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查看ADI慕尼黑上海电子展精彩花絮
为推动汽车朝着更智能、高效的方向迈进,ADI中国区汽车业务市场总监陈晟介绍了ADI应用于汽车的多项创新技术与方案,以及对未来趋势的把握。例如在汽车电池领域,ADI利用无线电池管理系统wBMS打造了“电池洞察”系统,这是一套云端数据分析系统,可通过wBMS系统将电池数据传至云端,利用基于SOC和SOH 的算法对每个电池包进行监测与监控,及时预警异常,还可提供二手电池分析,兼具经济性与实用性。
在智能座舱和ADAS应用上,ADI聚焦音频和视频两大领域。视频领域,面对摄像头分辨率提升以及座舱多屏应用带来的海量视频数据传输挑战,GMSL作为千兆比特视频数据连接方案,广泛应用于车内摄像头、雷达控制与车载信息娱乐系统等连接,支持高带宽、低延迟的数据传输,其三代产品不断提升性能,满足更高分辨率和帧率的需求。音频领域,A²B音频总线通过单根双绞线菊花链连接音频节点,简化音频系统布线,SHARC DSP持续迭代,支持路噪消除、个性化声区等对算力要求极高的复杂音频处理,且会针对不断增长的算力需求持续迭代。
在车载网络连接上,陈晟表示未来整车电子电气架构将会是多种总线并存,GMSL、A²B等专用总线满足特定实时性需求,而以太网将是骨干网络。ADI以10Base-T1S为基础,构建了E²B产品组合,支持点对点半双工传输,可实现全车时间同步、数据线供电,有利于软件集中和OTA升级,减少车内MCU数量,降低成本,是面向软件定义汽车的重要技术。
此外,ADI还提供覆盖高压到低压、包括48V系统在内的高可靠性、高性能电源解决方案,满足车载不同场景的需求。
在当前快速发展的市场环境下,加速产品开发和上市周期对客户至关重要。ADI深刻理解客户面临的挑战,致力于提供超越单个芯片的完整信号链及系统级解决方案,ADI仪器仪表事业部高级市场经理姜海涛展示了ADI在仪器仪表领域为加速客户开发进程而推出的四款核心解决方案。
首先是紧凑型阻抗测试分析模块,该模块集成了高性能硬件与复杂的校准、补偿算法,提供了一个“即插即用”的系统级方案。用户可轻松获取从直流到10MHz宽频率范围的高精度阻抗测量结果,适用于多领域阻抗测量场景,包括电池、半导体器件、电阻、电容、电感等被动器件测量,显著简化了测试系统的集成与开发。
其次是超低失真信号源模块 (ADMX1001/1002)。该方案基于业界领先的20位DAC,实现了极低的失真度和高稳定性,1kHz时THD可达-130dBc。输出带宽覆盖0-40kHz,并可通过DAQ方案扩展。作为一个系统级模块,它为需要精密、干净信号源的应用,如高精度ADC测试、音频分析提供了便捷、高性能的选择。
第三个是低延迟数据采集DAQ解决方案参考设计CN0584/5系列。该方案针对实时控制和硬件在环 (HIL) 仿真等对延迟极度敏感的应用,实现了从模拟输入采样到模拟输出复现端到端约200纳秒的超低延迟,同时保证了信号的高保真度。方案提供多通道模拟输入输出,并集成保护功能。
最后面对半导体测试等领域对数字控制环路的SMU日益增长的需求,ADI推出了这款支持+/-100V电压、+/-1A电流(多量程可选)、并可并联扩展电流能力的四通道数字化SMU参考设计,它集成了ADI最新的高精度ADC、DAC及高压放大器等关键器件,为客户开发高性能SMU产品提供了一个可靠、可加速开发进程的起点。
总体而言,ADI通过提供这些高度集成、经过验证的模块化解决方案和参考设计,旨在降低客户的设计门槛,缩短研发周期,助力其在竞争激烈的测试测量市场中赢得先机。
工业自动化市场正处于关键发展阶段,对技术创新和产业合作的需求愈发迫切。ADI中国区工业自动化行业市场经理祝臻在演讲中深入剖析了ADI 在工业自动化领域的技术布局与优势。
在工业自动化市场上,ADI与国际、国内众多行业巨头紧密合作,业务涵盖快流程、慢流程等各类工业场景。以工业连接为例,ADI积极布局IO-Link、工业以太网等前沿技术,相关产品具备低功耗、低延时的显著优势;60GHz短无线技术与无线充电技术结合,有望实现机器人关节无线连接和模块化量产;在工业智能机器人的应用中,ADI技术广泛覆盖电源系统、控制器接口及末端执行器应用等......正如祝臻所强调的,在解决当前和未来的任何工业应用场景挑战中,ADI在精密信号链、隔离技术、低功耗设计、工业检测和电源解决方案等方面持续探索,解决方案始终以高稳定、高性能而著称,深受客户青睐。
在流程自动化领域,10Base-T1L技术有望革新数据传输方式,而ADI一直与工业设备制造商合作,确保他们推出支持10BASE-T1L网络的系统;在最近火热的人形机器人市场,ADI也积极助力机器人实现精准感知、高效电机驱动与智能反馈。
在智能制造与工业自动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伺服系统作为核心控制部件,面临着高效化、集成化与快速部署的挑战。ADI Trinamic产品线经理高伟在演讲中全面展示了ADI如何通过软硬件深度整合,助力用户应对复杂控制需求。
例如随着设备电机数量激增,传统集中式控制方案因算力负荷大、系统复杂等问题亟待突破。ADI的核心策略是将先进控制算法,如FOC磁场定向控制集成至硬件芯片,通过固化硬件架构大幅降低主控制器负担。TMC9660是一款高集成伺服系统驱动控制芯片,集成了RAMP轨迹曲线,伺服环路控制(力矩环、速度环和位置环)、智能栅极预驱、运放以及LDOs,无需代码编程,2K-100K Hz的PWM载波频率,满足快速完成高性能伺服系统开发。
在软件层面,ADI电机驱动方案支持电机参数自动识别、PID 参数自动优化及系统滤波自动配置,无需手动输入复杂电机参数即可生成最优控制参数,极大简化调试流程。面对绝对值以及双编码器反馈的需求,ADI推出TMC8100支持市面主流多种绝对值协议包括SSI,BiSS-C,EnDt,Tamagawa,Nicon......具有高速SPI或UART接口和TMC9660配合使用或者反馈到MCU端,用于快速实现绝对值反馈的伺服系统开发。
针对不同电机类型,ADI构建了丰富的产品矩阵,可以提供以下几个执行器智能解决方案,包括步进电机、无刷直流电机、有刷直流电机以及电磁阀等,通过这些全栈式的解决方案,ADI能够助力用户简化伺服系统的开发流程,加速产品上市。
人形机器人产业正迎来高速发展期,ADI公司中国区产品市场经理张一峰全面分享了ADI在人形机器人领域的技术与解决方案,涉及环境定位与感知、实时控制和通信连接等多个方面。
多圈编码器对于实现精确的角度测量和位置反馈至关重要,特别是在机械臂的关节控制中。张一峰重点介绍了ADI新型的单芯片多圈和角度位置传感器ADMT4000,其特点在于断电后能够保持位置信息,无需重新校零,简化了系统设计。
此外高性能的视觉模块,结合图像信号处理器,能够实现快速、准确的物体识别和环境感知;在环境定位中,人形机器人可通过在各种关节和部位部署多个IMU,实现全面的运动检测和控制;同时ADI还关注机器人的电源管理,推出了包括电源管理IC和电池管理系统在内的全套解决方案,以确保机器人能够长时间稳定运行。在实时通信上,ADI提供了包括工业以太网、GMSL高速串行接口等多种选择,以满足机器人与外部设备进行高速数据传输的需求;夹持器对于人形机器人完成各种需要灵敏操作和准确执行的任务至关重要,夹持器通过采用先进的检测、控制系统和材料,增强了机器人与环境安全高效交互的能力……
在人形机器人部署方面的未来规划上,张一峰表示ADI将持续提升领域专业能力,推动系统集成技术的进步,致力于开发更多嵌入式和集成式硬件和软件解决方案。
慕尼黑上海电子展
还剩最后一天!
赶紧来ADI展台打卡呀~
展位号N5.200
👇点击探索ADI“芯”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