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算是作为汽车工程师的一个职业癖好,每个月都会习惯性的去看看汽车之家上各种车的销量,一是想了解一下市面上目前都有什么车,二是也希望自己在这个行业的终端不要脱节。以下内容纯属个人观点。
截止今天,电动车的发展趋势大家已经有目共睹,不管是作为老大哥的特斯拉,还是中国新势力三驾马车蔚来、小鹏、理想的销量表现,外加此前恒大成为中国市值第一大的车企,以及前段时间下海要投100亿美元的雷布斯。无一不在透露着电动车发展的凶猛势头。
然而从汽车之家的销量排行榜看起来,依然无法避免作为家庭第一台车的选择,相比于燃油车,电动车还是叫好不叫座的尴尬局面。
自2018年国内乘用车销量28年首现负增长以来,作为改善型购车的比例也在逐步增多。改善也分为两类,一类是增购第二台车改善家庭成员不同的代步自由度,第二类是购买一台更好的车来改善生活品质。
从3月份汽车之家上电动车的销量来看,最明显的一个区别就是销量排行榜前十中10~20万的电动车从去年5月份的4台变成了1台,这个独苗就是广汽Aion S了。而从去年的一些渠道以及现实中网约车的增长中了解到,Aion S在2020年有超过80%的用户都是网约车,估计另外3台10~20W的车也差不多。所以当网约车这个市场接近饱和的时候,新能源车的销量排行榜才更能体现出作为私人用户的选择偏好性。
以3月份电动车的销量为例,Aion S在网约车领域现在应该是独领风骚了,回头看看其他竞争对手,一个能打的都没有,至少从销量上是这样的。然而撑死也才五千多台,这个成绩不算差,但也绝对不能算的上好。
剩下的9台车里面,价格只有两个极端,一个是低于8W的,一个是高于21W的。从前面说的两种改善型购车需求(一类是增购第二台车改善家庭成员不同的代步自由度,第二类是需要购买一台更好的车来改善生活品质)来看,电动车在作为改善类购车需求的备选项里,非常好的将这两种需求通过销量体现出来了。作为一个小康家庭的成员,我觉得这个比例就有点像我纠结购买家庭第二台车的时候,我潜意识里购买油车和购买电动车的两股势力相互争吵时的胜率。
我会买什么样的电动车呢?如果老婆开这个车上班,我觉得我会买8W块钱以下的电动车,大致的要求就是续航超过300公里足矣,基本上一周充一次电,虽然我没有充电桩,但是小区公共区域的快充桩去看过几次,基本上都有空位,不用排队也没太大充电焦虑。超过8W,那我就去买个本田飞度或者别克英朗,对我这种没有固定停车位能够装充电桩的人来说,油车消除了我的充电焦虑,而且这么小的车,油耗本来也低,可能用车成本也不会比电动车高多少。
如果我想给我爸妈买一台电动车,他们可以在小区买菜跑一跑,或者去个郊区逛逛,我觉得150公里续航的五菱Mini EV肯定是我的不二选择。这就是来自一个小康家庭角色的我对购买电动车的看法。以目前我可能存在的购车需求,我的选择就是这样的。
但是做人还是要有梦想的,我梦想着我如果家庭条件更宽裕一点,我应该会买一台小鹏P7或者特斯拉Model 3。为什么不买更贵的车呢?因为不敢想。为什么不买蔚来ES6或者AionLX呢?纯粹是因为我个人不喜欢SUV而已。
在电动车排行榜的前十位里面,作为国内最大的几个传统国有车企,一汽、二汽、上汽、长安、北汽、广汽。也仅仅只有广汽的一台车上榜了,我个人从这里也看到了作为传统车企在新能源车企转型过程中的困难,传统车企的优势是有深厚的汽车研发基础,能从正向分析用户需求,而缺点就是基础太牢,在转型的过程中进展缓慢。
作为一个小康收入的工程师,在开发电动车的时候我觉得电动车应该是什么样子呢?我觉得开发电动车应该就是十几万,跟我购买的第一台车一样,一个实用的十万出头的A级车,或者是稍微好点20W左右的B级车。所以无一例外,在各大传统车企 最早推出的电动车几乎都是这个价格区间,包括早一点的比亚迪秦EV,吉利的帝豪EV,北汽的EU系列,广汽的GE3,我觉得这就是一个作为传统车企在新能源领域的认识,也基本上符合一个工程师团队在正向开发的过程中对新能源车的认识。
所以在大家定义为新能源汽车起飞元年的2018年,传统车企的电动车真的卖的挺好的,在背后助攻的是各地政府以及滴滴公司,规定新增滴滴必须为新能源车,而且滴滴也直接划了一道门槛,12W以下的车禁止营运。乘客当然拍手叫好了,贵的车坐起来也舒服。
也是那一年基本上EU5、GE3、还有吉利帝豪EV,比亚迪的秦EV基本上月销量都在3000以上,这些传统车企电动车销量激增的时候,路上只要看到开白色电动车的几乎99%都是网约车。这个意识很强烈,直到现在,我看到我们小区开这些车的车主,我都觉得他是开滴滴的。就例如下面这个车停在这里,你觉得像不像滴滴。
在网约车市场逐渐饱和的今天,政府的助攻越来越难起作用的时候,新能源车销量排行榜越来越能体现真实的私人用户的选择,也可以看到国内最大的6个传统国有车企在新能源车销售战场上的表现,除了广汽几乎全军覆没,可以用惨不忍睹来形容。
一方面是传统国企之前的主销车型基本上都是8~15万的区间,这个售价也将销售体系禁锢在这个层级的人群定位,那就是我这样的广大小康人群,我不需要你尊我为上帝般的售前服务,也不需要你无微不至的售后服务。而品牌的定位也决定了这些品牌20W以上的电动车,目前真很难大卖。另外一方面,传统车企也很难像五菱一样做出这么便宜的电动车,毕竟一个小康家庭的我,怎么能够想到一台便宜的电动车居然可以没有空调?安全配置只有安全带?所以传统车企不管从品牌,还是研发体系,还是销售体系,决定了传统车企只能做10~20W的车。
高售价的品牌支撑不起,低售价的不屑于造,也很难造出来。造的这些车确实也不错,但都是叫好不叫座,我感觉一直没有让我心动的那一台车。但是今年推出的小鹏的P5,广汽的Aion Y慢慢的让我有点心动了。
思想的观念在逐步改变, 我们所做的每一步努力,传递出去的每一个信息,都在潜移默化中改变着所有人的购车意识,当这些量变慢慢引起质变的时候,消费者才能体会到传统车企的工程师在尝试哪些努力在吸引你。
往期推荐
电动车的私人用户都是哪些人?
CAN总线终端电阻的作用?为什么是120Ω?为什么是0.25W?
UDS的那些服务-$10诊断会话
究竟什么才是域控制器
觉得有用点击右下角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