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推介
第三届中国国际Mini/Micro-LED产业生态大会
指导单位:合肥市新型显示产业协会
江苏省新型显示产业联盟
中国汽车工程协会汽车灯光分会
论坛时间:2025年6月12-13日
商务咨询: Gary:13423929770
Smith:13430891796
技术突破:从MiP到AMiP,解决行业痛点
业内专业人士分析称,MiP通过将Micro LED芯片与分立器件结合,将测试环节后移至封装段,降低了对巨量转移良率的依赖(传统要求从“6个9”降至95%-98%),显著提升了生产效率和良率。同时,MiP兼容现有设备,减少了企业设备投入成本,成为Micro LED产业化的重要路径。
而集成Micro IC的AMiP技术的出现进一步优化了显示性能。例如,三安光电子公司艾迈谱的AMiP产品通过简化线路、减少PCB层数,解决了“毛毛虫”问题,并提升了稳定性和对比度。京东方华灿的MPD(Micro Pixel Display)产品则通过MIP封装降低精度要求,增强了产业链协同效应。
与此同时,为进一步推进MiP技术的产业化进程,产业链龙头企业从材料和工艺创新等方面入手,重点围绕行业痛点问题进行研究。如,利亚德推出的高阶MiP采用无衬底Micro LED芯片(短边<30μm),结合玻璃基板和AM驱动技术,实现黑色占比99%、色温一致性优化及超170°广视角,对比度高达20000:1,适用于高端显示场景。
企业动态:头部厂商加速产品落地
当下主流的COB厂商面临着传统显示面板(类似产线世代)同样的问题,重产线投入,产品规格可调整性低等问题。而MiP技术通过将Micro LED芯片进行芯片级封装,实现了更高的显示性能和一致性。
根据集摩咨询产业调研数据显示,目前头部芯片企业已相继公布2025年MIP批量投产,头部封装、应用企业也相继推出市场化产品。
利亚德无锡利晶工厂一期高阶MiP产线投产,月产能达1200KK,二期计划扩展至2400KK,良率超95%。
三安光电MiP0202器件已经实现量产,AMiP产品成功点亮,计划2025年底产能提升至5000KK/月。
国星光电推出了MIP-IMD和MIP-CHIP系列,覆盖P0.4-P3间距,结合GOB封装技术实现防水、防尘等八重防护,拓展至虚拟拍摄等高阶市场。
在前不久结束的2025年北京InfoComm展会上,多家企业展示了MIP应用。洲明科技推出MIP全息透明屏,结合AI技术打造智慧指挥中心方案;雷曼光电展示点间距0.9mm的Micro级MIP产品,具备低屏温、高防护性能,适配家庭巨幕场景;海康威视展示了采用国星MIP封装+灌胶防护技术,推出的低功耗、高对比度智能会议屏。
投资与产业链整合:规模化降本成关键
芯聚半导体投资10亿元启动5万KK MiP项目,预计年产值10亿元,与士兰微电子、美迪凯光电形成技术互补,聚焦商业显示与车载领域。
一直以来,芯聚半导体重视MIP技术方案,曾推出了MIP 1ini1以及MIP 3in1的技术,并且在芯聚Micro LED产品Roadmap中,也包括了多款MIP产品。2024年6月,洲明科技通过前海洲明基金增资杭州芯聚。
芯映光电与艾迈谱就MiP达成战略合作,加速Micro LED产业化进程。二者将联合开发芯片级封装与巨量转移技术,推动产业链协同。
通过此次合作,双方将结合MiP封装与面板技术,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显著提升显示产品性能并加速产业化进程。合作将重点聚焦Micro LED微间距显示市场,如高端电视、一体机、高端影院等应用场景,同步拓展AR/VR、车载显示等高端市场应用领域。
随着各大投产项目的落地,JM Insights预计到2025年全球MiP产能或达10000KK/月,规模化生产将推动成本下降超50%。例如,月产能达5000KK时成本降幅达50%,10000KK时进一步降至70%。
市场趋势与挑战:MiP与COB的博弈
MiP凭借低基板要求和高良率,在P0.9以下微间距市场占据优势,而COB技术则转向防守,聚焦全倒装工艺优化(如艾比森的KLCOB V2系列)。未来两者可能通过技术融合拓展应用场景。
据JM Insight获悉,2025年中麒光电将持续扩大产能,2024年中麒光电一直处于满产满销,并于2024年底达到10000㎡/月。技术路线方面布局,中麒光电采取多元化的布局策略,COB、MiP、COG等路线都有布局。
应用场景拓展方面,MiP技术从高端商显(如虚拟拍摄、指挥中心)向消费级市场渗透。例如,利亚德与赛富乐斯合作的AR微显示屏(像素密度6667ppi)已落地应用,预示其在可穿戴设备的潜力。
不得不提的是,Mip成本高度依赖规模化,若无法突破消费级市场,MiP可能受限于高端细分领域,难以释放成本潜能。而且从产业链成熟度方面来看,尽管上下游企业加速合作(如晶台股份布局MIP产线),但材料、设备等环节仍需进一步整合。
总结:2025年被视为MIP技术规模化应用的元年。头部企业通过技术创新与产能扩张,推动Micro LED从高端商显向车载、消费电子等领域渗透。随着产业链协同效应增强及成本持续下探,MIP有望在2028年占据MLED直显市场35%的份额,成为显示技术升级的核心驱动力。未来,企业需在技术融合、场景创新及生态构建上持续发力,以应对COB竞争与市场需求的双重挑战。
JM Insights正打造产业信息交流平台,加交流群请添加微信JM_Insight,敬请注明您所在公司及主营业务,添加后附名片即可。
往期回顾
Review of previous periods
● 芯聚半导体5万KK MIP项目开工,总经理李庆先生确认出席苏州MLED产业生态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