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科技战已经无处不在了。前脚中国几家航空公司决定暂停接收波音飞机,包括各种零部件和其它相关设备(详见:反制升级!中国暂停接收波音飞机,考验“美国制造”的时候到了!);后脚就马上宣布国产大飞机搞定越南航空市场。
根据4月19日中国商飞消息,由成都航空“湿租”给越捷航空的两架国产客机C909,当天正式开通“河内=昆岛=胡志明”航线,标志着中国商用飞机在越南开启商业运营。
这里稍微解释一下“湿租”,其是一种国际通行的飞机租赁方式,出租方不仅提供飞机,还提供机组人员、安全管理、维修保障以及运行控制等方面的支持。此次越捷航空湿租C909飞机,出租方成都航空成立专项团队,积极推进各项准备工作,并利用其丰富的C909飞机运行经验,高效保障飞机在越顺畅运营。
对于此次越捷航空首次启用中国商飞C909客机执飞国内航线。不仅国产大飞机正式进入越南航空市场,打破长期以来越南及东南亚市场被空客和波音垄断的局面;更重要还是以下两个方面:
其一,打破“适航证困局”
众所周知,全球民航航空市场主要有波音和空客垄断,其在技术以及运营成熟度上领先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制定了一整套相关的市场准入标准,其中最主要的就是——适航认证。
由于各种原因,虽然国产大飞机C909已累计交付162架,成功运营超过645条航线,始终保持着“零重大事故”的优异安全记录;但依然没有获得FAA(美国联邦航空局)或EASA(欧洲航空安全局)的认证。
而此次越南通过修改国内法规,将中国民航局(CAAC)标准认证纳入其法律框架,直接承认中国适航标准,这开创了发展中国家自主评估航空安全的先河;也撕开了FAA和EASA认证的一道口子。
这为国产大飞机进一步开拓东南亚市场,甚至全球其他地区市场开辟了一个“独特”的通路。
其二,国产大飞机东南亚“扩张样板”
如上所述,越南率先承认“中国认证标准”对于国产大飞机在东南亚市场的扩张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会。据了解,加上最新越捷航空的航线,以及之前已经使用C909大飞机的印尼翎亚航空和老挝航空,三家海外航空公司已累计使用C909飞机在东南亚开通15条航线,运送旅客超25万人次。
同时,继老挝、越南之后,马来西亚也宣布支持本国航司引进中国商飞(COMAC)的飞机,其中马来西亚航空集团更直接表态,正在评估C909(ARJ21改型)和C919两款机型,甚至未来可能引入宽体机C929。
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国与马来西亚最新的联合声明中,明确提到“支持马来西亚的航空公司引进和运营中国商用飞机”。
这意味着,马来西亚市场基本问题不大了,东南亚作为全球航空增长最快的区域,其年客运增速达到7.2%。长期以来,主要购买波音和空客的飞机,但近期由于地缘政治原因,两大航空公司均出现零部件短缺和交付延迟而陷入困境,两大巨头全球累计积压订单高达1.7万架,平均交付周期长达14年。
东南亚庞大的市场需求,急需补充新的运力缺口,这无疑为中国国产大飞机打开了一个难得的“窗口期”。何况C909针对东南亚气候条件,以及岛屿间航行的特点,专为高温、短跑道设计;在35度高温下仍保持98%正点率,同时运营成本直降15%,其97座的布局也完美适配各东南亚国家热门航线。
因此,此次越南市场的成功突破,为C919等后续机型走向国际市场开辟了道路,有助于中国航空制造业在全球航空制造领域成功跻身“第三极”,提升中国航空工业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
当然,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商飞承诺在东南亚建立售后网络,甚至推动本地化生产,这对于越南以及其他东南亚国家而言是具有巨大诱惑的。如越南工贸部在2025年的《航空工业发展白皮书》里就说了,要靠着中国商飞在胡志明市建造一个东南亚维修中心,慢慢开始在当地生产飞机的一些零部件,比如襟翼和舱门之类的。
因此,此次C909出海越南其最大的意义——为中国飞机的适航标准找到了一块“试验田”;但也不能忽视越南没有直接购买,而选择“湿租”显然也有其内在考量。当然,随着国产大飞机技术积累,以及运营经验的逐步丰富,其正以“中国制造”整机工业体系出海的姿态,挑战西方长期垄断的高端制造堡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