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9月,美国空军一架RC-135W“联合铆钉”电子侦察机多次进入中国南海,对我国进行侦察。2020年10月21日,一架RC-135W电子侦察机飞越我国台湾省北部上空,执行情报、监视和侦察任务。2021年4月16日,1架RC-135W电子侦察机从日本冲绳嘉手纳起飞,前往中国黄海活动,沿我国江苏、山东海岸线进行抵近侦察。2021年4月21日,一架RC-135W电子侦察机沿我国广东、海南海岸线进行抵近侦察。以下我们将对美国的RC-135W“联合铆钉”电子侦察机进行全面剖析。RC-135系列电子侦察机由美国波音公司为主要承包商,包括通用动力、洛克希德·马丁、L3哈里斯公司等多家分包商共同研制的系列电子情报侦察机,目前为美国空军和英国皇家空军的情报部门提供战区和国家一级的实时情报收集、分析和传送。
RC-135电子侦察机由波音C-135 Stratolifter运输机改装,服役于1961年,并计划服役至2040年。主要装备美国第14空军师第55战略侦察机联队、阿拉斯加空军司令部第6战略侦察机联队和驻日本冲绳的第82战略侦察机中队。RC-135有多种改进型,其变体如下表所示:变体型号 | 服役状态 | 主要任务 |
KC-135A Reconnaissance Platforms | 已退役 | 航空测绘 |
KC-135T Cobra Jaw | 已退役 | -
|
RC-135A | 已退役 | 航空测绘 |
RC-135B | 已退役 | 电子侦察 |
RC-135C Big Team | 已退役 | 电子侦察 |
RC-135D Office Boy/Rivet Brass | 已退役 | 重返大气载具的摄影、电子侦察 |
RC-135E Lisa Ann/Rivet Amber | 已退役 | 弹道导弹监视 |
RC-135M Rivet Card | 已退役 | 通信情报收集 |
RC-135S Nancy Rae/Wanda Belle/Rivet Ball | 已退役 | 弹道情报搜集 |
RC-135S Cobra Ball | 服役中 | 弹道情报搜集 |
RC-135T Rivet Dandy | 已退役 | 教练机 |
RC-135U Combat Sent | 服役中 | 电子、通信情报收集 |
RC-135V/W Rivet Joint | 服役中 | 电子情报收集 |
RC-135X Cobra Eye | 由RC-135S型改装,后又转换为RC-135S服役 | 弹道导弹再入大气层监视 |
资料来源:调研整理

美国空军目前共有9架RC-135W“联合铆钉”电子侦察机在役,主要用于美国战略及战术侦察,为部队指示敌方部队的位置和意图,并对有威胁的行动进行告警。RC-135W“联合铆钉”也是美国空军标准的机载信号情报(SIGINT)和电子情报(ELINT)平台。其传感器允许任务成员利用电磁频谱进行检测、识别和地理定位等,可将搜集到的不同格式的信息用机上通信系统发送给多个用户。机上的前视雷达的探测距离为238~370km,360km处的分辨率为3.7m。1万米高时侦察距离为600~800km,脉冲宽度精度为±0.1μs,方位精度为±1°。图表:RC-135W“联合铆钉”电子侦察机基本参数项目 | 参数 | 项目 | 参数 |
发动机 | 4台CFM国际F-108-CF-201高旁路涡轮风扇发动机 | 推力 | 每台发动机96000N |
翼展 | 39.9米 | 长度 | 41.1米 |
高度 | 12.8米 | 重量 | 78.7吨 |
最大起飞重量 | 133.6吨 | 燃料容量 | 59吨 |
速度 | 0.66马赫 |
|
|
RC-135W“联合铆钉”飞机能够收集COMINT和ELINT数据。“联合铆钉”主要任务传感器是“自动电子辐射源定位系统”(AEELS)和“多通信辐射源定位系统”(MUCELS)。尽管具有ELINT能力,但当前“联合铆钉”飞机主要还是作为能实时或近实时地将威胁数据传送给外部用户的COMINT平台。
RC-135W“联合铆钉”电子侦察机(拍摄于2009年)RC-135W“联合铆钉”采用了“基线-7”作为初次改造的基本结构,并在2006年逐步升级为“基线-8”结构,升级工作旨在与不断变化的威胁保持同步。美国空军在2010~2015财年间将RC-135W的系统分别升级到“基线-8、9、10”。装备“基线-8”系统的侦察机改进了信息搜集技术,用户界面更加友好,系统变得更加可靠并且具有更加快速的自动化信息传播能力。在2016年后的“增量基线升级采购”(IBUA)项目中,RC-135W开始进行“基线-11”和“基线-12”的升级。
KC-135空中加油机为RC-135W进行空中加油RC-135W“基线-7”的升级工作包括引入T形槽设备架(可安装任何尺寸的电子装置)、“领跑者”CRAG座舱、热交换器(安装在飞机蒙皮上)、LN-120G星际导航系统、新型COTS跟踪管理与ELINT信号处理器、1吉比特/秒光纤信道分布式网络、新型19英寸彩色操作员显示器、通用数据与恢复系统、改进的多通信辐射源定位系统(MUCELS)、升级的COMINT背景搜索系统(包括可管理输出信号的数据库搜索处理器)、新型波束形成处理器、改进的V/UHF(30MHz~3GHz波段)ELINT装置,根据需要整合美国国家安全局系统和QRC系统,引入廉价磁盘冗余阵列(RAID)技术、客机盥洗室、F-108涡扇发动机以及升级的通信系统。新型ELINT信号处理器控制飞机的AEELS系统,能实时优化战术功能、控制手动ELINT装备、提高系统数据容量并根据要求集成新的ELINT算法/传感器。COMINT系统能在共信道搜索中提供干扰对消和首字节处理能力,新型波束形成处理器能提供固定频率干扰对消和更强的情报收集能力。V/UHF波段的ELINT增强型装置能够分析现代雷达调制技术,并为飞机的战术支援、威胁告警和多平台定位能力提供支持。
廉价磁盘冗余阵列技术的引入使“基线-7”飞机的磁盘需求减少了70%,具有更高的容量和容错率。通信升级系统包括四套能兼容DAMA的新型机载综合终端无线电系统、能进行TADIL-J(战术数据信息链-干扰)通信的联合战术信息分发系统、以及能描述链路使用特征和规划未来升级的诊断式网络监控工具。“基线-7”RC-135W的飞行组成员是5名,包括飞行员、副驾、后备飞行员和2名导航员;任务组成员是21~27名。在21名任务组成员的配置中,操作人员被分成ELINT、飞行技术和COMINT组。ELINT组位于机舱正后方舱室,由“渡鸦1~3”3名成员组成。“渡鸦1”负责自动辐射源定位系统,“渡鸦2”负责ELINT和COMINT组之间的战术协调、“渡鸦3”负责操作平台的手动ELINT系统。飞行技术组由2名成员组成,负责飞行维护。COMINT组由16名成员组成,负责管理飞机的COMINT和通信功能;其中2人负责通信、3人作为情报收集监督员、2人监视特殊信号情报、其余9人负责COMINT收集。
2006年年底推出的“基线-8”应用于RC-135V/W上,其结构基于“基线-7”飞机构建,能提供更精确的SIGINT数据(包括更高的探测灵敏度)、更高的自动化和更快速的信息分发、更友好的用户界面和更高的系统可靠性。“基线-8”飞机的任务组成员结构被再次改变,包括3名电子战军官、4名飞行维护技术人员和14名情报操作员(包括语言学家),如果需要可再增加六名成员;飞行组成员包括两名飞行员和两名导航员。改进和引入的设备包括新型COMINT收集天线(型号EAN 105C、145、147和148)、新型COTS处理器、远程飞机位置回传(REAPER)和网络中心协同目标瞄准(NCCT)系统。
RC-135W“基线8”飞机机身后上方凸起状整流罩内,装有先进超视距终端设备REAPER采用了新型卫星通信链路,使机外人员也能对获得的SIGINT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同时还能为飞机任务组提供地面训练与专业维护工具。NCCT系统能利用在所有相关传感器平台上应用的通用软件将不同的平台进行联网,并创建机-机链路以将当前不兼容的多个情报源进行协同。NCCT还能生成虚拟平台,根据实时精确交战所需的时间和定位精度来提供有关固定、静止与机动地面目标的相关信息。“基线-8”飞机支持战术与战略行动,并能够监视小到移动电话、大到防空雷达等大型辐射源的多种目标。“基线-7/8”结构可能代表“联合铆钉”飞机完成了从只支持战略情报收集向既支持战术又支持战略情报收集的转型,而战术情报收集是实时或近实时的。在“基线-8”的基础上,“基线-9”增加了改进的处理器等,而“基线-10”则将在“基线-9的”基础上进行更多的改进。
“基线-11”升级包括引入精密多角度测向通信情报(DF COMINT)能力、扩展ELINT数据记录能力、集成新型数字化ELINT系统、宽带全球卫星(WGS)增强集成、提高近实时国家战术集成能力、改进航电设备、新的可操纵波束天线、实施“阶段3”减重项目、改进操作员界面/报告工具以及提高在密集信号环境中的性能。“基线-12”引入了更高的数字化信号利用能力、更大的数字化信号记录带宽、增强型空间处理/利用与电子飞行仪表系统、增强天气雷达、AF-DCGS互操作性、操作站3D地图地图投影、改进的操作员报告/管理工具、现代化通信安全协议以及升级的航电设备。2019年,RC-135V/W在加利福尼亚州马奇空军后备基地(ARB)被拍到有新的改装。该飞机在原本安装宽带安全卫星通信阵列的地方,换装了一个新型天线系统。该天线系统有一个粗大的垂直基座,基座顶部则是一个平坦的前缘。
美国国防部和美国国内许多分析师认为,美国同等竞争者在关键任务领域的各项军事能力正接近可与美国匹敌的程度。美国国防部正推进新的第三次“抵消战略”以慑止冲突,并在慑止失败的情况下挫败某个强国对手。第三次“抵消战略”是“以战略为基础、以技术为导向”的,将综合新的作战概念和组织构造。美国空军将通过网络化的能力簇达成空中优势,电子情报侦察机作为美国未来“能力簇”的重要支撑,仍将是其大力发展的对象。1. RC-135V/W Rivet Joint_U.S. Air Force2. Boeing RC-135_WikiPedia3. U.S. Command and Control and Intelligence, Surveillance, and Reconnaissance Aircraft_EveryCRSReport4. Airpower Classics_Zaur Eylanbekov5. WORLD AIR FORCES 2021_Flight International6. SILENT SNOOPERS_Key.areo7. 美空军RC-135“联合铆钉”侦察机神秘改装_综保防务进行时8. RC-135系列介绍之RC-135V/W“铆钉”_国际电子战9. 确有一架RC-135W侦察机飞过台湾北部上空,而这“极不寻常”_航空苑10. 美国携RC-135玩“危险游戏”,真的不考虑后果吗?_航空知识
— The End —
声明:本公众号目前所载内容为本公众号原创、网络转载或根据非密公开性信息资料编辑整理,相关内容仅供参考及学习交流使用。由于部分文字、图片等来源于互联网,无法核实真实出处,如涉及相关争议,请跟我们联系。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知识产权或作品版权,本公众号所载内容的知识产权或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公众号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投稿/招聘/推广/宣传/合作/入群 请加微信:liuyuanzhu

▼ 戳#阅读原文# ,加入#知识星球#,精彩继续#分享/收藏/赞/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