能看到这本书很多弯路很多坑都是可以避免的,可惜这本书是今年出的,羡慕现在的年轻人能有这么丰富完善的资料可以学习,想当年我纯靠百度和论坛搜索、求助啊,连个正经师傅都没有,从软件安装到一步一布操作纯靠自己瞎摸索,然后就是搜索各种教程视频,说出来都是泪啊。  &
    DrouSherry 2024-12-19 20:00 112浏览
  • 耳机虽看似一个简单的设备,但不仅只是听音乐功能,它已经成为日常生活和专业领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从个人娱乐到专业录音,再到公共和私人通讯,耳机的使用无处不在。使用高质量的耳机不仅可以提供优良的声音体验,还能在长时间使用中保护使用者听力健康。耳机产品的质量,除了验证产品是否符合法规标准,也能透过全面性的测试和认证过程,确保耳机在各方面:从音质到耐用性,再到用户舒适度,都能达到或超越行业标准。这不仅保护了消费者的投资,也提升了该公司在整个行业的产品质量和信誉!客户面临到的各种困难一家耳机制造商想要透
    百佳泰测试实验室 2024-12-20 10:37 168浏览
  • 国产数字隔离器已成为现代电子产品中的关键部件,以增强的性能和可靠性取代了传统的光耦合器。这些隔离器广泛应用于医疗设备、汽车电子、工业自动化和其他需要强大信号隔离的领域。准确测试这些设备是确保其质量和性能的基本步骤。如何测试数字隔离器测试数字隔离器需要精度和正确的工具集来评估其在各种条件下的功能和性能。以下设备对于这项任务至关重要:示波器:用于可视化信号波形并测量时序特性,如传播延迟、上升时间和下降时间。允许验证输入输出信号的完整性。频谱分析仪:测量电磁干扰(EMI)和其他频域特性。有助于识别信号
    克里雅半导体科技 2024-12-20 16:35 72浏览
  • 随着工业自动化和智能化的发展,电机控制系统正向更高精度、更快响应和更高稳定性的方向发展。高速光耦作为一种电气隔离与信号传输的核心器件,在现代电机控制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本文将详细介绍高速光耦在电机控制中的应用优势及其在实际工控系统中的重要性。高速光耦的基本原理及优势高速光耦是一种光电耦合器件,通过光信号传递电信号,实现输入输出端的电气隔离。这种隔离可以有效保护电路免受高压、电流浪涌等干扰。相比传统的光耦,高速光耦具备更快的响应速度,通常可以达到几百纳秒到几微秒级别的传输延迟。电气隔离:高速光
    晶台光耦 2024-12-20 10:18 146浏览
  • 光耦合器,也称为光隔离器,是用于电气隔离和信号传输的多功能组件。其应用之一是测量电路中的电压。本文介绍了如何利用光耦合器进行电压测量,阐明了其操作和实际用途。使用光耦合器进行电压测量的工作原理使用光耦合器进行电压测量依赖于其在通过光传输信号的同时隔离输入和输出电路的能力。该过程包括:连接到电压源光耦合器连接在电压源上。输入电压施加到光耦合器的LED,LED发出的光与施加的电压成比例。光电二极管响应LED发出的光由输出侧的光电二极管或光电晶体管检测。随着LED亮度的变化,光电二极管的电阻相应减小,
    腾恩科技-彭工 2024-12-20 16:31 73浏览
  • //```c #include "..\..\comm\AI8051U.h"  // 包含头文件,定义了硬件寄存器和常量 #include "stdio.h"              // 标准输入输出库 #include "intrins.h"         &n
    丙丁先生 2024-12-20 10:18 84浏览
  • 百佳泰特为您整理2024年12月各大Logo的最新规格信息。——————————USB▶ 百佳泰获授权进行 USB Active Cable 认证。▶ 所有符合 USB PD 3.2 标准的产品都有资格获得USB-IF 认证——————————Bluetooth®▶ Remote UPF Testing针对所有低功耗音频(LE Audio)和网格(Mesh)规范的远程互操作性测试已开放,蓝牙会员可使用该测试,这是随时测试产品的又一绝佳途径。——————————PCI Express▶ 2025年
    百佳泰测试实验室 2024-12-20 10:33 121浏览
  • 汽车驾驶员监控系统又称DMS,是一种集中在车辆中的技术,用于实时跟踪和评估驾驶员状态及驾驶行为。随着汽车产业智能化转型,整合AI技术的DMS逐渐成为主流,AI模型通过大量数据进行持续训练,使得驾驶监控更加高效和精准。 驾驶员监测系统主要通过传感器、摄像头收集驾驶员的面部图像,定位头部姿势、人脸特征及行为特征,并通过各种异常驾驶行为检测模型运算来识别驾驶员的当前状态。如果出现任何异常驾驶行为(如疲劳,分心,抽烟,接打电话,无安全带等),将发出声音及视觉警报。此外,驾驶员的行为数据会被记录
    启扬ARM嵌入式 2024-12-20 09:14 99浏览
  • 汽车行业的变革正愈演愈烈,由交通工具到“第三生活空间”。业内逐渐凝聚共识:汽车的下半场在于智能化。而智能化的核心在于集成先进的传感器,以实现高等级的智能驾驶乃至自动驾驶,以及更个性、舒适、交互体验更优的智能座舱。毕马威中国《聚焦电动化下半场 智能座舱白皮书》数据指出,2026年中国智能座舱市场规模将达到2127亿元,5年复合增长率超过17%。2022年到2026年,智能座舱渗透率将从59%上升至82%。近日,在SENSOR CHINA与琻捷电子联合举办的“汽车传感系列交流会-智能传感专场”上,艾
    艾迈斯欧司朗 2024-12-20 19:45 108浏览
  • Supernode与艾迈斯欧司朗携手,通过Belago红外LED实现精准扫地机器人避障;得益于Belago出色的红外补光功能,使扫地机器人能够大大提升其识别物体的能力,实现精准避障;Belago点阵照明器采用迷你封装,兼容标准无铅回流工艺,适用于各种3D传感平台,包括移动设备、物联网设备和机器人。全球领先的光学解决方案供应商艾迈斯欧司朗(瑞士证券交易所股票代码:AMS)近日宣布,与国内领先的多行业三维视觉方案提供商超节点创新科技(Supernode)双方联合推出采用艾迈斯欧司朗先进Belago红
    艾迈斯欧司朗 2024-12-20 18:55 85浏览
  • ALINX 正式发布 AMD Virtex UltraScale+ 系列 FPGA PCIe 3.0 综合开发平台 AXVU13P!这款搭载 AMD 16nm 工艺 XCVU13P 芯片的高性能开发验证平台,凭借卓越的计算能力和灵活的扩展性,专为应对复杂应用场景和高带宽需求而设计,助力技术开发者加速产品创新与部署。随着 5G、人工智能和高性能计算等领域的迅猛发展,各行业对计算能力、灵活性和高速数据传输的需求持续攀升。FPGA 凭借其高度可编程性和实时并行处理能力,已成为解决行业痛点的关
    ALINX 2024-12-20 17:44 93浏览
  • 光耦固态继电器(SSR)作为现代电子控制系统中不可或缺的关键组件,正逐步取代传统机械继电器。通过利用光耦合技术,SSR不仅能够提供更高的可靠性,还能适应更加复杂和严苛的应用环境。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光耦固态继电器的工作原理、优势、挑战以及未来发展趋势。光耦固态继电器:如何工作并打破传统继电器的局限?光耦固态继电器通过光电隔离技术,实现输入信号与负载之间的电气隔离。其工作原理包括三个关键步骤:光激活:LED接收输入电流并发出与其成比例的光信号。光传输:光电传感器(如光电二极管或光电晶体管)接收
    腾恩科技-彭工 2024-12-20 16:30 60浏览
我要评论
0
点击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 我知道啦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 我知道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