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诺贝尔生理学奖揭示了生物体感知物理世界的机理,为哲学上理解“感知”提供科学基础。众所周知,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针对该奖项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感悟:对于生理学家,更关心离子通道受体以及基因表达等信息,期望相关的技术能够应用于疾病治疗过程;然而对于我来说,更关心生物感受外界信息的机制能否映射到智能机器人,在工业以及健康医疗领域产生价值。
近些年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机器视觉以及语音识别等技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然而对于机器触觉目前还处于探索阶段,如何设计出类似皮肤的感知器件,对接触体的纹理、硬度、接触形貌以及接触力等信息进行综合评价,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因此,近来对相关资料进行了归纳汇众,具体如下所示:
附: 调研可知,工业机器人能够基于位移、力等多种模式实现目标抓取,然而该过程不能够识别物体表面信息,人机共融性较弱,因此,触觉传感器在医护、养老机器人等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机器学习,建立感知器件与硬度、表面粗糙度、接触压力等物理量之间的关联,提高智能机器人的人机交互特性,扩宽机器人的使用范围。
附录:补充材料
附1、2021年诺贝尔生理学奖主要内容?
今年诺贝尔奖解释了生物体如何将外界冷、热刺激以及压力激励转换为电学信号,相关发现对许多疾病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例如:压力感知在生物体血压调控、呼吸以及排尿等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临床中能够借助超声技术调控离子通道状态,治疗神经痛,骨关节以及其他软组织损伤。
上图表述为David Julius的研究成果,实验证明温度传感器的本质是一系列不同温度阀值的离子通道开关;下图表述为Ardem Patapoutian研究成果,发现了能够识别机械力的离子通道基因。
附2、机器触觉的实现—电子皮肤?
近些年来,为了更好的实现“触觉”感知,国内外学者开展了大量的研究,设计制备了多种电子皮肤传感器,研发出各种可穿戴设备,例如:1、东京大学takao someya教授;2、rogers课题组;3、鲍哲南课题组:北京协同创新研究院基于相关成果制备了电容式压力传感器;4、浙江大学汪延成课题组(传感器设计);5、东南大学与上海航天八院开展合作,通过给机械爪添加触觉模块实现系统的精细控制;调研可知,应用场景主要包含可穿戴设备和工业机器人两个方面,具体内容如下所示:
传感元件设计与神经网络、ai技术相互融合,能够产生较多有意义的成果,例如:东京大学takao someya基于AI+柔性传感器,实现了人体动作捕捉,在AR/VR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右侧展示了rogers课题组研究成果,能够监测新生儿的体温、血压以及呼吸频率等生物信息,实现远程医疗监护;
按照触觉感知器件的设计原理,传感器可分为:电容式、压阻式、光电式以及电阻应变式等;下图展示了触觉感知在工业领域的应用实例,具体为:
上展示了浙江大学汪老师课题组的研究成果,通过电子印刷的方式,设计了压阻式柔性触觉传感器,其中,压力敏感元件采用石墨烯/硅橡胶复合材料(优点:成本低;弊端:一致性、耐久性以及线性度一般);图c和d展示了机械爪抓取网球的过程,以及夹持力的动态变化过程;
针对触觉传感器信号采集系统,当前存在的难点主要有:1、信号采集:工程中通常采用矩阵式传感器模拟神经末梢的分布,因此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采样速率、采样精度以及传感器密度之间的平衡;2、数据处理:构建接触压力相关的时间序列,提取目标信息;具体内容如下所示:
附1、皮肤作为人体重要的感知器官,能够获取接触力幅值、几何形貌、表面材质、 粗糙度、硬度、温度等信息;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证明材料确认版权并按国家标准支付稿酬或立即删除内容!本文内容为原作者观点,并不代表本公众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为您发布产品,请点击“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