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国加征关税事件成为全球焦点,苹果公司的全球供应链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iPhone等产品的价格或将迎来大幅上涨。
4月2日,美国宣布对全球数十个国家的商品加征关税,其中对中国商品加征34%的“对等关税”,叠加此前20%的关税,美国对华进口商品实际税率将达54%。作为回应,中国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于4月4日宣布,自4月10日起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商品加征34%关税,现行保税、减免税政策不变,此次加征的关税不予减免。
相关政策迅速在资本市场引发连锁反应。4月3日开盘,苹果公司股价迅速下行,连续两个交易日遭遇重挫,市值蒸发超5333亿美元,创下自2020年9月以来的最大跌幅。4月7日,苹果概念股持续大跌,歌尔股份、立讯精密、东山精密、鹏鼎控股、赛腾股份、水晶光电、东尼电子、工业富联、共达电声、恒铭达、国光电器等跌停,蓝思科技、信维通信、智立方、长盈精密、佳禾智能等多股跌超10%。
美国对华关税政策对苹果及其供应链的影响远不止股价。摩根士丹利的测算显示,新关税可能使苹果公司每年增加约85亿美元的成本。据彭博社消息,目前苹果90%的iPhone在中国组装,这意味着苹果将面临艰难抉择:要么自行消化成本,要么将成本转嫁给消费者。
分析师郭明錤指出,苹果可能通过压缩供应链利润、调整促销策略(如提高运营商补贴)来分摊压力。
近年来,苹果为分散风险,尝试将部分产能转移至印度、越南等地。然而,特朗普政府最新加征的高额关税进一步削弱了其供应链韧性。生产iPhone和AirPods的印度将被加征26%的关税,生产AirPods、iPad、Apple Watch、Mac的越南将被加征46%的关税,生产Mac的马来西亚将被加征24%的关税,生产Mac的泰国将被加征36%的关税,生产iMac的爱尔兰将被加征20%的关税。
如今,苹果在美国几乎没有进行大规模生产,其Mac Pro是在德克萨斯州制造的,但许多零件都是从中国和其他地方进口的,且销售数量有限。
分析师指出,美国制造业空心化问题严重,缺乏成熟的供应链和低成本劳动力,即使苹果在美建厂,成本也将远超关税影响。例如,新建一座工厂需4-5年,且美国缺乏配套基础设施。
因此,如果美国征收关税的目的之一是加速苹果在美国生产产品,那么这个目标在短期内不太可能实现。
眼下,苹果的困境折射出全球化供应链的脆弱性,未来,企业如何在政策与市场的夹缝中寻找平衡,将成为关键课题。
END.
往期推荐
期待你的点赞、在看、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