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播:5月15日,“电动交通&数字能源SiC技术应用及供应链升级大会”活动将在上海举办,三菱电机、Wolfspeed、三安半导体、天科合达、元山电子、大族半导体、香港大学、长飞先进、宏微科技、利普思、国基南方、芯长征、合盛新材料等将出席本次会议,点击文章底部“阅读原文”即可报名参会。
今日,广纳四维在官微宣布,他们已与烁科晶体、国家纳米智造产业创新中心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动碳化硅刻蚀衍射光波导产品的研发与量产。
此次合作,三方将围绕碳化硅基底刻蚀制备衍射光波导镜片的核心技术攻关与量产落地展开深度协同,共同推动AR眼镜产业链关键环节的国产化进程,加速消费级AR产品普及。
具体来看,碳化硅的价值链贯穿此次战略合作的全流程,三方的紧密合作分工明确、优势互补:
烁科晶体:作为高品质碳化硅基底等原材料的供应商,在国内率先实现碳化硅材料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成功突破4、6、8英寸高纯半绝缘碳化硅单晶衬底技术攻关。其12英寸高纯半绝缘碳化硅衬底将发挥光学性能优势,为碳化硅刻蚀光波导的量产制造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
广纳四维:依托自主研发的波导设计软件以及DUV光刻+刻蚀工艺,主导碳化硅刻蚀光波导设计与工艺优化,其超衍射极限结构设计可以精确制备复杂多元纳米光栅结构,使得碳化硅刻蚀光波导实现单片全彩、极致轻薄以及0彩虹纹效应,为用户带来更好优质的视觉体验。
国纳智造:通过纳米技术多领域产业创新平台,为碳化硅刻蚀光波导的量产制造,提供全方位的纳米技术支持和产业协同服务。
未来,烁科晶体、广纳四维和国纳智造产业链之间的深度合作与协同,将加速技术转化,有望令碳化硅AR眼镜在轻量化、高清显示与成本控制等多方面实现质的飞跃,加速开启消费级AR的“千元时代”。
事实上,AR眼镜产业链条的协同合作正在加速,不少碳化硅厂商已透露合作进展:
3月,平煤神马集团、乾晶半导体、连科半导体、慕德微纳、西湖仪器展开合作洽谈,五方将围绕AR眼镜等光学设备的关键材料需求展开深度协同。
2月,晶盛机电与龙旗科技、XREAL、鲲游光电正式签署《AI/AR产业链战略合作协议》,旨在通过“技术标准+产业闭环+国家品牌”的三重战略,打造AI/AR产业链深度协同。
2月,天科合达宣布与慕德微纳签署投资合同,共同出资成立合资公司。双方旨在AR衍射光波导镜片技术研发与市场推广方面展开深度合作。
值得关注的是,天岳先进、天科合达、烁科晶体、同光股份、浙江晶瑞等衬底企业已发布了8/12英寸碳化硅光学片,将极大加速AR 眼镜的产业化应用,从而推动 AR 眼镜的市场普及。
本文发自【行家说三代半】,专注第三代半导体(碳化硅和氮化镓)行业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