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4月15日,李强总理在北京调研时强调,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扩大国内需求的指示精神,积极应对外部冲击,推动消费增长和内需扩大,其中,房地产市场作为促进内需的重要领域,成为重点关注对象。
■
政府已出台多项支持措施,如保障性住房再贷款、专项债等,尤其是在收购存量商品房用于保障性住房方面。
■
政府正在推动“好房子”建设,要求住宅项目安全、舒适、绿色、智能,这将进一步推动改善性住房的需求。
■
北京有望进一步调整限制性政策,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这对于房地产市场的复苏具有积极影响,尤其是北京市场的修复可能对其他城市产生示范效应。
■
房地产开发和改造领域的投资者可以关注这些政策支持的机会,特别是在保障性住房和高质量住宅的需求上。
■
前几年该行业曾受到大量关注和资本涌入,但到了2024年,市场热度迅速下降,融资、媒体宣传以及餐厅的推广均大幅减少,预制菜行业的前景不再被广泛看好。
■
以“预制菜一哥”味知香为例,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收入同比下降17.5%,利润也大幅缩水,尤其是肉类和水产类产品的销售下降显著。
■
随着企业数量从2021年的186家激增至2024年的10661家,行业的同质化竞争严重,难以产生显著的市场差异化。
■
2024年,卫生健康委已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制菜》列入年度立项计划,旨在规范预制菜的生产、加工、冷链物流等环节。
■
“菜园+餐饮+文旅”模式正逐步成为乡村振兴与田园经济的新亮点,特别是在健康饮食需求和文化旅游的结合下,这一模式不仅改变了传统农业的价值链,还通过沉浸式体验拉近了城乡的距离,成为了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革命。
■
这种模式的推行,不仅推动了乡村经济发展,也为城市居民提供了独特的田园体验,满足了他们对自然、健康生活的向往。
■
在餐饮之外,还可以结合亲子乐园、手工工坊、养生SPA等业态,这不仅延长了顾客的停留时间,也提升了人均消费。
■
像“从种子到菜品”的会员认养计划和季节性限定产品等创新策略,将增强客户的参与感与忠诚度,为企业带来更大的盈利空间。
■
通过教育项目、节庆活动和手作课程等方式,能够提升游客的参与感和对乡村文化的认同感,进而提高客户的回头率。
■
通过建立会员大数据系统、线上商城以及社交媒体的活跃推广,企业能够精准分析客户偏好,并通过低成本的方式扩大市场影响力。
■
2023年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接待游客32亿人次,推动了大量农民增收,政策的推动为这种新型文旅经济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4、《采伐非林地上的一般林木不再办理林木采伐许可证》摘要
■
新修订的《森林法》于2020年施行,并且对采伐管理进行了适当放宽,旨在更好地结合地方实际,促进科学合理的森林资源管理和生态保护。
■
新法下放了采伐限额审批权,使地方政府能够根据本地实际情况科学制定采伐限额,并简化了审批流程。
■
非林地上采伐的林木不再需要办理采伐许可证,且在林地上的采伐不再一律要求提交伐区调查设计材料,只有超过一定基准的才需提交相关材料。
■
新法减少了采伐设计的要求,特别是对于小规模的采伐,例如林农采伐的人工商品林蓄积不超过15立方米,可以通过告知承诺制审批,进一步简化了流程。
■
通过简化审批流程和提供便捷的在线申请方式,进一步提高了服务效能,也增加了林农的积极性,鼓励更多林农参与森林经营和资源合理利用。
■
在《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总体方案》中,明确坚持“农民自愿,政府引导”和“因地制宜”的原则,强调尊重农民的选择权。
■
对于木本油料树种(如油茶、油用牡丹等)的栽植,财政部和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已明确支持这些树种的营造,并通过林业改革发展资金提供支持,鼓励农民选择具有经济价值的树种。
■
从2014年到2022年,减碳与治污水平稳步提升,二者的耦合协调度从0.6457提升至0.9030,表明二者之间的协同效应从初级协同升级为优质协同。
■
大多数城市群已经实现了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治理的脱钩,但不同城市群的脱钩情况有所差异,反映出区域间的差异性。
■
长三角城市群是唯一实现新型城镇化所有子系统驱动效应的区域,其他城市群在不同子系统上的驱动效应存在一定差异。
■
关于(新型城镇化)NTU能否有效促进减碳与治污的协同治理,现有研究多聚焦单向影响,缺乏对二者协同效应的深入研究。
■
政府可以根据不同城市群的特点,采取针对性措施,如加大在长三角等地区的绿色低碳政策实施力度,并根据空间异质性差异,在其他地区优化新型城镇化策略,提升减碳与治污的协同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