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经济学博士(ID:baobaomengtu)
作者/金石道人
封面/图虫创意
今天学美国,明天学日本,后天学德国。
1/ 中国抄德国的作业?
最近观察到互联网上又吹起一股“歪风”,说是中国正在搞德国化,此论调的依据是当前国内政策正在发生重大转向:教育方面,整顿校外培训机构,公办学校停招复读生,职业教育的角色日益突出;住房方面,打压虚高学区房,设定二手房指导价、限制房贷,力度不断升级;养老方面,提出渐进性延迟退休、放开“三孩”政策剑指人口老龄化。
这些举措,正好与他们所认为的德国的情况十分贴近:德国楼市长期稳定、职业教育世界闻名,在养老制度、鼓励生育方面颇有一套。更重要的是,德国人重视劳动和创造,有惠及无数人的科技创新,很少诞生世界首富,但国民富裕程度令人羡慕。
中国的政策正在转向,这点不假,德国以制造业为支柱产业,在发达国家里比较罕见,这也不假。
但要说中国走德国化道路,抄德国作业,实在让人啼笑皆非,因为德国这作业也没好到哪里去,有什么抄的必要?
先说人口方面,德国人在鼓励生育政策做得并不咋样。国家治理从来都是“唯结果论”,不管你过程多么精彩,结果不行就是不行。
那德国的鼓励生育政策带来的效果是什么?2020年德国人口总数为8320万人。因出生率未增长且死亡率高于预期,德国自2011年来首次出现人口“零增长”。面对人口方面出现的巨大挑战。未来20年德国人口数量将呈现出总体稳定略有下降的趋势。至2024年,德国人口将由现在的8300万人左右下降至8190万人。人口都开始负增长了!
德国的房价也没有人们想象中的那么美好。其房价平稳来源于大部分人不热衷于买房。德国是个典型的社会福利国家,鼓励租房,拥有自己房产的德国人仅占总人口的45%!超过一半人没有自己的房子!
房价的影响因素,一是政策,二是金融,三是供需。德国人对自住房没有像中国这么强烈的需求,自然在房价调控方面不需要花什么功夫就能稳定房价。但是德国的房价真的很稳吗?下图是德国07年以来房屋均价的走势:
这一张是中国的房屋均价走势。
硬要说德国的房价政策有多稳,我看未必。尤其是疫情爆发后,德国住宅价格飙升速度上了快车道。2021年第一季度的房价比去年同期增长了9.4%,达到十多年来的最大涨幅!
在人口超过10万的大城市,公寓价格平均上涨了11.3%。典型的七大都市,包括柏林、汉堡、慕尼黑、科隆、法兰克福、斯图加特、杜塞尔多夫,公寓价格涨幅为11.1%。即便在人口比较少的农村地区,独栋和联排别墅的价格也涨了11.3%。对比2020年中国100个主要城市房价累计上涨3.46%的情况,进入疫情后德国房价上涨的速度是我们的三倍!
所谓的中国走“德国路线”,大约是国内一些自媒体生拉硬扯,把国内现在政策风口转向和人们对德国的固有印象联系起来,硬生生掰出一套“德国化”的说法,实属滑天下之大稽。
2/ 被中国人“神话”的德国
全世界哪个国家最爱吹捧德国?大约是中国。
中国无疑是全世界最大的“德国神话”制造机。最著名的便是中国人自己编纂的“下水道神话”。每逢出现其他城市的内涝,青岛的德国下水道就要被拿出来吹嘘一番。说是青岛由于100年前德国人承建的下水管道,全城无一处积水,并且下水管道附近还发现替换零件。
其实,这个完美的神话是完全站不住脚的,对于1914年的青岛,全城只有5万多居民,而今天青岛市民超过450万,当年德国人所修缮的下水管道只占全城管道的3%。所以这些下水管道与“青岛的德国奇迹”并无关联,非要说是奇迹的话,那也是后来中国人自己创造的。
“德国制造”也在中国被贴上“高端”、“质量好”的标签,对很多中国人来说,德国品牌毫无疑问是品质与工匠精神的象征。
但事实真的如此吗?很久之前,德国制造也曾是“粗制滥造”的代名词。1871年,废除了行会学徒制度的德国,开始利用贸易保护,全力扶持劳动密集型的外向经济。由于当时英国制造是品质与市场的保障,德国人开始仿造英国产品。
在十九世纪,不少德国人几乎是肆无忌惮地复制英国产品,制造二流质量的商品,同时由于德国工人薪酬极低,工作时间长,所以成本低廉,竞争力强势,故可以以倾销的价格流入欧洲国家及其海外市场。
“价廉货次”,就是对当时德国不少产品的评价。甚至英国厂商推动议会,通过了商标法案,要求用“德国制造”的标签用来标识来自德国的劣质商品。
哪怕是二战期间,被一众人吹上天的德国军工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强:著名的“虎式”坦克耗油极大,故障极多,而“豹式”坦克的传动轮只能连续行驶150公里。
到了现代,德国制造也是“盛名之下,其实难副”。2012年-2014年期间,不断有速腾车主反映其购买的大众速腾汽车后悬挂都先后出现了行驶过程中断轴的情况,这大大增加了行车安全隐患。在消费者几经投诉抗议过后,大众汽车终于对问题车辆实施了召回并采取补救措施。
但是,大众汽车对于该问题汽车的解决方案却是在后悬架容易出现裂缝导致断裂的地方,焊上一块铁板,俗称“打补丁”,其成本不过几十元而已。
2014年4月8日,大众向北美经销商发布了停售通知,因为部分车辆的发动机和变速箱可能出现变速箱冷却油泄漏现象,存在自燃等安全隐患,将召回大约27000辆2014年款车。
严谨的德国人,造就了断轴的速腾和漏油自燃的EA888平台的所有大众及奥迪汽车。
其实,德国制造的传说早已坠落神坛,只有中国人还奉为圭臬。2015年欧盟市场上总共发现186种问题产品,其中有46种是德国生产制造的。面对这些接近1/5的问题产品,德国相关管理部门非但没有及时作出相关补救措施,甚至也没有能够向欧盟提供问题产品的足够说明信息。
事实上,现在很多所谓的德国制造产品,都是由中国及部分发展中国家代工生产。由于用工成本和土地成本等因素,进入21世纪后德国将大量生产外包给发展中国家,而各国工厂都试图把这些产品穿上德国制造的外衣,以卖出更高的价格。
2013年2月,杜塞尔多夫市的州立法院法庭审理并判定,一套标注“德国制造”但实际上加热、锻造、打磨、加硬等主要工序都在中国完成的刀具,无权标注德国产地标签。背后便折射出一个问题,德国的产品已经开始由中国生产了。
现在,德国国内人民使用的锅具都是中国产的,这个代工厂就是国内知名度比较低的三禾。它的技术水平是世界级别的,双立人、WMF、菲施勒等等一系列世界前十锅具品牌他们家基本上包圆了。
不仅德国本国生产的产品质量有问题,甚至很多质量不错的德国制造,根本就是由中国等国家制造出来,贴个他们国家的标牌,再卖出高价。
3/ 中国模式
所谓的德国工业和日本工业在本质上有异曲同工之处,支撑他们的,其实并不是大公司,而是许许多多的中小企业以及个人型的企业。尤其是在制造业,很多不满10人的小作坊以熟练和精细的做工承担着重要的一环。精细,精密,是他们制造业的特色,也被我们国人称之为“匠人精神”、“工匠精神”。
在工业生产方面,中国的工业化道路和他们是有区别的,我们一开始走的也不是类似于德国、日本的模式,我们走的是美苏的超大规模工业化生产的道路。
在二战时期,这种匠人精神,工匠式的工业便输给了美苏模式。
当时,德国的军事生产没有适应工业发展的需要,依然把所谓的匠人精神贯彻到底,搞出一大堆不同型号的武器装备,设计也过于复杂,导致生产远远跟不上需求,后期维护也十分麻烦。而同时期的美国则以更加先进的生产工艺,更加合理的生产体系,更加优化的设计理念,后来者居上,尤其以大规模流水线的生产方式彻底改变了工业逻辑。
1940年德国军队在西线发动闪电战时,拥有3034架飞机、2580辆坦克、10000门大炮和4000辆卡车。但在法国崩溃以后的五年,美国生产出了296429架军用飞机、102351辆坦克、自行火炮、372431门大炮、2459645辆卡车、87620艘各种军舰、5425艘货船,以及不计其数的炸弹、轻武器和弹药。
福特车辆制造厂成为全世界最大的车间。车间里有一条装配线长达半英里,每小时可以生产一架30吨重的轰炸机。
亨利·凯泽1942年收购了加利福尼亚州和俄勒冈州的造船厂,革新技术,用预制构件和装配的方法,大规模生产船只,成功地将一艘万吨级自由轮的平均生产时间从200多天减为40天。1万吨的自由轮安装龙骨24天后就下水了。1944年,美国每个星期都有一艘护航航空母舰下水,平均一天不到便能完成一艘货船。
我们中国工业体系的建设便是师承此处,并建设了门类齐全,十分完整的工业体系。
而在工业人才培养方面,中国也是完全不同于德国。中国的职业教育从来也没有走德国路线,也不可能走德国路线,因为两个国家的情况完全不同,况且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也不止德国一家,不能笼统说中国开始在职业教育方面日益重视起来,就得向德国学习。
首先,德国职业教育有两个基石,一是国家高福利政策,二是制造行业普遍高利润能够负担起高工资。这两点在我们国家目前都难以实现,盲目转型只能滋生出更大的祸患。
其次,德国模式未必长远。任何技术都有被后发国家学习复制追赶的时候,当亚洲和东欧的工厂掌握了德国的生产技术的时候,这些地方的廉价技术工人也同时积累了足够多的经验,这时候德国的技术工人就格外的“质次价贵”。
政府要兼济天下,企业却没有这个义务。企业的核心就是赚钱,在德国技术工人丧失成本优势之后,企业会毫无疑问的选择更便宜的方案,而一旦企业离场,无论德国政府在职业教育上的投入有多大,最后都无法解决就业/出路问题。此时,便到了德国模式终结的时候。这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但我们能看到现在这个趋势越来越明显。
所以,中国的制造业、中国的经济,从骨子里就和德国区别非常大,那么又要如何掉头重来,重新学德国呢?
如今,全世界早已习惯了“中国制造”的商品,如鞋子、自行车、玩具、桌子等等。位于浙江东北部的绍兴市上虞区崧厦街道,一个十几万人的街道,有1500多家雨伞企业,年制伞5亿把,占全球三分之一,被誉为“伞城”。而辽宁省葫芦岛市,生产了全球四分之一以上的泳装。全球80%的空调、90%的个人计算机、75%的太阳能电池板、70%的手机和63%的鞋子都产自中国。
尽管中国在改革开放后取得了如此大的经济成就,我们也探索了不同于其他国家的路线,但中国人始终不自信。学苏联、学美国、学日本,现在又喊出学德国,为什么就从来没有想过把我们这么多年来的发展经验总结一下,归结为一套独属于中国的“中国模式”?
疫情中,中国经济经济展现出的强大韧性,中国工业爆发出的强大能量,不仅自身平稳度过疫情,还把产品卖给全世界,成为疫情中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我们的模式,我们的制度,都展现出巨大的优越性,可还是改不了很多国人骨子里“洋大人”的思维。
中国完全没有必要抄其他国家作业,也没有必要过度神话他国,应当不屈不挠、稳步地在自己独立自主的道路上走下去,稳步实现自己的目的。
。END 。
联系我们:xtydqi001(值班微信)
广告及商务合作:电话15053167995 微信qqmm-777
投稿及采访约谈:邮箱xtydqi@qq.com
版权声明:制造界除发布原创文章外,亦致力于优秀文章的交流分享。转载须注明文章来源和作者;申请转载授权请在文末或后台留言。版权所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