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3级智能驾驶逐渐从技术验证迈向量产落地,传统整车架构面临全面革新。
岚图汽车在2025年发布的“天元智架”智能化架构,首次系统性融合青云L3级智能安全行驶平台与鲲鹏L3级高阶智能驾驶系统,代表了国内新能源智能化架构领域的技术跃迁。
通过全栈自研轴向磁通电机、分布式驱动、全主动悬架、线控制动、线控转向等核心技术模块的集成,岚图正在构建一个真正为L3级别智能安全出行而生的整车智能化底座。
我们将从架构技术背景、核心系统能力及其工程实现路径进行深度解读,讨论对汽车智能底盘、电驱系统以及未来整车智能演进路径的影响。
整车智能底座:
岚图“天元智架”架构概览
岚图天元智能架构的提出,是汽车产业智能化发展大势中的一次“结构性升级”。
最大的突破在于:将电驱动、电控底盘与高阶智能驾驶功能融合在同一架构体系内,不再是“拼装式整合”,而是“自下而上的统一规划”,体现为对动力底层、底盘域控制到智能决策的深度协同。
传统车型智能化演进过程中,架构设计往往滞后于功能实现。
但岚图通过“智架”+“智驾”融合开发模式,在底层技术预研阶段就已考虑L3级智驾的需求,形成以电驱动、底盘域智能控制、冗余安全机制为主干,感知-决策-执行一体化的智能架构体系。
岚图天元架构基于新能源车平台,进一步集成线控制动、线控转向、后轮转向等高度电控化的执行系统,使整车具备可预测、可控制、可冗余的运行能力。
平台具备横向拓展性,可覆盖岚图未来5-7年所有中高端L3车型,具备强烈的技术可持续性。
真正的L3自动驾驶对“可靠性”和“安全冗余”要求极高,这不仅依赖于传感器融合算法,更依赖底盘和执行系统的实时响应能力。
岚图通过高压电液主动悬架、线控系统集成、四电机驱动冗余,真正实现架构级别的行驶安全设计。
● 轴向磁通电机:驱动电机领域的“新势力”
在L3级智能架构中,驱动系统不仅要强,更要灵活、冗余、可控。岚图自研的轴向磁通电机正是对传统电驱技术的突破式革新。
传统电机(径向磁通)因磁通路径长,散热受限,在高功率应用中难以突破体积约束。
而轴向磁通电机则以转轴为磁通方向,磁场更集中,形成短磁路结构,不仅提高磁能利用效率,还降低铁损,最终使其在相同输出下体积缩小40%、重量减轻30%以上,效率高达97.5%。
岚图电机在关键指标上全面超越主流竞品,其模块化堆叠结构更便于多场景适配,是轻量化与高性能兼得的工程范本。
轴向磁通电机工艺复杂、制造一致性要求极高,但岚图通过13项专利、自研磁钢排布方式及精密定转子设计,突破了海外技术垄断,形成量产级落地能力,填补了中国在该领域的工程化空白。
● 分布式四电机驱动:赋能整车“全轮智控”
借助四颗高性能轴向磁通电机,岚图在新能源车率先实现全轮独立驱动控制,使L3级智能驾驶具备更精准、更快速、更安全的执行力。
智控驱动能力:
◎ 四轮扭矩矢量控制:实时调整各轮扭矩,90%响应时间≤50ms。
◎ 系统总扭矩2720N·m:远超行业主流,提升越野与城市脱困能力。
调头黑科技:
◎ 原地调头(四电机):实现自转轨迹,城市巷道也能轻松掉头。
这种扭矩级别与响应能力,让智能驾驶系统“说走就走、说停就停”,为L3行驶中临时避障、超车变道等复杂任务提供硬实力。
● 全主动悬架系统:从舒适到安全的双重提升
岚图全主动悬架系统由空气弹簧+电液泵+双阀可调减振器组成,配合AI算法实现车身动态控制与路况感知的闭环管理,堪称智能悬架系统的“黑科技”。
◎ 路面预瞄能力:40m识别距离,±20mm障碍可识别。
◎ 举升力:41000N高举升力,具备“跃障”能力。
◎ 悬架升降行程:200mm,适应性远超传统空气悬架。
主动悬架不再是“高级配置”,而是智能驾驶下“必须的传动接口”,高带宽、高算力控制能力,是L3架构实现“动态稳定性+驾乘舒适性”二者兼得的关键支撑。
技术落地路径
鲲鹏L3级智能安全驾驶系统通过鲲鹏瞰视网络、九算大模型和万象平台的协同,构建了感知-决策-执行的全链路智能化,集成48+传感器矩阵(4颗超700线激光雷达、12超声波雷达、16弹性波传感器、5毫米波雷达、11摄像头),实现220m超远距探测和全维环境感知,冗余备份确保单一传感器失效下的安全行驶。
超700线激光雷达的点云密度远超主流128线(识别15cm物体距离从50m提升至100m),结合双旗舰芯片(>1000 TOPS算力,延时比小算力平台低50%),支持复杂场景的毫秒级响应,如160km/h AEB刹停(L2仅130km/h)。
车云协同通过云端高保真场景训练和实时数据融合,优化大模型策略,例如识别临时锥桶改道后共享路况信息,提升后续车辆安全性。
智驾场景涵盖应急避让、复杂标识识别和银发老人守护模式,主驾可从驾驶员转为安全监督员,适度解放双手(支持刷剧、办公),车辆还可实现无人漫游、自主泊车等L3+功能,座舱成为“第三生活空间”。
● 从工程角度看,鲲鹏系统的核心优势在于其高算力与多传感器融合,700线激光雷达的点云处理需>500 TOPS实时算力,ECU需支持>10^6次/秒的数据融合,冗余设计(双芯片、双通讯通道)确保ASIL-D安全等级,但高算力芯片的散热(需液冷系统)和传感器矩阵的标定复杂度(需<0.1°角误差)对制造与维护提出挑战。
● 产业化方面,岚图天元架构首款车型“泰山”(全尺寸六座SUV)将于2025年内发布,搭载全套L3技术,定位科技旗舰,剑指高端市场;全新岚图FREE则以超5亿研发投入,整合华为高阶智驾与鸿蒙座舱,136项安全优化后瞄准中大型SUV市场TOP3。岚图与平安等保险公司合作推出的智驾险,进一步为L3智驾安全托底。
岚图“天元智架”是一个L3功能集合平台,更是中国自主汽车品牌向智能化架构转型的里程碑。
其前瞻性在于:不再依赖Tier 1供应链割裂的功能集成,而是以整车企业为中心主导架构设计、模块标准、数据闭环。
L3级智能驾驶技术仍处于法规、道路测试和用户接受度多方挑战的前期阶段。但岚图通过提前部署硬件接口、冗余电控底盘、通用电驱模块等设计,让平台具备“可开关”“可进化”能力,为后续L3-L4升级做好硬件基础准备。
智能化不能只做“加法”,而应回到“结构性革新”,核心价值不是某一单点技术领先,而是通过架构统筹力将一系列关键模块“软硬一体”融合,实现全车级别的智能控制闭环。
小结
岚图天元智能架构是对传统“架构造车”模式的一次重塑,将智能驾驶从“外挂”升级为“底层内生”,是智能电动时代背景下,中国自主品牌在整车智能化架构上的一次集体性跃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