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汽车这个复杂而精妙的机械电子融合体中,线束扮演着极为关键的角色,堪称汽车的 “神经系统” 与 “血管”。它不仅构建起汽车电气系统的基本架构,更是保障各部件间信息传递与能量输送的核心纽带。深入探究线束在汽车领域的用处以及面临的问题,对于汽车技术的持续革新与产业发展意义重大。
线束在汽车领域的用处
构建电路网络,实现部件连接
汽车线束由铜质端子、电线电缆经压接工艺组合,并通过塑压绝缘体或外加金属壳体,最终以线束捆扎的形式,构建起完整且复杂的电路网络。从车头的大灯、发动机控制单元,到车身的车门传感器、车窗升降电机,再到车尾的尾灯、倒车雷达等,车身线束如同一个庞大而有序的 “交通枢纽”,将汽车内数量众多、功能各异的电气电子部件紧密连接在一起,确保整车电气系统的完整性与功能性。例如,车身线束大体呈 H 形布局,这种布局方式有利于高效地将各类信号和电力传输至汽车的各个角落,使各部件能够协同工作 。
传输电力,保障设备运转
汽车中的诸多设备,如发动机的启动电机、照明系统的大灯、空调系统的压缩机等,都需要稳定且适配的电力供应才能正常运转。不同规格的电线承载着不同强度的电流,满足了各个设备的用电需求。例如,主电源线像发电机电枢线、搭铁线等,通常需要 2.5 至 4 平方毫米的电线,以承载较大电流,确保关键设备的稳定运行;而仪表灯、指示灯等功率较小的设备,则采用 0.5 平方毫米规格的电线即可。线束精准地将蓄电池、发电机产生的电能,按照各设备的实际需求,安全、高效地传输到位,是汽车各设备运转的能量源泉 。
传递信号,支撑智能控制
在现代汽车智能化发展浪潮下,汽车电子控制系统高度复杂,传感器、执行器数量大幅增加。这些设备之间需要快速、准确地传递各种信号,以实现诸如发动机的精准喷油控制、自动变速器的换挡逻辑、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的环境感知与决策执行等功能。例如,遍布车身的各类传感器,如车速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等,通过线束将采集到的实时数据信号快速传输给汽车的中央控制单元(ECU);ECU 经过分析处理后,又通过线束向对应的执行器发送控制指令,如控制节气门开度、调节悬架软硬等。线束为汽车的智能控制提供了信号传输通道,是实现汽车智能化的关键基础 。
保护线路,提高系统可靠性
汽车行驶过程中,会面临各种复杂的环境条件,如振动、高温、潮湿、灰尘等。线束外部的绝缘体、金属壳体以及捆扎材料,能够对线束内部的电线电缆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绝缘体可以防止电线之间发生短路,避免因电气故障引发车辆事故;金属壳体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线束的机械强度,使其能够抵御外界的碰撞、挤压;捆扎材料则将众多电线有序整理,避免电线之间相互摩擦磨损,延长了线束的使用寿命,提高了整个汽车电气系统的可靠性与稳定性 。
线束在汽车领域面临的问题
复杂性大幅增加
随着汽车功能日益丰富,电子控制技术广泛应用,汽车上集成了大量电子设备,像 ADAS 系统、信息娱乐系统、电动动力系统等。这导致线束的长度和节点数量急剧上升,例如一辆高端汽车的线束长度可能超过 5 公里,连接点多达数千个。线束复杂性的增加,使得设计难度呈几何倍数增长,工程师需要在有限的车内空间内,精心规划线束的走向与布局,同时还要考虑不同线束之间的信号干扰问题。而且,安装过程也变得愈发困难,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差错,都可能引发信号干扰,导致某个或多个系统故障,严重影响汽车的整体性能 。
重量与空间限制难题
线束已成为汽车中第三重的部件,仅次于发动机和底盘。大量线缆的使用,不仅显著增加了车辆的重量,对于燃油汽车而言,会降低燃油效率,增加能耗;对于电动汽车来说,则会缩短续航里程。与此同时,汽车内部空间寸土寸金,过多的线束占用了宝贵的空间,限制了其他部件的布局与设计。例如,在追求车内空间最大化的当下,如何在有限的空间内合理布置线束,同时又不影响其性能,成为汽车制造商面临的一大挑战 。
电磁干扰(EMI)隐患
在汽车电气系统中,高频信号传输越来越普遍,如车载通信系统(如 5G 通信模块)、各类传感器数据传输等。然而,这些高频信号极易受到周围电磁环境的干扰,进而影响系统的稳定性。传统的屏蔽方法,如简单的金属屏蔽层,在如今高频、复杂的电磁环境下,已难以满足抗干扰需求。一旦线束受到电磁干扰,可能会导致信号传输错误、数据丢失,影响诸如自动驾驶辅助系统等关键功能的正常运行,对行车安全构成潜在威胁 。
严苛环境适应性问题
汽车在日常使用中,要经历各种极端环境条件,如高温(发动机舱内温度可达 100℃以上)、低温(寒冷地区冬季可达零下数十度)、高湿度(如雨天、洗车后)、强烈振动(崎岖路面行驶)以及化学腐蚀(如沿海地区的盐分侵蚀、道路融雪剂的腐蚀)。在这些恶劣环境下,线束的材料容易出现老化、性能退化等问题。例如,高温可能导致线束绝缘材料软化、变形,降低其绝缘性能;振动会使线束的连接部位松动,增加接触电阻,引发电气故障。线束在极端环境下的失效风险,严重影响整车的可靠性与耐久性 。
成本控制压力巨大
一方面,线束的复杂性增加以及高性能要求,使得其对材料的选择更为严苛,优质的电线电缆、高性能的连接器等材料成本高昂。另一方面,复杂的线束设计和制造工艺,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以及先进的生产设备,进一步推高了制造成本。在竞争激烈的汽车市场中,车企既要保证汽车的品质与性能,又要严格控制成本,以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如何在满足汽车线束各项性能要求的前提下,有效降低成本,成为汽车制造商和线束供应商共同面临的紧迫问题 。
线束在汽车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但也面临着诸多严峻挑战。随着汽车行业向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加速迈进,解决好线束面临的问题,研发创新的线束技术与解决方案,将为汽车产业的持续发展注入强大动力,推动汽车行业迈向新的高度。
END
往期精选
中端集团泰国新厂开幕,布局东南亚业务迎发展新机遇
国外召回|克莱斯勒因制动钳支架松动导致失控召回8辆Pacifica PHEV
液体冷却连接器在 AI 数据中心中的作用是什么?
国内召回|北京奔驰汽车有限公司召回部分国产EQA和EQB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