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在2025年一季度“开门红”工业和信息软件业经济运行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信息化与软件服务处副处长陈雷介绍说,北京市围绕贯彻实施“人工智能+”行动计划,把信息软件企业作为人工智能应用的主渠道、主服务商,坚持树标杆、做示范,精准服务企业需求,培育信息软件业新增量和新动能,制定并印发了《北京市关于支持信息软件企业加强人工智能应用服务能力行动方案(2025年)》。该行动方案主要包含八条具体措施,简称“软8条”。通过算力券政策对Maas平台的算力部署成本给予最高不超过3000万元支持。
北京是“中国软件名城”,并一直担当着全国信息软件业创新引领者和行业先行者的角色。“十五”以来,北京市紧抓国家信息化工程、消费互联网规模应用、新型工业化持续深入带来的发展机遇,推动我市信息软件业由信息化发展阶段、互联网发展阶段迈向数字经济发展阶段,全行业营收在全国率先突破3万亿元。今年一季度,全行业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已达24.2%,对全市经济增长贡献率接近4成,成为首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引擎”。
“软8条”中涉及资金的政策主要有算力券、模型“首方案”、软件智能技改工程、数据券、共享开源项目奖励和中小企业服务券这6项,均为“达标即享”的政策。
其中,模型“首方案”、共享开源项目奖励和中小企业服务券政策是原有政策的支持扩围。
其中,算力券政策主要支持两个方向:一是对达到一定服务规模的MaaS平台,对其算力部署成本给予最高不超过3000万元补贴,重点支持大型云服务商、模型厂商的算力成本,将根据企业MaaS平台的API收入、日均Token消耗量、注册企业和开发者用户数量等指标进行综合考量;二是对通用智能体运营服务中调用算力和模型成本给予最高不超过3000万元支持,要满足3个要求:第一,通用智能体需要通过网信办的安全评估和备案审查,获得正式批准文号;第二,在各类应用商店首次上架;第三,要有一定规模的用户数量,核心是用户要认可,并真正在实际场景中使用。
软件智能技改工程政策主要支持两方面:一是面向软件研发侧,支持信息软件企业应用人工智能提升软件研发效率。具体来说,支持信息软件企业通过算力构建、大模型部署、数据治理等手段,变革软件开发方式、提升软件研发效率,降本增效。比如企业内部部署软件辅助开发模型,实现知识问答、代码生成、代码审查等功能。二是面向软件产品侧,支持信息软件企业围绕基础软件、工业软件、事务处理软件、新型安全软件等进行智能化技改,提升软件产品智能化水平。比如,基于大模型开发的智能辅助诊疗、电子病历智能辅助生成等覆盖医疗诊疗流程和管理周期的人工智能产品。计划通过项目投资额予以分档支持,单个企业可获得奖励金额最高不超过3000万元。
数据券政策主要是鼓励企业通过北京数据基础制度先行区数据训练基地或国家级人工智能大模型语料库向社会首次开放人工智能大模型训练数据集,根据开放数据集的规模、质量、更新频率和应用效果,我们将对提供数据集的企业和机构予以支持,单个企业或机构最高不超过50万元。
目前,“软8条”的申报细则正在研究完善中,计划二季度会在北京市高精尖产业发展项目资金实施指南(第二批)中公开发布。
来源:北京青年报记者 温婧
AI大模型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