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系列第一篇中,我们从生物性别和社会性别的角度,简要归纳了一些女性在马斯洛需求层次中的不同诉求。
按照该理论,高级需求出现之前,必须要先满足低级需求,既生理和安全需求。尽管生存需求被认为是低级需求,但层次越低,该需求的力量越大、影响越深。对于女性来说,安全需求更是基础中的基础。
一个女性可能经受多少安全风险?
最直接的是暴力伤害,比如家庭暴力、性侵犯等等,印度大约三分之二的已婚妇女是家庭暴力的受害;灰色伤害更隐晦也更常见,比如来自熟人或职场的性骚扰、心理打压PUA等等,以至于防身术、报警器、安全套等,都成了女性独自出行所需要考虑的必备清单。
著名的女性知识分子如苏珊·格里芬,就曾说过:“我从来没有免于遭遇强奸的恐惧。”
改变社会文化需要十分漫长的过程,要求每个女性都锻炼成金刚芭比既不现实也不合理。那么,当下什么能为女性安全问题带来立竿见影的改变,那一定是科技。
伤害不是因为喜欢,
而是因为“可以”
很多时候,人身伤害并不是因为“被喜欢”,只是因为“可以”。
因为生理机能的可以。
尽管越来越多的女性正在爱上举重、拳击等硬核项目,让自己变得更强壮,比如一个女性跆拳道冠军一定能单挑常年扮演沙发土豆的资深宅男,但这只是特例。
统计学的概率显示,女性的身体通常按体重分列大约30%到35%的肌肉,而男性的身体按体重分列大约40%到50%的肌肉。因此,女性的力量一般占男性的三分之二左右。同样通过对抗训练来增加肌肉,男性的增肌速度也比女性快得多。
这也是为什么奥运会期间,大家强烈反对有着男性身体的跨性别者参与女性奥运项目,因为这会直接影响比赛的公平性。
女性普遍比男性力量更小,更容易在冲突中处于弱势,被伤害、被侵犯的可能性更大。
也因为逃脱责任的可以。
每当有伤害事件发生,总会引发女性是否穿着过于暴露或主动勾引等“荡妇羞辱”。家暴被认为是“家务事”,女乘客因担心自身安全强行跳车被说是“玻璃心”;某吴姓明星以谈恋爱的名义,使得许多女孩在发生关系之后还没有意识到或不相信自己是被强奸,一旦发声还会被同为女性的大V嘲笑“X粉是福利”……
普遍忽略女性被伤害事件,或是将伤害女性合理化的社会,自然形成了恐惧氛围,使得女性不得不小心行事。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女性总是需要承担更多安全风险和主体责任。
所以,每次有女性人身伤害事件发生,就会有人科普一招制敌防狼术,或是测评最好用的防狼神器。但诚实地说,大部分防身术和防狼器,都是一种心理安慰。短期速成的花拳绣腿根本无法消除身体力量的压制性优势,反而延误了逃离危险现场的时机;许多防狼喷雾、报警神器,也有极大的可能忘在包里半天翻不出来;一些护身产品还能被坏人抢夺,变成挟制自己的利器……最关键的是,大部分安全风险都不是随机的、极端暴力的形式发生的,而是长期观察、预谋已久、熟人作案,这也使得一些安全设备失之偏颇。
那么,科技到底怎么才能帮助女性提升安全系数呢?有两个方向值得思考:
一是硬件的软件化,一是软件的硬件化。
硬件“软件化”:
让安全无处不在
回想一下,许多防身设备的功能是不是就三个:一是警报,通过超大噪声来提高犯罪分子的顾虑,吸引外界;二是联络,通过发送定位和紧急联系人来释放更多信息;三是限制,防狼喷雾、防狼神器等都是通过瞬时阻碍施暴者的行为,而争取更多逃离时间。
为什么说“软件化”能更好地发挥作用呢?
单独的硬件需要被特别保管,在遇到突发情况时还需要找寻激活等时间。七七八八的硬件越多,不仅不会更安全,反而会增加操作成本。
设想一下,有翻包那工夫,练好短跑是不是更有效一点?而功能软件化,与现代人爱不释手的手机整合在一起,就会让发挥效用的效率大大提升。
举个最直接的例子,让女性乘客减少安全担忧的,可不是什么防狼器或报警器,而是出行平台为约车软件增加的实时录音、司机人脸识别、实时定位和报警功能。
此前还有厂商推出了门窗报警器,独身女性或入住酒店等情况时,如果有人试图打开门或窗户,110分贝和警笛灯会激活,吓跑入侵者。但首先你要记得出门带上它,还要保证有充足的电量,并且有绝对的准确性,以免误报警引发“狼来了”效应。
(一种智能报警珠宝)
或许,最有用的安防硬件已经在你身边了,那就是手机。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今日发布第4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6月,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10.07亿,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为99.6%,基础服务不断向四五线城市及乡村下沉。
也就是说,以智能手机应用及服务为载体,能够最大范围地提升女性的安全水平及保障范围。
一个最典型的硬件功能被软件化的例子,就是智能手机的紧急呼救功能。在所有手机中,iPhone设备的紧急联络做的是最完善与易用的。
遇到危险时,连续按下侧边按钮,就可以启用iPhone的SOS紧急联络功能,自动拨打本地急救号码。
此外,手机还可以发出警示声,也可以吓退一部分心理素质不高的犯罪分子。
安卓手机大部分也逐步增加了类似能力,但由于安卓体系内硬件多样、能力和配置参差不齐、不同品牌厂商差异很大,用户需要单独学习才能掌握。
比如三星除了SOS报警之外还可以发送地理位置信息,提供更多线索。主打安全的智能手机厂商,往往也会配置“一键求救”功能。
真的遇到危险时,什么防身术都不如智能手机来的趁手且稳定。大胆预测一下,比起自拍美颜之类的男性审美,安全功能更能帮助智能手机厂商获得女性青睐。
软件“硬件化”:
让安全一键直达
智能手机的功能完善了,女性就能将安全希望全部寄托于此了吗?万一手机也被人抢走了,或者临时没电了怎么办呢?在一些城市,还会限制眩晕枪等自卫武器的使用。这时候,或许城市安全系统的“硬件化”,会是更稳妥的选择。
首先,目前中国绝大多数城市都在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IoT物联网设备改造正如火如荼,借助电线杆、路灯、公交站台等城市密布的设施,可以让隐形且全面地感知安全事件。
其次,基于公共安全系统的数据联动,不仅可以获得警报、位置等基础信息,还可以通过照明灯的强光照射、摄像头的视频线索等等,及时制止并追捕犯罪分子,提供更多元的信息维度。
另外,借助城市公共安全系统的数据收集及智能分析,可以对外公布城市安全风险地图,从而让女性乃至全体居民对危险地段提前规避,免遭不测,能够最大范围地保障居民安全。
具体来说,当城市完成安全信息设备的数字化改造之后,女性也不需要再携带一大堆防身设备了,只需要手机、腕带甚至耳钉这样小的设备,可以将信号发送给附近的物联网设备就可以了,城市治理后台可以通过自动化调取视频监控等及时确认是否误报警,然后自动开启强光、警报、呼叫救援等工作,提升防卫效率。
我们所处的时代,人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了解世界,渴望周游世界。无论男性还是女性,永远都没有绝对的“安全”,唯有不断创新、转换视角,用新思维不断拓宽活动的疆界。
但别忘了,阻碍女性脚步的,除了肆虐的新冠病毒,还有冷漠与恐吓。而后者,或许是漂浮在数千年人类史中一种更难治愈的“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