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光逐电 光引未来----
一、硅光耦合的技术需求
一、硅光耦合的技术需求
1. 技术优势与市场需求
硅光模块相较于传统EML方案,在功耗、集成度和成本上具有显著优势。硅光模块采用连续波(CW)光源和非气密封装技术,减少了激光器数量(如800G模块仅需2颗硅光芯片和4个CW光源,而传统EML需8颗芯片),从而降低能耗和封装复杂度。此外,硅光技术通过片上集成波导和光耦合结构,简化了多通道数据传输的物理架构,适用于数据中心短距传输和高密度部署场景。
2. 核心驱动因素
AI算力与数据中心需求:AI超算中心和大模型训练对高速光模块需求激增,例如英伟达DGXGH200等超级计算机需配置数倍于以往的800G光模块。
5G与云服务:5G基站、核心网络及云计算服务(如阿里云、腾讯云)的带宽需求推动800G模块的渗透率提升。
能效要求:硅光模块在单位功耗下的数据传输效率更高,符合超大规模数据中心节能减排的趋势。
3. 技术挑战
芯片供应瓶颈:光芯片(如硅光芯片、EML芯片)占模块总成本的50%以上,随着800G需求爆发,光芯片可能面临供应紧张,国产替代成为关键。
1.6T模块技术门槛:1.6T模块需更高单通道速率(如200G),而硅光材料的高频响应限制仍需突破,当前EML方案仍占主导。
二、未来市场容量预测
1. 短期需求(2024-2025年)
800G模块出货量:2024年全球需求预计约900万只,2025年将翻倍至1800万只,主要由谷歌、英伟达及国内云厂商(阿里、腾讯、字节跳动)驱动。
硅光渗透率:2024年硅光模块需求约占总出货量的50%,预计达700-800万件,传统EML方案仍占另一半份额。
2. 中长期趋势(2026-2029年)
市场规模增长:2022年全球800G光模块市场规模为3.56亿美元,预计2029年将突破8.986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达14%。
1.6T模块的推动:2025年1.6T模块预计需求300-500万只,价格是800G的两倍,硅光技术可能逐步替代EML,尤其在短距传输场景。
三、产业链与竞争格局
1. 主要厂商与技术进展
国内厂商:旭创、云晖等已实现硅光模块批量交付,亨通光电的800G产品已通过头部交换机厂商测试。
国际厂商:英特尔、思科主导硅光技术研发,但旭创凭借谷歌订单和良率优化(2023年良率突破后),成为全球主要供应商。
2. 供应链投资
产线成本:建设100万件硅光模块产线需约5亿元人民币,核心设备包括贴片机、耦合设备等。
国产化机遇:光芯片国产化进程加速,如华工科技已量产400G硅光芯片,源杰科技正研发800G光芯片。
四、结论
硅光耦合技术因高效能、低成本特性,将成为800G及更高速光模块的核心发展方向。未来3-5年,800G模块需求将维持爆发式增长,而硅光技术的渗透率提升与国产芯片突破将重塑市场格局。企业需重点关注光芯片供应稳定性和1.6T技术迭代,以应对竞争与需求变化。
申明:感谢原创作者的辛勤付出。本号转载的文章均会在文中注明,若遇到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处理。
----与智者为伍 为创新赋能----
联系邮箱:uestcwxd@126.com
QQ:493826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