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国内高压互连与线束技术领域的领军企业,中航光电以“创新驱动·智联未来”为主题,携多领域技术成果亮相2025年慕尼黑上海电子展。线束世界有幸邀请到中航光电新能源汽车事业部产品经理李昊,与我们在对话中一同深度解读中航光电的技术布局与行业洞察。
高压快充、智能互联,双擎驱动创新
在电动化浪潮下,中航光电的高压连接器产品成为展台核心亮点。其第三代高压大电流连接器系列已全面适配800V平台量产车型,支持“充电10分钟,续航400公里”的超快充需求,市场占有率持续领先。此次展出的集成化车载动力互连解决方案,年销量突破3000万套。“在汽车电动化领域,我们已构建起覆盖全场景的高压互连解决方案矩阵,包括自主研发的大功率快充连接系统、片式高压大电流连接器、高压小电流连接器以及集成化连接器等等。”李昊向线束世界透露道。
充换电领域,中航光电重点展示了新一代国标、欧标、美标交直流充电产品及模式2、交流桩、V2L等充放电设备。李昊强调:“中航光电的集成式充电枪产品,通过射频与蓝牙技术,充电枪可实现自动开盖、电流调节及预约充电功能,将显著提升用户体验。”
针对智能网联领域,中航光电则展示了Fakra、Mini Fakra、以太网、摄像头产品等。李昊向线束世界介绍道,“中航光电在这领域的产品特点是低成本、高性能、高可靠,全系列产品自主生产,成本可控,性能表现优异。”除平台化产品之外,中航光电这次还带来了全新的摄像头产品,尤其是一体化后盖与浮动摄像头的方案,独有的专利结构,可以满足XYZ三个方向0.5mm的极限容差,为摄像头的可靠传输带来更多可能。
轻量化革命,铝代铜技术实现三大核心跨越
面对汽车轻量化趋势,中航光电在铝导体应用上取得突破性进展。针对大功率快充场景,创新开发出Busbar系统解决方案,攻克铜铝界面电化学腐蚀难题,端接电阻低于5μΩ,载流能力提升至1000A,并形成从充电插座到电池包的全链路产品矩阵,批量应用于国内头部新能源车企的800V平台车型。
此外,片式铝基接触件技术在不增加体积的前提下,将连接器重量减轻了25%。中航光电还构建了铝导体全生命周期可靠性验证体系,开发出涵盖电化学腐蚀抑制、铝材质电镀技术等多项关键技术,使产品耐久性达到铜材方案的水平。“高压互连铝代铜技术已完全满足车规级严苛要求,为行业轻量化发展提供了可量产的完整技术路径。”李昊表示。
高压、智能双线并进,锚定未来赛道
谈及未来3-5年趋势,李昊向线束世界透露,高压系统及充换电领域的需求将聚焦两大维度:“轻量化纵深”与“场景适配性能提升”。在高压电气架构技术趋于成熟的背景下,行业将加速向"克重必争"的轻量化纵深发展,同时对极限工况下的可靠性提出更严苛要求。
而中航光电针对未来的发展,也有自己的布局与技术演进。“基于铝代铜技术,推出第四代高压连接技术及产品,实现载流能力相当的条件下进一步减重;平台化开发多角度出线高压连接器,实现整车紧凑空间下的轻松布线;针对“油电同速”的客户需求,平台化开发大功率快充连接器及Busbar解决方案,载流能力捅破1000A。针对特殊应用场景EMC挑战,开发双层电磁屏蔽结构,提升EMC性能针对电驱、压缩机等场景,开发满足USCAR V3振动等级的高压连接器产品;针对多元化应用需求,开发智能化多功能充电产品,满足各类客户个性化需求。”李昊详细介绍道。
未来,中航光电将通过"平台开发+场景适配"的技术组合拳,持续为行业提供兼具前瞻性平台化与深度场景适配的系统解决方案。
在智能网联领域,随着L3级自动驾驶普及,传感器与算力需求激增。中航光电正积极推进小型化、集成化、轻量化产品的开发,以应对汽车的智能化所带来的应用需求。
本土化协作筑牢交付壁垒
全球供应链波动下,中航光电通过三大策略构建抗风险能力:核心原材料100%国产化、关键供应商至少双备份、大宗物料提前2-3个月备货。“本地化协作与前瞻性储备,确保我们在任何环境下都能稳定交付。”李昊总结道。
结语
从高压快充到铝代铜技术,从智能化设备到供应链韧性,中航光电的技术演进路径清晰体现了其对行业趋势的精准把控。随着汽车电子向高压化、轻量化与智能化加速迈进,中航光电的“平台开发+场景适配”战略,或将为全球车企提供更高效的互连解决方案,持续引领产业变革。
往期精选
赢领智电,泰科电子如何以敏捷战略赋能中国汽车行业
赢领智电,乘势敏行 | TE Connectivity亮相2025慕尼黑上海电子展
骄成超声与苏州住电装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携手推动超声波技术创新应用
特朗普拟暂缓汽车关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