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困难重重,俄罗斯仍希望能像几年前所预期的那样,到 2030 年利用其国产的 28 纳米级工艺技术开启芯片的本土大规模生产。据称,这种 28 纳米工艺技术将使基于 SPARC 架构的埃尔布鲁斯(Elbrus)处理器的开发商 —— 莫斯科中央科学技术研究制造企业(MCST)能够制造出性能符合俄罗斯公司期望的中央处理器(CPU)。然而,也有人认为,在埃尔布鲁斯处理器能够切实投入使用之前,其生态系统必须先得到发展。
据《ComNews》报道,MCST 负责发展事务的副主任康斯坦丁・特鲁什金(Konstantin Trushkin)在莫斯科的一场活动中表示:“我们希望在 2028 年至 2030 年间能出现这样的芯片制造工厂。但我们明白,我们无法制造基于英特尔 [x86] 指令集架构的处理器,因为没人会授予我们这样做的权利。因此,像埃尔布鲁斯这样采用不同指令集架构(ISA)的处理器,将会成为国内芯片制造工厂的产品。”
MCST JSC 发展副主任 Konstantin Trushkin
在 2022 年初俄乌冲突爆发之后,台湾地区当局限制了向俄罗斯和白俄罗斯供应更先进的芯片,这一举措恰逢俄罗斯努力重振本国半导体生产行业之际。目前,俄罗斯本土的芯片制造工厂已经完成了一款光刻工具的开发,该工具能够使用 350 纳米级的制造工艺生产芯片,不过尚未开始大规模生产。此外,泽廖诺格勒市半导体技术研究与生产联合企业(ZNTC)正在开发一款能够实现 130 纳米制造工艺的工具,所以俄罗斯的工具何时能够具备更先进的制造技术还有待观察。
然而,据报道,俄罗斯也存在将阿斯麦(ASML)的 PAS 5500 系列系统及其零部件走私入境的情况。阿斯麦 PAS 5500 系列扫描仪的最先进版本配备了波长为 193 纳米的氟化氩(ArF)激光器,其分辨率可以达到 90 纳米(PAS 5500/1150C)及以下。
MCST 期望成为第一家从国内工厂生产出满足俄罗斯企业性能需求的高性能 CPU 的公司。特鲁什金认为,依赖外国 CPU 对国家信息系统来说存在不可接受的风险,因此俄罗斯需要依赖国产硬件(即不使用 ARM 架构,也不使用 x86 架构)。他承认,这样的转变面临着重大障碍,尤其是需要将软件移植到新的硬件环境中。据特鲁什金称,从基于 x86 或 ARM 架构的设计转向像埃尔布鲁斯这样的替代方案,需要解决兼容性和优化方面的挑战。
另一位发言者,来自 InfoTeKS 公司的德米特里・古谢夫(Dmitry Gusev)对采用埃尔布鲁斯处理器的可行性提出了质疑。他回忆起大约六七年前,曾尝试将埃尔布鲁斯处理器集成到他公司的系统中,但由于缺乏能够为该指令集架构适配软件的人员,这一尝试最终被放弃了。当时,没有办法解决技术人员技能差距的问题。
古谢夫建议,在将埃尔布鲁斯处理器用于更重要的领域之前,应先通过教育和机构投资来构建一个围绕埃尔布鲁斯的支持性生态系统。他认为,政府不应通过监管压力来强制推广使用,而应鼓励大学和培训中心培养相关人才,这样在五到八年后,企业就不再需要为争夺有限的合格专业人才而竞争了。
推荐阅读
关注我们 设为星标
EETOP
百万芯片工程师专业技术论坛
官方微信号
不记名!有奖问卷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