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进入“金三银四”的全年第一个小阳春,化工领域的市场虽未出现预期中的火爆,但价格的上涨却是延续已久,其中双季戊四醇的价格表现尤为亮眼。从去年10月至今,双季戊四醇由2万元/吨上涨至5.5万元/吨,涨幅达175%。
双季戊四醇是季戊四醇的副产物,国内能够生产季戊四醇的公司不多,湖北宜化有6万吨产能,中毅达有4.3万吨产能,金禾实业有2万吨产能。至于双季戊四醇,产能就更少了,湖北宜化有8000吨产能,中毅达有5000吨产能。在双季戊四醇价格暴涨的刺激下,中毅达股价青云直上,一个月不到股价暴涨了180%,总市值从34.12亿元增长至73.58亿元,期间出现8次涨停。
这种暴涨与产业链上下游关联密切,让大众不禁猜测,双季戊四醇会不会如同去年TMA一样成为涨价“独角兽”?中毅达又会不会成为下一个正丹股份。而据涂料采购网了解,近期部分化工品涨幅明显,部分一飞冲天,部分则螺旋式涨涨跌跌,最终涨幅甚至超过100%,相关厂商赚得盆满钵满,而关联产业和下游客户则为了如何降本犯愁。
TOP 1 双季戊四醇:上涨175%
今年以来,双季戊四醇上涨33%至55000元/吨,较去年10月涨幅高达175.00%,目前高端货报价突破70000元/吨。这种广泛用于高端涂料、PCB光固化油墨等高附加值产业的原材料,伴随着PCB等高速发展进程,也迎来了较大的需求增长。
行业扩张减缓的同时,部分大型工厂搬迁、停产,如内蒙古某企业3万吨季戊四醇产能于2024年10月停产升级,预计2026年复产;湖北宜化4万吨产能因长江环保问题计划于2025年6月搬迁。成本端,甲醛、乙醛作为关键原料,供应受基础化工产能波动影响大,乙醛价格从2019年的8000元/吨涨至2024年的12000元/吨,预计2025年达13000-15000元/吨,有望继续推高生产成本。
TOP 2 硫酸:上涨90.11%
硫酸从低点到高点上涨323.5元/吨至682.5元/吨,涨幅90.11%。成本端,主要原料硫磺的全球供应缺口仍在增大,预计2025年将扩大至50万吨/月,中东资源转向印度、印尼市场,叠加红海航运危机,到岸成本增加32美元/吨,硫磺市场供应格局变化,共同推动硫酸价格上涨。
供需端,3月起安徽、湖北、广西等地主力酸企陆续检修,全国硫酸检修产能超380万吨/年,开工率跌破66%,云南地区某炼厂因搬迁停产,区域供应紧张,库存创三年新低。而春耕旺季,磷肥需求激增,钛白粉、己内酰胺等化工行业需求回暖,新能源产业崛起,都拉动硫酸市场需求增加。
TOP 3 新戊二醇:上涨45.63%
新戊二醇从低点到高点上涨4700元/吨至15000元/吨,涨幅45.63%。供应端,2025年是装置检修大年,一季度末开始工厂集中检修,如华昌化工与万华化学多套装置5月进入检修周期,累计影响产能超22万吨,叠加一季度部分企业短期检修,市场供应量同比减少约15%,现货供应紧张。
需求端,下游粉末用聚酯树脂、PETG、UPR和聚氨酯树脂等行业对其需求量日益增加,新戊二醇利润增加,产业链利润向其靠拢,企业价格调整空间增大。预计二季度市场供应紧张预期增强,下游企业和贸易商积极采购备货,将进一步推高价格。
TOP 4 硫磺:上涨43.96%
硫磺从低点到高点上涨743.33元/吨至2434.33元/吨,涨幅43.96%。国际上,全球硫磺主产国合约价持续上调,中国到岸价接近200美元/吨,中东资源转向印度、印尼市场,叠加红海航运危机,到岸成本增加32美元/吨,海外装置检修导致进口量下降。国内方面,2024年硫磺进口依存度约为47.2%,进口依赖度高,国内炼厂装置检修集中,如山东地炼受消费税政策影响,开工率持续下滑。
需求上,3-4月春耕备肥期,磷肥需求旺盛,钛白粉、己内酰胺等化工行业需求回暖,新能源产业发展,磷酸铁等新能源材料产能扩张,对硫磺需求快速上升。自2024年9月开始,港口库存持续下降,可贸易资源减少。场内参与者看涨情绪浓厚,持货资源捂盘惜售、挺价运作,推动硫磺价格上涨。
TOP 5 硫酸钡:上涨42%
硫酸钡从低点到高点上涨1200元/吨至4000元/吨,涨幅42.86%。原材料供应上,硫酸钡生产高度依赖重晶石矿,优质矿石资源稀缺,国内重晶石矿供应自2024年起紧张,2025年仍未缓解,其他原材料如元明粉因大气污染等问题面临临时停产限产,运输及煤炭成本增加,推高生产成本。
环保政策日益严格,部分硫酸钡生产企业产能受限,市场有效供给短缺。需求端,硫酸钡广泛应用于涂料、塑料、橡胶等领域,随着建筑行业复苏和工业生产扩张,涂料行业对其需求增加,塑料、橡胶等行业的稳定发展也支撑了市场需求。当市场参与者预期硫酸钡价格上涨时,囤货行为增多,部分投机者操纵市场供需关系,加剧价格波动。
TOP 6 三氯甲烷:上涨38.84%
三氯甲烷从低点到高点上涨783.33元/吨至2800元/吨,涨幅38.84%。需求端,约80%的三氯甲烷用于生产二代制冷剂R22,冷库及工商领域对其仍有刚需,新配额下发后,下游企业开工积极性提升,前期低价时部分企业储备原料库存,带动三氯甲烷企业去库。其余20%用于生产医药中间体和染料等,这些行业的发展也拉动了需求。
供应端,甲烷氯化物装置波动较小,产能利用率在75.71%,但前期下游企业囤货致使氯化物企业库存筑底。成本端,甲醇和液氯作为生产原料,2025年价格震荡走高,尤其是甲醇处于年度价格高位,推动三氯甲烷价格上升。
TOP 7溴素:上涨33.03%
溴素从低点到高点上涨7200元/吨至29000元/吨,涨幅33.03%。供应上,我国溴素对外依存度高,2024年达56.8%,2025年红海局势升温,进口溴素到货延期且未得到补充,国内山东卤水水位和品位下降快,有效产能收缩,企业整体库存水平不高。
需求方面,溴系阻燃剂作为溴素最大下游,随着装备智能化发展,覆铜板产量增长,有望带动溴系阻燃剂需求持续扩容,溴素在医药、农药等领域应用也不断拓展。2024年下半年以来硫磺价格持续攀升,传导至溴素生产成本,且二季度海运需求存在季节性改善预期,国际海运费用可能修复,溴素运输和储存规范要求高,增加成本也将推高售价。
TOP 8 R134a:上涨27.78%
R134a从低点到高点上涨10000元/吨至46000元/吨,涨幅27.78%。供给上,2025年生产配额减少0.74万吨,总量约11万吨,降幅6.3%,产能冻结,配额削减导致市场供应量减少,企业需保供空调厂订单,货源紧张。需求上,全球空调制冷需求年增4%,汽车保有量提升,汽车空调维修市场对R134a需求增加,出口需求同比增长15%。
成本上,制冷剂生产关键原料萤石供应偏紧,价格大幅上涨,推高氢氟酸等原材料成本,传导至R134a。配额政策促使行业整合,头部企业形成寡头垄断格局,议价能力增强,通过控量发货和联合挺价推动价格上升,出口订单支撑下,价格有望突破50000元/吨。
TOP 9 丙烯酸:上涨19.67%
丙烯酸从低点到高点上涨1200元/吨至7300元/吨,涨幅19.67%。部分丙烯酸生产企业进行装置年度检修或降负生产,上海华谊漕泾基地、宁波台塑等企业装置的检修,以及山东开泰石化老厂的停工检修,拉低了丙烯酸行业的开工水平,减少了市场供应量。近年来,我国丙烯酸行业集中度得以提升,限制了市场供应。上游主要原料丙烯价格上涨,致使丙烯酸生产成本增加,进而推动市场价格上升。
丙烯酸价格的上涨提振了市场信心。部分下游用户起初以消化合约为主,但价格的持续高位震荡,促使部分下游用户入市补货。市场参与者对未来市场走势的乐观预期,也进一步推动了丙烯酸价格的上扬。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带动了橡胶制品需求的上升,这些下游行业的复苏,极大增加了对丙烯酸的需求,成为推动其价格上涨的重要动力。
TOP 10 磷酸一铵:上涨18.64%
磷酸一铵从低点到高点上涨550元/吨至3500元/吨,涨幅18.64%。上游硫磺价格大幅上涨,国际硫磺市场变化及红海航运危机推高硫酸生产成本,进而传导至磷酸一铵;磷矿石价格坚挺,合成氨供应减量,北方日涨幅达50-100元/吨,增加生产成本。
春节后农业需求进入旺季,东北、华北等地春耕备肥启动,复合肥企业开工率提升,行业产能利用率达到近57%。且3月起安徽、湖北、广西等地主力酸企陆续检修,全国硫酸检修产能超380万吨/年,开工率跌破66%,云南地区某炼厂因搬迁停产,硫酸供应减少影响磷酸一铵生产,部分企业库存压力不大,有挺价意愿。
不难发现,以上涨幅较大的化工品,多是由于上游和下游共同作用而成,与此前披露的单靠上游压力传导和人为控销推涨有着明显不同。且以上的原材料产业链多具有周期性,例如二季度春耕带动了硫磺、硫酸、磷酸一铵的需求,电子、新能源等行业的发展,也带动了制冷剂、双季戊四醇等化工品的涨价。业内人士表示,造成涨价的因素没有消失,那么产品的价格就很难就迅速且大幅的降价,再叠加近期的加税风波,化工品的成本将间接提升,压力也会更大。
而对于靠近产业链中游的涂料化工企业而言,眼下重要的是如何确保成本方面不会崩盘,在未来的人为操控和众多不可抗力的作用下保住自身,继而冲刺品牌品质,在可能出现的蓝海机会中逆势突围。市场的不确定性,将成为一些中小企业倒下的重要因素,也会成为一些黑马的破局点。
中立 公信 人气 价值
来源:涂料采购网
声明:我们尊重原创,也注重分享;文字、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分享更多信息,不代表本号立场,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