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权威部门道路交通安全研究中心官方公众号“交通言究社”发表《智慧领航,安全护航——智能网联汽车辅助驾驶功能使用须谨慎》一文,提到近期因驾驶人错误使用辅助驾驶导致的交通事故,并揭示其原因——部分驾驶人对辅助驾驶的认知不到位,误以为“辅助驾驶=自动驾驶”。
文章指出,部分驾驶人开启辅助驾驶功能后做出玩手机、睡觉、聊天、吃东西等危险行为,不仅违反了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也对其他道路使用者的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事实上,当下一些车企对智能驾驶过度营销,其行为可能已经触碰到法律的高压线。
若车企夸大辅助驾驶功能误导消费者购买,依据《广告法》可对虚假宣传行为处以广告费用5-10倍罚款。
若虚假宣传,情节严重,可能触犯《刑法》第二百二十二条,可对责任人处2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或单处罚金。
刑法第二百二十二条 虚假广告罪
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违反国家规定,利用广告对商品或者服务作虚假宣传,情节严重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权威部门这篇文章对于当下过热的智能驾驶而言是及时雨,让企业在推销电车时不敢继续像过去那样胡乱宣传。事实上,最近某一直鼓吹智能驾驶的车企在新品发表时,就没有像过去那样高调鼓吹智能驾驶。
对于现阶段的智能驾驶,铁流一贯的看法,这玩意就是安全隐患和智商税。
至于那些拼命拿智驾做宣传的车,大家要明白,这款车其他方面一定普遍很一般,其他方面一定是乏善可陈。
比如沃尔沃安全,就重点宣传安全,不会宣传智驾。
比如雪铁龙底盘好,就重点宣传底盘,不会宣传智驾。
比如日系省油、耐用,就重点宣传省油和一车传三代,不会宣传智驾。
一定是那种各个方面都不行的车企,实在找不出优点了,才会拼命宣传智驾。
另外,最近权威部门的官方公众号对虚假宣传智能驾驶可能面临刑事处罚风险进行说明,根本原因是智能驾驶技术不成熟,安全隐患较大。直接原因是Su7事故后,3人死亡网络舆论热度高。
这中间少不了小米竞争对手在背后推波助澜,本来这些海军的目的是攻击小米,结果引发了全社会重新审视智能驾驶技术,并触发了权威部门对智能驾驶的规范和整顿。
恰恰某家电车就是以智能驾驶为噱头割韭菜的,反而Su7在宣传上就是性能车刷赛道,并不像某家的电车那样依然智能驾驶讲故事割韭菜。可以说,这波原本是火烧小米的饱和式攻击,最终把某家电车吹牛皮的工具给废了。
舆论饱和式攻击的回旋镖莫过于此了。
希望未来车企能够负责一些,不要为了利润盲目推广存在安全隐患的技术。
希望相关部门能够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充分维护健康市场秩序,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