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微软Xbox 360 S:怎样做到发热减少、外形变小?

面包板社区 2021-08-20 20:00

我在2007年中发表的Microsoft Xbox 360 Elite精英版拆解文章曾是EDN最受欢迎的拆解文章之一。广受诟病的Xbox 360游戏主机三红(RROD,或称死亡红环)问题,大概是引起读者兴趣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系统的CPU和GPU采用90nm工艺制作(至少一开始是),工作时产生较高的热量,温度的连续累积最终导致焊点故障——这就是三红问题(你也可能会碰到)。尽管如此,直到今天我仍然相信,微软为了加快产品面市时间而降低产品散热标准的这个决定是正确的。

微软通过更换游戏主机的组件并延长保修期为早期用户提供有力支持;同时使用改进后的组件替换有问题的内部组件,将游戏主机翻新后重新投放市场。微软在2005年底比竞争对手索尼领先一年推出硬件(当然也带有引人入胜的内容),确保了自己在第二代游戏主机中的领先地位。事实上,如今微软和索尼是仅存的专用家用游戏主机厂家。早期的领导者世嘉几年前已放弃这个市场;其次是任天堂,公平地说,它仍然是便携式游戏主机市场的领导者。

为了改善Xbox 360的散热,同时降低主机的物料清单成本,微软多次对第一代设计进行改进,在此过程(也指工艺,双关语)中不断缩小Xenon CPU和Xenos GPU的制造光刻线宽。2010年末推出的Xbox 360 S(瘦身版)重新设计了主机,做了较大改变。其CPU和GPU均采用45nm工艺制造,可以组合在同一个芯片上。图形存储器虽然仍然采用标准的裸片来实现,但与CPU/GPU组合同在一个封装中,大大简化了系统的散热和风扇架构。

现在我要拆解的这台Xbox 360 S的有线以太网功能(与其前代产品一样)已经出了故障,HDMI输出也不能用了(我通过VGA端子将其连接到电视,从而解决了这个问题)。主机Wi-Fi仍然可以正常工作,但其802.11n带宽现在已过时了,因此不能用作强大的Windows Media Extender来传输高清流媒体内容。由于它的两个关键功能都已失效,我觉得还是不要捐赠为好,因此决定与读者分享它的拆解过程和内部细节。另外,我还将拆解它的电源作为给读者的福利,这是事先没有计划的。拆解后的Xbox 360 S能够组装起来重新工作是最理想的结果。

图1:Xbox 360 S外观。

图1显示了一台Xbox 360 S。

你可能想知道,顶部这个奇怪的贴纸是什么?坦白地讲,我已经不记得我是从哪里得到这台游戏主机了,但显然这张“贴纸”标识了这是一台限量版的Xbox 360 S,用来纪念微软在2011年中期收购Skype(图2)。

图2:这是一台限量版的Xbox 360 S。

主机底部还有一块更大的贴纸(图3)。

图3:主机底部有一块更大的贴纸。

除了顶部的通风口,左右两侧也有通风口(图4)

图4:顶部和左右两侧都有通风口。

主机背部有各种接口(图5),从左到右分别为:

电源输入

S/PDIF数字音频输出

A/V(上)和HDMI输出(下)

Kinect(上)和有线以太网(下)

三个USB2.0(从上到下)

图5:主机背部有各种接口。

现在准备开始拆解(非常感谢AnandTech、iFixit、TechRepublic和Wemod为我提供了参考)。首先,我们再来看一下右侧。眼光敏锐的读者可能已经在前面的照片中注意到,右侧面板有一部分应该很容易拆下来。事实的确如此(图6)。

图6:右侧面板有一部分很容易拆下来。

250GB版的Xbox 360 S带一个可拆卸的硬盘驱动器,现在拆解的是4GB版本(稍后会做详细介绍),因此其HDD托架是空的。右侧外部面板的其余部分并不能直接拆下来,不过用一个小平头螺丝刀就可以了(图7)。

图7:用一个小平头螺丝刀将右侧外部面板的其余部分拆下来。

采用与右侧同样的方法,将左侧通风口组件也拆下来(图8)。

图8:将左侧通风口组件也拆下来。

再回到右侧。在前面的照片中,你可能已经注意到,将外部面板取下来之后,里面还有一块黑色塑料板,其四周是一圈光亮的黑色塑料框。拆下来之后,它们是连在一起的(图9)。

图9:拆下主机右侧的黑色塑料板。

左侧则相反,两块塑料组件是分别拆下来的(图10)。

图10:分别拆下左侧的两块塑料组件。

角落里的那个电路板是什么(图11)?

图11:主机左侧角落的一块电路板。

卸下一颗梅花螺丝,很容易就拆下了这块电路板。这是一个Wi-Fi模块(图12),带微型PCB嵌入式天线(通常我也会查看是否有双功能蓝牙收发器和天线,但Xbox 360并不支持蓝牙)。

图12:主机左侧角落的电路板是一个Wi-Fi模块。

现在是时候分开主机壳的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了。从两侧和背部的连接卡扣开始,我用前面提到的平头螺丝刀可以很容易撬开左侧卡扣,毫不费力就分开了外壳左侧的两半部分(图13)。

图13:将主机外壳左侧的两半分开。

而右侧,即使撕开了安全标签也没那么容易分开。最终,我不得不弄断了一小块连接卡扣,才将其分开(图14)。

图14:弄断一小块连接卡扣,将主机外壳右侧的上、下两部分分开。

现在,外壳的下半部分也可以直接取下来了(图15)。

图15:直接取出主机外壳的下半部分。

将主机翻过来,注意,前面板仍然连着(图16)。

图16:将主机翻过来,前面板仍然连着。

前面板很容易拆下来,同时可以看到一条带状电缆连接到机框端(图17)。为了展示给大家,我暂时重新把它连上。

图17:拆下前面板,有一条带状电缆连接到机框端。

现在我们将前面板完全取下。前面板上有一个十分显眼的圆形电容触摸式电源开关;左边是DVD托盘的开口,其左上角有一个弹出按钮;右边则是无线遥控器配对按钮(兼作红外遥控接收“窗口”),以及一扇“门”(其后是两个USB 2端口),如图18所示。

图18:取下主机的前面板。

取下前面板,可以看到后面的组件(图19)。

图19:取下前面板之后的主机。

卸下另外两颗螺丝之后,就可以拆下射频-电源模块了。注意,从左到右现在可以看到的是:模块连接器、红外接收器和两个前面的USB 2连接器(图20)。

图20:拆下射频-电源模块。

Xbox 360用于无线控制器通信的2.4GHz RF协议是专有的,其天线肉眼可见(图21)。

图21:Xbox 360采用2.4GHz RF专有协议进行无线控制器通信。

现在我们回头来看已露出的内部机框底部。在略微凸出的“X”字的每个笔画末端处各有一颗螺丝,卸下这四颗螺丝,还是无法深入主机内部,这四颗螺丝的作用是用来固定CPU散热器的(稍后再详细说明)。卸下旁边安全贴纸下面那颗较长的螺丝倒是很有用(图22)。

图22:卸下内部机框底部的螺丝。

卸下更多这样的螺丝,外壳上半部分就可以完全分离了(图23)。

图23:将外壳上半部分完全分离。

再从外壳上拆下法拉第笼。

将系统整个翻转过来,正面朝上,其内部结构终于清晰可见(图24)。

图24:主机内部结构。

你可能立即就会注意到,尽管该主机出厂时并没有安装HDD,但相关的安装支架和接线却都有。这是微软的聪明之举。这些组件成本可能很低,但在主机中包含这些组件,就可以减少生产线物件,从而简化装配线和仓储管理,而且还可以向最终用户售卖HDD进行升级。另外,HDD支架还“浮”在塑料“弹簧”之上,看到这里我停顿了几秒,然后想起来,在制造这个主机系统时,还没有进入便宜且防震的SSD时代。

接下来把DVD驱动器拆下来。DVD驱动器采用专用系统连接,其他与标准光驱无异(图25)。

图25:拆下DVD驱动器。

拆下DVD之后,就可以看到一些系统IC(图26)。

图26:拆下DVD之后,可以看到一些系统IC。

电路板左边是微软的PSB“南桥”芯片,它是第一代Xbox 360 XSB之后的芯片,用于处理SATA、USB、系统管理和其他控制任务。其右侧是海力士HY27US08281A 256Mb NAND闪存芯片,下面有更多的闪存。从那块小PCB上的群联PS2251-50 USB 2控制器IC可知,这是我这个主机版本配备的4GB存储模块。经过研究,我可以确认,在这个版本中,256Mb独立NAND芯片的功能已经不用了,但微软仍将其包括在内以简化装配线,因为带有HDD的主机还会需要它。

我们取下eMMC模块来仔细看看(图27)。

图27:取下eMMC模块。

然后再看看那个标准风扇,它的护罩很容易被拆下来(图28)。

图28:取下风扇护罩。

卸下螺丝并取下风扇,露出下面的散热器(图29)。

图29:并取下风扇后,露出下面的散热器。

现在可以看到风扇、HDD(未安装)和光驱的主板电源连线,以及周围的电源电路(图30)。

图30:风扇、HDD(未安装)和光驱的主板电源连线以及周围的电源电路。

还有一个机框面板需要拆卸,它位于主机的背面(图31)。

图31:主机背面的机框面板也需要拆卸。

现在我们将风扇完全分离(图32)。

图32:将风扇完全拆下来。

再看看前面提到的硬盘支架,从图33的第二张侧视图可以直观地了解它如何“浮”在那里。

图33:从的第三张侧视图可以直观地看到硬盘支架“浮”在塑料“弹簧”之上。

将支架取下来之后,就可以看到“HANA”视频编码器IC(图34)。

图34:取下硬盘支架后可以看到“HANA”视频编码器IC。

现在可以更加清楚的观察前面提到的电源电路(图35)。

图35:电源电路。

还有最后一个机框配件需要拆除,它原本位于光驱的下方(图36)。

图36:拆除光驱下方的最后一个机框配件。

把这个配件拆下来,还有几个螺丝也松开(当然是拆下……我知道,这个玩笑不好笑),主板就可以从机框中取出来了(图37)。

图37:从机框中取出主板。

最后一步是将散热器拆下来,先翻转主板(图38)。

图38:把主板翻转过来。

之前肯定有读者想知道机框上的“X”是什么,现在到揭晓的时间了。

前面提到的那四颗螺丝各自连接到一个散热柱上,并穿过主板直抵背面。螺丝通过这个“X型夹”将散热器固定并牢牢压在CPU上(我猜中间是导热膏)。用一个很薄的螺丝刀在每个散热柱和“X型夹”之间撬一下,就可以很轻松地取下“X型夹”了(图39)。

图39:取下“X型夹”。

瞧,“X型夹”下面都是一些无源元件(图40)!

图40:“X型夹”下面是一些无源元件。

没有了“X型夹”的固定,散热器马上就取下来了(图41)。

图41:取下散热器。

现在我们可以看到下面的CPU了(注意:这一代产品采用了双芯片封装,包含一个集成GPU和一个独立图形存储器),周围是四个三星K4J10324KE-HC14 1Gb GDDR3 SDRAM(图42)。

图42:CPU周围是四个三星K4J10324KE-HC14 1Gb GDDR3 SDRAM。

电源拆解

我原本并不打算拆开游戏主机配套的砖块电源,因为我已经用它来为另一台游戏主机供电了。不过我的老读者可能记得,我房子里的电视接收和播放系统包括一台SiliconDust HD HomeRun Prime,与一台Windows7迷你PC(作为Windows Media Center 服务器)配合使用,同时还有许多Xbox 360(每个电视配一台)用作Media Center扩展器。有一台Xbox 360 S游戏主机位于客厅,其电源的集成风扇的噪声越来越大(这个问题很常见),最近变得愈发让人难以忍受。因为从厂家已经买不到这款电源了,所以我决定将其拆开进行清洁,而YouTube视频教程和其他用户的成功经验增添了我的信心。

图43是一个黑色的Xbox 360 S电源,以及一个体积大得多的第一代Xbox 360电源(碰巧我手头上有这个电源,它的游戏主机已经坏了)。

图43:Xbox 360 S电源和Xbox 360 电源。

似乎比较尺寸还不足以让人理解“S”主机光刻线宽的不断缩小以及“多到单芯片与封装集成”为功耗(和发热)带来的好处,那么请查看203W与135W输出规格的比较(图44)。

图44:203W与135W输出规格比较。

现在深入内部来看看。将电源的橡胶脚(被塑料“圆垫”包围)从底部取出来恐怕是最难的一步了,在此过程中我搞坏了其中一个(图45)。

图45:将电源的橡胶脚从底部取出。

可以看见螺丝了,用T10梅花螺丝刀将其卸下。在这里我放了一个直径为19.1mm的1美分硬币,用于比较大小(图46)。

图46:Xbox 360 S电源与1美分硬币的大小比较。

继续深入。

先看看一端的三色(绿色=开启、橙色=待机、红色=故障)LED线束(图47)。

图47:三色LED线束。

然后将PCB从框架中取出来,露出风扇组件(仍然连到框架),如图48所示。

图48:将PCB从框架中取出来。

卸下用来固定风扇组件的螺丝,看,上面是经年积累下来的尘屑(图49)。

图49:风扇组件上面是经年积累的尘屑。

将风扇组件翻过来,会发现更多的粘手脏物(图50)。

图50:风扇组件背面有很多粘手脏物。

几乎毫不费力就把风扇拆下来了,我很高兴(图51)。

图51:拆下风扇。

将风扇的叶片组件直接从穿过轴的电机上取下来(图52)。

图52:将风扇的叶片组件从电机上取下来。

用压缩空气清除所有碎屑,再用轻油润滑风扇轴,然后按相反的顺序(大部分是这样)小心地将所有组件物归原位(图53)。

图53:将所有组件物归原位。

现在它和新的一样好用,也安静多了(图54)!

图54:Xbox 360 S电源跟新的一样好用了。

哇,已经2,000个单词了,我要结束这篇“巨著”了。与往常一样,工程师朋友们,我期待你的评论!



免费开发工具申请





更多精彩干货,点击下方关注查看



关注『面包板社区』,后台回复"关键词"领取300 G学习资料包如:电源、电机、嵌入式、信号系统、模电、华为、电子学、电路、c语言...)



#推荐阅读#

  • 施耐德PLC内部拆解,看起来相当过瘾!

  • 电感工作原理动画视频

  • 保护电路的TVS管为什么经常损坏

  • 超详细USB Type-C引脚信号及PCB布局布线介绍

  • 【完全吃透】征服傅里叶变换

  • SMT贴片元件基础知识

  • 弃卒保帅:反思华为服务器的出售事件

  • 拆开步进电机来仔细讲一讲

  • X电容和Y电容的区别

  • 你真的吃透了电阻的用法吗?


点击阅读原文,下载《模拟集成电路设计精粹 570页》

面包板社区 面包板社区——中国第一电子人社交平台 面包板社区是Aspencore旗下媒体,整合了电子工程专辑、电子技术设计、国际电子商情丰富资源。社区包括论坛、博客、问答,拥有超过250万注册用户,加入面包板社区,从菜鸟变大神,打造您的电子人脉社交圈!
评论 (0)
  • 在影像软的发展历程中,美图曾凭借着美图秀秀等一系列产品,在“颜值经济”的赛道上占据了领先地位,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曾在资本市场上风光无限,2016 年上市时,市值一度超过46亿美元,备受瞩目。 然而,随着市场的不断发展和竞争的日益激烈,美图逐渐陷入了困境。商业模式单一,过度依赖在线广告收入,使得其在市场波动面前显得脆弱不堪;多元化尝试,涉足手机、电商、短视频、医美等多个领域,但大多以失败告终,不仅未能带来新的增长点,反而消耗了大量的资源。更为严峻的是,用户流失问题日
    用户1742991715177 2025-04-05 22:24 61浏览
  • 文/杜杰编辑/cc孙聪颖‍2025年的3月,成功挺过造车至暗时刻的小米创始人雷军,接连迎来人生的高光。(详情见:雷军熬过黑夜,寄望小米SU7成为及时雨)在颜值即正义的舆论导向之下,全国两会期间,雷军凭借得体的衣着、挺拔的身姿赢得赞誉。面对雷军的压人表现,连行事一向沉稳、不愿跟风的海尔,都推出“leadership”组合拳,试图助力自家boss,不落下风。(详情见:两会声音|本届全国两会,周云杰为海尔省了多少广告费?)喜事接连不断,紧接着的3月18日,雷军重磅宣布小米 “史上最强年报”。雷军的公关
    华尔街科技眼 2025-04-03 20:30 39浏览
  • OT(Operational Technology,运营技术)指的是用于监控和控制物理设备、流程和基础设施的技术,广泛应用于工业控制系统(ICS)、制造业、能源、电力、交通、水利等领域。OT网络主要包括SCADA(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DCS(分布式控制系统)、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等设备和协议,如Modbus、PROFINET、EtherCAT等。随着 IT/OT 融合、工业物联网(IIoT)、NDR、零信任架构等技术的落地,OT 网络正在向更开放、智能和安全的方向发展。然而,针对 OT
    艾体宝IT 2025-04-03 16:39 33浏览
  • 伴随无线技术的迅速发展,无线路由器市场商机日益庞大。现代消费者在选购无线路由器(Wi-Fi AP)时,通常依赖的是该产品在无干扰的实验室环境中,量测得到的数据报告。然而,这些数据往往是在受控的RF隔离环境中进行测试,无法完全反映真实使用场景。这种情况导致许多消费者抱怨,他们购买的产品效能与宣称的数据不符。在实际应用中,消费者常因Wi-Fi讯号不稳定、传输速度不如预期或设备过热而产生客诉。产品仰赖实验室的数据够吗?无线路由器(Wi-Fi AP)ODM供货商遇到什么挑战?一家台湾知名的无线路由器(W
    百佳泰测试实验室 2025-04-05 00:12 44浏览
  • 在科技浪潮奔涌的当下,云计算领域的竞争可谓是如火如荼。百度智能云作为其中的重要参与者,近年来成绩斐然。2024年,百度智能云在第四季度营收同比增长26%,这样的增速在行业内十分惹眼。回顾全年,智能云业务的强劲增长势头也十分明显,2024年第一季度,其收入达到47亿元,同比增长12%;第二季度营收51亿元,同比增长14%。从数据来看,百度智能云在营收方面一路高歌猛进,展现出强大的发展潜力。然而,市场对百度智能云的表现似乎并不完全买账。2024年,尽管百度智能云数据亮眼,但百度股价却在震荡中下行。在
    用户1742991715177 2025-04-06 20:25 61浏览
  • 及时生产 JIT(Just In Time)的起源JIT 起源于 20 世纪 70 年代爆发的全球石油危机和由此引发的自然资源短缺,这对仰赖进口原物料发展经济的日本冲击最大。当时日本的生产企业为了增强竞争力、提高产品利润,在原物料成本难以降低的情况下,只能从生产和流通过程中寻找利润源,降低库存、库存和运输等方面的生产性费用。根据这种思想,日本丰田汽车公司创立的一种具有特色的现代化生产方式,即 JIT,并由此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果。由于它不断地用于汽车生产,随后被越来越多的许多行业和企业所采用,为日
    优思学院 2025-04-07 11:56 77浏览
  • 引言:POPO声的成因与影响在语音芯片应用中,WT588F08A作为一款支持DAC+功放输出的高集成方案,常因电路设计或信号处理不当,在音频播放结束后出现POPO声(瞬态噪声)。这种噪声不仅影响用户体验,还可能暴露电路设计缺陷。本文将基于实际案例,解析POPO声的成因并提供系统化的解决方案。一、POPO声的根源分析1. 功放电路状态切换的瞬态冲击当DAC输出的音频信号突然停止时,功放芯片的输入端若处于高阻态或无信号状态,其内部放大电路会因电源电压突变产生瞬态电流,通过喇叭表现为POPO声。关键因
    广州唯创电子 2025-04-07 09:01 72浏览
  • 【拆解】+沈月同款CCD相机SONY DSC-P8拆解 这个清明假期,闲来无事,给大伙带来一个老古董物品的拆解--索尼SONY DSC-P8 CCD相机。这个产品是老婆好几年前在海鲜市场淘来的,由于显示屏老化,无法正常显示界面了,只有显示背光。但是这也无法阻止爱人的拍照。一顿盲操作依旧可以拍出CCD古董相机的质感。如下实拍: 由于这个相机目前都在吃灰。我就拿过来拆解,看看里面都是怎样个设计,满足下电子爱好者的探索。 首先给大伙展示下这台老相机的全貌。正视图  后视图 
    zhusx123 2025-04-06 17:38 78浏览
  • 医疗影像设备(如CT、MRI、超声诊断仪等)对PCB的精度、可靠性和信号完整性要求极高。这类设备需要处理微伏级信号、高频数据传输,同时需通过严格的EMC/EMI测试。制造此类PCB需从材料选择、层叠设计、工艺控制等多维度优化。以下是关键技术与经验分享。 1. 材料选择:高频与生物兼容性优先医疗影像设备PCB常采用 Rogers RO4000系列 或 Isola FR4高速材料,以降低介电损耗并保证信号稳定性。例如,捷多邦在客户案例中曾为某超声探头厂商推荐 Rogers RO4350B
    捷多邦 2025-04-07 10:22 64浏览
  • 探针台是一种用于半导体、光电、集成电路等领域的精密测试设备,主要用于对芯片、晶圆、微电子器件等进行电气性能测试和分析。以下是探针台的主要用途和功能。1. ‌半导体行业‌‌晶圆测试‌:在晶圆制造过程中,探针台用于检测晶圆上各个芯片的电气性能,及时发现缺陷芯片,避免后续封装成本的浪费。‌失效分析与可靠性验证‌:通过高精度测试,探针台能够识别芯片设计中的微小缺陷,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2. ‌光电行业‌‌光电元件测试‌:探针台用于测试LED、光电探测器和激光器等光电元件的性能,支
    锦正茂科技 2025-04-03 16:25 34浏览
  • 在追求环境质量升级与产业效能突破的当下,温湿度控制正成为横跨多个行业领域的核心命题。作为环境参数中的关键指标,温湿度的精准调控不仅承载着人们对舒适人居环境的期待,更深度关联着工业生产、科研实验及仓储物流等场景的运营效率与安全标准。从应用场景上看,智能家居领域要求温湿度系统实现与人体节律的协同调节,半导体洁净车间要求控制温湿度范围及其波动以保障良品率,而现代化仓储物流体系则依赖温湿度的实时监测预防各种产品的腐损与锈化。温湿度传感器作为实现温湿度监测的关键元器件,其重要性正在各行各业中凸显而出。温湿
    华普微HOPERF 2025-04-07 10:05 65浏览
  • 一、为什么流量可见性如此重要?在网络管理中,及时掌握流量状况至关重要,这不仅有助于快速排查故障、优化性能,还能提升安全防护能力。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企业通常依赖 SPAN 端口(交换机端口镜像)或 网络 TAP(测试接入点)来捕获和分析流量。然而,这两种方法在数据完整性、性能影响和监控能力上存在显著差异。如何选择合适的方案,以确保网络监控的精准性和高效性?本文将深入解析 SPAN 端口与网络 TAP 的核心区别,帮助你做出明智决策。二、SPAN 端口:简单易用,但有局限SPAN 端口也称为镜像端口
    艾体宝IT 2025-04-03 16:41 36浏览
  •   安全生产预警系统作为现代工业与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正以前所未有的技术引领力,创新性地塑造着未来的安全管理模式。这一系统通过集成多种先进技术,如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实现了对生产环境中潜在危险因素的实时监测、智能分析与及时预警,为企业的安全生产提供了坚实的技术保障。   技术引领:   物联网技术:物联网技术使得各类安全监测设备能够互联互通,形成一张覆盖全生产区域的安全感知网络。传感器、摄像头等终端设备实时采集温度、压力、气体浓度、人员位置等关键数据,为预警系统提供丰富的
    北京华盛恒辉软件开发 2025-04-05 22:18 49浏览
  • 【拆解】+南孚测电器拆解 之前在天猫上买了一盒南孚电池,他给我送了一个小东西—测电器。今天我们就来拆解一下这个小东西,看看它是怎么设计和工作的。 三颗指示灯显示电池剩余电量。当点亮3颗LED时,则表示点亮充足。当点亮2颗LED时,则表示还能用。当点亮1颗LED时,表示点亮地建议更换,当无法点亮LED时,则表示没电了。外壳上还印有正负极,以免用户将电池放反。 这个小东西拆解也很方便,一个螺丝刀稍微撬几下。外壳就下来了,它是通过卡扣连接。 开盖后,测电线路板清晰呈现在眼前。 让我们看看小小的线路板有
    zhusx123 2025-04-05 15:41 47浏览
  • 引言:小型化趋势下的语音芯片需求随着消费电子、物联网及便携式设备的快速发展,产品设计对芯片的小型化、高集成度和低功耗提出了更高要求。厂家凭借其创新的QFN封装技术,推出WTV系列(如WTV380)及WT2003H系列语音芯片,以超小体积、高性能和成本优势,为紧凑型设备提供理想解决方案。产品核心亮点1. QFN封装技术赋能超小体积极致尺寸:WTV380采用QFN32封装,尺寸仅4×4毫米,WT2003H系列同样基于QFN工艺,可满足智能穿戴、微型传感器等对空间严苛的场景需求。高密度集成:QFN封装
    广州唯创电子 2025-04-07 08:47 57浏览
我要评论
0
0
点击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 我知道啦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 我知道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