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华为官网及余承东个人社交平台认证信息更新显示,其 “智能汽车解决方案 BU(车 BU)董事长” 职务正式卸任,仅保留 “华为常务董事、终端 BG 董事长” 身份。
华为官网显示,余承东出生于1969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硕士。1993年加入华为,历任3G产品总监、无线产品行销副总裁、无线产品线总裁、欧洲片区总裁、战略与Marketing总裁、终端BG CEO、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董事长等。现任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董事长。
在微博、抖音等平台,余承东的身份认证信息也同步进行了调整,取消了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董事长的描述。
截至目前,华为方面对此暂未做出回应。
这一调整标志着华为汽车业务战略深化 —— 车 BU 核心资产注入合资公司深圳引望智能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引望”),实现独立市场化运营,而余承东将聚焦终端业务与鸿蒙智行生态,推动华为汽车业务进入 “双轨制” 发展阶段。
车 BU 独立运营尘埃落定,引望成市场化新载体
此次调整的核心背景是华为车 BU 的实体化独立。2024 年 1 月,华为注册成立全资子公司引望,作为车 BU 独立运营的法人载体。2025 年 3 月 31 日,引望完成关键工商变更:华为持股比例从 100% 降至 80%,引入赛力斯汽车(10%)和阿维塔科技(10%)作为战略股东;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出任引望董事长,余承东与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担任副董事长,董事会成员涵盖多方车企高管,形成 “华为控股 + 车企参股” 的开放治理结构。
引望的定位是 “汽车产业共同参与的开放平台”,整合华为车 BU 的智能驾驶、智能座舱等核心技术,目标是打造 “需求 + 供给” 融合的共同体,而非单一技术输出方。华为承诺未来 8 年对引望保持不低于 5% 的持股,并明确 “不开展同类竞争业务”,以消除车企对 “华为造车” 的顾虑。
平安证券预测,引望成熟后年营收或达 1275 亿至 1650 亿元,有望成为智能汽车时代的 “新博世”。
从 “单兵突进” 到 “生态协同”,余承东角色再升级
余承东的卸任并非意味着他不再参与华为汽车相关业务,而是华为在汽车领域战略调整的关键一步:
·终端 BG 与鸿蒙智行的核心负责人:余承东将专注终端业务(如手机、消费电子)与鸿蒙智行生态,后者涵盖问界、智界、享界、尊界四大品牌,2024 年鸿蒙智行年销量达 44.5 万辆,其中问界 M9 上市首月订单超 2 万辆,成为 30 万元以上高端市场的标杆。
·引望副董事长,推动技术共享与生态共建:作为引望管理层核心成员,余承东将参与智能汽车技术的市场化推广,促进华为与赛力斯、阿维塔等合作伙伴的深度协同。
这一调整延续了华为 “不造车,帮车企造好车” 的战略。此前,华为车 BU 通过零部件供应、HI 模式(全栈智能解决方案)、智选车模式(鸿蒙智行)三轨并行,其中前两者归属车 BU,智选车归属终端 BG。
引望的独立运营,意味着 HI 模式与零部件业务从华为体系剥离,形成 “引望技术开放平台 + 终端鸿蒙智行生态” 的双轨架构,前者面向全行业输出技术,后者聚焦 C 端用户体验。
盈利突破与风险化解,华为汽车进入 “质变期”
2024 年华为车 BU 实现销售收入 263.53 亿元,同比激增 474.4%,首次盈利,远超预期。引望的股权多元化改革不仅缓解了华为的研发投入压力(2019-2023 年车 BU 累计投入超 206 亿元),更通过车企入股绑定核心合作伙伴 —— 赛力斯与阿维塔分别作为智选车模式与 HI 模式的代表,其入股标志着 “技术共创、利益共享” 机制落地。
值得关注的是,余承东的 “网红式营销” 曾推动华为汽车快速破圈,但也带来争议。2025 年 3 月小米 SU7 事故后,其过往 “智驾安全性超人类 10 倍” 的言论被重新审视。卸任车 BU 董事长后,余承东将更聚焦生态架构与资源整合,减少个人 IP 对业务的直接影响,推动华为汽车从 “激进扩张” 转向 “稳健运营”。
引望的独立被视为华为汽车业务从 “成本中心” 转向 “利润中心” 的关键一步。随着奇瑞等更多车企计划入股,引望有望成为跨品牌的智能汽车技术共享平台,打破传统供应链的零和博弈模式。然而,如何平衡华为技术主导权与合作伙伴的自主性,避免重蹈 “安卓系统与谷歌” 的生态争议,将是引望面临的长期挑战。
结语
余承东在华为的职业生涯与华为的崛起高度绑定。自2019年华为成立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以来,余承东一直主导该业务的发展,并推动了鸿蒙智行生态的建立。
本次的卸任,是华为汽车业务 “去个人化”、走向成熟治理的标志。随着引望的独立运营与鸿蒙智行的深化布局,华为正从单一技术供应商向生态平台构建者蜕变。这场看似 “减负” 的调整,实则是华为在智能汽车领域 “谋全局” 的关键落子。
对于余承东本人而言,此次调整是其职业生涯的又一次转型 —— 从终端业务的 “救星”、车 BU 的 “开拓者”,变为横跨终端与汽车生态的 “架构师”。放下“大嘴”标签、转向幕后布局,或许是华为汽车业务迈向成熟的关键一步。(责编:Luff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