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半导体论坛 振兴国产半导体产业!
9月12日上午,“中国诺奖”——未来科学大奖2021年获奖者名单揭晓。袁国勇、裴伟士因其对冠状病毒研究的贡献,摘得“生命科学奖”;上海交通大学原校长,物理学家张杰获得“物质科学奖”;施敏教授因其“在对金属与半导体间载流子互传的理论认知做出的贡献,促成了过去50年中按“摩尔定律”速率建造的各代集成电路中如何形成欧姆和肖特基接触的关键技术取得的成就”荣膺“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
施敏教授出生于南京市,在台湾长大。1957年毕业于台湾大学电机系,1960年在华盛顿大学获电机工程硕士,1963年在斯坦福大学获电机工程博士。他于1967年在美国与姜大元博士共同发现浮栅存储(FGM)效应,是广泛应用的快闪存储器之核心发明。这里所奖励的科学工作是他1968-1969年在新竹交通大学 (今阳明交通大学) 期间完成的。
施敏对跨金属/半导体(金/半)载流子的传输理论和实践,做出了基础性和开创性的贡献。这不仅奠定了欧姆和肖特基接触的科学理论基础,并且开启了制造近代半导体器件的可扩展途径。未来,它们将被广泛运用于计算、通信、传感、控制、成像和记忆芯片电路的制造,对人类生活和文明有巨大贡献。
施敏教授还撰写了具有传奇色彩的研究专著《半导体器件物理学》。这是一本全球半导体和集成电路研究人员“必学”之书,一直被研究生院教师和学生以及整个电子与光子行业的工程师使用和引用。
未来科学大奖设立于 2016 年,是由科学家、企业家群体共同发起的民间科学奖项。未来科学大奖目前设置“生命科学奖”“物质科学奖”和“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三大奖项,每个奖项奖金约650万人民币。2016年至今,未来科学大奖共评选出24位获奖者,获得了科学和社会领域的广泛认可。他们均是来自生命科学、物理、化学、数学、计算机等基础和应用研究领域极具成就的科学家。
据悉,11月16-21日将举行未来科学大奖周,以未来科学艺术展的开幕式拉开大奖周序幕,希望通过科学与艺术的结合,让大众体验和感受科学创新与艺术创作的魅力。同时,大奖周还将与知名高校合作举办获奖人学术报告会,以及15场涵盖生命科学、计算机科学、物理、天文、数学、化学与化学材料等领域的科学峰会,将邀请60位世界知名科学家分享前沿科学成果,共同探讨学术创新。
点击进入->国芯论坛
***************END***************
加群步骤:
第一步: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中国半导体论坛微信公众号。
第二步:在公众号里面回复“加群”,按照提示操作即可。
*******半导体公众号推荐*******
爆料|投稿|合作|社群
文章内容整理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沟通
投稿或商务合作请联系iccountry
有偿新闻爆料请添加微信
iccount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