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C,中文名字叫做新华三,是中国数一数二的数据通信设备公司。
之所以这家公司有个这么蹩脚的名称,主要源于其创建历史。1970年代,一名叫做Bob Metcalfe的工科生从哈佛大学博士毕业后,加入了当时计算机领域最NB的公司施乐(Xerox)下属的帕洛阿尔托研究中心,要知道,微软、苹果后来使用的图形化操作系统界面,就是由该研究中心发明的。
在当时的帕洛阿尔托研究中心,研究人员已经在研发上古时代的个人计算机,Metcalfe虽然没参与计算机研发,但他认为计算机应该被连接起来成为一张网络互相通信,于是乎,这个年轻人在那个年代,发明了能使用同轴电缆将计算机们连接在一起的局域网,并将其命名为以太网。
一直到今天,以太网依然被使用于计算机网络通信,而Metcalfe因此则被称为以太网之父。
发明了以太网的Metcalfe并没有安于在施乐公司当一名打工人,而是在1979年自己出来创业,成立了一家公司专门出售以太网相关技术和设备,而在公司成立初期,他还拒绝了一个没什么名气公司创始人的邀请,这家公司叫做苹果。
Metcalfe说,我从来没有听说过史蒂夫·乔布斯,也从来没有听说过苹果,但我刚刚创办了自己的公司,所以我拒绝了他。
Metcalfe将自己的公司命名为3Com,这是因为Metcalfe有一天突发奇想,认为电脑(computer)、沟通(communication)和兼容性(compatibility)这三个单词就是以太网的核心,而且这三个单词又都是以com开头,所以他就心血来潮将自己公司命名为了3个com,也就是3Com。
H3C中的3C,就是这么来的,3Com的3C。所以,要说H3C的来历,还能扯到以太网的创始人,你说牛不牛B。
而H3C中的H,在文章标题已经揭示了,就是华为的H。华为是怎么和3Com“勾搭”在一起的呢?
这段故事就有点复杂了。1984年,在3Com创建5年后,其未来最大的对手思科创立。思科创立后迅速发展起来,很快就与3Com并驾齐驱,数据通信市场进入两强争霸的局面。
1988年,在美国大洋彼岸的中国大陆,顺应改革开放的潮流,任正非下海创建了华为,华为创建之初就直指数据通信领域,并在发展十几年后逐渐壮大,迈进了思科和3Com的地盘。
2003年,思科突然向华为发起进攻,但是却不是市场上的,而是法庭上的。思科一纸诉状状告华为在包括专利、版权、不正当竞争、商业秘密等方面对其侵犯,构成21项罪名,如果罪名成立,华为将被判赔巨额罚金,甚至于倾家荡产。
按理说作为别国的竞争对手,华为应该同时成为思科和3Com的眼中钉,然而实际情况是彼时的3Com已经被思科后来居上,发明以太网的3Com竟然被另一家公司在自己创建的市场反超,想必3Com是非常不爽的。
于是,在这场华为和思科的纷争中,3Com竟然成为了华为的友军,帮助华为的方式非常直接,3Com在2003年同年与华为成立合资公司Huawei3Com(后来改名H3C)。
通过合资公司,华为获得了3Com公司大量的技术、专利授权,逼得思科最后只能与华为和解。
成立之初的H3C,华为占股51%,3Com占49%,收入来源几乎都为中国大陆,按理说H3C更应该是华为的公司。而在公司成立5年后,虽然H3C已逐步发展壮大,但华为开始全力主攻运营商业务,于是便将自己持有的H3C 51%股权作价20亿美金全数卖给3Com。
不过,就算获得了如日中天的H3C,但此时的3Com早已被思科打压的喘不过气,业务逐步萎缩,其营收甚至95%都来自于业务主要在中国的H3C。2008年,陷入困境的3Com转过头来想把自己和H3C全部打包卖回给华为。
华为当然乐意接收自己原先的子公司和曾经的恩人,收购进入实质阶段,但最终被美国政府以国家安全为由阻拦。
这时,美国公司惠普趁虚而入,以27亿美金的价格,横刀夺爱买走了急于卖身的3Com。于是,H3C就成为了惠普的子公司。
但是,成为惠普子公司的H3C,在中国市场发展却每况愈下。
2015年,惠普放手H3C,将其卖回给了一家中国企业,使得H3C又重回祖国怀抱,这家企业就是如今陷入破产泥淖的紫光集团。那时还能到处收购到处浪的紫光集团旗下的紫光股份,以2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H3C 51%的股权。
而浴火重生的华三,也在中文名上做了更新,改为新华三,与之前做区分。新华三后来发展一直不错,2020年在企业级 WLAN、SDN 软件、刀片服务器、国产品牌服务器虚拟化、云管平台等领域位居中国市场份额首位,在路由器、交换机、存储等领域综合份额位居第二,在泛ICT基础设施领域与华为、中兴也可以一较高下。
但出来混迟早要还的。当初大手大脚到处收购的紫光集团,如今自己已是资不抵债,近期传出要将自己持有的全部紫光股份的股权卖给互联网大佬阿里集团和其余几家国资企业。而由于紫光股份是H3C的母公司,因此,命运多舛的H3C又双叒叕要变更身份了。
有的人说阿里收购紫光股份是为了芯片业务,这纯属一派胡言。紫光股份不是紫光集团,紫光集团的芯片业务是在其旗下其他子公司,比如紫光国微、紫光展锐等,而紫光股份是一家彻底的IT公司。根据其2020年财报,紫光股份并没有芯片业务收入,其营收主要来自于数字化基础设施服务、IT产品,说白了就是数据通信设备和云计算、IDC相关业务,而这些业务的来源主要就是H3C。2020年紫光股份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8.95亿元,而其中H3C贡献的则有27亿以上,其他业务甚至是赔钱。
所以,阿里买紫光股份,买的就是H3C的云、数据通信、IDC等业务,而这与阿里的主业完美契合,作为一家靠数据吃饭的互联网公司,如果有ICT基础设施能力的加持,那不还美滋滋。因此,对于阿里,这绝对是一笔合适的交易,又能帮助紫光摆脱困境,算是一种双赢的选择。
近期精彩文章:
1、中国芯片业未来的希望紫光要破产?这就有点危言耸听了
2、中国移动也要来芯片市场分一杯羹了?
3、这家瞄准芯片卡脖子源头的企业要上市了
4、缺芯重压下Mate断更?华为未来路在何方
5、革华为中兴们的命,三星要支愣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