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I类超晶格红外探测器技术国内外进展

MEMS 2021-08-06 00:00

本文内容转载自《激光与红外》2021年第6期,版权归《激光与红外》编辑部所有。本文内容不含参考文献,如有需要请参考原论文。

 

尚林涛,王静,邢伟荣,刘铭,申晨,周朋,赵建忠

华北光电技术研究所

 

摘要:简单归纳整理了德国、美国(CQD、JPL、QmagiQ、NRL、Teledyne和Raytheon)、瑞典(IRnova)、以色列SCD和日本等国外主要机构的II类超晶格研究成果以及国内的发展现状。美国VISTA计划的成功实施和技术突破进一步加速推动了II类超晶格红外探测技术从理论走向现实。虽然目前及今后较长时间内HgCdTe 技术仍然是主流,但是II类超晶格技术在整体系统性能和成本上可以挑战HgCdTe,II类超晶格技术将在红外应用领域全方位替代HgCdTe技术的优势已经越来越清晰。与国外相比,国内II类超晶格技术的发展已经具有一些技术基础,但距离产业化推广应用还有一定的差距,可以借鉴国外的先进理论和技术经验并结合具体实际工艺逐步取得突破。

 

关键词:II类超晶格;Type-II;T2SL;SLS;发展现状

 

1 引言

 

Sb基应力层超晶格(SLS)尤其是II类超晶格(T2SL)材料在探测器、激光器、调制器上具有广泛的应用,尤其在红外探测领域具有极大的潜力和优势,普遍认为可以替代目前主流的HgCdTe(MCT)材料。相比MCT材料技术约60年的漫长积累和发展,二类超晶格技术从20世纪70年代末提出至今约40年仍在持续快速发展。

 

目前,世界主要的研究机构如德国、美国西北大学量子器件中心(CQD)、喷气推进实验室(JPL)、NRL、瑞典(IRnova)、以色列SCD和日本等很多机构报道了T2SL材料、器件和焦平面阵列(FPA)的研究进展,国内也积极开展了全面的研究。本文简单归纳总结了国内外T2SL红外焦平面探测器技术的发展状况。

 

2 国外超晶格探测器的发展

 

2.1 德国

 

德国Fraunhofer IAF从1990年开始开发Sb基SL。2003年开始了高性能二维FPA阵列工艺开发。2004年,与工业伙伴AIM Infrarot-Module Gmb合作开发出了当时世界上第一个高性能国内第一代256×256@ 40 μm MWIR超晶格成像仪,将超晶格周期从190增加到370后QE加倍,获得卓越的93K BLIP成像;降低像元中心距开发了国内第二代384×288@ 24 μm;GaSb衬底从2″拓展到3″,开发了640×512 @ 24 μm;2005年开始开发双光谱(双色)InAs/GaSb SL FPAs,开发出第三代384×288×2@ 40μm和384 × 288 × 2@ 24μm,可同时探测3 ~ 4μm(蓝)和4~5μm(红)两个通道的中波双色超晶格。接下来几年,连续工艺改进(包括双色三In柱电极发展到30μm和24μm的二In柱电极技术)以及降低缺陷,双光谱FPAs制备技术成熟,光电性能连续增加,平均NEDT达到9.1mK(红)和15.9mK(蓝),被EADS选择集成到大型军用运输机A400M的导弹防御(MAW)系统。IAF现在已成为国家级InAs/GaSbII类超晶格探测器制造工厂。拥有技术准备水平8级(TRL8)的单晶圆和5×3″(2″在中间)多晶圆MBE生长系统。建立了一套完整的设计建模、外延生长、前道和后道工艺制造链。拥有相衬干涉仪、自动光学缺陷检测工具(KLA-TencorSurfscan 6220)、白光拓扑仪(SWBXRT)等设备自动检测和追踪衬底和外延材料缺陷,位错密度低至1×105cm-2;高精度自动步进光刻机、均匀ICP刻蚀工艺可以重复制备高占空比的阵列。半自动晶圆低温探针台CascadeMicrotech PAC200系统、PL、C-V测试系统快速完成器件电/光性能表征。

 

在同质结基础上采用改良的四分量超晶格经验赝势计算方法(SEPM)优化设计(考虑InSb界面和As在GaSb和InSb中的引入)了异质结LWIR探测器,GR暗电流达~10-5A/cm2;在中波双色探测器上也采用异质结,5μm附近暗电流密度低至2×10-9A/cm2。成功展示了欧洲第一个截止波长10.3 μm640×512@ 15μm的LWIR InAs/GaSb T2SL,55K,F/2,NEDT<30mK,拍摄到Fraunhofer IAF的建筑物图像,进一步改进暗电流可以提升工作温度和使光电性能到300K背景BLIP的成像。

 

在德国防务部(MoD)资助下持续开展T2SL研发。开发了热电制冷(TEC)或室温工作(200~300K)的单元器件和高性能FPA。在GaAs(211)B衬底上异质外延T2SL并制备成FPA,获得高响应和均匀噪声的210K、10.5μm GaAs基HOTT2SL二极管,平均D* = 3.3×108Jones,并用TEC制冷集成到波兰的VIGO System。表1和图1列出德国近些年来二类超晶格主要发展成果。


表1 德国二类超晶格发展概况表


图1 德国主要的SL器件和成像结果

 

2.2 美国西北大学CQD

 

美国西北大学量子器件中心CQD的Manijeh Razeghi团队在超晶格开发方面起步较早也一直居世界领先地位,在超晶格理论设计、器件工艺、组件制备和成像等各个方面有着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果。表2列出了CQD近20年来在GaAs基SL、短波、中波、长波、甚长波、双带/三带等SL发展方面取得的成果(FPA为主),图2列出具有代表性的阵列成像。CQD在长波和甚长波方面研究的最早也最多,最早于2003年展示了8μm的256×256,最有代表性的LWIR面阵成果是波长11μm的pπMn结构的1k×1k,经过优化后达到了出色的性能,去除GaSb衬底并涂抗反射涂层后QE 可以达到89 %;最大面阵是1280× 1024@ 12μm、150K截止波长约2.22μm的近短波红外FPA;2014开始展示了基于InAs/InAsSbSL的长波、甚长波和双带探测器;基于功能强大设计灵活的M结构设计展示了在单个FPA像元上通过偏压选择实现双带集成探测的各种类型的双带FPAs,包括SW/MW、MW/LW和LW1/LW2阵列,也设计了基于T2SL的两终端三带集成探测的SWIR/MWIR/LWIR和150K工作的e - SWIR/SWIR/MWIR光电探测器,根据偏压幅度的改变可以连续地选择三个单色通道分别进行探测。

 

表2 美国西北大学CQD二类超晶格发展概况表


图2 美国西北大学CQD的SL FPA发展主要成果

 

2.3 美国JPL

 

美国喷气推进实验室(JPL)自90年代早期以来一直在积极开发III-V族红外探测器用于远程传感和成像应用。其主要发展成果如表3和图3所示。

 

表3 JPL二类超晶格发展概况表


图3 JPL的SL FPA发展主要成果

 

在单元器件基础上开发了pin型波长3.7μm的1k×1k MWIR和12μm的256×256 SL。2009年,在FastFPA项目下JPL提出并成功展示了一个新的基于CBIRD结构的T2SL LWIR探测器,与RVS合作制备了9.9μm的器件,80K暗电流低至2.4×10-5A/cm2,RAeff = 670Ω·cm-2,RAeff靠近MCT的Rule07,其中无AR或钝化的200×200 μm2和220×220 μm2单元的暗电流密度小于1×10-5 A/cm2(Vb = 0.18V),并且展示了波长9μm 256×256和8.8μm、10μm的320×256,10μm和11.5μm的1k×1k CBIRD FPA,由于其均匀稳定、低暗电流增和高灵敏度的优点正在被星载超光谱热发射光谱仪(HyTES)采用来替代原来的QWIP探测器。

 

在室温4.5μm MWIR InAsSb nBn探测器基础上开发了用于ESTO InVEST项目下(6U)CubeSat红外大气探测(CIRAS)工程的关键技术:150K约5.4μm的HOT MWIR InAs/InAsSb BIRD T2SL。制备了640×512@24 μm,互连到SBF193 ROIC并发给NASA进行实验,可操作性99.7%,NEDT没有明显的宽尾分布,显示了卓越的均匀性。MWIRHOT-BIRD结构在2011年初被引入到VISTA项目中,加速了MWIR探测器的研发进程。InAs/InAsSbSL可达到InSb同样截止波长但可工作于更高温度以降低SWaP,可用于航空等低背景应用,但相比MCT仍具有高的G-R暗电流(由于更短的SRH寿命),基于BIRD结构研制了12.5μm、640×512的LWIR,-50 mV、60K下暗电流密度为2.6×10-5A/cm2,在ESTOSLI - T项目下,LWIR T2SL BIRDFPA也正在开发以满足未来热红外(TIR)陆地成像的需求。

 

使用ICP干刻工艺获得近乎垂直、各向异性和光滑的台面边墙LWIR CBIRD结构,ICP工艺增加了表面电阻,表面态密度降低3.8倍多,表面泄露降低7.4倍,暗电流改进2.5倍,占空比改进3.6倍,QE提高2.3倍。研究了nBn探测器的高温开启行为并分析了低温下SL的暗电流;研究了T2SL材料的质量和光学性能;表征了LWIR SL的势垒效应,研究了LWIR SL的噪声(包括1/f噪声和增益)、辐射、非辐射、SRH和俄歇复合过程对少子寿命的影响;研究了空穴有效质量和子带分裂以及nBn红外探测器中载流子输运;研究了LWIR CBIRD结构的抗辐射性能,指出暗电流的改变是由于质子对靠近器件台面边墙的位错损伤造成陷阱辅助隧穿而产生表面泄露。

 

为适用于未来地球科学成像和小卫星任务,光谱成像和探测应用的LWIRFPAs必须增加工作温度以降低制冷需求。在T2SL BIRD探测器基础上采用共振像元技术(利用纳米光子陷阱技术增强吸收来增加QE和降低暗电流)和高动态3D-ROIC(提高有效阱容量和延长积分时间)来提高信噪比和增加工作温度,可以整体增加60K以上的工作温度。

 

2.4 美国QmagiQ

 

美国QmagiQ 2010年报道了截止波长~8.5μm的320×256@ 30 μm InAs /GaSb SL(图4),77K暗电流密度~10-5A/cm2,QE>5 %(2μm吸收层),像元可操作性~96%,NEDT≈25 mK,F/4.0;2012年展示了18μm像元中心距截止波长9.5μm的百万像元1k×1 k FPA,QE>50%,NEDT= 30mK,77K暗电流~2×10-4A/cm2,像元可操作性达96%;展示了68K工作、11μm的320×256;正在向12μm高产量商业化SLS FPA迈进。


图4 Qmagiq的T2SL发展状况

 

2.5 美国NRL

 

NRL和Teledyne Imaging Sensors(TIS)合作于2010年报道基于HSL和GGW结构的超晶格制备了截止波长分别为8.7μm和11.1μm的256×256@40μm FPA(图5(a),(b)),互连到TCM200F n/p直接注入型ROIC,FPA可操作性99.5 %(QE)和99.2%(IV),工作温度分别为78K和50K。


图5 NRL的截止波长8.7μm和11.1μm的256×256@ 40μm FPA及SEMI工艺

 

采用SEMI工艺(图5(c)),小于0.5μm的浅刻蚀,窄带隙吸收层埋藏起来不受影响,显著抑制了边墙泄露电流;相比深刻蚀,有效动力学阻抗增大到两倍,边墙表面电阻率提升四倍;可以产生100%的占空比并且邻近像元不会产生明显的串扰,展示了SEMI的优势。为分析和抑制缺陷的形成,NRL采用了XSTM,HXRD,EBIC,FIB,TEM和EDS等先进工具对缺陷进行分析。

 

2.6 美国Teledyne

 

Teledyne与NRL合作也于2010年报道了78K截止波长9.4μm的256×256@ 40μm的FPA(图6),QE~40%,暗电流2~3×10-5A/cm2(135 mV),比最好的MCT小20个因子;并制备了78K截止波长9.3μm的1k×1k,暗电流~2×10-5A/cm2,QE~30%;2018年报道了直径0.25mm和1 mm大单元HOT MWIR InAs/InAsSbT2SL,截止波长~5.5μm,峰值响应率2.47A/W,峰值QE=72%(4.24 μm),工作温度295K,峰值D* =1. 9×109 Jones。


图6 Teledyne的截止波长9.4μm的256×256@ 40μm FPA和HOT MWIR InAs/InAsSb单元器件


此外,Raytheon与JPL合作,于2006年首次报道了高质量截止波长10.5μm、78K工作的256×256@30μm LWIR FPA(图7)。


图7 Raytheon的78K工作10.5μm截止波长的256×256@ 30μm LWIR FPA


2.7 瑞典IRnova


瑞典IRnova从2014年开始制造InAs/GaSb MWIR T2SL。采用新颖的宽带隙势垒DH结构设计(如图8),极大地降低了G-R暗电流,在2.4~12μm(16 μm是其未来发展计划)取得快速发展。制备了第一代MWIR 320×256@ 30μm,成像质量稳定,空间NETD为4mK,温度NETD为12mK,f/2光学,8ms积分时间。第二代640×512@15μm的MWIR正进入工业化阶段,温度和空间NETD分别为25mK和10mK,f/4,22ms积分时间,可操作性99.85 %。第二代的NETD和操作性可比于320×256,QE>55%,120K下暗电流密度<3×10-6A/cm2。采用FLIR indigo的ISC0403设计了新颖的杜瓦装置IDDCAs(和QWIP相同),相机展示了稳定的成像质量、可操作性、响应均匀性、稳定性和NETD,NETD近似为20mK,积分时间2~3ms,60Hz。


图8 瑞典(IRnova)SL FPA发展成果

 

通过一整套模拟设计并结合标准III-V工艺设计制备了HOT 640×512@15 μm,分别为5.3μm REDHOT(130K)和4.2μm的DEEPBLUE(150 K)。5.3μm RED HOT的QE=80%,F#4,110K,展示了卓越的成像性能,温度NETD为21mK,空间NETD为7mK,10ms积分时间,可操作性>99.8%,进一步改进设计可工作于130K。HOT SWaP IDDCA使用小的制冷器,小杜瓦,F/4光学,尺寸为48mm×44mm×98mm,230g,展示了卓越的性能,110K的制冷时间为3min,功耗3.2W。进一步优化,REDHOT设计将达到130K,下一步将开展DEEP BLUE设计以进一步增加工作温度和降低制冷限制。

 

采用相似的DH结构开发了地球空间应用的2.4μm(77K)低成本高质量SWIR探测器;研发了MW双色T2SL红外探测器;开发了截止波长12.2μm的LWIR SL(3.2μm吸收区),80K下暗电流仅2倍高于MCT Rule07,QE超过30%,更厚吸收区QE可达60%;正在开发高QE和低暗电流大尺寸16μm超晶格探测器以取代MCT用于天气预报和大气预警等空间应用,从12μm开始,单元探测器暗电流仅比80K的Rule07高2~3倍。下一步将制备14.5μm到16.5μm的FPA。另外,作为EU项目(MINERVA)的一部分,与XeniCs(提供ROICs)一起合作已开始开发高分辨率截止波长5.3μm(120K)和12μm(100K)的1280 × 1024 MWIR和LWIR FPAs用于医疗癌症诊断。


2.8 以色列SCD


以色列SCD研制了称为“Pelican-D LW”高性能640×512@ 15μm XBn /XBp型势垒T2SL FPA探测器(图9)并建立了T2SL生产线。采用高QE、接近MCT rule 07的低扩散电流“XBp”结构,QE=50%,波长9.5μm,77K,具有高的可操作性和BLIP的性能及良好的稳定性。定制的n-on-p极性D-ROIC遵循成熟的MWIRPelican D-ROIC和IDCA配置,新的640×512@15μm数字ROIC具有卓越的读出噪声、RNU、功耗、帧速和良好的均匀性。77K平均暗电流为4.4×10-5A/cm2,比光电流小15倍,比标准n-on-p LWIR二极管(0.1V偏压)暗电流小20倍,10倍于Rule07。RNU小于0.02%,可以维持几小时稳定成像(无需校正),RNU仅改变小于0.01%,65%占空比,6Me-电荷存储,帧速F/2.7,360Hz,有效帧速为30Hz。90K的BLIP工作温度,QE几乎恒定于50%,靠近MCT 10%;NEDT<15mK,可操作性99.56%,少子寿命约10ns。


图9 以色列SCD的T2SL发展情况


此外,SCD基于模拟设计制备了具有无Ga生长优势的InAs/InSb/AlSb SWIR光电探测器平台二极管,240K BLIP工作,波长靠近2.5μm(2.2 ~ 2.5μm),D*可比于其他T2SL eSWIR的结果,在InAs和AlSb之间使用InSb界面以改进应力平衡并拓展截止波长到3.3μm,另外也报道了用MOCVD生长晶格匹配于InP的InGaAs/GaAsSbT2SL eSWIR二极管。


2.9 日本


图10显示了日本的T2SL发展规划。2009年开始研发T2SL,为了实现截止波长15μm的FPA(用于JAXA高灵敏VLWIR成像傅里叶光谱仪),从6μm InAs/GaSb T2SL开始并获得了较高的性能。使用Te掺GaSb衬底(6μm以下具有高透过性)、pBiBn结构制备了高性能截止波长6μm的320×256@ 30μm T2SL FPA。77K暗电流4×10-7A/cm2,-20mV,QE=0.35,D* =4.1×1012cm·Hz1/2/W,互连到商业ROIC,77K、F/2.3光学的NEDT为31mK,可操作性为99%。


图10 日本T2SL发展状况

 

然后使用InAs /GaInSb进一步提高QE和降低暗电流来设计VLWIR T2SL。首先制造了波长15μm的320×256@ 30μm(QVGA格式)的InAs/GaInSb T2SL FPA,接着开发了大面阵640×512@15μm(VGA格式)的T2SL FPA。结构差别在于ROIC的输入极性(QVGA面阵T2SLFPAs为n-on-p型FLIR ISC0903,VGA面阵为p-on-n型FLIR ISC0403)。评估对比发现T2SL SWIR相机在OH夜光照射下具有比InGaAs相机更大SRN比。

 

3 国内超晶格进展概况

 

表4大致列出了近几年国内II类超晶格FPA的进展情况。主要聚焦于中波、长波和中/长波双色,工作温度在60~80K,半导体所开发160K工作的320×256,在FPA面阵规格上是上海技物所开发了截止波长10μm的1k×1k;武汉高德、上海技物所和半导体所也均开发出了不同规格阵列的中/长波双色;中国电科十一所也进行了中波、长波和中/长波双色T2SL材料的生长器件工艺研发和组件制备工作。与国外相比,国内的T2SL FPA发展部分性能参数接近国际水平,但从SL发展的成熟度和多样性尤其是距离商业化规模发展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表4 国内二类超晶格发展概况表


4 超晶格技术发展的VISTA计划


为增强美国的军事实力、满足军方对更先进、低成本高性能红外传感器的需求,由美国国防部资助、夜视和电子传感器总局(NVESD)领导制定了一个为期5年(2011—2016年)的“重要红外传感器技术加速”(Vital Infrared SensorTechnology Acceleration,VISTA)计划。


VISTA计划采用国家组织研究团队的方法,把来自美国联邦资助的研发中心和政府首脑以及美国红外界有能力的工程师聚集在一起,共同研究锑基II类超晶格技术。这种模式非常成功,也吸引了其他相关项目加入到VISTA计划中。美国国防部最大的红外技术实验室汇集了管理该项目所需的专家,并组织三军、导弹防御局和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等来指导计划的发展。美国的喷气推进实验室(JPL)作为美国国防部信任的合作伙伴之一,负责II类超晶格材料结构的设计并领导整个研究计划。JPL组织休斯研究实验室(HRL)、雷声公司(Raytheon)、L3通讯公司、洛克希德·马丁公司、泰利迪公司(Teledyne)、BAE系统公司、菲力尔系统公司(FLIR Systems)、DRS公司等8大企业组成行业联盟来进行这项研究工作。


VISTA计划没有采用传统的垂直(或纵向)集成模型,而是开发了水平(或横向)集成模型,避免这些公司中的任何一家垄断了其中一个重要步骤而导致整个产业链条失控的情况发生。在VISTA计划的整个研究过程中,各参与单位采用相同的材料结构、相同的材料生长技术和相同的读出电路,做自己的研究工作,每个季度进行一次问题查摆和审查。采用这种研究模式在较短时间内开发出很多产品。由于有良好的III-V族半导体工业基础,VISTA计划从衬底到材料生长、再到焦平面制造节约了大量成本,压缩了发展时间线,美国国防部对VISTA 计划的投资还不到1亿美元。


经过5年时间,VISTA计划顺利取得巨大成功。实现了大面阵、小像元尺寸MW、LW和MW/LW III-V族Sb基T2SL以及D-ROIC的发展。建立了两家大型GaSb衬底产业基地———IQE公司和IET公司,很好地支持以GaSb为基础的红外探测器产业的发展。IQE公司在研制5in以上(最大8in)大尺寸GaSb衬底生长技术,标准尺寸为4in;5in小规模生产;IET公司生产2~5in外延型GaSb衬底,6in正在开发。VISTA计划结束后展出了包括大尺寸GaSb衬底等20多款Sb基T2SL产品,还展出了制成的相机产品,重约10磅,寿命为10年。展现出低成本、高产量、高均匀性、高像元合格率、高稳定性以及高性能、小尺寸、轻重量和低功耗(SWaP)等很多优势。VISTA计划及发展情况如图11,主要研究成果列于表5。


图11 美国VISTA计划发展状况及主要成果展示

 

表5 美国VISTA计划取得的成就


VISTA计划之后,部分公司继续在联盟中保持合作关系,JPL又组织成立了新的行业联盟,其中包括IQE公司、IET公司、L3公司、FLIR公司、洛克希德·马丁公司(LMC)公司、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NGC)、雷声公司等,进行另一个5年(2017-2021年)的研发工作。VISTA后续计划目标是改进技术并开发新的产品,如中波/中波、短波/中波红外焦平面阵列等。


5 结论


本文简单归纳整理了德国、美国(CQD、JPL、QmaiQ、NRL、Teledyne和Raytheon)、瑞典(IRnova)、以色列SCD和日本等国外主要机构的II类超晶格研究成果以及国内的发展现状;美国VISTA计划的成功实施和技术突破进一步加速推动了II类超晶格红外探测技术走向现实。虽然目前和今年较长时间内MCT FPA技术仍然是市场主流,但是T2SL技术在整体系统性能和成本上可以挑战MCT,T2SL技术将在红外应用领域全方位替代MCT技术的优势已经越来越清晰。与国外相比,国内T2SL技术的发展已经具有一些技术基础,但距离产业化推广应用还有一定的差距,可以借鉴国外的先进理论和技术经验并结合具体实际工艺逐步取得突破。


MEMS 中国首家MEMS咨询服务平台——麦姆斯咨询(MEMS Consulting)
评论 (0)
  • 【拆解】+沈月同款CCD相机SONY DSC-P8拆解 这个清明假期,闲来无事,给大伙带来一个老古董物品的拆解--索尼SONY DSC-P8 CCD相机。这个产品是老婆好几年前在海鲜市场淘来的,由于显示屏老化,无法正常显示界面了,只有显示背光。但是这也无法阻止爱人的拍照。一顿盲操作依旧可以拍出CCD古董相机的质感。如下实拍: 由于这个相机目前都在吃灰。我就拿过来拆解,看看里面都是怎样个设计,满足下电子爱好者的探索。 首先给大伙展示下这台老相机的全貌。正视图  后视图 
    zhusx123 2025-04-06 17:38 81浏览
  • 伴随无线技术的迅速发展,无线路由器市场商机日益庞大。现代消费者在选购无线路由器(Wi-Fi AP)时,通常依赖的是该产品在无干扰的实验室环境中,量测得到的数据报告。然而,这些数据往往是在受控的RF隔离环境中进行测试,无法完全反映真实使用场景。这种情况导致许多消费者抱怨,他们购买的产品效能与宣称的数据不符。在实际应用中,消费者常因Wi-Fi讯号不稳定、传输速度不如预期或设备过热而产生客诉。产品仰赖实验室的数据够吗?无线路由器(Wi-Fi AP)ODM供货商遇到什么挑战?一家台湾知名的无线路由器(W
    百佳泰测试实验室 2025-04-05 00:12 44浏览
  • 引言:POPO声的成因与影响在语音芯片应用中,WT588F08A作为一款支持DAC+功放输出的高集成方案,常因电路设计或信号处理不当,在音频播放结束后出现POPO声(瞬态噪声)。这种噪声不仅影响用户体验,还可能暴露电路设计缺陷。本文将基于实际案例,解析POPO声的成因并提供系统化的解决方案。一、POPO声的根源分析1. 功放电路状态切换的瞬态冲击当DAC输出的音频信号突然停止时,功放芯片的输入端若处于高阻态或无信号状态,其内部放大电路会因电源电压突变产生瞬态电流,通过喇叭表现为POPO声。关键因
    广州唯创电子 2025-04-07 09:01 75浏览
  • 引言:小型化趋势下的语音芯片需求随着消费电子、物联网及便携式设备的快速发展,产品设计对芯片的小型化、高集成度和低功耗提出了更高要求。厂家凭借其创新的QFN封装技术,推出WTV系列(如WTV380)及WT2003H系列语音芯片,以超小体积、高性能和成本优势,为紧凑型设备提供理想解决方案。产品核心亮点1. QFN封装技术赋能超小体积极致尺寸:WTV380采用QFN32封装,尺寸仅4×4毫米,WT2003H系列同样基于QFN工艺,可满足智能穿戴、微型传感器等对空间严苛的场景需求。高密度集成:QFN封装
    广州唯创电子 2025-04-07 08:47 60浏览
  • 在科技浪潮奔涌的当下,云计算领域的竞争可谓是如火如荼。百度智能云作为其中的重要参与者,近年来成绩斐然。2024年,百度智能云在第四季度营收同比增长26%,这样的增速在行业内十分惹眼。回顾全年,智能云业务的强劲增长势头也十分明显,2024年第一季度,其收入达到47亿元,同比增长12%;第二季度营收51亿元,同比增长14%。从数据来看,百度智能云在营收方面一路高歌猛进,展现出强大的发展潜力。然而,市场对百度智能云的表现似乎并不完全买账。2024年,尽管百度智能云数据亮眼,但百度股价却在震荡中下行。在
    用户1742991715177 2025-04-06 20:25 61浏览
  • 【拆解】+南孚测电器拆解 之前在天猫上买了一盒南孚电池,他给我送了一个小东西—测电器。今天我们就来拆解一下这个小东西,看看它是怎么设计和工作的。 三颗指示灯显示电池剩余电量。当点亮3颗LED时,则表示点亮充足。当点亮2颗LED时,则表示还能用。当点亮1颗LED时,表示点亮地建议更换,当无法点亮LED时,则表示没电了。外壳上还印有正负极,以免用户将电池放反。 这个小东西拆解也很方便,一个螺丝刀稍微撬几下。外壳就下来了,它是通过卡扣连接。 开盖后,测电线路板清晰呈现在眼前。 让我们看看小小的线路板有
    zhusx123 2025-04-05 15:41 50浏览
  • 医疗影像设备(如CT、MRI、超声诊断仪等)对PCB的精度、可靠性和信号完整性要求极高。这类设备需要处理微伏级信号、高频数据传输,同时需通过严格的EMC/EMI测试。制造此类PCB需从材料选择、层叠设计、工艺控制等多维度优化。以下是关键技术与经验分享。 1. 材料选择:高频与生物兼容性优先医疗影像设备PCB常采用 Rogers RO4000系列 或 Isola FR4高速材料,以降低介电损耗并保证信号稳定性。例如,捷多邦在客户案例中曾为某超声探头厂商推荐 Rogers RO4350B
    捷多邦 2025-04-07 10:22 69浏览
  • 在影像软的发展历程中,美图曾凭借着美图秀秀等一系列产品,在“颜值经济”的赛道上占据了领先地位,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曾在资本市场上风光无限,2016 年上市时,市值一度超过46亿美元,备受瞩目。 然而,随着市场的不断发展和竞争的日益激烈,美图逐渐陷入了困境。商业模式单一,过度依赖在线广告收入,使得其在市场波动面前显得脆弱不堪;多元化尝试,涉足手机、电商、短视频、医美等多个领域,但大多以失败告终,不仅未能带来新的增长点,反而消耗了大量的资源。更为严峻的是,用户流失问题日
    用户1742991715177 2025-04-05 22:24 64浏览
  •   安全生产预警系统作为现代工业与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正以前所未有的技术引领力,创新性地塑造着未来的安全管理模式。这一系统通过集成多种先进技术,如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实现了对生产环境中潜在危险因素的实时监测、智能分析与及时预警,为企业的安全生产提供了坚实的技术保障。   技术引领:   物联网技术:物联网技术使得各类安全监测设备能够互联互通,形成一张覆盖全生产区域的安全感知网络。传感器、摄像头等终端设备实时采集温度、压力、气体浓度、人员位置等关键数据,为预警系统提供丰富的
    北京华盛恒辉软件开发 2025-04-05 22:18 52浏览
  • 及时生产 JIT(Just In Time)的起源JIT 起源于 20 世纪 70 年代爆发的全球石油危机和由此引发的自然资源短缺,这对仰赖进口原物料发展经济的日本冲击最大。当时日本的生产企业为了增强竞争力、提高产品利润,在原物料成本难以降低的情况下,只能从生产和流通过程中寻找利润源,降低库存、库存和运输等方面的生产性费用。根据这种思想,日本丰田汽车公司创立的一种具有特色的现代化生产方式,即 JIT,并由此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果。由于它不断地用于汽车生产,随后被越来越多的许多行业和企业所采用,为日
    优思学院 2025-04-07 11:56 82浏览
  • 在追求环境质量升级与产业效能突破的当下,温湿度控制正成为横跨多个行业领域的核心命题。作为环境参数中的关键指标,温湿度的精准调控不仅承载着人们对舒适人居环境的期待,更深度关联着工业生产、科研实验及仓储物流等场景的运营效率与安全标准。从应用场景上看,智能家居领域要求温湿度系统实现与人体节律的协同调节,半导体洁净车间要求控制温湿度范围及其波动以保障良品率,而现代化仓储物流体系则依赖温湿度的实时监测预防各种产品的腐损与锈化。温湿度传感器作为实现温湿度监测的关键元器件,其重要性正在各行各业中凸显而出。温湿
    华普微HOPERF 2025-04-07 10:05 69浏览
我要评论
0
3
点击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 我知道啦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 我知道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