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份,拼多多宣布了一项惠商计划:“千亿扶持”。
这是继2024年“百亿减免”“电商西进”“新质商家扶持计划”一系列惠商举措后,又一项新的商家扶持战略。
未来三年内,拼多多拟投入资金、流量等资源超1000亿元,这笔巨额资金将重点用于帮助中小商家实现高质量转型升级,构建商家、用户、平台多方共赢的电商生态。
可以说,相比于之前,拼多多在对商家的扶持力度上空前升级。在电商行业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下,拼多多此举意味着,电商赛道的发展态势有了新的变化。
“惠商组合拳”正大放异彩
2024年四季度,拼多多营收达1106亿元,同比增长24%;全年总营收为3938亿元,同比增长59%。在电商行业陷入同质化竞争的泥潭时,拼多多以“减免+扶持+治理”的组合拳率先撕开了同质化竞争的困局,并逐渐成为带动整个电商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
其中,“百亿减免”累计为超千万商家实现提质增效,仅“推广服务费退返”一项就为商家每年降本数十亿,同时,商家保证金门槛普遍降低50%以上,例如,有义务商家在拼多多上开设了20家店铺,平台保证金下调后,一共退回了10000元,而这只是拼多多众多商家中的一个缩影。
如果说“百亿减免”是真金白银的让利,让超千万商家降低运营成本,那么“电商西进”则帮助商家进一步挖掘消费空间。
去年,针对西部物流成本高的痛点,拼多多承担偏远地区订单的中转费,使新疆、西藏等地的部分品类的配送成本降低70%以上。这一扶植政策,成功为商家打开了西部地区市场,迎来了销售的大爆发。
▲拼多多“电商西进”“新质供给”等扶持,助力西部糖心苹果直连全国市场。刘浩/摄
拼多多《年夜饭报告》显示,去年春节期间,平台上演“水饺西进”,甘肃、西藏、青海等西部地区的水饺销量同比增长371%。东部地区的海参、鲍鱼等海鲜水产也大规模涌向西部,销量同比增长183%。
新兴市场的打开,让不少商家的销售额实现可观的增长,极大点燃了拼多多商家开拓西部市场的热情,而这一趋势也成功激活了西部地区的产业潜能。
2024年第四季度,甘肃临夏牦牛肉、内蒙古酸奶糕等西部特产在平台销量同比增长120%,甘肃、内蒙古等产区的羊肉销量均实现翻倍增长,青藏高原的虫草、青稞麻花、藏式奶茶、黑枸杞,内蒙古的奶酪、炒米、风干牛羊肉纷纷进入东部消费者的视野。
作为特色产品消费的头部电商平台,不仅西部地区的特产在平台上大放异彩,会理石榴、周至猕猴桃、温县铁棍山药、东北沙棘养生茶、广西北海鲜虾酥、四川峨边鲜食笋、云南洱海留香米……同样在平台的表现皆可圈可点。
除了特色农产品,在拼多多一系列惠商组合拳之下,一大批产业带商家通过技术服务费、推广软件服务费的减免,每年节省了数十万元,为产品和服务升级留出了空间,开始享受到拼多多的惠商“红利”。
▲在“新质供给”加持下,惠东女鞋实现了产业升级,产业带工人月入上万。李孟麟 摄
比如在广东惠东女鞋产业带,拼多多联合商家研发的“加绒勃肯鞋”单日销量突破1.5万双,带动多家当地鞋企转型,产业带工人月入上万元。无独有偶,沧州化妆刷、六安婚纱、平度假睫毛、东海穿戴甲、亳州花草茶……都是拼多多推动产业带升级的成果。
惠商战略不仅重塑了平台生态,也促使产业集群逐步转向“新质供给”的发展阶段,进一步满足广大消费者的新需求。
去年双十一期间,拼多多多次助力“新质供给”直连全国市场,仅前两轮的订单量就累计超过6100万单。在平台扶持下,新质品牌销售额不断创下新增长,六安一家在拼多多上经营刚满一年的婚纱店,靠着新质供给的总销售额已达五六百万元。
这是一场由赛道内卷驱动的电商变革,拼多多以全面惠商的逻辑打破了原本的行业禁锢,在“先平台后商家”的理念驱动之下,一系列举措已初见成效。而某种程度上,拼多多的破局之路,也为电商行业未来转型升级提供了样本。
从“局部让利”到“全面惠商”
在“百亿减免”成功的基础上,拼多多的惠商之路正走的愈发激进。
随着“千亿扶持计划”的推出,拼多多在未来三年将投入超1000亿元资源,补贴范围进一步扩大,也就是说,在千亿扶持计划中,对于优质商家扶持将从原来的头部商家拓展到腰部商家,帮助更多的商家形成“减负-增收-创新”的正向循环,享受到平台高质量发展带来的红利。
过去几天,“千亿扶持”首批惠商新举措已完成落地:
供给侧,拼多多正式启动“2025多多好特产”专项行动,专项小组率先走进江苏连云港,后续还将深入四川、海南、山西、云南、山东等地,结合当地农特产业的发展需求,推出定向扶持方案,促进农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
例如,在连云港,“多多好特产”向当地商家提供了时令季节爆款、潜力水产商品、消费新趋势产品等平台消费洞察数据,赋能商家搭建全球时令海鲜供应链,并利用当地物流、加工、冷链等资源,逐步建立供应链的优势。
▲图源:“多多好特产”连云港产业区
而在需求侧,百亿补贴频道新增“100亿商家回馈计划”,针对报名百补特定营销活动的商家,平台将发放100亿元优惠券,协助商家拉动订单和交易,助力新质商家、新质品牌提升成交额。
2025年以来,拼多多的“国补”频道已覆盖20个省份,商品销量增长30倍以上。这种消费动能的释放,本质上是平台生态共建的结果,为了进一步给新质商家开拓市场增量,拼多多还对标“国补”价格力度,把补贴范围扩散至日用百货等类目。
平台生态上,在“百亿减免”的基础上,大幅下调大家电、二手数码等类目的店铺保障金,普遍降幅均超过50%,最高超过90%。酒柜、冷柜、便携冷热箱等大家电,行业商家的店铺保证金通常为10000元,调整后部分中小商家的保证金最低只需要500元。
另外,“千亿扶持”计划还将加大对跨境中小商家的补贴力度。
数据显示,早在2023年,我国有进出口记录的外贸经营主体就突破了60万家,其中,民营企业高达55.6万家。但目前,我国的出海供应链受到一系列外部因素冲击,中小商家在订单与利润的拉扯中举步维艰。
对此,“千亿扶持”会针对性地帮助跨境商家稳定生产,降本增效,应对出海风险。同时,在千亿扶持计划的帮助下,还能打开内销市场,找到新的增长之路。
简单来说,拼多多的“惠商”发展模式,正在重塑平台与商家的关系,也充分证明了拼多多对于商家的帮扶决心。2025年,拼多多还成立了“商家权益保护委员会”,全面研究商家需求,收集商家反馈意见,优化商家经营体验和服务机制,并因此相继推出了“异常订单预警”“低价风险预警”,持续加码商家权益保护。
在电商行业从流量争夺转向生态共建的关键节点,拼多多以“千亿扶持”计划为支点,撬动了平台高质量发展,也带动整个电商赛道将商家权益置于战略核心,通过资源投入,重构产业价值链,最终实现用户、商家与平台的三方共赢。
而在拼多多的推动之下,从 “百亿减免”到“千亿扶持”,这其实也标志着电商行业正在进入“全面惠商”时代。
拼多多再次改写行业规则?
2024年,我国全网零售额增长7.2%,连续12年成为全球最大网络零售市场,但光鲜数据背后却暗藏隐忧。
首先是最令人诟病的商家流量成本。目前,传统电商平台的流量营销费占到销售额的10-25%,夸张的能到40%左右,中小商家被迫陷入“不投广告没流量,投了广告没利润”的困境。
其次,供给侧同质化严重。国内有高达280多个产业带,涉及食品、家电和陶瓷35个行业,电商上游不缺产业带商家,也不缺少优质供给,但这些产业带从传统代加工发展而来,导致商家的产品同质化严重,只能依赖价格竞争,80%的工厂缺乏自主品牌,利润率长期维持在5%—8%。
另外,城乡之间的消费鸿沟还没有填平。时至今日,大部分地域特色商品与城市消费升级需求仍然存在供需错配,导致优质农产品出山困难。
拼多多“千亿扶持计划”诞生于上述背景中,这一计划不是简单的资金叠加,而是从降本减负、消费破圈、治理护航三个维度来重新构建用户、商家、平台生态。这两年,拼多多一再降低商家运营成本。
公开资料显示,在拼多多上,百亿补贴的佣金率仅为2%到3%,不参与百亿补贴的商家,仅收取0.6%的提现费,天风证券数据统计,早在2023年,各电商平台获客成本中,拼多多排在最低位。
本质上,拼多多此举也是对传统电商喜欢弱化商家的一次强力颠覆。而极大的成本节省也明显调动起了商家活力。
2024年,拼多多商家总数突破1420万家,618首周,百亿补贴的商家数量同比增长九成以上,农产品商家数量同比增长83%。“百亿补贴 + 新品牌计划”扶持公牛、小熊电器销量暴涨,公牛可伸缩数据线在拼多多销量突破百万条,小熊的便携式榨汁杯实现零库存周转。
当然,拼多多的变革绝非孤例。
过去一年里,电商行业呈现明显的“惠商”趋势,但拼多多的独特之处在于,其惠商战略始终与产业带升级深度绑定,在“新质供给”的有效探索下,曾经严重依赖外贸代工的传统产业,出现翻天覆地的变化。
以平度假睫毛为例,相关数据显示,得益于拼多多的扶持计划,平度假睫毛商家数量从几百家暴增至近4000家,快递单量井喷至日均30万件,直接带动6万余名从业者,年产值突破百亿大关,已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
产业集群转型背后的“输血+造血”模式,让拼多多的惠商理念迸发出巨大的社会价值。
《电商生态高质量发展与就业促进研究报告》显示:拼多多在国内累计激发就业岗位达到了5532.1万个,综合商家端带动直接就业、仓配物流端就业、平台员工就业以及间接就业四个维度。
同时,返乡创业的“新农人”在拼多多上已达10万多名,覆盖中国各大主要农产区。
当整个电商赛道还在纠结GMV 增速时,拼多多已将战略重心转向商家创新力、消费者满意度、社会效益。从百亿到千亿,先商家后平台,巨额投入战略在2024年初见成效,拼多多财报显示,平台高质量发展正在进入收获期。
种种迹象显示,拼多多作为新电商,在诞生的第10个年头,正在用“全面惠商”再次改写电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