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墨烯在半导体领域中的应用形式

DT半导体材料 2021-09-06 18:00


导语

一直以来,硅都是半导体产品的最重要材料。不过随着制程微缩的不断推进,以硅为原料的芯片已经接近物理极限,半导体芯片的未来要如何发展备受关注。由于物理极限的限制,石墨烯在未来的晶圆、计算芯片以及各类型的微电子器件中都能担当大任,并发挥其独特的性能。



石墨烯作为半岛体材料使用


要说石墨烯最具野心的应用即是这里,如同在《甄嬛传》中演甄嬛一样,在半导体领域中做半导体,是石墨烯的终极应用。在过去50年中,硅一直是半导体产品中最重要的材料。不过随着制程微缩的不断推进,以硅为原料的芯片已经接近物理极限,半导体芯片的未来要如何发展备受关注。


石墨烯的能隙


石墨烯做半导体材料使用,首先必须具有能隙。结构完整的本征石墨烯的带隙为零,呈现金属性。本征石墨烯零带隙特征限制了其在半导体领域的深入应用。石墨烯良好的导电性和带隙始终无法兼得是一直以来的难题。关于石墨烯科学研究,其中之一的宏伟目标就是找出一种方法,既可以保持石墨烯的所有优点如优良的导电性,但同时又能产生一个带隙- 一个电子开关(只能开不能关),过去对石墨烯进行修饰以产生这种带隙的方法降低了石墨烯固有的良好性能,所以不太实用。


目前,大量研究结果显示,存在能够改变石墨烯带隙的技术途径,如光刻法、边缘修饰、引入外加电压、参杂异质元素、氢化石墨烯以及在不同基体上外延生长石墨烯等方法。


之前做过一篇粗略汇总——《关于石墨烯做半导体使用时的能隙问题——研究从未停止


石墨烯薄膜的制备


其次,石墨烯具有能隙之后,如何生长无缺陷的单晶石墨烯薄膜是要面临的第二个问题,即使不做半导体材料使用,石墨烯要想在高端电子器件中得到广泛使用,也必须能够生长出高质量的石墨烯薄膜,国内目前石墨烯单晶薄膜生长部分进展:


(1)生长温度

单晶石墨烯晶圆的生长一般需要1000℃或更高的温度,容易产生褶皱、污染,不但产生较高的能耗,也容易导致石墨烯性能降低。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谢晓明领导的石墨烯研究团队首次在较低温度(750℃)条件下采用化学气相沉积外延成功制备6英寸无褶皱高质量石墨烯单晶晶圆。成功将外延生长石墨烯单晶的生长温度从1000℃ 成功降低到750℃。单晶石墨烯晶圆的批量化制备是石墨烯在电子学领域规模化应用的前提,低温外延制备晶圆级石墨烯单晶对于推动石墨烯在电子学领域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2)规模化制备

19年5月,彭海琳教授、刘忠范院士联合团队循着外延衬底制备-石墨烯外延生长这一研究思路,首先制备了4英寸CuNi(111)铜镍合金单晶薄膜,并以其为生长基底实现了4英寸石墨烯单晶晶圆的超快速制备。同时,该团队与合作者自主研发了石墨烯单晶晶圆批量制备装备,实现了单批次25片4英寸石墨烯单晶晶圆的制备,设备年产能可达1万片,在世界范围内率先实现了石墨烯单晶晶圆的可规模化制备。


石墨烯薄膜的无损转移


采用CVD法生长石墨烯大多以过渡金属微生长基底,借助其较高的化学催化活性,促进碳源裂解并在金属表面吸附、扩散、成核、生长形成石墨烯。通过调控生长过程中的参数,可以实现大面积、层数可控、高质量且结构均一连续的石墨烯薄膜,经过工艺优化,可实现超大面积石墨烯单晶生长。但是,在实际应用中,金属表面形成的石墨烯一般需要转移至介电层上,所以石墨烯薄膜的无损转移一直都有研究投入。


19年5月份,南科大材料系蔡念铎利用樟脑实现了CVD法石墨烯薄膜的简便高效、大面积的高质量转移。樟脑与石墨烯表面吸附能较小,作为辅助转移层时可以仅通过室温下干燥升华、低温短时间退火或无水乙醇试剂清洗即被完全除去。避免了传统转移方法中去除转移支撑层所使用的有机试剂长时间浸泡和高温退火等操作,减少了对石墨烯薄膜的品质损坏,并扩展了石墨烯在诸多柔性基底上的应用。


直接在目标基底上进行石墨烯的生长


虽然石墨烯在金属表面上的CVD生长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但后续转移过程是目前器件性能的主要限制过程。另外,在转移期间处理石墨烯层会引入机械损伤,这也会降低器件性能,甚至可能导致器件完全失效。


因此,在目标衬底如硅基衬底上直接生长石墨烯的研究也在同步进行着,自2014年起,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介电衬底上高质量大面积石墨烯信息器件的构筑与特性研究”支持下,中国科学家瞄准领域研究前沿,针对石墨烯信息器件的一些关键基础问题,开展新概念、新方法和新技术的研究,在石墨烯信息器件的重大科学问题上取得了一系列进展。


研究人员在国际上首次提出并利用“插层法”实现原位、无损地将Si、Ge、Mg、Hf等几种材料插入石墨烯与金属的界面之间,并对插层结构进行原位氧化,最终获得高绝缘性的介电插层,实现了介电衬底上高质量、大面积的石墨烯材料生长。同时,通过石墨烯量子器件的加工印证了介电插层的有效性,引起了国际同行的关注与好评。


此外,研究人员还采用非金属催化的CVD方法,在多种绝缘基底上实现了微米尺度石墨烯单晶的直接生长和可控制备,获得大面积均匀的单层石墨烯膜,薄膜尺寸达3英寸。


石墨烯在目标衬底如硅基衬底上的直接生长优势:
(1)省却石墨烯转移步骤,避免了转移过程对石墨烯薄膜造成的污染及损伤;
(2)可与现在的硅工艺兼容从而便于实现大规模量产。


石墨烯在半导体生线中的其他应用形式


取代铜做互连线


2015年,国际半导体技术路线图(ITRS)预测,基于通孔的铜互连将无法再平面连接硅材料,或将一层布线连接到另一层布线。但ITRS的预测并不总是如期发生,基于通孔的铜互连依旧在起作用。不过,研究人员认为,现在考虑未来的替代物质或接下来怎么做已经不早了。


目前铜互连的最小线宽在26-30纳米左右。一旦铜线宽缩小到20纳米或15纳米就可能出现严重问题。石墨烯互连在线宽方面非常具有优势。


散热及电磁屏蔽


随着电子芯片性能的提升和尺寸的微型化,芯片呈现出越来越高的热流密度。据预测,芯片的平均热流密度将达到500W/cm2,局部热点热流密度将会超过1000W/cm,而传统风冷散热已经达到极限(<1W/cm2)。而芯片温度的控制至关重要,对于稳定持续工作的电子芯片,最高温度不能超过85℃,温度过高会导致芯片损坏,研究表明,在70~80℃内,单个电子元件的温度每升高10℃,系统可靠性降低50%。据统计,有超过55%的电子设备失效形式都是温度过高引起的。因此,为保证芯片工作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寻找新型高效的散热材料成为迫切需求。


2014 年,班涛等在三维芯片中增加一个石墨烯层解决散热问题,加入石墨烯导热层后,峰值温度有了较好的改善,石墨烯层能够提供良好的散热通道,将热量快速分散开。同年,美国的高斯公司申请制备具有石墨烯屏蔽效应的3D 集成电路的专利,石墨烯层作为3D 集成电路相邻层级或者相邻层之间的电磁干扰屏蔽体,可减少在层级之间的串扰,同时向周围传递热量。


较新颖独特的应用:“石墨烯复印机”技术


麻省理工学院的Jeehwan Kim教授团队通过将单层石墨烯放在晶圆上,然后在石墨烯上生长半导体材料。他们发现在石墨烯足够薄的情况下,当复印底层晶圆上的图形时,并不受中间层石墨烯的影响。石墨烯相当“滑”,不容易与其它材料粘附在一起,能够很容易地将被印有图形的半导体层从晶圆上剥离开来。


在传统的方法中,几乎不可避免的要牺牲晶圆,这种新技术使用石墨烯作为中间层,使得晶圆上的图形能够被复制和粘贴,从而使被图形化的晶圆能够利用很多次。因此,这不仅能显著降低晶圆成本,也能显著降低分离过程中的损害。目前半导体工业界一直坚持使用硅材料,虽然已经知道存在性能更好的半导体材料,但是由于成本问题,目前还难以大规模地使用它们。这种新技术为我们选择其它半导体材料提供了更大的机会,因为其显著降低了成本问题的限制。


总结

石墨烯在半导体领域的应用取得了许多突破与进展,但以目前的技术取代硅或者实现大规模应用还有很大差距,硅最大的优势是技术成熟,获取方便,价格低廉,而半导体领域中的石墨烯只能用CVD法制备,价格昂贵,成品率低,如何实现石墨烯规模化生产是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石墨烯作为一种2D 平面材料,有较严重量子效应,边缘态和晶态均很大程度影响电子结构和电性质。此外,需要深入研究石墨烯的导电性,使石墨烯集成电路有更优异的性能。

免责声明 | 部分素材源自网络,转载仅作为行业分享交流,不代表本公众号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另外,如若转载本文,请标明出处。



DT半导体材料 聚焦于半导体材料行业的最新动态
评论 (0)
  • 在电子电路设计和调试中,晶振为电路提供稳定的时钟信号。我们可能会遇到晶振有电压,但不起振,从而导致整个电路无法正常工作的情况。今天凯擎小妹聊一下可能的原因和解决方案。1. 误区解析在硬件调试中,许多工程师在测量晶振时发现两端都有电压,例如1.6V,但没有明显的压差,第一反应可能是怀疑短路。晶振电路本质上是一个交流振荡电路。当晶振未起振时,两端会静止在一个中间电位,通常接近电源电压的一半。万用表测得的是稳定的直流电压,因此没有压差。这种情况一般是:晶振没起振,并不是短路。2. 如何判断真
    koan-xtal 2025-04-28 05:09 106浏览
  • 探针台作为高精度测试设备,在光电行业的关键器件研发、性能测试及量产质量控制中发挥核心作用,主要涵盖以下应用场景与技术特性:一、光电元件性能测试1.‌光电器件基础参数测量‌l 用于LED、光电探测器、激光器等元件的电流-电压(I-V)特性、光功率、响应速度等参数测试,支撑光通信、显示技术的器件选型与性能优化。l 支持高频信号测试(如40GHz以上射频参数),满足高速光调制器、光子集成电路(PIC)的带宽与信号完整性验证需求。2.‌光响应特性分析‌l 通过电光转换效率测
    锦正茂科技 2025-04-27 13:19 112浏览
  •   北京华盛恒辉电磁环境适应性测试系统是针对复杂电磁环境进行仿真、测试与评估的关键设备,以下从系统功能、技术架构、应用场景、核心优势、发展趋势五个维度展开全面解析:   应用案例   目前,已有多个电磁环境适应性测试系统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显著成效。例如,北京华盛恒辉和北京五木恒润电磁环境适应性测试系统。这些成功案例为电磁环境适应性测试系统的推广和应用提供了有力支持。   一、系统功能   复杂电磁环境构建   全生命周期测试能力   实时监测与反馈   二、技术架构   模块化设
    华盛恒辉l58ll334744 2025-04-26 17:21 195浏览
  • 一、智能家居的痛点与创新机遇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现代家庭正面临两大核心挑战:情感陪伴缺失:超60%的双职工家庭存在“亲子陪伴真空期”,儿童独自居家场景增加;操作复杂度攀升:智能设备功能迭代导致用户学习成本陡增,超40%用户因操作困难放弃高阶功能。而WTR096-16S录音语音芯片方案,通过“语音交互+智能录音”双核驱动,不仅解决设备易用性问题,更构建起家庭成员间的全天候情感纽带。二、WTR096-16S方案的核心技术突破1. 高保真语音交互系统动态情绪语音库:支持8种语气模板(温柔提醒/紧急告警
    广州唯创电子 2025-04-28 09:24 106浏览
  • 探针台作为半导体制造与测试的核心设备,通过精密定位与多环境适配能力,支撑芯片研发、生产及验证全流程。以下是其关键应用领域与技术特性:一、核心功能支撑1.‌电性能测试与分析‌l 在晶圆切割前,探针台直接接触芯片电极,测量阈值电压、漏电流、跨导等200余项参数,用于评估良品率及优化工艺设计。l 支持单晶体管I-V曲线测量,定位栅极氧化层厚度偏差(精度达0.2nm),为器件性能分析提供数据基础。2.‌纳米级定位与测量‌l 定位精度达±0.1μm,满足5nm及以下制程芯片的
    锦正茂科技 2025-04-27 13:09 138浏览
  •     今天,纯电动汽车大跃进牵引着对汽车电气低压的需求,新需求是48V。车要更轻,料要堆满。车身电子系统(电子座舱)从分布改成集中(域控),电气上就是要把“比12V系统更多的能量,送到比12V系统数量更少的ECU去”,所以,电源必须提高电压,缩小线径。另一方面,用比传统12V,24V更高的电压,有利于让电感类元件(螺线管,电机)用更细的铜线,缩小体积去替代传统机械,扩大整车电气化的边界。在电缆、认证行业60V标准之下,48V是一个合理的电压。有关汽车电气低压,另见协议标准第
    电子知识打边炉 2025-04-27 16:24 160浏览
  • 晶振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受到污染,导致性能下降。可是污染物是怎么进入晶振内部的?如何检测晶振内部污染物?我可不可以使用超声波清洗?今天KOAN凯擎小妹将逐一解答。1. 污染物来源a. 制造过程:生产环境不洁净或封装密封不严,可能导致灰尘和杂质进入晶振。b. 使用环境:高湿度、温度变化、化学物质和机械应力可能导致污染物渗入。c. 储存不当:不良的储存环境和不合适的包装材料可能引发化学物质迁移。建议储存湿度维持相对湿度在30%至75%的范围内,有助于避免湿度对晶振的不利影响。避免雨淋或阳光直射。d.
    koan-xtal 2025-04-28 06:11 89浏览
  •  集成电路封装测试是确保芯片性能与可靠性的核心环节,主要包括‌晶圆级测试(CP测试)‌和‌封装后测试(FT测试)‌两大阶段,流程如下:一、晶圆级测试(CP测试)1.‌测试目的‌:在晶圆切割前筛选出功能缺陷或性能不达标的晶粒(Die),避免后续封装环节的资源浪费,显著降低制造成本。2.‌核心设备与操作‌l ‌探针台(Prober)‌:通过高精度移动平台将探针与晶粒的Pad jing准接触,实现电气连接。l ‌ATE测试机‌:提供测试电源、信号输入及功能向量,接收晶粒反
    锦正茂科技 2025-04-27 13:37 161浏览
  • 2025年全球人形机器人产业迎来爆发式增长,政策与资本双重推力下,谷歌旗下波士顿动力、比亚迪等跨国企业与本土龙头争相入局,产业基金与风险投资持续加码。仅2025年上半年,中国机器人领域就完成42笔战略融资,累计金额突破45亿元,沪深两市机器人指数年内涨幅达68%,印证了资本市场对智能终端革命的强烈预期。值得关注的是,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工信部发布《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行动计划》,明确将仿生感知系统、AI决策中枢等十大核心技术纳入"十四五"国家重大专项,并设立500亿元产业引导基金。技术突破方面,本土
    电子资讯报 2025-04-27 17:08 216浏览
  • 速卖通,作为阿里巴巴集团旗下的跨境电商平台,于2010年横空出世,彼时正值全球电商市场蓬勃发展,互联网的普及让跨境购物的需求日益增长,速卖通顺势而为,迅速吸引了全球目光。它以“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为使命,致力于打破国界限制,搭建起中国商家与全球消费者之间的桥梁。在其发展的黄金时期,速卖通取得的成绩令人瞩目。在欧洲市场,速卖通一度成为第一大电商平台。根据第三方机构《欧洲跨境商务》的评选,速卖通凭借出色的服务和消费者口碑,在“欧洲十大跨境电商平台”中脱颖而出,力压来自美国的亚马逊和eBay等电商巨
    用户1742991715177 2025-04-26 20:23 162浏览
我要评论
0
0
点击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 我知道啦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 我知道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