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题 | 哇!一种很新颖的差分走线方式

高速先生 2019-06-06 11:35

上期话题

哇!一种很新颖的差分走线方式

【文:黄刚

(戳标题,即可查看上期文章回顾)

大家对于这种差分线方式有什么想法?

高速先生这几天在我们的后台看了下,参与回复“赞美”和“批判”的网友数量可能是平时的2-3倍。还是那句话,先谢谢大家的热情参与哈。


有一些网友比较专业,直接来“批判”说高速先生在上篇主文章里面写的都是对这个差分线结构的优势,当然我们不能那么片面的去看问题。就好像有的网友也把高速先生问得无言以对,就是“如果真有你说得那么好,为什么现在在PCB设计领域没有大规模的应用啊?”那我们这篇答题文章就说说到底这种差分线结构有什么缺点哈。


  1. 层偏:恩,其实这个既是这种差分线结构的优点,也是这种结构的缺点。在PCB叠层构造上我们有两种不同类型的东西来压合层与层,一种就是PP,另外一种就是core。要是你用前者作为这两层的介质,PP的确会有一定的层偏。但是如果用core呢?层偏的因素就会有极大的改善。高速先生这块测试板用的就是core在中间的情况了。另外也有一些敏锐的网友提出了,用这种新的差分线结构是很难算到100欧姆的差分阻抗的,这个,大家可以利用手上的阻抗计算软件来试试哈;


  2. 串扰:同这种方式的差分线结构的串扰会是怎么样呢?这个问题其实很难回答,因为你很难建立两个一样叠层的模型来验证普通走线和这种走线形式。但是从理论上来说,本来的相邻层走线的串扰在相同距离情况下会比同层的串扰要小。因为相邻层是宽边耦合的串扰,同层的耦合只是铜厚;


  3. 成本:成本方面高速先生没想明白为什么有不少的网友觉得这种差分结构会更高。因为和普通走线一样,同样的加工方式,不会多什么特殊工艺,要背钻也一起背钻。对了,说到背钻,这种新的差分结构是需要2个不同层的背钻,比普通走线多一种背钻,是因为这个原因使大家觉得成本更高吗?


  4.  Skew:这里很多人也提到了对内的skew是不一样的,因为两个不同的层,过孔的长度肯定会不一样。是的,这个可能是这种差分结构最大的劣势。怎么可以解决这种问题呢?高速先生想能不能从走线的绕线来补偿过孔的长度差,就好像同层的BGA差分线也是在里面也是天然会产生不等长是一样的;另外有一个point大家有没有想过,从高速先生的这种测试走线来看,并没有在远端或者终端去补偿过孔的skew,大家可以想想高速先生是怎么做到的哈??


  5. PCB设计软件不支持?这个我们组内的PCB工程师画这块测试板的时候就发现了,真的是不行。这个后面有没有可能可以支持,高速先生也很着急哈!


后面神补刀一句,无论这种方法成还是不成,我们高速先生只是基于扩展大家的视野而研究的。Anyway,看到这篇文章非常高的阅读量和回复数量,我们的目标算是达到了。(#^.^#)


(以下内容选自部分网友答题)

这种很早就有研究过了,有优势也有劣势,好处你都讲了,不好的有没有考虑参考GND的pp或者core不同,导致单线不对称,第二层间偏位,一般单板层偏都有5mil了,你设计两者一样,其实加工出来各种各样,带来阻抗一致性,skew等各种问题,第三过孔问题,一个深一个浅,带来了差分线不对称。这种走法我想终究会用到的,就是要解决各种加工精度问题    

@ 白开水

评分:3分

这种差分结构太新奇了。1.层叠压合时,蚀刻做线时对位偏移问题。方法:不对位。使用板芯直接蚀刻,这样线路偏移在0.1mm以内。2.换层过孔不对称问题。方法:a.放送芯片放顶层,P和N差别为+d;接受芯片放底层,差别为-d;负负得正,将错就错能变对。b.不用过孔,吴老师的著作中有一章讲把电容电阻放在板内,不知道也能把芯片放在板内。3.差分画线不习惯。方法:a.以前99画同层差分线、绕等长是控制好间距不变绿一根一根画,一点一点扭。由于上下线路对称,画好一根后直接克隆到下层。b.以客户为中心,倾听客户心声是华为文化之一。画图员作为软件的使用者,能否向供应商放映用户体验和建议呢。    

@ 山水江南

评分:2分

看起来很不错。对于设计来说其实也可以很容易实现,但是是否考虑过成本的考虑,一般情况下GSSG这种结构是为了节约成本,如果一对差分线就占去两层,恐怕与节约成本相违,另外也的考虑加工问题等。虽然说信号,时延等比较好,但是还得综合考虑下    

@  Jamie

评分:3分

以前这么设计过一次,实际证明很浪费层,原本只阻断一层的走线通道,这样设计后,发现两层都被阻断了    

@ 飞飞

评分:2分

严格差分是不用这种的,楼主的仿真应该过于理想化,很多时候分两层走各自的参考平面是不一致的,速度高起来了,这种方式想达到楼主仿真效果,极度浪费空间与叠层    

nice

评分:2分

主要还是成本,这种方式制板成本会增加!    

@ 开颜

评分:2分

怎么可能不换层,你这个设计明显是内层走线,始终要到表层连到设备上的,过孔不可避免    

@ 吉祥

评分:2分

这个方式,之前弄FPC   cable 时候有想到过PCB 上也可以这么玩,没做过仿真。问题也有,一个是换层,VIA 处不好处理,下孔处以及via   stab,二是参考层面,上下两层都需要铺GND,灵活性利用性不大    

@ 箴言

评分:2分

针对阻抗这个层间距是不是可调范围变小了。而且生产精度需要提高    

@ 骷髅头

评分:2分

这么做,差分阻抗不好做高啊,一般做个70~80欧姆就不错了。要想匹配90.100欧,挺难的,会牺牲其它方面,比如厚度    

@ 胜利

评分:2分

这么做,差分阻抗不好做高啊,一般做个70~80欧姆就不错了。要想匹配90.100欧,挺难的,会牺牲其它方面,比如厚度    

@ 胜利

评分:2分

这么做,差分阻抗不好做高啊,一般做个70~80欧姆就不错了。要想匹配90.100欧,挺难的,会牺牲其它方面,比如厚度    

@ 胜利

评分:2分

首先为此点赞。积极,探索,创新
而个人理解:理论上确实可以,实际上问题很多的。
设计上的控制方式,不好约束;
生产制造的不理解,沟通困难,不便于操作
除非极为特殊的情况,否则不推荐。    

@ 小黑

评分:3分

记得之前有篇文章讲工艺就提到,GSSG,间隔平行线本来没有串扰,层叠偏移造成串扰严重。这个层叠也会遇到工艺问题吧,5mil以下的线宽感觉不好控制    

@ 牛锴

评分:3分

差分对中除PN耦合外还有对地的耦合,如果是带状线还好,如果是微带线   那表层的线阻抗很难控制把?    

@ 咚咚

评分:2分

还不具备工程应用普及吧,就目前的EDA软件实现上就用难度,目前画图软件都是层的设计架构,这种跨层的设计方法,实现工具上不支持;不过目前看对比结果,不错的性能,脑洞够大,世界够宽    

@ GFY

评分:3分

多一种方式,多一种选择,有创新当然是好事情;优势:对于emi来说,回路平面在切面,可以更好地发挥地环的保护作用;能改善玻纤效应;当然创新之初对于推广有一些难点:si9000之类不支持该模型,难不成我要用hfss去仿真;cadence软件如何去设置也是问题;既然贵司有做这方面的产品,请不吝赐教方法!    

@ 张广平

评分:3分

这种差分线的队内耦合程度相比普通的差分线要强,抗共模干扰的能力也强些,但是不好设计,难度包括,得考虑相邻层的间距,画图软件上不好实施,两层走线的左右两边都要预留包地的间隙,相当于减小了走线空间。

@ 涌

评分:3分

从pn   balance的角度讲,确实有优势,但是缺点估计在因为pn的参考地其实不是同一个地,邻层噪声耦合以及回流阻力不一致的问题,估计你的模型没有充分考虑到。还有就是per   preg的不一致导致的pn阻抗均值的偏差不知怎么量化……    

@ TROY

评分:2分

虽然能减小玻纤效应的影响,但是阻抗控制,延时控制,在设计中是存在压力的,对于层叠设计压力也会比较大,限制因素还是比较多的,推广的话,还需要优化一些问题点    

@ zaki

评分:3分

就问问咋个走规则咋个设置?阻抗咋个计算?如果这样走的话,那么这两层如果还有其他线的话,阻抗影响会不会很大    

@ jie

评分:2分

这种方式非常新颖,赞!单独做个实验板验证一下没问题,但感觉在实际工程应用上还要考虑考虑,各层的阻抗控制.延时等。加工难度和加工成本可能要增加啦。各层的耦合情况,过孔处理等可能在工程实际中不像实验板那么理想。    

@ 杆

评分:3分

从理论来说,相邻层这种差分走线耦合会更好,也会在一些类似T拓扑结构差分更好走线,但是考虑过孔影响,两条差分信号都在中间层还容易保持对称,但是有时候是一个在表面一个在内层就会有过孔的影响存在导致P/N不对称,所以个人认为这种差分走线方式还是要依情况而定,就像好多高速信号走线布局也很灵活。    

@ libery.li

评分:3分

这个方式串扰好像要比同层的差些,可以对比下。层偏应该也会对性能有影响。    

@ 两处闲愁

评分:2分

1,这种有线方式适用于超高速信号2,有线花的时间多,修改花的时间也多3,一般6.25g以下的信号不建议这样有线,过设计    

@ 欧阳

评分:2分

11度走线设计难度大,耗时长,但是对于超高速信号来说,是有好处的,但不宜什么信号都走11度,不应该过设计,毕竟时间就是金钱,人力也是金钱。
另外,普通走线搭配制板旋转一定角度,也可以达到11度走线的效果,就是板材利用率低一些,单价贵一些。    

@ Ben

评分:2分

使用多阶hdi或者任意层过孔,过孔并不是什么大问题。两个叠着放的L   L。参考层的距离倒是不太好在设计中把握。    

@ 海绵宝宝

评分:2分


更多精彩留言,请点击左下角原文阅读~

查看我的积分,回复关键词“2019积分”;

看看我能兑换什么礼物,回复关键词“积分商城”;



————你可能错过的往期干货————

哇!一种很新颖的差分走线方式

宝藏文,高速先生所有原创技术文章,戳戳戳!

高速先生 一博科技自媒体,用浅显易懂的方式讲述高速设计,有“工程师掌上图书馆”之美称,随时随地为网友解答高速设计技术问题。
评论 (0)
  • 多极电磁铁的核心应用领域一、工业制造领域1.‌磁性材料处理‌:用于多极磁环充磁,通过四极、六极或八极磁场设计,使磁环获得均匀或梯度分布的磁性能,提升电机、传感器等设备的效率‌。在电子束焊接中控制电子束的聚焦和偏转,增强焊接精度(如精密电子元件加工)‌。2.‌机械控制与自动化‌应用于旋转磁场导向系统,优化工业机器人、自动化产线中磁性物料的传输路径。配合电磁吸盘用于起重设备,实现对金属部件的快速吸附与释放,提高搬运效率。二、科研实验领域1.‌物理与材料研究‌在实验室中生成径向梯度磁场或均匀磁场,用于
    锦正茂科技 2025-04-16 09:39 96浏览
  • 瑞芯微电子(Rockchip)是国内领先的AIoT SoC设计制造企业,专注于智能应用处理器及周边配套芯片的研发。飞凌嵌入式作为瑞芯微的战略合作伙伴,已基于瑞芯微RK3399、RK3568、RK3588、RK3576、RK3562和RK3506系列处理器推出了多款嵌入式主控产品,包括核心板、开发板和工控机,这些产品已成功帮助数千家企业客户完成了项目的快速开发和落地。本文将系统地梳理飞凌嵌入式RK平台主控产品在开发过程中常用的命令,助力更多开发者快速掌握RK系列芯片的开发方法。01、查看CPU温度
    飞凌嵌入式 2025-04-16 15:50 182浏览
  •   网络链路攻防战术对抗仿真系统软件深度剖析   一、系统概览   北京华盛恒辉网络链路攻防战术对抗仿真系统软件,是专为网络安全领域攻防对抗需求打造的高仿真平台。它模拟真实网络环境中的攻、防行为,为安全研究人员以及红队、蓝队提供实战训练和策略验证工具。该系统以动态仿真技术为核心,融合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分析,实现攻防战术的自动推演与可视化展示 。   应用案例   目前,已有多个网络链路攻防战术对抗仿真系统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显著成效。例如,北京华盛恒辉和北京五木恒润网络链路攻防战术对抗仿
    华盛恒辉l58ll334744 2025-04-16 14:42 105浏览
  • 2025年4月13日(中国武汉)——在全球经济分化与地缘政治不确定性加剧的背景下,科技与金融的深度融合已成为推动创新与繁荣的关键动力。为实现科技创新、产业进步和金融发展有机结合,发挥金融对科技创新和产业进步的支持作用,国际金融论坛(IFF)科技金融委员会启动大会暨首届科技金融圆桌会议于4月13日在湖北省武汉市武汉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成功举行。同时,IFF科技金融委员会由国际金融论坛IFF与武创院联合成立。本次大会汇聚了来自政府、产业与学术研究机构及金融等多领域的精英,共同探讨科技金融如何更好地服务
    华尔街科技眼 2025-04-15 20:53 110浏览
  •   水下装备体系论证系统软件全面解析   一、系统概述   水下装备体系论证系统软件是针对水下作战、资源勘探、海洋工程等需求,专门设计的信息化论证工具。该系统通过集成建模、仿真、优化等技术,对水下装备体系的使命任务、环境适应性、技术参数、作战效能等进行全流程分析,为装备体系设计、方案权衡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应用案例   目前,已有多个水下装备体系论证系统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显著成效。例如,北京华盛恒辉和北京五木恒润水下装备体系论证系统。这些成功案例为水下装备体系论证系统的推广和应用提
    华盛恒辉l58ll334744 2025-04-16 17:03 175浏览
  • 一、引言:健康管理数字化浪潮下的血压监测转型在慢性病高发与老龄化加剧的双重压力下,家庭健康监测设备正从“被动测量工具”向“主动健康管家”演进。传统血压计虽能提供基础数值,却无法解决用户的核心痛点:数据如何解读?异常如何干预?风险如何预防?WT2605C芯片方案的诞生,通过“AI对话+云端互联+个性化服务”三重技术突破,重新定义了血压计的价值边界——它不仅是一台测量仪器,更是一个全天候在线的健康管理生态系统。二、传统血压计的局限与用户需求升级1. 功能单一性困境数据孤岛:仅显示收缩压/舒张压数值,
    广州唯创电子 2025-04-16 08:55 174浏览
  • 4月15日,京东全球购迎来十周年生日。为了回馈广大用户十年来的支持与信赖,早在4月初,京东全球购就已率先开启十周年庆典活动,为消费者带来了一场消费盛宴。来自全球各地的进口好物,以全场进口大牌1元抢、爆品低至5折、跨店每满200减30的优惠价格被呈现在消费者面前。同时,在迎来十周年庆典之际,京东全球购还宣布,未来一年,将投入亿级资源,升级四大商家扶持举措,包括提供仓配和流量等多项补贴,推出扶持新品、新商家等举措,助力更多进口商家降本提效,在京东获得可持续、高质量成长。十年如一日 打造跨境购物首选平
    华尔街科技眼 2025-04-16 16:18 136浏览
  • 在这个AI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人工智能(AI)已经逐渐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从工作到学习,从娱乐到医疗,AI都在以其独特的方式改变着我们的世界。作为一名计算机专业的大学老师,我近期有幸阅读了《AI帮你赢:人人都能用的AI方法论》一书,深感这本书不仅为专业人士提供了宝贵的AI使用技巧,更为广大学生打开了一扇通往AI世界的大门。 《AI帮你赢》一书于2024年12月正式出版,也是紧跟时代发展的一本书,最新的日期。这本书以通俗易懂的语言,系统地阐述了人工智能的核心理念、应用场景及实践方法
    curton 2025-04-16 21:47 117浏览
  • 四、芯片封测技术及应用场景1、封装技术的发展历程 (1)DIP封装:早期分立元件封装,体积大、引脚少; (2)QFP封装:引脚密度提升,适用于早期集成电路。 (3)BGA封装:高密度互连,散热与信号传输优化; (4)3D封装:通过TSV(硅通孔)实现垂直堆叠,提升集成度(如HBM内存堆叠); (5)Chiplet封装:异质集成,将不同工艺节点的模块组合(如AMD的Zen3+架构)。 (6)SiP封装:集成多种功能芯片(如iPhone的A系列SoC整合CPU、GPU、射频模块)。2、芯片测试 (1
    碧海长空 2025-04-15 11:45 346浏览
  • 三、芯片的制造1、制造核心流程 (1)晶圆制备:以高纯度硅为基底,通过拉晶、切片、抛光制成晶圆。 (2)光刻:光刻、离子注入、薄膜沉积、化学机械抛光。 (3)刻蚀与沉积:使用干法刻蚀(等离子体)精准切割图形,避免侧壁损伤。 (4)掺杂:注入离子形成PN结特性,实现晶体管开关功能。2、材料与工艺创新 (1)新材料应用: 高迁移率材料(FinFET中的应变硅、GaN在射频芯片中的应用); 新型封装技术(3D IC、TSV硅通孔)提升集成度。 (2)工艺创新: 制程从7nm到3nm,设计架构由F
    碧海长空 2025-04-15 11:33 304浏览
  • 一、引言:智能化趋势下的学爬玩具开发挑战随着早教理念的普及,学爬玩具作为婴幼儿早期运动能力开发的重要工具,市场需求持续增长。然而,传统学爬玩具开发面临多重挑战:需集成红外遥控、语音交互、电机控制等多模块,开发周期长、硬件成本高;复杂的红外编解码与语音功能实现依赖工程师深度参与,技术门槛陡增。如何以更低成本、更快速度打造差异化产品,成为行业亟待解决的痛点。二、传统开发模式痛点分析硬件冗余红外接收模块、语音芯片、主控MCU分立设计,导致PCB面积增加,BOM成本攀升。开发周期长需工程师独立完成红外协
    广州唯创电子 2025-04-16 08:40 157浏览
我要评论
0
0
点击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 我知道啦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 我知道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