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人工智能、芯片等行业
欢迎各位客官关注、转发
随着火箭发射技术的成熟和卫星制造成本的降低,LEO卫星星座的部署变得更加可行。据统计,过去十年间,单颗卫星的制造成本下降了约50%,发射成本下降了约70%。这一成本的大幅降低,为LEO卫星市场的爆发奠定了坚实基础。
此外,全球对高速、稳定互联网的需求持续增长,特别是在偏远地区和发展中国家,地面通信网络的覆盖存在明显不足。
LEO卫星凭借其低延迟、广覆盖的特点,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佳方案。
高盛预计,到2030年,全球LEO卫星互联网服务的潜在用户规模将达到10亿,市场规模将超过500亿美元。
通信领域应用场景,构建全球无缝网络
全球仍有约31%的人口未能接入互联网,LEO卫星凭借独特优势,成为填补这一数字鸿沟的关键力量。
例如,SpaceX的Starlink已在非洲多个国家提供覆盖,让偏远地区的人们也能享受到网络带来的便利。
此外,LEO卫星可以与地面4G、5G网络实现无缝集成,为移动中的人们提供连续服务,在通信运营商难以铺设基站的海洋、山区等区域,提供稳定的通信服务。
未来,LEO卫星通信还有望与6G网络紧密结合,构建空天地一体化通信体系,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球无缝覆盖。
遥感监测赋能精准决策
在遥感监测领域,LEO卫星的高分辨率成像和实时数据传输能力,为农业、气象、环保等多个行业提供了强大支持。
通过对农作物生长状况的实时监测,农民可以精准施肥、浇水,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气象部门可以利用卫星数据更准确地预测天气变化,提前做好灾害预警。
在环保领域,卫星遥感技术可以实时监测森林覆盖、水资源状况和大气污染,为环境保护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导航定位提升定位精度与可靠性
无人驾驶汽车的发展,对通信技术的稳定性和低延迟性提出了极高要求,LEO卫星的出现为其提供了可靠保障。
中国的吉利和比亚迪已在新车型中集成卫星通信功能,借助LEO卫星,车辆能够获取更精准的路况信息,实现更高效的自动驾驶。
在航空和航海领域,LEO卫星也能为飞机、船只提供实时定位和通信服务,大幅提升运输的安全性和效率。
火箭发射产业,可回收技术降低成本
火箭发射成本是制约卫星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近年来,可回收火箭技术的突破,为降低发射成本提供了可能。
SpaceX的Falcon 9火箭通过多次回收和重复使用,将单次发射成本降低至6200万美元左右,较传统火箭发射成本降低了约70%。
蓝色起源、Relativity Space等企业也在积极研发可回收火箭技术,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火箭发射成本有望进一步降低。
多元化盈利模式
随着卫星互联网的普及,终端设备制造产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目前,市场上已经出现了多种适配卫星网络的终端设备,如便携式卫星天线、车载卫星通信终端等。
SpaceX凭借其创新的设计和规模化生产能力,成为行业的领军者。其研发的Starlink卫星采用了高度集成化的设计,单颗卫星成本仅为50万美元左右。同时,SpaceX还建立了自动化生产线,大幅提高了卫星的生产效率。
截至目前,Starlink已在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超过100万用户,预计到2025年,用户数量将超过500万。
除了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Starlink还在探索其他盈利模式,如物联网数据传输、卫星电视等。
此外,Amazon的Kuiper项目、OneWeb等企业也在积极布局卫星互联网市场,未来市场竞争将愈发激烈。
除了SpaceX,中国的银河航天、零重力空间等企业也在积极布局卫星制造领域,通过技术创新和成本控制,有望在全球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
中国的国有背景企业SpaceSail,在政府的支持下积极布局,计划在2030年前部署1.5万颗低轨卫星,并最终达到4.3万颗。
高通、联发科等芯片厂商也在积极研发支持卫星通信的芯片,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终端设备的体积将更小、成本将更低,应用场景将更加广泛。
结尾:
高盛关于全球卫星LEO市场未来五年或增长七倍的预言,给市场提供了很大的动能,卫星制造、火箭发射、卫星运营服务和终端设备制造等产业将迎来巨大的发展机遇。
然而,机遇总是伴随着挑战,只有那些具备创新能力、成本控制能力和市场开拓能力的企业,才能在这场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分享LEO卫星市场的发展红利。
内容参考来源于:高盛观点丨全球卫星市场或将增长七倍;孟买指南:星链入印:解锁新兴市场增长潜力;中国信科陈山枝:LEO卫星通信“现实很骨感”!
本公众号所刊发稿件及图片来源于网络,仅用于交流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回复,我们收到信息后会在24小时内处理。
推荐阅读:
商务合作请加微信勾搭:
18948782064
请务必注明:
「姓名 + 公司 + 合作需求」